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蛇王”徐之伟:民族品牌引领者

日期:2016-09-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客户永远是挑剔的,所以我们永远要谦虚进步。”
记者|金 姬
 
       1953年,一个徐姓男婴诞生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界善村(今常南村)的一户儒商世家,父亲为他取名“之伟”。地处苏南的界善村偏僻贫穷,素有“蛇村”之称。这一年又恰逢农历癸巳蛇年,冥冥之中这个男婴注定与蛇结缘。
  25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以木工手艺成为万元户的徐之伟不忘“先富带后富”,携乡亲乡邻脚穿荷花布鞋、扎紧绑腿、身背竹篓、手提钩棒,闯进了崇山峻岭、水乡泽国,四处搜寻蛇踪。他以捕蛇起家,将蛇油、蛇胆广泛运用于产品之中,成功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1986年,徐之伟创立了常熟市蛇业公司。这家后来改名隆力奇的苏南民企,成为民族日化品牌的佼佼者。“蛇王”徐之伟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
  2016年9月中旬的一天,已过花甲之年的徐之伟坐在隆力奇集团会客室,香茗氤氲中向《新民周刊》娓娓道来自己传奇的创业经历。
 
捕蛇者说
  
  《新民周刊》: 听说创立隆力奇之前,您在当地已经是个有名的木匠。您究竟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转行的呢?
  徐之伟:其实从木匠到创办隆力奇已经是我第二次转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生产队里当农民。说实话,每一次转行,首先都是经济原因。
  1966年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我13岁就离开学校去当农民,而我之前也只读了5年书。等到1969年学校复课时,由于我家成分不好,轮不到我读书。家父是个读书人,他希望我们几个兄弟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建议我们去学手艺。我当时就选择学木工。
  我清楚地记得,1968年我在生产队起早贪黑才挣了840个工分,当时每个工分是7分钱,这意味着当农民一整年的辛苦收入只有58块8。而当时木工每天工资一块五,还是吃东家的,香烟、老酒、饭、鱼、肉……其实算下来每天收入可能有三块多,比做农民收入有20多倍增长。我做木工就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凭借9年多的木工经历,我成了当时的万元户。
  1978年的一天,我和村里的一个邻居在打谷场上看夜。闲聊时,他和我说,现在抓蛇一天可以搞五六十块钱。我说真的吗?有这样赚钱吗?他说你试试看。后来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平望北坼一个村抓蛇,把蛇胆卖给药店,一天就得了84块钱。那时,江西和广州的两家制药厂做的就是蛇胆川贝露和蛇胆陈皮末,他们到我们村收购蛇胆,我认为这是一个致富的机会。
  在界善村,本地蛇类的繁殖、蛇类半成品交易活跃。1979年开始,我就组织村里几十人的抓蛇组抓蛇。当时界善村涌现出父子搭档、夫妻结伴、一人牵头数十人参与合作经营蛇业的兴旺景象。而我将分散经营变为集中经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蛇村”的发展。
  《新民周刊》: 您从卖蛇胆开始获得第一桶金,后来怎么会重点布局日化和保健品领域的呢?
  徐之伟:到了1985年,我这个年轻的蛇老板手下已有三四十人。乡、村两级领导动员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那时的界善村可谓“一穷二白”,不少村民生活贫困。于是,在当了6年的个体户后,我1986年成立了常熟市蛇业公司,这就是隆力奇集团最早的原型,一个地道的乡镇企业。当时,我也是界善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
  当时的界善村没有经济基础,名为“公司”也只是小打小闹。我把20来个头脑活络、思维敏捷的蛇老板凝聚在一起,到本省的常熟、如东和广东、四川等地收购蛇皮、蛇胆,就地收购、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我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成为当地第一名百万富翁。1987年初,我从上海请来技术师傅,投资5万元办起了硝皮厂、皮革厂。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蛇业公司每年加工的蛇达到七八十吨。大量的蛇肉,除少量烘干出口日本外,其余的全部做成饲料贱卖了。1992年,我们向日本出口了很多蛇,发现日本人把蛇粉加在饭里面,从蛇身上提取的口服液也加在食物里。而且,日本人还加工蛇粉,供美容养颜食用,价值一下翻了好几番。
  这为我打开了思路,我就找到上海医科大学和沈阳医科大学开始了纯蛇粉保健品的研发,开始转型做保健品。1992年,我们推出了隆力奇纯蛇粉。当时我还不懂营销,就在上海的淮海路上请了20名促销小姐进行推广,发了一百多万张广告单后,大家都觉得这个产品确实不错,销量开始增长。
  当时的隆力奇在销售保健品时,会赠送一些蛇油护肤品给消费者。1996年,在全国打压保健品的形势下,保健品市场急速下滑。也是在那一年,我发现消费者对赠品蛇油蜜好评如潮,感觉这就是商机,就请了江南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作研发蛇油护肤品,公司再次转型,进军日化行业。从1997年开始,隆力奇开始两条腿走路——保健品和日化品同时发展。
  
