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坐着地铁逛公园

日期:2016-01-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些或大或小的公园点缀在上海的各个角落,美,就在你的身边。
记者|何映宇
 
       在人们的印象中,上海,就是钢筋森林,不是游山玩水之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翻开上海地铁交通图,从站名上就可以看到好几处直接以公园命名的车站:世纪公园、中山公园、豫园、黄兴公园、桂林公园、醉白池,很显然,这些车站紧邻公园,你要去这些公园逛一逛,坐地铁简单又省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到豫园看精致风雅
  
  坐10号线豫园路站下,我们来到上海古典园林的经典:豫园。
  明嘉靖三十二年,上海人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修筑了一条全长九里的城墙,以抵御经常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社会治安日益安定,士大夫也开始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幻觉之中,大兴土木。
  豫园,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兴建,到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后花了十八年的时间,陆续扩充到70余亩,园主人为后任四川右布政司的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嘉靖三十八年,潘允端乡试不中,便开始沉迷于当时上海风靡一时的园林风尚,以造园自娱。
  此园取《诗经》“逸豫无期”安乐之意,名为豫园,名义上是献给父亲南京刑部尚书潘恩的安度晚年的礼物,但事实上,潘恩在万历十年去世,而此时豫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而潘允端却在辞去四川布政司职务后在这里享受了十余年。
  潘宅在豫园东安仁街梧桐路一带,当时的规模为上海之冠,原来宅院内有太湖石“五老峰”,现在只存一块,在延安中路旧严宅内得以保存。明末园景荒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一度改名西园。鸦片战争后,潘氏后裔早已不复当年祖先的荣耀,家道中落,庭院也屡遭破坏,部分园址演变为商场,剩下东北部分建筑,为学校等单位使用,园林日渐荒废。清乾隆二十五年,本地有识之士筹集资金购得豫园的一部分,重建后一度改名为西园,当时在豫园的前面已有清康熙四十八年始建的内园,原属城隍庙,乾隆年间,钱业公所在这里设园林。虽然现在已经成为豫园的一部分,但在当时,紧靠在一起的是独立的两座园林。由于地理方位上的区别,与“西园”的豫园相呼应,内园也称为东园。
  内园占地仅2亩,而山石池沼、厅堂室观、楼台亭轩、花木游廊,都保存完好,这在江南小型园林中,不失为上品。晴雪堂是内园的主建筑,面对假山,依山而建,山后和左右有延清楼、观涛楼等建筑,耸翠亭立于小山之上,山下环绕着龙墙与疏筠奇石。出小门可以见到九狮池,坐在池边看亭台在一泓清水中的倒影,无忧无虑的游鱼忽深忽浅地嬉戏,看着这样幽绝的美景,游客的心情大概也会豁然开朗的吧。内园本身就以小见长,九狮池更是盈盈数尺,几步之遥,但是水从龙墙下洞曲折流出,游客置身于其中,不会感觉空间尺度的局促。观涛楼所观的是黄浦江的滚滚东逝水,原本可以登楼远眺烟波浩渺,只是可惜现在已埋没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之中了。
  清道光年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地政府曾下令由各同业公所分管豫园,作为各自的办公场所,当时有21个同业公所入时入住,72家房客的盛景虽然热闹,但对园林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的硝烟蔓延到了上海,英军攻占上海后,在城隍庙驻军5日,搞得十室九空,豫园更是“风光如洗,泉石无色”,被洗劫一空。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再次入驻城隍庙,对园林造成第二次的严重破坏。直到1956年起重修,才恢复园景30余亩。
  现在看到的豫园只是当年东北隅的一部分,其布局以大假山为主,重峦叠嶂,是典型石包土的做法。在微阳楼前,内积黄土,外以武康石堆成,洞壑幽谷,情景逼真,是明代叠山大师张南阳的真迹,也是现存江南最大的黄石山。园内山石错列,流水萦回,隔水建阁,山水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大刀阔斧的手笔,正是有明一代造园的主流。
  萃秀堂是大假山区的主体建筑,位于山的东麓。自萃秀堂绕花廊、入山路,可以看到祝枝山所书“溪山清赏”的石刻,到山顶,有平台,放眼尽览涧岭洞壑岛滩梁渡之美。旁边有一个小亭,当年游客至此可以欣赏黄浦江的景色,故题名“望江亭”。
  今天豫园大门在园之西南,面对荷花池、湖心亭,明代书画家王穉登应潘允端的邀请题写了“豫园”二字的门额,因为字太大,而没有出现在现在的门头上。进入大门之后是豫园的第一景区,迎面是三穗堂,取禾生三穗,五谷丰登的吉祥口采,建于乾隆二十五年,共五间,堂后是双层楼堂式的“仰山堂”,系二层楼阁,外观形制上颇多变化,堂后有曲廊临流。溪水在这里开始分流,西北进入假山之中,再以瀑布的形式注入池中,向东则过水榭绕“万花楼”下,从月门中穿过,幽幽不知流向何处,仿佛其间有无尽深意。
  到大假山,必须经过游廊,廊前有元代铁狮子一对,这对铁狮在抗日战争时为日本侵略者所掠走,日本战败后归还我国,长期放在仓库里,直到修复豫园时才重新得见天日。这座廊桥半跨于水上,桥中央是一座方亭,上有“渐入佳境”的匾额,旁边立的那块峰石,有个俗名叫“美人腰”,因其中央较之两头要细而得名。
  大假山以雄伟见长,仿佛真山,山上古木参天,翠微叠嶂。大假山高约12米,占地三亩余。在山后,同治五年增建了卷雨楼,取王勃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栏杆曲折,环境雅致,在这里品茗听雨,别有一番滋味。
  由萃秀堂向东,就进入豫园的第二个景区。溪水中间有一条曲廊北面称之为“亦舫”,是明代的建筑,形如画舫。鱼乐榭在溪流的西面,榭中间有一道花墙,流水可以穿过,视线却无法穿越,不知溪水潺潺何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小溪向东到点春堂前空间又逐渐宽敞起来。“凤舞鸾鸣”是三面临水的阁楼,与点春堂相对,东面依墙,泉瀑如注。山下绕以花墙,墙内有静宜轩,轩内漏窗之外的景物隐约可见,而从外向内看则又好像是隔院楼台。在“凤舞鸾鸣”的对面,点春堂是主厅。点春堂在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曾为小刀会的指挥所,如今硝烟散尽,它已成为人民革命的重要遗迹。郭沫若于1961年来到点春堂,兴之所至,现场吟诗一首:
  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
  日月金钱照日月,风流人物数风流。
  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图,豫园有史足千秋。
  郭老所说的玲珑玉垒指的是玉华堂前的奇石“玲珑玉”,据说是北宋宣和年间花石纲的遗物,这块玉玲珑自从明万历十八年竖立后迄今没有移动过。原来园门处还有玲珑桥,潘允端的《豫园记》上写:“梁尽而高墉中陷,石刻四篆字曰:‘寰中大快’。”
  点春堂南是和煦堂,冬暖夏凉。点春堂东则以玉华堂为主厅。1960年修复豫园时,这里只剩下一块水泥地,除了玉玲珑之外没有任何山石,植物也很少。1987年,重新修复了这一景区,原来在豫园内散佚的积玉峰重新移入园内,为豫园增色不少。西面的九狮轩和荷花池都是后来重建的,池边的小楼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得名“得月楼”,原来是祭祀黄道婆的地方,只是原来的黄道婆塑像早已没有了踪影,空留下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六日所写的两行对联:“姆教千秋惠我生涯权子母,婆心一片得兹秘授说丁娘”。
  每到夏日炎炎,荷花池内波光潋滟,让人暑气尽消。清人萧承萼有诗云:“如墨云阴掩夕晖,模糊烟柳影依依。无端几点催诗雨,惊起闲鸥水面飞。水心亭子夕阳红,九曲栏杆宛转通。小坐忽惊帘自卷,晚凉刚劲藕花风。”豫园最出名的非九曲桥莫属,只是说九曲只是个概数,其实并不准确。现在的九曲桥是1924年重建的,将木栏石板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有18曲,虽然还保存着当年的形制,但从它从豫园的内部建制中分离出来,成为豫园的外部架构,甚至被更多的人误以为是老城隍庙的一部分时,它就已经和当年那个幽雅的去处相去甚远了。
 
