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感受工匠精神
阅读提示:工坊里,工匠们静心工作,一丝不苟,数年如一日,看似重复的工作,实际上却每一天都在突破自己的局限。手工之美,其实美在心灵。
撰稿|毛 文
我有幸在珠宝行业工作,因而有大把机会游历欧洲。欧洲让我感触最深的,除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就是令人敬仰的工匠精神。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拜访过著名珠宝品牌企业、家族公司,也拜访过名不见经传的个人工坊,那些数年如一日坚持着手工创作的艺术家,总让我肃然起敬。
上帝会看着每件珠宝的背面
法国巴黎和平街13号,是卡地亚高级珠宝工作坊所在地。1899年,出于对社会风潮的准确判断及顶尖技艺的执着探索,卡地亚来到了这里。而珠宝工作坊的核心,正是工匠——他们对珠宝创作的无限激情,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在卡地亚珠宝工作坊中,珠宝师、镶嵌师、抛光师、铸造师等各工种的工匠30多人济济一堂,如此庞大的编制规模,也仅能在卡地亚得以实现。工匠们从业大多已逾20年,许多工匠世家数代都在这栋楼里奉献一生,见证了卡地亚在高级珠宝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的前行旅程。
曾经有一位中国名人探访法国巴黎和平街13号,当她看到卡地亚工匠一丝不苟地在打磨珠宝的背面,很不解地问道:“我们戴上珠宝的时候,背后是不被人看的,有必要那么精细地处理吗?”工匠答道:“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地影响着珠宝的整体美观,我们相信,上帝会看着每件珠宝的背面!”
在这里,我见到了即将退休的卡地亚高级珠宝工作坊总监Xavier Gargat,这位在卡地亚工坊工作超过30年的老人,自豪地说:“工匠们的激情,是高级珠宝制作的源动力。”
Xavier Gargat和我介绍起工匠们工作的流程——从收到设计师的手绘稿起,珠宝师们便开始了极具挑战的创作之旅。由于每颗宝石的不可替代性,他们首先需要对材质进行揣摩梳理,以“展示宝石自身最美的一面”。珠宝师常以软蜡或硬蜡先雕塑模型,因为蜡模雕塑比较自由,可以更好地演绎作品的形态。而镶嵌师则利用蜡模来研究宝石的装饰效果:如何搭配颜色,产生何种共鸣,采用何种摆放角度?随后,珠宝师采用“施蜡法”套取贵金属部件,通过高超的技术和深厚的美学功底来完美呈现作品的细节和比例。宝石切割师则通过精密计算,精雕细琢,仅凭灵巧双手,在最佳切割点上逐一切割宝石,以展现其最璀璨的一面。根据宝石的不同,镶嵌师还会运用各种镶嵌方法:包括桩镶、爪镶、密镶或埋入式镶嵌等。无论宝石大小,全部手工镶嵌,所以这是极费时间的工序。而一旦使力不当,宝石就可能在镶嵌过程中损坏。随后,珠宝师再通过固定或铰接,把珠宝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并由抛光师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及抛光。抛光师会按照不同金属材质分配工作:比如珠宝底座以及镂空部分,卡地亚会以棉线配合特别的抛光剂,达到纯净闪亮的抛光效果;而镶嵌宝石的细小边缘,则用削尖的鹅毛梗进行打磨——这些有趣的工具,均来自古老手工艺的传承。
从宝石筛选、设计图纸、雕制蜡模、贵金属铸造,到宝石切割、雕琢、手工镶嵌、珠宝固定、抛光打磨,一件高级珠宝作品的创作流程,常常需要整个工作团队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正如Xavier Gargat所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负责。”如此匠心创作成的作品,往往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意大利小镇世代相传的财富
意大利瓦伦萨是距离米兰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小镇。它在欧洲非常出名,从1800年开始就已经是珠宝行业的中心。整个小镇,家家户户都是黄金手工制作坊,从这里手工制作的黄金珠宝,被销往世界各地。而小镇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众多的Goldsmith(金匠),他们是这座小镇世代传承下来的永久财富。