逆水行舟
  
  《新民周刊》: 隆力奇成立30年来,您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您又是如何咬牙挺过去的?
  徐之伟:1987年赚了100多万后,公司盈利按照三三三制分配,我占33%,员工占33%,剩下的34%到年底再投入收购使用。但是1988年我由于不懂得市场规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收购了500多万元产品,亏掉180多万元。当时,我就跟自己说,你干这么多年,把钱亏进去了,100多万元,你要还上。
  《新民周刊》: 今天的隆力奇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保健品或日化企业的范畴,涉及到包括直销、医药、有机农业、工业旅游等各个领域。请问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整和布局?
  徐之伟:隆力奇的整体转型升级在十年前就开始了。2006年,我去越南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当时30多位国内企业大佬吃饭聊天,席间就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来肯定是自动化。
  我听进去了,回来就着手转型直销模式,减少公司自己的销售人员。我们2009年正式取得直销牌照,开始民族直销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不断加大公司创新力度,2014年与以色列有机农业公司合作,开始有机农业方面的领域耕耘。
  我也从2006年开始设计世界级的工厂,多方论证、精益求精,2009年才动工,2012年底基本建成。如今“智能化新工厂”已成为隆力奇领跑行业的新武器。
  今天,隆力奇拥有多个平台,包括传统事业部、直销事业部、OEM事业部、新平台事业部、聚好商城、外贸部、家政公司、爱家生活体验馆、有机农业、8天在线合作平台等。在国内国际市场经济下行、购买力下降的严峻形势下,隆力奇所有平台在2015年到9月全部盈利,目前公司各大平台都在稳步高效的发展状态中。
  《新民周刊》: 从特色小镇,到4.0工厂再到分享经济,隆力奇近几年动作频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之伟:跟随政府所号召的时令政策和大方向,因为政府的格局是国家层面的,肯定要比企业和个人高得多,企业支持政府,政府也会支持企业发展。 
  我们在去年11月份落户了德国工业4.0中国首家试点,推进智能生产制造,因为智能生产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必经之路,我们率先开始做,也是为行业做一份示范标兵的榜样作用。
  
徐氏管理
  
  《新民周刊》: 当年,国内化妆品行业日益没落,万众同行纷纷向国际知名品牌靠拢或被收购,您当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独立自营?当时找到的企业发展出口又在哪里?
  徐之伟:一方面是因为民族事业的执着情怀,一方面是我们有着先知卓见的眼光摆脱了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危机,出口在于:企业管理方式改进,加快企业升级转型,不断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新民周刊》: 市面上一直存在一些对于直销的负面声音。隆力奇直销今年销售业绩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销售您有哪些过人之处?
  徐之伟:靠天敬人,严格按照法律条规进行行业规范操作与市场监督,对于违反规矩的市场人员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新民周刊》: 您多次海外进修,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管理理念,但“木工理论”和“三个上帝”原则却依然作为企业主要经营理念。这是为什么?
  徐之伟:我是木匠出身。在过去,我们随身的袋子里永远放着钉子,因为东家可能随时会有意见,而我就要拿出钉子修修补补让东家满意。客户永远是挑剔的,所以我们永远要谦虚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做木工的工具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就养成了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
  我做事的方式就是追求极致的理念,西方的工作方法与理念,可以让一件事情更极致更完美,那我们就可以复制过来改进然后运用,这种事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法。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程度是拥有其本身独特的文化和底蕴的,我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是由企业本身一次次磨练总结出来的,可能最好也更适合。
 
社会责任
  
  《新民周刊》: 和柳传志、宗庆后等一批企业家一样,几乎经历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您是如何看待一个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如何才能保证个人财富的积累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徐之伟:企业是树苗,社会是土壤,生长是我们企业自己的力量,而社会这片土壤就是影响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企业才能有好的环境来更好经营自己,同时企业发展好了,也能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来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企业越大,责任越大,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同样也大,这也是我做企业这么久,所一直背负的责任与义务,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新民周刊》: 一直以来,您立志于做社会公益,并成立了基金会,这得到家人的支持吗?关于慈善,您认为对自身、员工以及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做慈善的初衷是什么?
  徐之伟:我的家人都是支持理解我的。我认为企业做慈善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是一种责任与爱心的体现,积善成德,员工和企业都在我的号召下一直积极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做慈善的初衷就是:企业公民,爱与善同行,能够让企业走得更远。
 
展望未来
 
  《新民周刊》: 您多次指出要将品牌走向世界,请谈谈您对以后的日化产品的发展规划,要怎样做准备才得以与世界知名品牌做竞争?
  徐之伟:首先要打造出我们绝对竞争力的民族品牌,成为民族企业的第一,民族行业的第一品牌,以绝对的研发创新力和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来发展企业,推动我们的产品创新,将消费者更加喜欢的健康美丽生活方式普及推广开来。
  《新民周刊》: 您今年已63岁,是否考虑过接班问题?
  徐之伟:30年来,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工作时间是同龄人的5倍。为了打造百年隆力奇,传承非常重要。
  在隆力奇2014战略发布会上,我就宣布卸任公司总裁,由我的儿子徐晓平“接班”。对于年逾花甲的我来说,我非常高兴能将领导权交给新任CEO,是我的责任、荣幸,也是我为隆力奇未来创造的最大贡献。希望隆力奇在新总裁的手中继续发扬光大,从“民族的隆力奇”成为“世界的隆力奇”。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