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创业就是生活
阅读提示:大创智的“金三角”,是在有限空间内促成园区功能的再次升级,以更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育更多新型企业,让创业者走进来、坐下来、谈起来、留得住。
记者|王 煜
漫步在五角场的大学路,随处可见路边错落而置的鲜花和绿植,桌椅在五彩斑斓的店面外露天摆放,上面总少不了装饰着些特色鲜明的小玩意儿,让人有一番坐下来品味的冲动。
在芬芳的花香和轻柔的乐声中点上一杯咖啡,不经意地看去:你对面同样端着饮料若有所思的,可能就是楼上创业公司的领头人;店内角落里几个青年正在热烈讨论,那是一场围绕创意点子展开的头脑风暴;而旁边竖着耳朵倾听的,没错,那是投资公司或者孵化器的“星探”。
这样的情景并非想象,而是在五角场的创业社区里,每时每刻真实发生的。在这里,创新创业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一种事业,它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胞。
守望相助的创业社区
大学路所属的创智天地园区,始建于2003年。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从建设“四个中心”大局出发,做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的亲自关心下,当时还被称为“杨浦区大学城中央社区项目”的创智天地被列入“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后,项目受到杨浦区委区府极其高度的重视和全力支持,力图使之成为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转型的标杆性项目。
有了党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引导,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动一番脑筋。
“当时全国各地都热衷于建设科技‘园区’、创业‘园区’,而我们在那时就提出,创智天地要建成吸引高端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区’。”杨浦知识创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智天地园区总经理杜鹃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在她看来,知识型人群对空间的要求有其独特之处,他们除了需要有基本的工作、生活硬件之外,更渴望有一个交流的空间,让思维发生碰撞。
香港瑞安集团在建设知识型社区的理念上与杨浦不谋而合,于是两家联合,共同开发。
在功能规划上,创智天地要成为上海的一个全新的知识型社区,将周边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融成一片,联动发展。创智天地的设计灵感和规划理念参照旧金山硅谷和巴黎左岸的“生活工作社区”,旨在创造“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形成一个自主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大平台,建成上海发展知识型经济的“硅谷”、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头。
在形态规划上,创智天地要改变杨浦当时的城市空间结构,让大学功能区、科技产业功能区和城市生活区在空间上走向合理融合。杨浦区借助外脑,邀请曾参与规划设计美国“硅谷”的美国SOM公司,为创智天地的规划设计贡献智慧。根据知识创新社区空间形态分布,创智天地主要由五大功能区域组成,分别是:创智天地中心区、生活工作区、知识商务区、江湾体育中心、创智天地高科技总部基地。五大功能区各具功能,相辅相成,适合各类机构和大中小企业入驻发展,集办公、生活、娱乐、运动、休闲为一体。
大学路是创智天地理念的一个集中呈现。2003年之前,这条700多米长的小路并不存在,之所以如此命名,并不是只因为它靠近两所大学,而是因为它参考了斯坦福大学边上著名的大学路(University Ave)来建设的。斯坦福的大学路,是一批又一批IT公司的创业发祥地,云集了一批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是硅谷文化的象征。五角场的大学路,同样要传承这种文化。
大学路一头连着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一头连着创智天地中心广场;一头是知识,一头是产业;也就是连接着学生从毕业到创业再到企业走向成熟的过程。大学路上的办公空间从80平方米LOFT到几百平方米一层的孵化器、几千平方米一层的加速器,直至给500强企业的总部大楼都有,可以让企业从初创到发展壮大,都在这里安家。
最初,这样的理念并未得到实现,大学路上只是零零散散地开起了一些运动品牌的折扣店;楼上的房子也被投资客占据,买而不住,缺乏人气。要让大学路成为创业者交流的场所,就要做大调整,商业业态应该以创业者喜爱的咖啡馆和餐馆为主。
杜鹃说,咖啡馆和餐馆还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在门店内设置较大空间的形态,而要把桌椅外摆,撑起小阳伞,形成外部的开放空间。园区运营团队针对创业者“晚睡晚起”的特点,倡导商家每天从上午10点起一定要把桌椅外摆,一直摆到深夜。
慢慢地,大学路上有文艺范儿、吸引年轻人和创业者的小店越开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这条马路窄、街面宽,弱化交通功能、强化沟通功能的创业路,大学路社区共有70余家店铺,以露天咖啡馆、特色餐厅酒吧、文化书吧、创意零售为特色。咖啡馆就有几十家,其中像IPO Club这样的创业咖啡馆,更是集聚人气,吸引各地的创业者慕名而来。
