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古镇装上“互联网芯片”
阅读提示:和其他会展城镇不同,乌镇并不仅仅是用会场来展示互联网前沿技术,而是用整个小镇——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生活化的体验馆。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的一些技术成果,以及最新的技术进展,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
记者|任蕙兰
互联网给乌镇带来了什么?这座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原来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在500多万人。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宣布落户乌镇,当年游客数量增加到692万人,平均每天有1.8万游客涌到乌镇,而这个小镇常住人口不到3万人。
互联网小镇
去年,乌镇被选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一年多以来,互联网给乌镇带来了很大变化,这座小镇对外的宣传点也从“千年古镇”变成了“智慧小镇”。
和其他会展城镇不同,乌镇并不仅仅是用会场来展示互联网前沿技术,而是用整个小镇——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生活化的体验馆。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的一些技术成果,以及最新的技术进展,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
技术的革新应用到养老领域,实现了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救助和生活照料,形成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地现场连线了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
“智慧养老”是这座“智慧小镇”的一大亮点,主要是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系统的应急救助、健康管理和综合服务。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自今年8月15日运营以来,已有2200多名老人在平台注册。
走进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些身体较为硬朗的老人在下棋打牌,黑板上写着每天的活动安排,有读书会、太极社、戏剧社、舞团、乒乓社等,老人也可以通过微信或App查到当天的课程。这些老人只是养老中心服务的一部分人群,更大的服务群体是出门不便的独居老人。
年过80的桑敏昕老人就是一位,“前几年我姐姐过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一辈子没有成家,无儿无女。虽然侄子侄女也会经常来看看我,但平时还是得要自己照顾自己”。
他向记者展示他挂在颈上的SOS呼救器。这个设备带有GPS定位,如果老人在外面摔倒或身体突然不舒服,按下按钮,养老服务中心就会收到呼叫,派人前往救助。
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是物联网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之一,除此之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还为约100多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红外线身体感应器、智能床垫、一键紧急报警腕带、门磁感应器等居家智能设备,遇到突发状况可以将信息传到平台,以便外界提供应急救助。
除了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呼救,年迈独居的老人还需要每天监测健康状况,“智慧养老”应用的另一项系统就是身体常规数据检测仪,只要安装在家中,就可以监控老人的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不需要WiFi环境就能发送数据。
结合这些硬件支持,可以让子女、机构、医院等机构实时了解老人情况,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呼叫中心就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四楼,有三四名工作人员监控,若接到紧急呼叫,工作人员会马上致电老人,如果没有人接听电话,中心便会派最近站点的志愿者上门查看。
除了紧急情况下需要及时获得救助,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上也面临种种不便,中心还提供一些社区服务。老人通过手机上的微信或App,可以向商户预订餐饮或上门理发、保洁等服务,免去冬日出门的辛苦。
除了先进的养老体系,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技术落地、以智慧手段服务民生的另一个样本。
在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这座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理论上,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全国病人足不出户找全国医生看病。
