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阅读提示:从上海体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可以说既有基础、又有差距、更有信心。
记者|刘朝晖
里约奥运中国健儿凯旋归来,上海运动员更是成绩斐然。在上海市的奥运健儿凯旋表彰大会上,市长杨雄的讲话里,再度强调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
在2007年上海市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把上海市建成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设想。而在2015出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上海体育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居首位的便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十年弹指一挥,当年的设想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建设目标,被列入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今年以来,这个目标更是被在多个场合被提及。
什么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人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纽约、伦敦、曼彻斯特、巴塞罗那等城市的身影。这些城市,不仅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还有响当当的在全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职业化球队,以及大量热爱体育锻炼的普通民众和发达的体育产业。
作为最早接受西方文化且较早进入现代化的中国都市,上海形成了中西合璧和开放性的海派文化。今天,体育,已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是上海展示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名片,也是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曾表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的提出,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拥有充分的依据。从经济水平看,上海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潜力,有一大批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体育消费群体;从发展基础看,上海已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目共睹,以姚明、刘翔为首的上海运动员为上海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从文化特色看,上海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多元融合的体育文化,通过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培育发展西方体育项目,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从配套要素看,上海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及关联产业优势显著,为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建造高楼,必先夯实地基。多年来,上海一直坚持着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齐头并进的体育发展路线,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上有专业的评估机构,依据重大赛事国际影响力、体育人口的比例、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场馆设施等各方面的指标,开展评估后发布的。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悉尼等国际大都市均名列排行榜前列。上海目前排名第18位。从上海体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可以说既有基础、又有差距、更有信心。
竞技体育:再造体育明星
上海的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国一直走在前列。在足球、篮球、乒乓、射击、游泳、跳水等多个传统优势传统项目上,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运动人才,近年来,更是涌现了姚明、刘翔这样的具有广泛国际知名度的明星运动员。前不久,姚明还与同为NBA传奇球星的奥尼尔、艾弗森等人一同入选美国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入选名人堂的人。
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上,32名上海运动员出征,获得了3金2银3铜的好成绩,其中钟天使与队友搭档,夺得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并在半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自行车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也是上海竞技体育在新的项目上取得的突破,为今后的项目开展起到了推动与引领作用。
在成绩的背后,上海市长杨雄也指出,上海必须加快竞技体育改革,依托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调整项目结构布局,走精兵之路,同时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
近两年来,上海体育在深化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竞技项目推进职业化、市场化建设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多支运动队实现了由体制内运动队向市场化运营俱乐部的转身。2014年,上海女排成功“出嫁”东浩兰生集团。到去年2月,上海国泰君安永柏女子足球俱乐部成立,上海足篮排“三大球”男女项目已全部完成职业化改革。今年1月,上海市体育局牵手地产集团,为中星乒乓球俱乐部揭牌,实现了上海乒乓球职业化发展。今年,职业化改革,仍将是上海体育的工作重点。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的竞技体育除了抓职业化改革,对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取舍,还要抓住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保障和情报信息等重要环节,推动上海竞技体育上水平,同时努力培育打造一批像姚明、刘翔那样有着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
