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不得不提的人和事
阅读提示: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导演徐静蕾将布拉格视为心中完美爱情的城市代名词。《布拉格之恋》是所有文艺青年的“电影圣经”,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女神”。
撰稿|蒲 琳
当人们提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嗯,它们都是“中东欧16国”的成员。11月24日至25日,中国苏州迎来了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总理和16国领导人就加强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质检、人文等领域合作进行了讨论。
除此之外,提起这样一长串的名字时,还有一些人和事,让人回味。
卡夫卡和布拉格广场
一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人们知道了米兰·昆德拉,随即知道了他的祖国捷克。
笔者今天要说的并非昆德拉,而是出生在被誉为“梦想之城”布拉格的另一位文学巨匠——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卡夫卡出生于尚属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富商。41年后,卡夫卡死于肺结核。卡夫卡自幼懦弱,胆小,缺少自信,他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
20岁左右时,他开始发表一些作品,但直到去世,卡夫卡尚未成为名闻遐迩的大作家。和梵高的画一样,卡夫卡的文字充满跃出纸面的力量与谜一样的光晕。今天,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且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
卡夫卡后来从布拉格的犹太区搬去了黄金巷22号的小房子居住。小巷原本是术士们替君王冶炼黄金的地方,20多间相连的小木屋像彩笔绘出的神秘街道。
卡夫卡生活圈子狭小。他曾对一个朋友说:“这里是我就读过的高中,那边的建筑是我就读过的大学,左边一点就是我的办公室。”然后他用手指围成一个小圆圈说:“我的一生就关在这里,在这个小圈圈中。”难怪他能写出像《变形记》这样的作品。
尽管汗牛充栋的文字想要确定卡夫卡和布拉格的必然联系,但事实上,卡夫卡几乎未曾在自己的文字中展现布拉格的任何角落。卡夫卡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布拉格主流文化的灰色边缘地带。在当时数十万布拉格人口中,以德语作为母语的人只占十分之一弱,况且卡夫卡还是风雨飘摇的犹太人。他的身世如暗夜中栖身枯木的白猫般耀眼与脆弱。
如今,门牌22号的这座小屋通体被漆成蓝色,已经改为卡夫卡书店,堆满了各种语言的卡夫卡的作品。逼仄狭窄的小屋,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至此。
黄金巷的前面是布拉格城堡和圣维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
圣维特大教堂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教堂。教堂门口总是弯弯曲曲排满了人,为的是进入内部,一窥雄伟的大殿和波希米亚国王的坟墓。
这座教堂始建于925年,400年后扩建为现在的哥特式,但直到1929年才完全竣工。大教堂对后期哥特式风格在中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维特大教堂建在山巅,正面空间狭窄,因此所有人只有尽力仰望,摄影者甚至必须趴在地面才可能拍摄全景。
与大教堂相连的即是布拉格城堡。这是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后来共和国时期的政府所在地。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
从城堡沿着陡峭宽阔的石子路往河边走下坡路,半个多小时的脚程后,便能看见闻名遐迩的查理大桥。查理大桥跨越伏尔塔瓦河,始建于1357年,完成于15世纪初。直到1841年以前,查理大桥一直是沟通伏尔塔瓦河两岸的唯一桥梁。大桥长516米,宽约10米。桥上安放有30座圣徒雕塑。
走过查理大桥,壮丽高大的古典建筑鳞次栉比。而繁华街区的尽头汇入拥挤的老城广场,即“布拉格广场”的所在地。只可惜,笔者并未在此看到蔡依林歌中所唱到的许愿池。老城广场的中心是扬·胡斯雕像。广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天文钟,每到整点就会有耶稣十二门徒的木偶轮流出来报时,同时下方的死神还会牵动铜铃,整个过程以雄鸡的鸣叫结束。
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导演徐静蕾将布拉格视为心中完美爱情的城市代名词。《布拉格之恋》是所有文艺青年的“电影圣经”,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女神”。
布拉格,一座精灵般的城市,也是画家陈丹青最喜爱的城市。
前南斯拉夫的两个男人
如果你是一个体育迷,提起中东欧国家,一定会脱口而出一连串的名字:中国男篮的大赛苦主立陶宛队、大雨夜将英格兰挡在欧锦赛门外的“格子军团”克罗地亚足球队、塞尔维亚的网球新天王德约科维奇、“从CCTV5走入CCTV1”的球星内德维德……
还有一个男人,在中国男足萎靡不振,再次止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强的当口,尤其让人思念,他就是前中国男足主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Bora Milutinovic)。
国人喜欢叫他“米卢”,这种简称虽不符合外国人的习惯,不称名也不道姓,但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称呼透着十二万分的亲切,米卢蒂诺维奇本人也喜欢听。
1944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巴斯塔的米卢在担任国足主教练之前,就被人称为“神奇教练”——世界足球史上,唯一一位连续四届率领不同的国家队进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
2001年10月7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一片欢腾的海洋,米卢再显“神奇”,率领中国国家队圆了44年的世界杯之梦,第一次进军世界杯淘汰阶段的比赛。
如果说,作为前南斯拉夫人的米卢之于中国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那对于前南斯拉夫来说,另一个男人,则被视为“神赐的领袖”,他就是铁托。
