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阅读提示:预计,蔡英文团队在掌握岛内最高权力之后,还会自我陶醉一番,并不见得会充分吸收主流民意和岛内理性智慧,在短时间内确认“九二共识”和展开良性的两岸关系互动。
台湾,何去何从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同胞最为关注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问题上,依然采取模糊的态度、回避的做法。她虽然提到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个历史事实,但并没有讲清楚“共同认知”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确接受“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这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并不能为大陆方面和国际社会所信服,需要她作出进一步明确回答。
无论谁在台湾上台执政,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也是考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善意和诚意的试金石。
继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后,海协会负责人和国台办发言人进一步表明态度,强调指出,只有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受权协商和联系机制才能得以延续。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只有真正放下“台独”的历史包袱,放弃“打太极”“兜圈子”的做法,切实回到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上来,两岸双方才可能保持良性互动,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多造福两岸同胞。
何去何从?现在,“球”依然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手上。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撰稿|王泠一
一位出生在台北的汉族客家人的女儿,她明明在用中国话演讲,却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她明明在1998年以新闻发言人身份,随辜振甫先生的海基会代表团访问过北京,却不肯承认两岸曾经达成的“九二共识”;她的追随党徒中的不少商人,明明在对大陆的商务活动中收获颇丰,却还要声称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这就是蔡英文,5月20日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开始引发无限担忧。
模糊中的深绿色烙印
从2016年1月中旬蔡英文竞选团队获胜,到所谓就职演讲和权力交替,其间有长达四个多月的过渡期,也被两岸称之为观察蔡英文和民进党政策取向的窗口期。大陆一方面和国民党留守政权保持着两岸事务性沟通,继续释放着善意和给予合作层面的尽可能便利,另一方面也不断敦促蔡英文及其民进党团队清醒认识两岸和平局势、台海潜在危险和正确主流民意,并几度提醒对方接受“九二共识”。进入5月初的最后关头,就有消息从岛内以及美国智库方面传来——蔡英文不会明确接受国共两党都坚持的“九二共识”提法;笔者则判断其在就职演说中会使用模糊法或者叫“一叶遮目”战术,就是既不明确承认,但也不至于明确否认。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迫于超出岛内的政治压力。
果然,蔡英文5月20日上午发表的就职演说约40分钟5940字,围绕备受海内外同胞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两岸关系问题,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识”,也没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有关表述,而是用了一些模糊的话语。对此,除了民进党自身政治人物的所谓支持外,她的两岸关系表达就是在岛内也只是获得了一片批评甚至是集会抗议。她是这样说的:“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互相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此外,她还表示其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来进行施政。
蔡英文用所谓的“九二事实”代替“九二共识”,并且提到了“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能给善良的人们一些想象空间,因为“中华民国宪法”算是“一中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甚至也体现出一些“一国两制”的概念元素。以至于还有人会有似是而非的印象——蔡英文是不是接受了“一中”共识了呢?但是笔者对具有深绿色烙印的蔡英文,并不奢望的她的诚意。因为,她根本就没说“宪政体制”与“一中”的关系,众所周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中”,“九二事实”缺的就是这个关键核心,所以她的小圈子追随者以及所谓的“天然独”激进分子,又可以朝相反的方向理解。这个政治效果显然就是这位台湾新领导人所要追求的模糊境界,而且从文字表述技巧上也不至于“得罪美国”。
对大陆来说,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她对“一中”需要做进一步的明确回答,这一重大原则是不能通过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来替代的。北京的表态是: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没有退让的空间,如果我们退了,就意味着“一中”原则可以打折扣,台激进势力就可能进一步认为“台独”是可以通过变通的柔性方式来加以推进的。