这里的社区文化也越来越浓。有一个在英国攻读金融专业的小姑娘,毕业回国后没有按家人的希望入职大的金融公司,而是跑到了大学路。她发现这里的创业人士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待解决的痛点,于是决定做盒饭。刚开始来她这里吃饭的人只有几个,她也自得其乐。后来,客户越来越多,她拉起了两三百人的群,每天都在群里公布一周菜谱,为了买到健康实惠的食材,还专门跑到全国各地的产地直接采购,把健康生活的理念带给客户。
结果,原来的盒饭店成了创业者的俱乐部,这里不仅供应饮食,还可以打牌玩桌游;每周三的“馄饨日”,创业公司的老总带着员工来和其他公司的人比赛包馄饨。自然,这些人都成了好朋友,客户还为小姑娘担心成本太高赚不到钱,甚至主动提出盒饭要涨涨价。小姑娘的生意越做越有劲头,让她为之着迷的,当然不是卖盒饭本身,而是和趣味相投的人们一起生活的乐趣。
杜鹃说:什么叫“社区”?就是在这里的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有着共享和开放的精神,和谐友好、守望相助。
大创智的“金三角”
随着创业社区的理念逐渐广为人知、被人理解,创智天地的人气急速上升。杜鹃说,创智天地一期完成全部招商用了3年,二期用了9个月,三期只用了3个月。在这里,平均每天都有两到三场创业活动在开展。
2014年,杨浦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虬江河以北、殷高东路以南、国定路以东、国和路以西的2平方公里这一更大范围内延伸创智天地品牌,建设“大创智功能区”。大创智功能区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30万平方米,它是杨浦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区域的核心区,也是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先行区。
目前,规划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的大创智已完成90万平方米的建设,在建项目38万平方米。其中用于企业入住的办公面积约56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要素完备的“知识经济产业链”和“知识创新生态圈”。目前,大创智聚集了十多家不同产业功能不同产业功能、不同商业模式的众创平台和孵化器;累计孵化注册1500家创新企业,每年新注册企业约160家;近3万人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截至2015年底,大创智功能区产生全税4.8亿,2014年3.6亿,同比增长33.3%。
怎样规划“大创智”?创智天地园区管理方的上级单位、杨浦科创集团董事长官远发提出了用三条轴搭成“金三角”的蓝图。
“创业成长轴”以大学路为主体,在大学路西端建设创客邻里中心,这将是大学路创业街区的全新服务地标和创新创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园区内形态各异的众创空间的集中展示窗口。
目前,这个位置已经有腾讯众创空间的入驻,这是杨浦区大力引进的龙头品牌。这里于2016年1月6日正式开园,共三层,约4700平方米,近460个工位,目前入驻率超过80%。众创空间执行腾讯开放平台战略,以腾讯强大的资源和运营管理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支撑,打造全要素众创孵化平台,培育一批互联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已累计入驻团队40余家,在孵30家,集中于天使轮至A轮,覆盖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总估值约10亿元。
创客邻里中心将提升大学路的创新生态,激发“三区”进一步联动发展,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同时,大学路以西的政民路,将迎来整体改造,成为“创业成长轴”在地理和理念上的延伸。政民路一方面将延续大学路的左岸生活氛围,引入特色餐饮店铺;另一方面将结合周边的高校气质,打造以文创为主题的特色街区。杜鹃表示:政民路与复旦、财大仅一墙、一街之隔,这里的设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更活力、更时尚、更清新。例如,计划建设创业小广场、孵化高校戏剧的小剧场等。
“城市交通轴”是通过地下与地上道路的联通,逐渐形成以淞沪路为主体的交通标志轴线。目前全长近500米的淞沪路地下通道已经建成,即将对外开放。这条通道不仅联通了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和五角场站,起到了交通疏导的功能,还将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地利优势,引入太平洋森活地下商场,商业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创智天地将在这条轴上,建立强功能性的交通标志引导系统。
绿色的“生态景观轴”是大创智规划的一个创新亮点。园区在规划时发现,从大学路西段往北延伸,地下1.5米处有一条合流污水管道,管道之上不能做其他建设,当时只是杂乱地搭建了一些工棚。官远发提出,可以在这里建设一条绿色生态的慢行步道。
在他看来,创智天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成熟,但绿植覆盖较分散,降低了区域的舒适性和整体观感。建设绿轴,不仅使得社区空间更具有生活气息,同时意味着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能够提高到访者对绿化的感知度、认可度,提升园区形象。