从古典到现代
  
  不要小看上海的历史,上海的马桥文化,地层处西周印纹陶遗存之下,而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其时代应早于西周而晚于良渚文化,距今约3300年。崧泽文化更早,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所以,上海是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不要小看了。
  在松江的醉白池与上海豫园、嘉定古猗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市区坐地铁去醉白池有点远,但是如果在松江区的朋友,周末坐地铁去醉白池何乐而不为?从松江新城到醉白池只要三站,也就是十分钟的样子。
  醉白池这个名字,你大概也可以猜到它名字的来头。主人将园建好时心里想,如果诗仙李白再世,能来此悠游,为池上景物所迷醉该有多好?所以就将池上园林叫“醉白池”。还有一白,宋代诗人韩琦,崇拜白居易,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筑了一座古典厅堂名叫“醉白堂”,园主也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歌,于是也仿效韩琦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
  这位园主人,就是清康熙年间的画家顾大申,他的园子,前身是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中国的古典园林都是这样,历代兴废,总有传奇。在松江历史上,出过一个大人物,就是董其昌,他在“谷阳园”的基础上建了“四面厅”“疑航”等建筑,在此与师友吟诗作画,传为佳话。等到顾大申拥有了这座园子,他利用松江最具有 、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700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有诗为证:
  独恋香山古院修,花隐亭台半掩羞。
  轩沉翠碧思春醉,廊爱清凉向水游。
  碑诉千言崇白乐,泉分五色写春秋。
  风吹池石生吟响,仿忽诗人重觅幽
  园林不大,但是古迹甚多。在醉白清池南隅廊壁上,嵌列着30块石碑,上面刻画着明代松江府91名著名人物的画像,其中状元3人、进士51人、举人10人、诸生7人、贡生2人、武举1人,非科举出身而有一技之长者13人,其他4人。每幅画像边上都附有人物简短说明。例如:诗人陆树声:“陆公树声,字舆吉,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乞休归,年九十七,卒谥文定。”这就是松江醉白池的镇园之宝:“邦彦画像”,画的都是松江地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由清代乾隆年间松江著名画家徐璋精心绘制而成,人物神采飞扬,栩栩如生,既有云间画派的董其昌、陈继儒,也有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云间诗派领袖陈子龙,堪称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杰作,到醉白池一定要看。
  当然,上海不只有古典园林,现代公园更是上海的强项。
  2、3、4号线三条地铁线公用的枢纽站中山公园站所在的中山公园就是上海现代公园的代表作。中山公园原名兆丰公园,1914年英国人兆丰在沪时建立,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公园虽身处嘈杂的商业区中,却闹中取静。以英国式自然造园风格为主,融中国园林艺术之精华,中西合壁,风格独特,是迄今上海原有景观风格保持最为完整的老公园,园中凉亭、假山、草地、花圃、河塘、儿童乐园等一应俱全,有中山公园十二景,风格独具,近两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很多节目就放在中山公园演出。
  还有著名的世纪公园。地铁2号线把游客带到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世纪公园。
  占地140.3公顷,走的是英国大草坪的园林路线,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面积的草坪和水面,这里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等七个景区,春季,园内万花盛开,那景色确实是非常漂亮怡人。到秋天,则是音乐节露天演唱会,是开音乐大派对的绝佳场所。
 