在当天的就职讲话中,蔡英文居然还提出“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她显然是希望中共像对待国民党一样对待民进党,并进而获取“政治资本和历史资本”。然而众所周知,是民进党至今都不肯放弃“台独”立场这个“历史包袱”。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执政党中共若与民进党开展党际交流,等于间接承认了“台独”的合法性,也是得不到大陆民众理解和支持的。
洪秀柱的悲情告白书
今年春节之后,有资深智库观察员和笔者谈及未来一段时间,东亚社会有可能出现女性政治人物“博弈”的新格局。如韩国的朴槿惠,她在平壤压力之下有可能谋求美国的安全保护强度。又如昂山素季,面临着赢得大选却不知是否能够赢得国家未来的挑战。而在台湾岛内,如今最悲情、最特殊的人物当数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了。风度儒雅、意志坚定的这位政治新秀,毅然出席蔡的就职仪式。
笔者认为:国民党在此番台湾地区选举中的失利,本来不应该由洪秀柱来负什么责任;但她接任新主席职位不久,一边反思国民党的得失,一边仍然兢兢业业地呼吁尊重“九二共识”。这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富有承受力的政治人物,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台独势力”的眼中钉。洪秀柱在5月19日表示,绝对不容许机会之窗从眼前溜走,也绝对不容忍和平的大门从面前关上,这是国民党的庄严宣誓。洪秀柱的宣誓通过Facebook上一段10分钟影片展现出来,而第二天,就是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的日子。于是,台湾岛内最大的两个政党的两位女性领导人,将会带领各自的队伍走向何方,难免会被外界拿来比较。
洪秀柱在这段富有历史感的影片里正告那部分带有民粹情节的台湾民众:如果新当局无法走出意识形态的泥淖,不肯承认“九二共识”,执意推动柔性化的文化“台独”,用空中楼阁般的所谓“亚洲新价值”来破坏好不容易建立的两岸互信,让安全、尊严、繁荣与和平受到威胁,这样重大的责任必须由破坏现状者完全担负起来。洪秀柱悲情地声称:8年来,台湾人民的荷包的确没有增加,无论是不是被国际大环境所累,都必须向人民表示歉意。但她强调:国民党的执政成绩也不如社会评价的那么差,国民党创造了和平的环境,8年来看不到过去的“文攻武吓”,良好的两岸互动创造了“和平红利”,也拓展了台湾的国际空间。
而两岸积极互动创造“和平红利”的政治基础,恰恰是“九二共识”;这也是国际社会和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定。“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谈判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1992年11月,两岸双方就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讨论,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正是因为有了“九二共识”,才有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才有了2008年两会恢复中断近十年的商谈,才有了2014年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更进一步才有了2015年举世瞩目的两党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两岸关系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能够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的共同政治基础,是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能够累积成果的共同政治基础,是8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共同政治基础,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不牢,自然就会“地动山摇”!
北京已经对蔡英文的“5·20讲话”作出了及时、准确的评估,认为是“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因此,“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一评价,迅速传遍世界。
反服贸绑架的“小确幸”
不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也让台商极为担心。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是经贸合作。2015年8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接待一个台商考察团时曾指出:“两岸经济合作是联结两岸同胞的利益纽带,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和方向不会改变。大陆一直在积极努力为两岸企业的合作发展创造条件,愿让台湾同胞首先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但是,蔡英文和她能够掌握的民进党团队并不领情。具有“逢马必反”情绪和迷恋街头政治的这个政党,更像西亚北非等地区“颜色革命”的急先锋。可以阻碍政府部门的常规运转,甚至也能“夺权入宫”,但对人民福祉的实现终究不是什么福音。本来,两岸经贸关系一直是东亚地区良性发展、互利互惠的增长典范。对大陆的投资和出口,二十年来也一直是台商的首要选项。到了2014年前夕,两岸经贸关系需要应对新的形势诉求和国际经贸格局,并根据台商在大陆业务的升级和转型取向,两岸有关单位适时展开了服务贸易谈判。但其进程遭到蔡英文及其组织势力的恶意阻击,从2014年折腾到2015年,从街头折腾到庙堂。