此外,上海还将推进青少年业余训练改革,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有效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以开办体育特色非学历教育机构、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支持社会力量组建高水平运动队。今年2月,上海临港与意甲豪门尤文图斯合作的足球学校启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奥晟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将合作打造“临港-尤文图斯国际足球青训学校基地”。这个项目将通过引进意大利尤文图斯足球教学模式,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为上海、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优秀足球人才。
把体育设施建到市民身边
体育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打造一个全球著名的体育城市,不仅仅在于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作为托起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底座,群众体育的开展水平同时更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要让更多市民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收获健康,必须要有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保障。从1995、1996年开始,除了经营性场馆和大型体育设施以外,上海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在20年间发展速度惊人,从社区的健身苑点,发展到社区的公共运动场、球类运动场,到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游泳池等,慢慢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如今在街边,在小区,经常可以看见正在激烈拼抢的篮球少年、挥舞网球拍姿势优雅的网球青年、在器械上扭动腰肢的中老年……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健身苑点990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39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33个、百姓健身房125个、百姓健身步道317条、百姓游泳池37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2014年,通过实施《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维护、更新已经纳入财政经费统一保障,成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同时,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公益开放也在大力推进。2015年,上海市体育局在直属8个场馆中试行公益性开放补贴,场馆每天利用1/4时间和1/4价格实施公益性(低价)对外开放。 当年市级财政给予市属场馆补助资金504.9万元,受益市民达75.67万人次。黄浦、浦东、杨浦、嘉定、宝山、长宁、奉贤、闸北、闵行、静安、普陀等区县也制定并实施了体育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或财政补贴办法,补贴对象拓展至社会组织和企业,全年补贴总额达到307.5万元。在政府的公益补贴下,打场篮球三五块钱,健身房一天1块钱并不是新鲜事了。
尽管如此,体育锻炼的场地数量,离市民的高涨需求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喜欢踢球的吴硕(化名),最近和新公司的同事们组了一支球队,希望每周都能踢场球乐一乐,然而问遍了公司周围的几片足球场,几乎较好的时段都已经被订满了,而且是长期的。经过多次查询,他们总算订上了场地,不过那里离公司的车程已经要将近一个小时。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滩,要新建体育场馆设施,谁都知道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是再难,这却是必须迈过去的坎。
《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上海将新增2200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其中包括了群众体育设施面积1630万平方米,占整体规划面积的74.1%。去年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上海全民健身发展的目标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要达到这个目标,体育硬件设施的增建必须跟上,这已经在上海体育产业的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体现。在“惠民生”的发展定位下,上海将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等场地设施,新建500片足球场地。
除了政府的规划和投入,市场资本和社会力量也在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下,对参与市民体育设施的建设表现出空前的踊跃和热情。上海烈火一族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的陈俊杰告诉《新民周刊》,他们自筹资金在浦东唐镇和张江高科园区交界地精心打造的区域线下运动健身综合体一期场馆今年11月底就将启动运营,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包括了一片室外9人制足球场,3片室内篮球馆,6片室内羽毛球场地,另外还有瑜伽、团操房、健身器械区域、动感单车房、攀岩和轮滑区域等。其二期项目将开设马术、游泳和网球等设施和项目,三期将在政府把川杨河打造成景观河道后,开设各类水上运动项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力的的PPP模式,也在上海开始了尝试。当公共的基础做好之后,其他部分就需要鼓励市场通过各种方式来建设更多的场馆,把健身设施建到市民的身边。
打造品牌赛事 让市民动起来
上周五,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的惠惠在微信朋友圈嗮出了在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报名成功的回复截图,立刻引来一片点赞,更有没报上名的朋友表示出“羡慕嫉妒恨”。火爆的上马,从当初的需要体育局去组织学生、街道等长跑队参与,到如今的“一票难求”,已然是沪上最具影响力的群众体育赛事之一,同时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市民参与体育锻炼,除了日常的健身活动,并不只有像上马这样的赛事可以参与。眼下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和已经举办了三年的市民体育大联赛,是上海的两大全民健身比赛,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今年4月开始的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截至8月底参赛市民已经超过了658万人次。
