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

日期:2016-03-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整理|钱亦蕉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10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王毅指出,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外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开拓前行。习总书记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指明了中国外交前进的方向。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
 
G20峰会:从杭州再出发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对于中国外交来说,9月份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请问外长,今年我们作为东道国有没有提前做一些特殊的外交的努力?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充当和发挥引领作用来回应世界期待?有没有在这次峰会上做一些特别的安排?怎么把G20办得有特色,同时让杭州峰会更有成效?
  王毅:第一个问题就问到G20峰会,说明大家对中国主办峰会的高度期待,确实杭州G20峰会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经济盛会。这几年G2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世界经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来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来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就像这位记者所说的,国际社会正在把目光转向中国。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清楚阐明了中方办会的宏观思路,我们将在全面推进各项议题的同时,着力从三个新的角度来寻求峰会的突破。一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发展开辟新前景。
  我们首次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期待以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为契机,制定一份世界经济创新增长的新蓝图。我们强调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推动主要经济体就此形成新的共识,合力把世界经济重新拉回到强劲复苏之路。我们把发展问题放在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推动G20成员率先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以此来带动世界的包容和联动发展。我们相信,这次峰会一定能开成一次提振信心的会议,凝聚共识的会议,指明方向的会议。让G20从杭州再出发,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朝鲜半岛问题:无核才能和平
 
  韩国广播电视台记者:中国同意的对朝制裁决议被评价为联合国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但问题是怎样去执行?中国外交部已经给出了恪守的承诺,那么我的问题就是有效地履行,中国政府将做出怎样的努力?还有安理会决议中,禁止朝鲜出口矿物,但民生物项是例外的,中国政府将对民生和非民生怎样进行划分?
  王毅: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执行好安理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包括2270号涉朝的决议。刚才提到民生的概念,我想大家对民生应该是有共识的。当然中方在执行决议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本着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对此进行必要的评估、认定以及监督。我同时还要指出的是,2270号决议不光有制裁,还重申要支持六方会谈,要求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行动。所以中方认为,2270号决议需要全面完整地加以执行。制裁是必要手段,维稳是当务之急,谈判是根本之道。
  目前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充满了火药味,如果紧张加剧甚至失控,对各方都将是灾难。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压,实际上是对半岛的未来不负责任。为此中方提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坚定目标,停和机制转换是朝方的合理关切,两者可以并行谈判、分步推进、统筹解决。这样既公平合理,又切实可行。当然对其他各方提出的设想,包括以灵活的方式开展三方、四方甚至是五方的接触等,只要有利于把半岛核问题拉回谈判桌,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环球时报记者:近来朝鲜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请问中国认为朝鲜是战略屏障还是战略包袱?是否还把朝鲜作为盟国?您刚才也提到中方不会无视半岛地区的稳定被破坏,是不是意味着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王毅:中国和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关系是有着深厚友好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中国既重情义,也讲原则。我们珍视同朝鲜的传统友好,朝鲜要谋发展、求安全,我们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同时,我们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毫不含糊,对朝方推进核、导计划,我们不会迁就。应该清楚地看到,无核才能和平,对话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赢。
 
