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太空:竞争还是合作?

日期:2015-09-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李广和
 
        刚刚结束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在天安门前走过的解放军再一次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步伐声,这天,让国际社会无法挪开视线的,大概还有那首次亮相的占百分之八十四的新装备以及背后稳步增长的综合国力。
  不过就在国际社会再次肯定中国的大国形象时,不和谐的声音也在传来,中国增加的军费作何解释?裁军30万是不是另有军事目的?
  在这些质疑声中,有关中国的太空发展也被提及,其中有这样一个词语:“中国反卫星武器”。
  究竟什么是反卫星武器?为什么有媒体称“它将在中美的太空竞争中改变不对称优势”?
  
可导致美军瘫痪?
 
  2011年6月,美国两名退役的情报人员在美国权威的《航空周刊&航天技术》上发表文章称,被美军重度依赖的卫星系统如果遭到了反卫星武器的攻击,那么将对美军用高精尖武器装备所积累起的军事优势产生难以预估的损失。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卫星的保障,美国的智能炸弹、高精度巡航导弹这些现代化武器都不过是一堆废铁。对于一直宣示着“美国力量”、“全球打击”的美军,却在卫星系统安全的问题上表示出如此的忧虑,难道因为产生威胁的对象是中国?
  对于中国在反卫星技术上面取得的突破,美国各方持多种不同意见,但就总体看来,绝大多数都披着一层或多或少的“中国威胁论”的外衣。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假如中国将其所有的外层空间反卫星武器都投入到对GPS卫星的打击时,最多可摧毁16枚卫星。目前美国的GPS卫星系统中共有32枚导航卫星参与运行,在只剩下16枚导航卫星的状况下,GPS系统仍然能够运行。在数年的时间里,这些撞击带来的碎片将代表着一个重大的危险,而这种威胁带来的影响将比那些对卫星的直接攻击更大。这种担忧,应该跟2007年中国的陆基反导试验以及2013年的“机械臂”卫星升空有着无比密切的联系。
  2013年7月20日7时3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在中方看来,这只是众多发射试验中的一次,但据一位美国官员称,中国有可能在检验该卫星拦截、损害甚至是摧毁轨道卫星的能力。他们认为,中国的卫星已经具有在太空中捕捉轨道卫星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相比较2007年利用陆基导弹摧毁轨道卫星的手法无疑更加“巧妙”。难道说中国的反卫星技术已经进化到“2.0时代”?
  除了中国的“反卫星”技术从“1.0的精确打击”过渡到“2.0的精确捕捉”给美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威胁之外,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稳步推进,以及背后的科技潜力也让美国感到了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难道美国在太空的优势就这样被中国追平了吗?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被称为“沃尔夫条款”的法案,全面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接触,将中断中美太空合作上升到法律层面。无数事例表明,美国通过这样“义正词严”的法案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升空,中国正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迈向太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太空计划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技术还没有赶上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太空强国。但是中国正通过自主研发的航天技术,发射越来越多的卫星,更近距离地探索太空,并建立空间实验室,派遣更多的航天员直面浩瀚宇宙。
  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称,中国可以把飞船送上太空,那么也可以目标准确地把核武器发射到地球的任何地方。
  而将这种恐慌感表现到极致的,莫过于《华盛顿邮报》援引罗伯特发出的“中国反卫星武器令美军做失去太空准备”的论断。罗克韦尔-柯林斯(英国)有限公司定点通信项目客户经理罗伯特·汤森表示:“中国证明他们有能力击落太空中卫星的那一天,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他指的是2007年中国用导弹击毁了自己的一颗风云卫星。
  在2007年中国进行陆基反导试验之后不久,据日本媒体的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日本政府掌握了该情报,将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中国政府对此作出说明。日本政府认为,中国的这一做法威胁了太空安全。日本所指的太空安全除了自己的军事卫星之外,恐怕还有和它“休戚与共”信息共享的那32颗卫星所组成的“美国大哥”的卫星。
  有意思的是,对于中国的“反卫星”武器的进展以及将来的太空发展前景,中国的朋友俄罗斯也是“不吝赞美”。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阿什利·泰利斯2014年1月28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正在研制的反卫星导弹和其他武器能够摧毁美国军用卫星,或者对其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的国力仍是处于恢复态势,对太空技术的研发与夺取“制太空权”的发展,远没有了昔日冷战中苏联的“大手笔”。其主要太空活动是集中在利用己有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货运飞船为全球进行商业发射。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作为中国的盟友,渲染中国“反卫星”武器的实战威力,除了证明俄罗斯“力挺”中国之外,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罗斯的无奈。
 
美国,一贯的“受害者”?
 