走进这家互联网医院,右边是几个诊疗室,左边是药品货架。每个诊疗室只有一张书桌、一台电脑和一把椅子。病人坐在里边,可以对着显示屏上的医生沟通病情。“当然,病人也完全可以在家上网找医生看病,未必要到这里来,这些诊疗室只是起到展示作用。”微医集团媒体总监张贵民说。
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流程非常方便,病人可以上医院的官方网站或登录App用户端,预约某个医院某个科室的医生,选择一个时间段,然后在约定时间进行在线治疗。医生开出处方后,病人可以选择到门店自提,也可以选择在线配药并且支付费用,药品会由第三方快递送到病人家中。
很多病人会担心,只通过视频上的问诊,医生能否准确判断病情?“互联网远程诊疗最适合的是复诊病人以及健康咨询,初诊最好是去实体医院。因为很多检测还是需要在实体医院完成,病人可以在网上向医生提供检查报告,帮助医生做出诊断。除了医患诊断以外,互联网医院也适合医生和医生之间会诊。”张贵民说。
12月10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第一张处方,院长王建安在线为一位长期看他门诊的杭州老病人诊疗,处方开出后,药品通过快递送到病人手上,免去了复诊病人奔波折腾。在之前的测试阶段,互联网医院还为甘肃的一位小喇嘛提供远程诊疗。这个小孩罹患血液病,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后,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但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最后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对他进行了长期诊疗。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酝酿建立和第一届互联网大会有关。桐乡市政府希望将第一届大会展示的一些技术在乌镇落地生根,正值国家出台互联网+医疗改革的战略部署,分级诊疗、远程医嘱成为改革的热点。桐乡市政府与“挂号网”(今年9月完成3亿美元融资后更名为微医集团)合作,今年7月开始筹备乌镇互联网医院。
“过去一些医院也会有互联网平台,但一般只是针对本院的医生。乌镇互联网医院可以辐射全国,目前注册用户1.1亿人,注册医生20万人,对接27省1900多家医院。每天上线医生有2万多人,专家有5000多人,每天咨询量在2000-3000次。”张贵民说。
但是对普通患者来说,互联网医院的治疗费用有些昂贵。就诊费可以在线支付,每次200元起,医生可以自主定价。治疗费和药品费用暂时都不入医保范围,由患者自费。
“智慧产业是一种手段,应当服务于当地经济、民生。互联网产业在乌镇成为独立的支柱产业为时尚早,对乌镇来说,这里应该是展示、体验互联网前沿技术最好的地方。” 乌镇党委书记陶咏椿说。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以前你在乌镇景区内买东西,商家会问你‘刷卡还是现金?’现在他们会问‘刷卡、现金、支付宝还是微信钱包?’”陶咏椿说。扫码支付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也尚未全面铺开,但这个千年古镇的商家大部分已经布设了POS支付一体机,游客“身无分文”也能用手机消费。
去年乌镇被选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整个小镇刮起了一股互联网风潮,给这座千年古镇带来了很大变化。
乌镇2700多个点位覆盖WiFi,包括景区各酒店、客房、餐饮、会议室、老街等公共休闲区,甚至还有厕所,简直是中国大陆地区WiFi最密集的地方。乌镇新接入各种千兆乃至万兆的光缆,也就是说,乌镇连接外界互联网的通路拓宽了百倍以上,可供万人同时上网。
“我们政府工作人员也开始习惯互联网办公,比如通过微信联络工作。”陶咏椿向记者展示了微信里的十几个工作群。“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今天工作人员就下去检查工作,拍照发给我看,效率非常高。”
比起善于使用互联网工具,陶咏椿认为,更重要的是乌镇政府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执政,比如追求效率、透明度等等。每当出现突发事件,政府会关注网上的舆情反应,了解民众的感受和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期望。
今年9月,浙江省批复同意设立乌镇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一些政策可以“先行先试”,未来可期的好处令大企业的目光移到这座古镇。“互联网给乌镇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大企业,像中电海康、腾讯等都在乌镇设立公司,大公司在乌镇二次创业,大平台也在这里设立窗口。乌镇积聚了资金、创新项目以后,年轻人在乌镇有更好的创业空间。”陶咏椿说。今年有13家互联网企业在乌镇落户,分别在医疗、金融、养老等行业,完成了2亿多投资,有20多个大学生回乌镇就业。
互联网还为乌镇的传统产业提供了一种转型升级的可能性。陶咏椿介绍,在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有一家乌镇本地的服装企业和BAT大佬们同台竞技,他们开发了一个试衣App,客户可以远程虚拟试衣,并且直接在线下订单。虽然这只是互联网对接实体的一个小小探寻,但陶咏椿相信这些微小的尝试积累起来会带来质变。
为什么是乌镇?