南海问题: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路透社记者:中国政府不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访问自己在南海的岛礁,这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印象好像中国要隐藏什么,或者是中国对于自己的主张不够自信。是这样吗?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去访问南海的岛礁?
  王毅: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看首先还是要把我们在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再向你讲一讲,你就会理解我们现在所奉行的政策。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这是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军事化,但是我想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中国在南沙岛礁上不仅建设必要的防御设施,更多的是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设施正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等将来建设完成,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当然会考虑邀请各方面的记者,包括外国的记者到这些岛礁上去参观采访。
  我想谈一谈航行自由的问题,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中国最希望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实际上在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我在这里想提醒的是,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大家都关注南海存在的一些分歧,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一下中国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所做的各种积极努力。中国专门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陆续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我们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也就是COC的磋商,已经形成了两份共识文件,推动商谈进入到一个“重要和复杂问题”的新阶段。我们还主动提出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尤其是提出要尽快设立两条热线,一条热线就是“海上紧急事态外交热线”,还有一条热线是“海上联合搜救热线”。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中方的诚意。当然,这些努力由于个别国家的干扰阻挠,进展得不是那么迅速,但是我想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发展大局。谢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记者:也想问一个和南海有关的问题,王部长最近谈得比较多的是军事化的问题,还有一个大家很关注的角度是菲律宾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针对中国提出的一个诉讼案,这个案件据我们了解也会在5月宣判,大多数专家的判断是法院会支持菲律宾的申诉,做出对菲有利的判决。我也知道您在华盛顿谈过这个问题,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表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但问题是这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法院,它的判决宣布后不管中国的立场如何,中国如果不调整或改变政策或行为,就会违反国际法。美国白宫高级官员也明确表示,这个判决宣布之后将会对中菲双方同样具有约束力。有人表示如果中国在判决之后还是坚持自己行为的话,会给美国和它的盟友在南海的行为提供更多基于国际法的法理依据。所以我想问,您对这种前景是不是感到忧虑?中国又会有什么相应的对策呢? 
  王毅:我非常尊重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权利,但是我确实不希望你现在就为这个所谓的法庭判决做出一个预断,难道你现在就知道结果了吗?我要再次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做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实际上做出类似声明的在全球还有30多个国家。从法律上讲,这些排除性的声明一并构成了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而菲律宾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讲理,不仅违背了中菲在双边协议当中所作的承诺,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款的规定,也违背了提出仲裁应该由当事方协商的国际实践。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
  我想在这里再说两句。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管辖南海诸岛,我们的先人在这里世代耕耘、辛勤劳作,我们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热爱这个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稳定、航行自由。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合作共赢:中国不搞强权政治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领导人过去两年到过中东、非洲、拉美等多个地区访问,并提供大笔援助,中国也带头创建了亚投行,对外输出大型基础设施。有评论认为,中国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修改国际秩序,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与美国抗衡,中国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中国对外交往更加活跃,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去年,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得到显著提升。比如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到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们还成为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成员,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综合评估已达到第二位。我之所以讲这些事情,就是要回答你的问题。这些事实恰恰表明,中国并没有另起炉灶,没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当然,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我们需要合理的发展空间,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我认为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和中国参与的金砖银行,我们也讲得很清楚了,都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不同在什么地方?集中体现在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搞恃强凌弱;中国追求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中国日报记者:近年来“一带一路”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问到现在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另外有人担心这是中国实力加快对外扩张的象征,请问您怎么看?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成绩单。一是参与的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建设也迈开重要步伐。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凤凰卫视记者: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海军在吉布提修建的后勤保障设施,这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也引发了不少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某些变化?另外,最近几年大家也注意到中国海外利益是不断拓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王毅:你刚才提到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我认为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同任何成长中的大国一样,中国的利益也在不断地向海外延伸。我们现在已经有3万家企业遍布在世界各地,有几百万中国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个角落。去年一年,中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180亿美元,中国海外资产的积累也已达到了数万亿美元。中国外交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如何来维护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
  如何来维护?我愿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绝不走传统大国的扩张老路,也不会搞任何强权政治。我们要探索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得到各方欢迎,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权之路。
  首先,我们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义务。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在索马里海域护航,迄今已经派出了22批舰艇编队,为6000多艘中外船只护航。中国已经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贡献的维和经费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
  第二,我们愿意根据客观需要,响应当事国的愿望,在涉及中国利益集中的地区,尝试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的建设。我认为这不仅合情合理,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第三,我们也愿同世界各国深化互利合作,包括执法安全合作,同时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从而为中国在海外发展营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 
 
国际关系:中国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近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我们也注意到了两国国内实际上都有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在高涨。今年又恰恰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可以说未来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请问王外长,您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前景怎么看?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不是还抱有信心? 
  王毅: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这可能是一个常态。今天早上我刚听到一个消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一个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而且不利己。面对这个常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决问题,扩大和深化合作,同时努力把摩擦、分歧变成合作。比如过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有分歧,去年中美合作促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再比如前一段网络是摩擦,现在双方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对话和合作的机制。最近海上问题的摩擦又多了起来,但是我相信,等到美国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我们完全可以更多考虑如何来开展海上合作。
  摩擦产生的根源还是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绝不会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者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地学习体会一下中国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习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总结中美关系走过来的风风雨雨,我认为还是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希望,不管美国的政府和领导人如何更替,美方都能和中方一起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目前国际局势是比较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能不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 
  王毅: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牢固基础上,也有着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巨大需求,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去年一年,习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会晤了五次,为中俄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两国间的大项目合作也在积极有序地向前推进,比如东部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工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财经等领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倡导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的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有关日中关系,在日本有“正在好转”和“情况没有改善”的不同看法。请问王毅部长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现状呢?如果部长认为现状不是很乐观的话,那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改善日中关系,双方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王毅: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确实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地声称要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不断到处给中国找麻烦。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地好起来。但是俗话说“治病要断根”,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该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过去一年中国和欧洲的关系非常亲密,英法德三个国家和中东欧国家都和中国越走越近。英国首相卡梅伦甚至说英国愿意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您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它是一时的变化还是长久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中国变了还是欧洲变了? 
       王毅:对欧外交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如你所说,习近平主席去年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掀起了中欧合作的新高潮。我们同欧洲各国的关系呈现出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始终把中欧视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洲开始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曾几何时,中欧之间摩擦不断,但尘埃落定之后,欧洲发现中欧之间其实不会发生战略对抗,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合作的需要越来越大,共同利益也越来越多。当然,事物是辩证的,中欧之间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彼此一定会越走越近,步伐也会越来越稳。
  下一步,我们愿意同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建设,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欧双方对人类文明进步应当作出的贡献。(根据中国网现场实录摘编整理,有删节。)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