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贸易插上自由的翅膀
阅读提示: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优化和完善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记者|金 姬
自贸区,顾名思义和贸易息息相关。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贸易便利化改革是重要目标任务。
在2016自贸区论坛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曹宏瑛表示,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优化和完善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3年来,贸易在上海自贸区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全球经济看外贸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速。与此同时,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反全球化情绪高涨,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此,习近平主席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指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此次G20杭州峰会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同意将不采取新的保护措施承诺延长到2018年底,加强区域贸易协定的透明度,并承诺2016年底G20的成员全部要批准《贸易便利化协定》。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介绍,共有90个国家已经批准该协定,一旦生效,将为全球贸易带来1万亿美元的增长额。
“任何一个强国、大国,首先是一个贸易大国、贸易强国。”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沈桂龙对《新民周刊》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是GDP三驾马车(另两项是投资和消费)之一。因此,上海自贸区推行贸易便利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做贸易便利化就是为了扩大贸易、提升经济。贸易便利化显然有利于对促进城市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全球化的趋势之一就是贸易便利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贸易便利化措施,更加节省成本,这样才有竞争力。”
区内贸易更灵活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初期,当年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对它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先行先试”寄予厚望:“中国物流总费用在GDP中占比逾18%,而全球平均水平仅为8%,这说明中国在降低物流费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另外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贸易成本增加、竞争优势降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快贸易便利化建设来化解,应在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出口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政策和有关部门支持下,降低出口成本,增强中国在全球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
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看来,经过3年时间的改革探索,上海自贸区的成效之一就是基本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率先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率先实施,国际航运发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目前,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跨部门的服务平台和相关信息服务都已经覆盖了全市,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可以一次性递交相关信息。
据悉,目前上海自贸区进一步简化手续,实现企业的便利通关。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陆续推出了60多项创新举措。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贸易便利化的60条核心措施,52条在上海自贸区内实施,区内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比区外缩短了41.3%和36%。
上海美国商会公布的《2015贸易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华美资企业对变革中的中国贸易环境持积极肯定态度。在参与调查的美资企业中,63%的企业已使用电子报关,57%的企业认为无纸化通关系统明显提升了通关效率。有52%的美资企业认为,缩短通关时间比降低税率更能为企业节省成本。
此外,借鉴国际经验,整合资源,实施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目前共覆盖了6个功能板块,涉及20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目前有1200多家企业线上办理业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为例,参与“先入区、后申报”试点企业达700多家,2016年1-6月累计货值达147.01亿元,同比增长111%,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外高桥保税区推进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合作,截至2016年6月底,海关已认定141家高级认证企业,企业跨境运作更加高效便捷。值得注意的是,浦东机场综保区试点区港一体当日快速进出模式,实现最快5小时货物出区,区港一体化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洋山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启动运作,关检联动“三个一”查验模式试点推进。
针对企业最为关心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已对区内的保税和非保税货物进行同仓库存储分类监管的同步应用。目前,物流仓储型试点企业从19家扩大到27家,企业物流仓储成本同比下降50%以上,业务量同比上升40%,货值同比增长2.2倍。
跨国企业齐“落子”
随着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不断深入,区内聚集了许多贸易类企业,不少贸易型外资企业把中国区总部放在这里,自贸区的出口率先实现了止跌回升。2016年1至5月,自贸区内新设企业4599家。
截至2016年6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58家(亚太区总部49家)、投资性公司320家、研发中心402家,数量居中国内地首位。而3年来,上海自贸区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超过130家。