2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意大利与Goldsmith协会联系时,并不知所以然。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才发现原来Goldsmith是一个有着极大荣耀的称谓。如今,在意大利瓦伦萨有无数个Goldsmith家庭,而其中最出名的家族就是“Damiani”。家族里的前辈Enrico Grassi Damiani先生本身便是一位从事珠宝设计与制作的金匠,1924年,他在瓦伦萨成立了首家金匠实验室,他的作品精巧绝伦,擅长在方寸间展现浓郁的艺术气息。出于对珠宝设计的不倦激情,他开始着手设计制作镶钻珠宝,并迅速以华美优雅的风格,在珠宝界树立了声名, 意大利诸多名门望族也被吸引到这里,邀他设计制作珠宝,Enrico因此获得了“私人珠宝商”的美誉。1953年,Enrico的儿子Damiano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他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在强化行业能力和商业扩展上下功夫,对“Damiani”家族的事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996年,家族里的第三代接管了公司,他们同样对珠宝艺术富有激情。有别于诸多以营销模式起家的珠宝品牌, 这一家人在继承品牌传统的同时,也将创意设计逐步融入珠宝制作中,并始终坚持技术革新。
在手工珠宝创作中,从设计珠宝,到建模、塑型、镶嵌宝石,再到最后的完工,每一步工序,都离不开最根本的手工经验。一件“Damiani”手工珠宝从开始创作到完成,必须经过7个步骤——
第1步:从想法到塑型。“Damiani实验室”收到了来自米兰的“Damiani设计工作室”的最新设计。这可能只是一张二维透视图,又或者仅仅是一张钢笔或铅笔手绘的素描草图。设计想法随后被CAD设计师们用特别的电脑应用程序和铸模机器做成3D模型,将设计想法具象化。
第2步:从手工模型到批量生产。珠宝的设计模型通常由黄铜、腊或者树脂制成,这非常适用于批量生产:所有的橡胶模具都被标号、分类,然后储存在蜡型车间。
第3步:在蜡型车间里,真空密封的液体蜡注塑机,被用来生产成批的“蜡状物”。蜡状物按照要求和数量分组,被放置在一棵“蜡树”上,橡胶的底座支撑着蜡制“枝干”,“枝干”伸向不同的方向,最后,蜡会在末端凝固。
第4步:脱蜡铸造。一旦蜡树上布满了铸模,混合了铸模材料的蜡状物便开始加热直至融化。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真空铸造过程激活,液化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模具,填满每一个空隙。
第5步:当铸造完成并冷却之后,产品会被送入手工台,按照要求分类,然后分发到负责抛光和焊接的部门。
第6步:分发镶嵌。“Damiani”的宝石和钻石,在镶嵌之前都得到了细致的分析和挑选。宝石包括蓝宝石、红宝石、绿宝石、海蓝宝石、缟玛瑙、紫水晶、石英、绿松石、白珍珠、黑珍珠、粉珍珠和钻石。所有的作品最后都会被加上身份证明的烙印、公司品牌,以及合金。被装配好的珠宝,稍后还会被交到抛光处和质量监控处。
第7步:镀铑。对于白金或者铂金珠宝饰品来说,最后一个步骤就是镀铑:用一层薄薄的铑金属膜覆盖珠宝的表面,以提高白金和铂金的亮度及光芒。
从第1步到第7步,每一步都倾尽了工匠们的心血和努力,也是他们施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独门绝技”的最好舞台。
我在欧洲游历的日子,曾听到过这样的黄金制作故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金匠们善用一种雕金技巧:工匠以手工耐心而敏捷地将细若蚕丝的金丝一根根搭在一起,要使用特定的古老工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次细微的失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而坚硬的黄金,就在工匠们高超的织纹雕金技法下,神奇地呈现出细腻的织物纹理……听着听着,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工坊里,工匠们静心工作,一丝不苟,数年如一日,看似重复的工作,实际上却每一天都在突破自己的局限。手工之美,其实美在心灵。