第二届互联网大会顺利闭幕,但人们至今在问,为什么世界级的互联网大会选择了乌镇?既不是北上广,也不是中国其他成千上万个小镇。
前者比较容易解答,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小地方开大会,“以小见大”,方显会议的重要。瑞士小镇达沃斯只有1.3万人,因为世界经济论坛闻名,16万人的巴塞尔因为钟表和珠宝展享誉世界,国内海南的博鳌镇也因为博鳌论坛驰名。
但小地方有很多,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年也有多个小地方备选,可为啥后来选了乌镇?
在浙江省省长李强看来,乌镇有四大优势。乌镇“便利”,离上海、杭州、苏州都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乌镇“富裕”,不管是镇区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都不错,全镇拥有旅游、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乌镇“有底蕴”,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多年的建镇史,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乌镇“有特色”,16万平方米的历史街区建筑有着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称。
乌镇旅游业这些年发展很快,由于早些年定下“以保护文化遗产来开发旅游资源”的方向,青石路、蚌壳窗、拱桥构成了当地独有的风光。而景区统一管理,民宿、酒店、餐馆都有一套标准化的运营方式,也让乌镇具备大型会议接待的基础。
乌镇人把这些实力归因于习近平当初对乌镇的打造和设计。在主政浙江的六年时间内,习近平曾五次考察乌镇。
“车子跳,乌镇到。”——这是浙江人最早对乌镇的口头禅,意思是当你感觉车子猛烈颠簸时,就表示到了乌镇,说明乌镇当年的路况很差。从桐乡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到拥有实力举办世界级会议,乌镇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乌镇人看来,最艰难的一年是在2005年,乌镇西栅的开放受阻。按照“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开放理念,政府要拆除与古镇风光违和的新房子,加固老房子,为了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还要花钱收购许多旧材料。当时乌镇经济萧条,工厂外迁留下下岗工人,不少人抱怨,本地人不先安置,却拆房子搞旅游?另外,为了还原古镇风貌,平整的水泥路要重新变成石板路,平桥变成拱桥,保护区内的居民感到出行受影响,也非常不配合。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鼓励乌镇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有了习近平的力挺,乌镇上下干劲充沛。2006年,中青旅和桐乡合作,投资乌镇。有了钱,保护开发历史遗产的底气就更足了,才有了今日原汁原味的乌镇。
互联网大会举办地正是乌镇西栅景区,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住在这里,他们漫步在乌镇的青石路上,在石拱桥上拍照留念,在运河边徜徉。乌镇的历史感成为它走向国际的优势。
科技与小清新的相契
过去提起乌镇,人们会想到古朴的水乡、宽大的屋檐、漆黑的窗棂、狭长的青石路、幽深的街衢、交错的水巷,还有那些窄窄的乌篷船,足以和威尼斯水道的贡多拉媲美。
在茅盾笔下,乌镇是他的一缕乡愁。“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在木心的画中,乌镇是他创作的底色。而在穿着棉布长裙、挎着单反的文艺青年眼中,乌镇不仅有锦绣江南的繁华,古典中国的文雅,也有现代的文艺气质。
黄磊的“似水年华”酒吧,刘若英代言的西栅,乌镇戏剧节上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都为乌镇吸引了不少“小清新”粉丝。乌镇已经连续举办三年国际戏剧节,共演出国内外剧目42部,吸引国内外观众75万人次。2013年正式竣工的乌镇大剧院,成为乌镇新的文化地标。“古镇旅游是发展乌镇的核心动力,除了历史特色,我们还要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持续不断的吸引力。”陶咏椿说。
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楼是由一处旧厂房改造的,外立面以木雕装饰,和古镇毫无违和感。在“镇区景区化”的管理理念下,乌镇对景区外的大部分沿街现代建筑进行了外立面整修,以木墙木窗为主,加入马头墙、飞檐、硬山等传统建筑元素,镇区风貌与景区风格实现了统一。