  美国一向在互联网自由问题上对人对己实行双重标准,对外要求别国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自由”,并以此作为外交施压和谋求霸权的重要工具,对内则对互联网进行严格管制。一直以来,美国以“人权卫士”自居,采用十分苛刻的标准去衡量别国的人权状况,特别是在对待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状况问题上,完全不考虑各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历史传统。然而,在美国大张旗鼓地批评其他国家违反人权时,却对本国大量侵犯人权的现象视而不见。
  所以在中国进行陆基反导试验之后,美国就迫不及待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跳出来,揭露了中国“称霸太空”,“危害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空间安全”的“野心”。
  作为“世界领袖”,美国担心,太空能否被和平利用,各国是否会因为意识到太空作为陆海空天的第四战场,为了其潜在的商业前景而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等问题,而中国这种“不顾大局”的举动,无疑增加了太空局势的不稳定性。这种担心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
  可惜的是,作为世界领袖,美国在言行一致这方面似乎一直有所欠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运用“双重标准”这张牌的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
  其实在外媒炒作大肆渲染中国太空军事化的同时,美国的反卫星能力就已接近成熟具备了部署的能力。这一典型的代表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国“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发射的一枚标准Ⅲ型防空导弹,摧毁美国一颗在轨的US-193卫星。美国海军宙斯盾舰上的标准Ⅲ型防空导弹,从防空反导武器向太空空间的反卫星武器的拓展,无疑壮大了美国海基反卫星的能力。美国所展现的对于太空卫星对抗的战略能力的诉求,与它先前要求中国就所谓的反卫星实验作出回应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讽刺的是,现行的国际航天法,由美国、英国和苏联于1967年倡议通过,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签署,包括中国。其中一项原则是禁止缔约国在地球轨道、月球、其他任何一个天体或空间站部署核武器或其他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国务院表示:“我们呼吁中国不要采取破坏稳定的做法,比如继续研制并测试具有破坏性的反卫星系统。这样的做法会危及各国共同依赖的宇宙外层空间的长期安全和可持续性。美国继续着眼于确保本国太空系统在新出现的太空威胁面前是安全而且具有抗冲击能力的。”美国一贯的采取为了保护各国共同依赖的宇宙外层空间的安全作为开场白,用来显示自己时刻为自己的盟友以及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考量,可是在最后,还是强调本国的太空系统的安全性永远是着眼点。再一次“习惯性”地采取了双重标准。
  诸多事件表明,美国不仅在太空发展方面,而且在其他各方面均采用了双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这句中国古话用在美国及其同盟国身上,简直恰如其分。可以判定的是,只要美国在面对太空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在中国太空发展这个问题上,美国永远是一个时刻担心中国的称霸野心的“受害者”。
 
中国:始终和平发展
 
  面对着山姆大叔还有他的“小弟们”紧抓着“反卫星”不放而进行的口诛笔伐,中国的回应也是颇具意味。
  除了一贯的宣称以和平为目的的实验之外,据《华盛顿自由灯塔》报道援引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高级军官称,他对于中国的太空技术的发展很自信,相信中国的卫星系统将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外媒解读称,这是中国军方对反卫星成果的自信,以及对美国的卫星系统将带来重创的自信。
  而最吸引外媒关注的中国领导人的态度,也总会在和平发展,谋求合作的最后,表达出对和平的意愿以及愿意为了维护和平的决心。在这一点问题上,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定。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 讲话中曾指出,维护太空安全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追求和愿望,中国主张和平开发利用空天。在探索、认识、开发、和平利用空天资源上中国享有平等权利,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更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太空安全,在建设一个安全与和谐的太空上中国要有所作为。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强调,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在讲话的最后连呼三声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掷地有声,令人鼓舞。
  不难发现,中美在对于他国的发展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发展战略里面永远存在“遏制潜在的对手”这一选项,而中国总是选择,抓住难得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发展。一方实行兼容并蓄的和平发展,无论是在太空方面及其他方面,另一方则是想尽办法遏制那些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国家,也无怪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亲和力越来越高,山姆大叔则陷入国际舆论的质疑以及各种言行不一致的打脸风波中。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中美之间的“太空竞争”,用了一个古老的寓言,龟兔赛跑,中国虽然暂时落后,但却一直关注自身的前进脚步,而美国始终多了一层观望,并且时刻忧虑中国给它带来威胁,但是中国这种踏实进取的态度,在长期看来,是更加有益的。
  英国萨里大学空间科学研究学者鲍尔·斯汀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事实中可以看到两点,首先是中国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航天技术,而没有延续冷战时期的风格。其次,中国人被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鼓舞,随之而来的是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上投入更大的信心和心血。他宣称,这一点和冷战时期大不一样,中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太空人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而不是这项航天技术可以作为中国威慑其他国家的武器。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际安全事务教授琼·约翰逊-弗里泽认为,不管中美是不是“天生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太空发展意图”,美国都应该与中国展开太空合作。
  美国《太空》网站指出,无论怎样,中国的航天计划“值得各国政策制定者严肃对待”。如果中美航天器在实现合作后具备在轨对接能力,那么,中国的飞船不但能扮演美国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乃至救援,其他国家的飞行器也能对中国航天员及其他重要设备提供紧急援助。有了这样的现实需求,双方合作的基础将更加深厚,合作的前景也会更美好。
  外媒的报道反映出美国自身的矛盾心态。赞成派认为太空原本就是全世界的,谨小慎微只能导致退步;反对派则害怕技术转移会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对自身构成威胁。但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有一个事实可以确定,目前,中国是美、俄之外唯一一个能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而这也成为了将来国际太空合作的一个契机所在。
  据美国《休斯顿纪事报》报道,一休斯顿公司与中国达成协议,允许一项来自中国的空间试验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这将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国际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
  不管中国反卫星发展是否已经成为美国的“眼中钉”, 中美“竞争”了这么些年是否终于要走向合作也还不得而知,至少在目前看来,如果美国不采取对话等更加积极的方式来打开中美之间的局面,稳步发展的中国给它带来的坐立难安恐怕就不止反卫星这么一个了。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