前南斯拉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光语言就有六七种,如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匈牙利语等。这些民族互相之间有些还是仇人。另外,它也是一个新生的国家,缺少文化基础。之所以能组成国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铁托。
铁托的魅力在于:首先在整个东欧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南斯拉夫是由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解放的,没有等苏联红军来就自己打败了德军,真正靠自己解放了自己。“70后”之前的中国人几乎都看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讲述了二战接近尾声时,德国推出了“劳费尔计划”,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瓦尔特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其实,瓦尔特带领的游击队就是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缩影。可以说,铁托是前南斯拉夫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铁托对苏联老大哥也不买账,他说:“南斯拉夫国家虽小,但是可以说不。”
铁托在二战期间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对敌,战争打出了几个民族共同的苦难和辉煌,也打出了各族人民对铁托的信任。由于铁托本人生长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他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塞尔维亚和其他五个加盟共和国完全平等。1961年,全南人口中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占42.1%,到1981年则降为36.3%。但对于主体民族的打击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为后来前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了伏笔。
1974年,82岁的铁托当上了终身总统。铁托在的时候有强大的威权,人民信任、爱戴他,再加上铁托把经济搞得很好,那时候南斯拉夫欣欣向荣,还有美好的流行音乐、电影。可以说,“神赐的领袖”掩盖了民族矛盾,以至于在铁托百年诞辰那年,也即他逝世12年后,用威权和强制把民族捆绑在一起形成的国家最终还是分崩离析。
但无论如何,铁托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铁托的葬礼上,北约、华约冷战双方出现了唯一的、也是最盛大的一次会面。东西方各国领导人都来到贝尔格莱德出席葬礼。
在波兰寻找肖邦
“他们相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波兰钢琴家,一个是对现实感到迷茫的纳粹德军上尉。多年以后,幸存的钢琴家把自己的故事公诸世人,引起轰动。”2002年,波兰著名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把它搬上银幕,斥资3500万美元的大制作《钢琴师》在第55届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之后,又一举夺得2002年度美国影评家协会四项大奖。这里回忆的,就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故事。
电影《钢琴师》是笔者提起波兰,第一个想到的。而波兰的确也孕育了一位举世闻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中来的音乐家。同时,他又是一个半生颠沛流离、客居他乡、然而又将一片赤诚之心献给祖国的波兰之子。
在其母亲的影响下,肖邦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在华沙扬名。肖邦8岁时在首都华沙首次演出,轰动全城,被誉为“波兰的莫扎特”。1826至1829年,肖邦于华沙音乐学院深造。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热爱波兰的民族文化,日后的创作源泉也大都来源于此。然而,肖邦生长的年代,正是他的祖国遭受外族奴役和欺辱的时期,那时的波兰被俄、奥、普等侵略者瓜分得支离破碎。也正是这个时代,波兰民族运动不断高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激发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热忱。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后,欧洲大地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波兰的民族斗争也日渐高涨。肖邦的家人、老师、朋友惜才心切,不忍看他的才华湮没,纷纷劝告他赴国外演出旅行,并劝诫他以乐曲为武器,为国内的革命运动提供激励与支持,以此报效祖国。
肖邦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1830年11月2日,肖邦踏上奔赴维也纳的旅程。
到达维也纳没多久,华沙起义爆发了。此刻肖邦恨不得立刻赶回祖国,投身战斗。但朋友们再次劝阻,希望他在国外用艺术为祖国服务,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后他决定留在维也纳以音乐为武器激励祖国和人民战斗。
当华沙起义被俄国侵略者残酷镇压的消息传来,悲痛欲绝的肖邦,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不仅是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更是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恨。他发誓与沙皇俄国势不两立。尽管他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当时的俄国“国籍”,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延期,甘愿放弃,成为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后来,肖邦辗转到了巴黎。尽管很快获得了成功,但这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肖邦在一封信中将自己称为“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的波兰人”。