而当文艺男女在乌镇享受远离都市的文艺时光,也不想真的抛下都市生活的便利。乌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即要让游客“不出戏”,又不能让他们因为不便利而感到置身“穷乡僻壤”。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
酒店住宿方面,政府将所有民宿纳入“乌镇人家”这一平台统一管理,民宿能通过互联网接受客人订房和退房。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民宿的入住率只有50%多,现在平常日子都能达到80%以上。
在乌镇景点和镇区重要位置布满了“智慧亭”,为游客提供各种吃喝玩乐信息。在“智慧亭”的触摸屏上,有走进乌镇、游在乌镇、天气查询、美图欣赏、新闻、地图导航、停车导览、网络电话、相机等多个图标。屏幕下方还有几个无线充电器位置,但目前只能提供苹果手机充电。
记者尝试了“拍照”功能。点击相机,人像和身后的风景都会出现在屏幕上,游客只要站在合适的角度,看向触摸屏上方的摄像头,点击屏幕,就完成了一张自拍。接着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照片就自动传送到自己的微信上留存。
据介绍,“智慧亭”最受欢迎的一项服务是“网络电话”,游客如果遇到手机没电又有急事需要联络,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拨打,通话在2分30秒内免费。其他人气较高的服务有“地图导航”“停车导览”等。
很多游客会自驾到乌镇旅游,但停车是个问题,而从车站到乌镇的各个景点之间,步行距离又有点儿远,公交车虽然方便,但旅游高峰时期人多车挤,体力不佳的游客在车上多站一会儿就头晕眼花。乌镇今年9月推出了“智慧自行车”服务,骑游乌镇成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乌镇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已经运营几年,但过去只能刷市民卡或交通卡才能租车,外地游客特地办张卡很麻烦,今年9月推出了微信租车服务,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管委会工作人员小朱介绍。
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智慧自行车”的操作方式。他用手机扫了一下单车上的二维码,咔嚓一声,单车就自动解锁,用户便可以把车推走,开始乌镇“骑行”。
游客要享受这项服务很简单,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i单车”,以手机号注册一个账号,通过微信钱包或支付宝充值200元押金,就可以在各个自行车点取车。缴费也非常简单,从取车开始,系统就自动开始计时,到还车为止,手机上会显示出计算好的应缴费用和账户余额。
目前“智慧自行车”的收费很低廉。第一小时免费,后面每增加一小时收1元,和推出较早的杭州“智慧自行车”项目相差不多。现在整个乌镇有20个自行车租还点,一公里以内就会有网点,如果用户想降低使用成本,也可以骑了快一小时,先在最近的网点还车,再重新借一辆。“乌镇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是以公益为导向,倡导低碳的出行方式,所以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只是希望用户记得把车归还到网点,不要任意损坏。”
乌镇第一期投放了500辆智慧自行车,每个点有22-44辆车不等,明年还将投入300辆。从今年9月运行至今,耗损案数量只在个位数。小朱介绍,如果一辆单车使用超过4个小时没有归还,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提醒用户。
如果游客只在乌镇玩一两天,也不必担心押金用不完浪费。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注销租车,剩余的押金会在2-5个工作日退回微信钱包或支付宝账户。
“‘智慧自行车’从今年9月推出以来,市场反响一直很好,使用人数在不断增长。现在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次使用,十一黄金周时达到2000多。”小朱说。天气不错的双休日,在景区附近的网点,几十辆车没多久就借光了,管委会不得不从其他网点调车到景区。
除了方便游客以外,公共自行车也让乌镇居民受惠。老年人出门买菜看病,学生上学放学,都可以骑车出行。乌镇政府在学校、大型社区周围也布了不少公共自行车点。
随着古镇的“互联网指数”日益上升,或许可以脑补一个画面,游客踩着声控步行机在古镇大娘面前呼啸而过,大娘眨一下眼,智能眼镜便拍照传上网,老太太继续面不改色打糯米糕。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