实验用的各类化学试剂是美国药典委员会业务中的一项“重头戏”,但其在上海自贸区入境口岸的抽查检验,不仅通关速度不尽如人意,在海关滞留时间过长,产生的昂贵物流费更让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焦头烂额”。
针对美药典的特殊情况,上海自贸区进行专项研究后,颁布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出口化学试剂管理规定》,用“合格保证+风险评估+事后监管”替代了原先的“事前产品信息登记+口岸抽查检验”的传统监管模式,通关时间足足缩短了一半多。
对上海自贸区而言,美药典这样的跨国企业总部“混血儿”撑起了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半边天”,由此带来的经营收入、税收和进出口额分别占了保税区域的近一半。因此,上海自贸区保税区推出了“亚太营运商计划”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为企业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成功助推跨国企业中国区总部向亚太区总部升级。
以德国光学巨头蔡司集团为例,由外高桥保税区内一家只有数名销售人员的贸易公司起步,转型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蔡司在上海自贸区持续提升能级,上演了华丽蜕变的一幕。
2015年9月,位于上海外高桥的蔡司中国总部大楼启用,除配备包括医疗技术、显微镜及工业测量事业部的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等功能外,还设立了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
蔡司集团研发费用为4.48亿欧元,占销售额的10%。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谢磊介绍,“先进口再报关”“一家注册四个园区同时享受”等流程的改进为企业提供了方便。“以前集团做研发需要的样机进出做备案需要5天时间,现在,签署多次出入境文件,1天内就能登记完成,节省了巨额的成本与大量时间。”
先行先试助力航运中心
“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果:以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为例,2015年达7.1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653.7万标准箱,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上海的航运业务种类和发展程度却远远落后于新加坡和伦敦等发达国家城市。
因此,成立3年的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国际中转集拼,航运运价衍生品、集装箱远期订舱平台等创新业务,为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制度保障。
大量跨国企业进驻上海自贸区内带来了国际中转贸易的巨大需求,而传统原产地证明书(以下简称“原产地证”)政策的束缚严重制约了这类业务的正常开展。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出口货物的原产地证为进口国海关实行关税差别待遇、配额限制和贸易统计提供了有力证明。
以转口证书为例,这是货物目的国需要产地证明文件。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在区内进行中转集拼可以降低仓储价格,降低运输成本,转口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自贸区内签发转口证书最多的企业是马勒贝洱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此前马勒贝洱需要亚太地区的供应商将货物发到德国中心仓库,再由德国中心仓库进行全球分拨。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马勒贝洱将亚太地区分拨中心建立在上海自贸区,可以要求整个亚太地区的供应商(像是中国、印度、泰国、日本等)发货到自贸区仓库,再将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分批整合打包,从自贸区发往全球,实现分拨功能。这样既缓解了德国中心仓库的仓储压力,减少了欧洲的仓储及物流成本;又使公司亚太地区客户(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的交货期大大缩短,从而及时供货,因为无需再去欧洲中转。
除了原产地证为自贸区企业的贸易更加便利之外,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另一项针对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增加“电讯检疫”比例——也让外贸环境不景气大背景的船企,有幸沐浴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春风之中。
从2014年开始,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洋山港试点电讯检疫模式。过去,洋山一直采取传统靠泊检疫方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需在船舶靠港后,凭申报材料登轮进行检疫,有时遇到重大疫情或意外情况,检疫人员必须乘坐检疫艇奔赴锚地开展检疫,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入境船舶的通关速度。
自加强船舶电讯检疫以来,洋山港国际航行船舶检疫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了船舶在码头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树立了高效便捷的国际通航形象。“电讯检疫可以平均节约一小时的靠岸时间。目前大船的每天租金约1万美元,这自然为船企节约了不少钱,同时码头泊位利用率也相应提高了,提高了上海航运中心服务能级。”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奚经理对电讯检疫大加赞赏。
享受电讯检疫政策的船舶获得的便利也是实实在在。上海上港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代理的大多是大型集装箱船,如马士基、达飞,船上卫生情况都很好,船企也很守信。因此,这家代理公司被列为“诚信单位”,来自非疫区的船舶自2014年至今几乎都能享受电讯检疫。船务部顾经理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上海是一个潮水港,洋山港大约是4小时一个潮水,外高桥则是12个小时。如果错过一次潮水,船舶出港可能要耽搁好几个小时。外船靠港的租金每小时可能几千美元,少等几个小时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据悉,电讯检疫在2015年又推广复制到外高桥。提高港口的电讯检疫比例后,不仅大幅提升了出入境船舶的通关速度、节约了船企成本,检疫人员也能针对卫生疫情风险高的船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登轮检疫。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3周年前夕,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此前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无疑让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了底气。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