生态绿轴南起大学路西段创客邻里中心,向北纵向延伸,途经腾讯众创空间、创智坊和江湾翰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院区和政立二小、北部高科技总部建筑集群,在穿过创智之门之后与淞沪路交通轴交会,直达新江湾城“入户口”铁狮门,在物理空间上直接连通南北,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大学路与新江湾城连接。后者作为国际性知识型综合社区,不仅为创智天地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优质房源,其商务、休闲功能也能促进创智天地服务能力的提升。
而在功能上,绿轴的贯通将实现园区(创智天地)、校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社区(财大小区、创智坊、江湾翰林、新江湾城)的串联。周边的工作者、学生和居民都将汇聚于此,并因此受益。打破围墙是三区融合的途径之一,而绿轴则是以打造一个公共空间这样更直接的方式,促成不同人群的交流与融合。
《新民周刊》记者看到,目前绿轴南段的“创智农园”已对外开放。在这里,农圃里的土地被划分为1米见方的小格子,租赁给周边居民种菜。这些“农田”目前已经全部租完。这里还定期开展园艺课程、亲子互动、有机食品试吃等活动,成了社区邻里交流、公共活动的热门场所。
在创智天地园方看来,绿轴将成为各种创意性活动的举办场所,促进周边人群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产生经济效益;而这种“变废为宝”的生态可持续、城市再利用的改造理念,也有望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典范,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大创智的“金三角”,是在有限空间内促成园区功能的再次升级,以更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育更多新型企业,让创业者走进来、坐下来、谈起来、留得住。
思想有多远,服务就能做多深
这是一个周末,“创业五角场”的故事会在复旦大学科技园内的一家咖啡店内举办。原本30多人的交流会,涌入180多人,咖啡馆被挤得满满当当。资深创业者在台上分享创业故事,让大批“创业新兵”听得津津有味。
故事会由五角场街道发起、园区配合、创业组织和创业者参与。政府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让成功创业者走进园区和基地,分享创业案例和经验,让更多人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周杰是台上的演讲者之一,他是“乔杰创”创业服务公益平台的创始人。他长期在不同地区巡回服务,到了五角场之后,就再也不愿离开,“这里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对创业组织来说,想搞一场创业者公益活动很难。
在五角场,情况却截然不同。街道把乔杰创拉入联盟,并且建立起微信群,让乔杰创成为创业服务群体的一员,大家在群里平等对话。想找场地,可以和微信群里的园区负责人直接敲定;要找嘉宾,街道可以出面一起邀请;活动确定之后,街道还会动员“创业五角场”“上海杨浦”“创业杨浦”等官方微信“大号”一起转发。创业组织的成本下降了一半,影响力成倍增长,一个小型活动也能吸引数百人参加。
政府把各类组织纳入联盟,既让创业组织与各类资源平等对话,也打通了创业者的完整服务链。“互联网思维就是平等、共享、合作,街道用互联网思维,让草根创业组织走到舞台中央,可以发挥更大能量,影响更多创业者。”周杰说。
“街道参与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五角场街道主要负责人说,有所为,就是园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比如涉及政策、协调、服务等工作,街道要积极承接,主动作为。有所不为,就是园区、创业组织擅长的专业服务,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类似“创业五角场”故事会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五角场创业大赛、创业新苗新锐评选等。而各方之所以可以高效匹配,得益于五角场街道出面搭建的“8+2+X”创业联盟。这个联盟使原先分割的资源叠加组合,一下子变成了五角场地区的资源,共同为“创业五角场”服务。
“思想有多远,服务就能做多深。”五角场街道干部走访发现,不少科技园区的企业对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并不了解、也不太清楚该如何办理。街道和园区合作,把各项扶持创业的政策带给创业者,让创业者倍感实用。
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更大便利,五角场街道还创新思路,为创业者提供“VIP服务”:创业企业和员工只要提前预约,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即可享受绿色通道,快捷咨询和办理9大类147项服务。
街道发挥“接地气”的优势,穿针引线,让一批创业孵化项目与社区需求对接。“我有外卖”是专做手机订餐的创业企业,街道内的住家老人大多有点餐需求。街道穿针引线,“我有外卖”开设出“爱心敬老”板块,并与商家推出实惠套餐,老人按几下iPad就可以订餐。类似地,五角场环岛交通信息化、社区老人健康智能手环等项目,让创业者和社区实现了双赢。
2016年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获得通过,在这个大纲领下,杨浦区计划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到2020年,最终要率先建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万众创新示范区。
在这个规划中,创业五角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