上海人的记忆角落
  
  不以公园名称为站名不表示你坐地铁不能到,人民公园在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边上,也是上海著名的相亲角,里面挂满了各种相亲信息。
  人民公园由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题名,于1952年10月1日开园,算起来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而它的前身名气更大,就是原上海跑马厅的北半部。上海开埠以后,上海跑马场曾两废三建。第三跑马场(后称跑马厅)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总面积为35.1万平方米。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6日发文,明确规定跑马厅为绿地范围,不准建造有碍于绿化的任何建筑。1950年8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收回跑马厅产权。同年9月7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跑马厅的南部辟建为人民广场,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2000年配合市政建设进行大规模改建,成为了现在的开放式公园。
  徐家汇公园和光启公园1号线徐家汇站可达。光启公园非常小,但是非常值得一看,它紧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原是明末著名爱国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地,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270周年,墓地重建石羊、石马、华表、牌坊等物,并于墓前置大十字架一座,旁竖一块重修墓地的碑石。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墓地荒废,原来的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均遭到破坏,“文革”期间又遭破坏,现已残缺不全,但还可以看得到。
  去光启公园当然要看一下徐光启墓。在公园北部,墓为椭圆形,高2.2米,周围用花岗岩镶砌,顶上绿草如茵。墓前种植大香樟、龙柏、雪松、夹竹桃,墓后水杉林立。墓前竖立镌有苏步青书写的“明徐光启墓”五字墓碑。两旁设石凳,右侧保存清代石马一具。在墓左侧,廊长12米。廊中有徐光启著《几何原本序》《葩经嫡证序》等5篇手迹碑石,都是上海最繁华商圈中难得一见的风景。
  离10号线新天地站步行十分钟路程的复兴公园,歌手MC Banana用上海话唱过一首《复兴公园》。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1908年7月1日,公董局董事会开始计划在兵营旧址上建造一座顾家宅公园,同年开工,聘用法国园艺家柏勃主持园林设计,兼做工程助理监督,由中国园艺家郁锡麟负责设计,并责成公务处提出建设方案。公园于1909年6月建成,1909年7月14日对外开放,取名“顾家宅公园”,也称“法国公园”。和世纪公园是英式园林不同,这里是典型的法式规整式园林。很多上海人童年时去复兴公园里荡秋千,滑滑梯,玩跷跷板,看看老人们跳跳舞,练练功,别有一番情趣。其中最有时代特征的,除了那些植物修建而成的造型,就数马克思恩格斯的雕像了。1985年8月5日,中共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马恩纪念像揭幕仪式,纪念像高6.4米,宽约3米,重70多吨,由花岗岩雕成,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人民公园、复兴公园都是上海重要的园林,在上海人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还有一些小公园没有那么显眼,却也颇有特色。距离9号线打浦桥站不远,同样差不多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在绍兴路上有一个小公园叫绍兴公园,非常小,人也不多,却别有洞天。
  解放前此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1950年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51年5月建成公园,并于当月28日开放。一开始是绍兴路儿童公园,后来去除了儿童二字。绍兴公园小虽小,却别有洞天,前庭区—有林荫匝地的门墙小院、天然图画般山石壁景、深岩幽壑的“天趣”洞天、空灵俊秀的茶艺馆等。中庭区—有凝重痴顽的湖石假山、意似衡霍的峭壁叠瀑、趣侔江海的澄碧池水、“韵幽”“馨逸”的景门景墙、健身路坪等。后庭区则又—随势赋形的仿竹廊亭、委婉沧泊的岗阜林径。
  这些或大或小的公园点缀在上海的各个角落,美,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拥抱自然,品味古典与现代之美。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