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英国的创意产业革命

日期:2015-11-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将“创意产业”纳入经济发展战略,使英国确立了有别于欧陆经济强国发展模式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撰稿|陆小宁
 
      伦敦被誉为“创意之都”,而英国也是创意文化的前沿阵地。虽然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英国国力大大减弱,但其文化影响力可谓长盛不衰。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后英国文化更焕发出新的生机。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化产业起,就强调用政策来打造“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1997-2007年,七部以魔法学校为背景的《哈利·波特》小说成为众多读者翘首期盼的作品;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迅即风靡全球。截至2015年5月,这套奇幻小说已被译成73国文字,全球销量达4.5亿册。小说作者J.K. 罗琳名利双收,从一位领取政府救济金的英国单身母亲逆袭为世界作家首富。
  2007-2012年,英国原创音乐专辑销量五次荣居世界榜首。仅2012年,英国歌手Adele, Emeli Sandé, Ed Sheeran 以及One Direction乐队制作的4张原创专辑杀进美国Bill Board排行榜并雄踞前五位。
  2013年由英国导演Steve McQueen执导、由英国电影制作公司Film 4与其他四家美国媒体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为奴十二年》不仅在第86届奥斯卡折桂,更收回了相当于投资基金9倍的1.87亿美元的票房回报。与此同时,原创英剧在全球赢得了粉丝及口碑。《唐顿庄园》第四季去年在美国PBS电视台晚上10点档播出时创下了该台收视过千万的历史纪录。此外,英国时装与奢侈品品牌如Mulberry 和Burberry旗下的系列产品不仅引领了未来设计潮流,也备受亚洲游客的青睐。
  这一轮蓬勃发展的文化不仅引领了世界文化走向、增强了英国的软实力,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让英国政府引以为荣,更坚定了发展“创意产业”的信心。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英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在英国政府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条标题,“创意产业每小时创造880万英镑的经济价值!” 
  据英政府文化媒体及体育部2015年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测》报告显示,自1997至2013年,创意产业在英国提供的就业增长率为3.9%,远远高于同期0.6%国内平均就业增长率。仅2013年一年创意产业提供了262万就业机会,相当于每12个工作中就有一个从属于创意产业。同年,创意产业所创造的GVA高达769亿英镑,占英国总体经济的5%。它所创造的服务出口值达到173亿英镑,占全英服务出口值的8.8%。
  这些报告和数据发布后,英国政府以及大众传媒不仅对创意产业的成功故事津津乐道,更有志于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经济中一股更为强劲的力量。
 
完全政府行为
  
  文化产业化由来已久。20世纪上半叶电影、广播、电视依托科技并吸取了工业标准化生产的经验,迅速地提高了制作效率以取得最大商业价值。19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首次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严厉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与资本结合欺骗大众这一“反启蒙”现象。他们不但批评大批量规范化制造出的大众娱乐产品侵蚀了严肃艺术,更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制造虚假心理需求、鼓励消费,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使大众变成更为驯服的公民。“文化工业”一词在西方不仅隐含着贬义,更无法涵盖由于文化、科技、经济日益交融而产生的众多新兴行业。因此,英国在部署经济战略时强调“创意产业”而非“文化工业”是独具匠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创意产业”完全是因为政府行为而产生。从“文化工业”到“创意产业”,这一转型最早体现在1997年英国工党胜选上台后启动的新政之一:取消原有的负责文化艺术事业的“国家文化遗产部”而代之以“文化媒体及体育部”。翌年,这一新部门便提交了《创意产业测绘报告》,第一次系统地界定了“创意产业”并量化它们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文化媒体及体育部的“测绘”,一些零散不起眼的靠自由职业者、手工艺人和零售商支撑起来的小行业被聚拢起来,与重量级的传媒出版以及计算机软件行业媒体重组合并成“创意产业”,由此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板块。
  这份报告发布的统计数据颇出人意料,创意产业提供了近100万个工作岗位,其经济价值占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一调查结果,不仅让政府官员、决策者、投资人、媒体人和研究人员迅速地了解这一产业领域,更使人对长期处于产业结构的边缘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文艺从业者的经济创造潜力刮目相看。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鼓励人们重思文化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不少英国民众都认为文化艺术事业接受政府补助太多,与经济生活并不相干。“创意产业”的提出旨在打破这种成见,建立起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与文化创意息息相关的新共识。倡导创意产业促使了英国政府不断修正、出台相关公共政策,推动中小行业的创业及发展。同时,将“创意产业”纳入经济发展战略,使英国确立了有别于欧陆经济强国发展模式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拓展创意产业
  
  自1997年以来,英国创意产业逐年取得了稳健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扶持,英国高等院校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以及专业学校对创意人才的培养。
  2005年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推出了“创意经济项目”,每年专项拨款近7000万英镑以激励地方政府发展并投资创意产业。此外,政府在技艺培训、知识产权与版权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为了进一步支持英国影视业,英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对电子游戏、剧场演出、音乐制作、儿童电视节目、高品质电视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与时同时,英国政府在全国宽带基础设施以及数码科技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依靠数码科技与网络平台而发展的24小时博物馆等创意项目的实现指日可待。
  高等教育发达的伦敦、剑桥、英格半西北部及苏格兰地区恰好也都是英国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特别是伦敦,近年来被誉为欧洲科技创业之都。除了传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院校之外,英国还设有一个专门为创意产业服务的技能培训机构Creative Skillset。这一机构不仅为创意产业中的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为相关企业牵线搭桥,也为学员提供集中在平面设计、时代设计、动画制作、电影电视广播制作等领域的教学及就业咨询服务。
  在政策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成立于2010年名为“我的发型师”(MyHairDressers.com)的一家服务企业,通过网络会员制,对其会员提供网上培训,使他们有机会直接向世界顶级发型师学习技艺。还有一家名为“书之世界”的小企业,2008年成立时靠地方慈善书店获取书源,但立志于发展为英国最大的二手书店。现在这家小企业已经发展为欧洲最大的二手书书店,拥有遍布90个国家400多万顾客,营业额过2000万英镑。
  “创意英格兰”机构的主席 John Newbigin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中非常乐观地谈到创意产业的前景:“谈及汽车工业人们通常只联想到机械或电子工程,事实上这是个以车内娱乐系统为主导的时尚产业。汽车设计者很可能是从皇家艺术学院或电子游戏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不是来自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游戏和软件应用在今后的智能医疗中也大有作为。”(作者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