毫不夸张地说:被东亚媒体称之为所谓的“太阳花学运”,非理性地成就了蔡英文,拖死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今年初,岛内有识之士就判断:2016年如果民进党上台执政,更别指望有什么服贸协议、货贸协议。街头运动决定政治取向,是“民主政治”的照妖镜。台湾面对蓝绿恶斗、经济衰退双重打击,在野党斗倒了国民党,也斗垮了台湾经济。香港媒体曾如此评论参与恶斗的岛内民粹青年——政治当饭吃,饿死不醒悟。政治是不能当饭吃的,中韩FTA的签署如果不能让台湾人民醒悟,台湾经济注定止步不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差距愈拉愈大。为什么以韩国为参照系呢?因为当年和台湾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如今,韩国在完成了和美国、中国大陆及欧盟这三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自贸协定后,加上其产业结构和台湾类似、经商自由度又领先台湾,未来很可能吸走台湾应有的外来投资。台湾近年来在吸引外资上已经节节败退,近来好不容易获得Google在彰滨工业区设厂等大型投资案而有机会谷底翻身,韩国FTA却极可能翻转台湾原就不强的吸引力,让台湾在外商眼中的投资价值一点一滴地流失。
而最令台商担忧的是,在和韩国签署FTA后,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的FTA谈判也已成功并进入收获期。同时,大陆还会在今年内完成和东盟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将导致更多外资远离台湾、投资大陆。有评论说:“果真如此,未来台湾的年轻人连拿22K也将是困难重重的。”这里的“22K”是指台北本科毕业生的当年月薪22000新台币,相当于4400元人民币。2015年,上海本科毕业生当年月薪已经超过4500元人民币,2016年保持增长势头。考虑到台北的食品、交通、住宿、通信等民生物价均高于上海,“小确幸”们的生活质量和怨气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洪秀柱道歉的同时,蔡英文更应该鞠躬反省。
台胞依然是骨肉天亲
预计,蔡英文团队在掌握岛内最高权力之后,还会自我陶醉一番。并不见得会充分吸收主流民意和岛内理性智慧,在短时间内确认“九二共识”和展开良性的两岸关系互动。所以,过去8年来的海协会、海基会等常规会商渠道会有所沉寂。对此,大陆已经提醒新的“台湾当局须以实际行动作出明确回答,并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而在增进两岸同胞感情互动方面,上海是个富有魅力的舞台。
在这座魅力的舞台上,同根同种的骨肉天情总是在深情地上演。也就是在5月20日,笔者聆听了一所历史悠久的徐汇中学跨越海峡的两地学子间的互动情怀。这是场名为“两岸徐汇青年话徐汇”的上海徐汇·新北徐汇互访17周年交流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市徐汇中学建于1850年,始名圣依纳爵公学,1931年定名为徐汇中学。台湾徐汇中学坐落在新北市芦洲区(原台北县芦州市),是由1949年前后去台的上海徐汇中学校友于1963年所创办。两岸徐汇中学是同根所生的兄弟学校,建立和促进两岸徐汇中学的民间交往,是两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而两岸徐汇中学学子同唱一首校歌是每次交流活动的“保留环节”,十七年来,海峡两岸徐汇中学的交流互访越来越密切。有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大陆、台湾民间交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在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出的一份正能量,愿两岸徐汇中学的情谊天长地久。这也是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一论述的最好注解。
聆听着浓浓的骨肉情怀,突然想起了我的堂兄。他祖籍杭州,当年开风气之先地娶了台湾新娘;后来的儿子国籍是中国(具体户籍则在上海)而基础教育安排在台北。堂兄一家最喜欢唱、而长辈们最喜欢听的歌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唱着、听着,慢慢地感觉到歌词里没有台湾的内容。不巧,这首歌的天才作者近年去世了。所以,我就为他们接着填词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日月潭深千万丈,是忘不了的根呀;还有金澎马祖,同是一家亲!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经过那个海峡,那个九二和共识。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一带那个一路,那个我要振兴她!
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作者系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链接:九二共识
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九二共识的内容: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国台办发言人就今后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表明态度
针对民进党已经在台湾上台执政,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是否还能继续运作的问题,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5月21日应询表示,只有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才能得以延续。
马晓光表示,2014年2月,国台办与陆委会负责人在南京见面,决定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两年多来,两部门积极互动,举行5次负责人工作会面,建立起两岸热线,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妥善处理了许多复杂敏感问题,受到两岸各界的普遍认可。两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的运作,有利于两岸双方及时沟通情况、避免误判、管控分歧,也有利于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让两岸关系中的一些“不可能”成为现实。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