这样的市民赛事中,追求的就是“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的宗旨。拿本届市民运动会来说,在以“上海动起来”的主题下,设置了“竞赛”和“活动”两大板块。其中竞赛项目共65项,根据本届市民运动会大数据统计,田径(路跑)、休闲棋牌、广播操、飞镖、社区九子、篮球、拔河、乒乓球、花样跳绳、羽毛球成为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特别是田径(路跑)项目参与市民接近百万人次。“活动”板块则由各具特色的“十二大主题活动”组成,市民武术节、市民足球节、市民篮球节、科技体育嘉年华、市民健身总动员、百万市民健步走等主题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在市民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和上马效应的带动下,路跑正在成为上海市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全市每年都有多个路跑赛事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参赛需求。比如杨浦新江湾城的8公里跑,今年升级为10公里跑;金山有乡村马拉松,海湾森林公园也有健康跑和半马。上周刚结束的虹口区的“上海易跑”赛事,从原先的5公里,已经升级到10公里,这条线路选取中心城区经典景观作为赛道,沿途经多伦路、外白渡桥、上海市最古老邮政局等地标性景观,被誉为“最美路跑线路”。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间,上海一直在推行群众体育的品牌活动和品牌赛事,目前基本已能做到一区一品、一街一品甚至两品,每个街镇都有自己很有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或者赛事。比如说浦东高东的门球、三林的舞龙舞狮、陆家嘴的海派秧歌、徐汇的飞镖、普陀的龙舟、松江的登高、龙舟,虹口的易跑等等。金山海滩的游泳特色如今也发展成铁人三项,今年的800个名额居然一抢而空,这令赛事主办方无法想象。培养了奥运选手的崇明的自行车项目也成为特色,此外崇明今年要搞体育大会,斗地主比赛的一等奖金就是一亩地一年的收成,自己种,自己收,真正享受当“地主”的感受。
这些区县、街镇的赛事品牌,目前正在逐步升级整合到上海市级的群众体育赛事品牌中,市民大联赛和市民运动会正是这些赛事的丰富集合。此外,升级为大众体育季的国际大众体育节,纳入了许多高水平非奥赛事。
在推行市民比赛的同时,上海的体育主管部门还为参赛市民提供健身技能培训和体验服务,着重提升百姓的运动素养和专项运动水平。今年在市民运动会中广泛推行业余等级制(段位制),就是希望通过赛事,让市民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检验周期锻炼的效果。市民参与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围棋等51个项目,均可以依据参赛成绩取得相应的业余等级(段位)证书。
此外,上海市体育局还精心设计国际赛事与市民运动会的对接互动,让市民有机会参与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射箭世界杯、花剑世界杯等赛事,近距离感受国际大赛氛围,推动全民健身和职业赛事融合发展。
“三轮驱动”推进融合发展
上海市民运动会和市民大联赛的举办,是上海市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一次积极尝试。这些赛事,突破了“政府办体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倡导社会化、市场化的“多元主体”办赛模式,在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赛事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据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的市民运动会,首次采用赛事活动推介、市级赛事公开招募、总决赛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赛事活动承办,办赛单位达300多家,其中包括58家企业、53家社会组织、7家媒体单位。67个总决赛招标共吸引了100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经过专家评审程序,67项总决赛全部由社会力量承办,其中不乏阿里体育、一兆韦德等企业集团。借助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平台首次进行公开招商,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关注,经过竞标,最终上海绿地集团成为总冠名赞助商,太平养老保险、华润怡宝等企业先后成为合作伙伴。
其实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很典型地体现了上海赛事发展的这种趋势。上马以前要体育局全员参与,这几年交给东浩兰生赛事公司市场化运作,从以前很辛苦地找赞助商和参赛者,到目前赞助商和参赛者为了进入“打破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从纯粹的政府办赛,到逐渐市场化,政府仅做协调、服务和监管,角色悄然发生改变。
市场参与群众体育赛事后,带来很多新理念,带来很多外来的资源、资本、爱好者群体,这当中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体育企业,今后可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很好的对象。比如今年市民运动会篮球赛的中标企业洛克公园,只从体育局拿了10万元的办赛经费,但为了总决赛,引进了国际的街球大赛,目前已经自身投入1000万元,带动效应非常大。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种纯民间企业通过市民运动会这样的平台和政府赋予的资质,也吸引了外来资本,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的提升,对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积极效应。她说:“这样的企业多了,上海打造知名体育城市也就自然而然了。”
社区中的健身设施多了,聊天时的健康谈资多了,聚在一块儿勤锻炼的人,更是多了。“体育是民生,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上海体育郑而重之地打出了一张“民生牌”,从“30分钟体育生活圈”到市民运动会,再到市民体育大联赛,“组合拳”连环发动,将群众体育的影响力推送到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如果说姚明代表上海的高度,刘翔代表上海的速度,那么群众体育,则是上海的强度。在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践行中,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日益浓厚的氛围,为这座城市添上了一重新的注解。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