多年来,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创作出了大批流传百世的优秀爱国主义作品。
1849年10月,肖邦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现在,肖邦的心脏被安放在华沙圣十字教堂内。
而肖邦对咱们“小公举”周杰伦的音乐之路颇具影响,周董甚至将专辑命名为《十一月的肖邦》来向偶像致敬。音乐才子很有可能来到这里亲近偶像。
在波兰,许多景点会使游客想起肖邦的点点滴滴。肖邦故居纪念馆位于华沙西北约50公里的一个幽静小村——热拉佐瓦·沃拉。该纪念馆是二战后仿照肖邦的故居原样重建的,一排白色的的小屋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室内陈设还保留肖邦儿时的风貌。故居外的庭院风景如画,院内竖立着肖邦铜像。
当然,波兰的名人还有伟大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和出现在我们课本里的那个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将其一生奉献给科研事业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
体操王国的崛起与衰落
爱看体操比赛的人应该都对罗马尼亚女子体操队印象深刻。
但事实上,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前,罗马尼亚女子体操队算不上是强队,与强大的苏联女队相比,罗队只能算是跑龙套。
但罗马尼亚人非常喜欢体操。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一名罗马尼亚小将,在高低杠赛场上拿出了一套难度与艺术并存的动作,惊艳亮相。身着白衣的她宛如一只白鸽般轻灵。最后,一套动作征服了裁判,裁判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体操赛场第一个满分10分。她,就是罗队辉煌的开创者——纳迪亚·科马内奇。那届奥运会,科马内奇一连拿下七个满分,先后拿下了个人全能、高低杠和平衡木三块金牌,创下了一段神话。罗马尼亚女子体操队也就此开始了辉煌。
在1980年,来到强大的苏联主场,在团体获得银牌后,科马内奇成了罗马尼亚队在个人项目上的唯一希望。被世人称作体操皇后的她最终在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两个单项决赛中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以两块金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奥运之旅。
就在科马内奇即将退役之际,当年的欧洲青年锦标赛上,罗队出现了一颗后继之星:年仅13岁的埃卡特琳娜·萨博。人们并不会想到,她会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四金的耀眼明星。而萨博最惊艳的瞬间,来自于她那套《蓝色狂想曲》,那充满活力的舞蹈,显示出罗马尼亚人特有的淡定。
之后,罗马尼亚女队又涌现出了高吉安、米洛索维奇、阿玛纳尔等一批优秀的选手。在她们相继选择退役之后,拉杜坎,作为一名优秀的全能型选手,无疑为罗马尼亚女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99年的天津体操世锦赛可以说是她的成名之战。在拉杜坎的帮助下,罗队拿下了女团冠军。而她个人又以一套清新自然的动作获得自由操冠军。
拉杜坎,继承了前辈们动作漂亮,难度系数大,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自希利瓦斯后,她是第二个能把舞蹈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悉尼奥运会女团决赛, 她以罗马尼亚女队绝对主力的身份参加比赛,并帮助罗队战胜了强大的俄罗斯,在时隔16年后再次夺走团体金牌。然而,全能夺冠后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拉杜坎因感冒误服含有违禁药假麻黄碱的感冒药而被没收了全能金牌。所幸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随后的跳马决赛中勇夺银牌。
此后,并不漂亮的波诺尔横空出世。她的稳定性曾一度让人们称她为科马内奇第二。资料显示,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至今,罗马尼亚体操女队是唯一一支届届有金的队伍。哪怕在人才流失严重的北京奥运会上,她们也能凭借伊兹巴萨的超水平发挥问鼎自由操。在10届奥运会中,罗马尼亚女队一共获得了23枚金牌,为所有国家之最。
但如今,这支昔日的世界体操霸主,却面临巨大危机。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名将和教练退役或移居海外,这个东欧体操王国正逐渐衰落。
链接:中东欧国家还有这些……
波罗的海的琥珀
波罗的海沿岸是世界最大的琥珀产区,据统计波罗的海琥珀几乎占据了世界所有琥珀的85%以上。换句话说,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琥珀饰品都是由波罗的海琥珀制作而成。而波罗的海琥珀之所以可以被大多数的人们接受,其主要原因还是它们的价格并不像一些稀少的矿珀,如抚顺琥珀、多米尼加琥珀那样高,相对来说波罗的海琥珀价格还是较低的。
捷克的水晶
捷克水晶,其实并非天然水晶,它是捷克的一种强化玻璃工艺技术,其工艺是在制造玻璃的工艺技术上加上了强化压缩的技术,产品出来后有一种水晶的质感。捷克水晶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装饰起来就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非常漂亮。
童年的记忆:《鼹鼠的故事》
《鼹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制作,是非常著名的动画片。电视台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有两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这是一部深具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散发着快乐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经典作品。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思想内容轻松,情节生动风趣,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波提察”
斯洛文尼亚以蛋糕为代表的点心种类也很丰富,多为荞麦面制成。其中有用小麦粉加入杏仁和核桃等烤制的“波提察(Potica)”。Potica是一种花卷状的蛋糕,用小麦粉加入杏仁和核桃等烤制而成,重大活动或节庆时享用。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