New Classic让传统重燃生命
Francesco1974年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意大利金匠,在当地卓有成就,尤其擅长设计造型独特的珠宝以及精工雕刻的艺术品。Francesco从小就是在宝石和镶嵌的火焰中,接受最初的启蒙。直到16岁,他与珠宝的缘分变得日渐深厚,小镇已经满足不了他逐渐壮大的求知心和探秘世界的好奇心了。一种叫做梦想的力量强烈召唤着这个少年,去开启另一段奇妙人生。
经过“年少莽撞”的奋斗,Francesco获得了世界珠宝设计至高奖项“Couture Awards USA”,被业界誉为意大利最年轻的天才珠宝设计师。“高雅精致,柔中又不失强烈的个性。既传承古典元素,又完美引导未来审美需求”——这是“Couture Awards USA”给予他的好评。而珠宝界也因为他,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New Classic”——结合传统技艺和优雅的表达方式,用全新的笔触和线条让传统重燃生命。这也是Francesco有别于其他珠宝设计师的地方。
而他本人更乐意接受“工匠艺术家”的称号。由他创作的“Pavone”系列珠宝,从图纸到成品,研发周期将近1年,只为呈现最好最灵动的效果。“Pavone”系列最精湛的工艺,就在于链接整个挂件的金线及品质宝石的选配。金线的密度掌控,让珠宝呈现出轻盈优雅的效果,而金线之间的链接技巧,又让整件珠宝更显灵动。为了充分展示宝石的透光性,宝石的底托全部被设计制作成露底尖,将绚丽颜色通过光的折射完全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宝石的大小、形状和质量选配,也由专门的宝石技师,花了一整天时间。在宝石镶嵌过程中,镶嵌师还会按照实际的镶嵌效果,及时改选最合适的宝石,以确保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单是宝石选配、镶嵌这一环节,就需要两位经验丰富的珠宝师,花上3天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如今,Francesco不再用“年少莽撞”来体现他对创作的热爱,而是更加专注于精致。我曾无数遍观看他参与制作“Pavone”系列全过程的视频,被他那种执着深深感动——为了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不断传承和改良传统工艺。一个没有功利性的艺术家,才对得起真正的艺术家称号!
比花几百万美元和索罗斯吃饭更重要
很多年前,我驱车来到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的山区,有朋友推荐参观一个私人铜器博物馆。接待我的是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精神矍铄,整天戴着个皮围兜,不停地在工坊里敲敲打打,没有设计图纸,一切创作皆源自他的内心。
据说在很早的年代,他的家族就开始为贵族们设计和定制铜器门牌,后来也做铜器居家用品,从水壶、烛台、炒菜锅到水果架,在保持传统手工艺之外,也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新的元素,比如铜镀银、铜镀金工艺等。
时下,山村里只有两家还在坚持做着手工铜器,销往欧洲乃至世界各地,数量有限,弥足珍贵。老爷爷的家里,一半是铜器博物馆,一半就是他的工坊。他不仅教儿孙们做铜器,也热心地教徒弟。老爷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个山村,但他却幸福和满足。我们的对话,或许可以让人明白何为真正的工匠精神:
“做工匠有何乐趣?”
“我可以用手和工具将千篇一律的材料做成我想要的独特作品。”
“做工匠有何收益?”
“我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做成博物馆留给后人。”
“做工匠有何意义?”
“我可以手把手教我的儿孙们一门手艺,这可能是他们一辈子在其他地方都学不到的东西。”
离开山村的时候,我和老爷爷来了个大拥抱!在我看来,参观山村里的博物馆,比花几百万美元和索罗斯吃顿饭来得更重要,因为我有机会将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向欧洲工匠致敬!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