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虹口:最海派 滨江岸线

日期:2016-11-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大量的移民、侨民,从北外滩码头进入上海。1922年,爱因斯坦来上海时,正是乘坐日本邮船从汇山码头(属北外滩滨江区域)登陆的。
记者|应 琛 实习生 | 秦诗雨
 
         虹口北外滩岸线,紧挨着万国建筑群,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岸浦东的摩天大楼和东方明珠,它也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了一个黄金三角。
  不同于外滩的传统建筑,也迥异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虹口滨江建筑群兼具历史与现代的魅力。这里有1846年建的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比外滩最老的建筑还老;这里也有正在建设中的白玉兰广场,它比陆家嘴最新的大楼还要新。
  这一横跨古今、兼收并蓄的建筑格调与历史张力绝非他处可比,使得虹口北外滩享有“最海派滨江”的美誉。事实上,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双重承载区,虹口滨江的繁华与魅力,早已折服了世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无敌江景”的风水宝地,却显得有些人气不足,那些高大上的商务区规划,似乎又将它与老百姓隔开了距离。近年来,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十三五”时期,虹口区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北外滩滨江滨河景观资源,形成连续的滨江公共慢行带。
  未来,虹口区政府部门还将打通各段之间的节点,让市民和游客真正实现畅游滨江。
 
上海的“大码头”
 
  在上海中心城区中,虹口区是唯一一个由三条水系贯穿的城区。有关史料记载,轮船招商局组成后,突破了轮船码头均为外商把持的局面,收购兆丰路(今高阳路)东侧的耶松码头,改建成为招商局北栈码头,后又购进耶松老船坞,清光绪三年收购旗记码头,两处连接组成招商局中栈码头。由于吃水较深,经常停靠远洋轮船,区别于十六铺一线的近海沙船码头,人们称呼这一岸线的深水码头为“大码头”。“大码头”连接着天津、福州、长沙、台湾等“洋务运动”的重要口岸。中国正是从这个“大码头”驶入了近代经济时期。
  1843年,上海开埠,凭借水路相连、交通便捷的优势,海内外移民、侨民大量积聚虹口,形成“华洋杂居、五方共处”格局,虹口也成为上海的重要通道和近代工商业创办最早的地方。当时,大量的移民、侨民,从北外滩码头进入上海。1922年,爱因斯坦来上海时,正是乘坐日本邮船从汇山码头(属北外滩滨江区域)登陆的。
  上海解放后,更是有很多国家元首通过这个水上门户进入上海。上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坐船来上海,从当时的外虹桥码头(现在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位置)上岸。而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乘船在浦江游览,也从北外滩的码头出来的。在2002年之前,虹口北外滩沿江一直是上海外贸进出口货物主要的集散地。
  据了解,虹口北外滩区域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南临黄浦江和苏州河,西抵河南北路,北至海宁路-周家嘴路,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拥有长约3.2公里的黄金滨水岸线。
  “其中,临近黄浦江的滨江岸线约2.5公里,由四段组成,从东至西分别为国航中心段(秦皇岛路-公平路),置阳段(公平路-高阳路),国客中心段(高阳路-虹口港),扬子江码头段(虹口港-海鸥饭店)。”虹口区规土局副局长罗翌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其中,在国航中心段,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的玻璃外墙办公建筑群,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浦江水。这里有两个最大的内港港池,其中东港池,目前还在施工阶段,预计到明年才得以见真容。一艘艘乳白色的游艇,仿佛要把你带入大海的怀抱。在今年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排行榜上,上海超越纽约,排名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虹口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就是上海承载航运的特色功能区之一。依偎着港池边,还藏有一个宽敞明亮的书局。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赋予了一切安静的力量。在习习江风中聊天,不管与朋友、家人还是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无尽的惬意。而在这段滨江空间的下面,是一条商业街,如果逛累了,还能品尝美食补充能量。
  经多年开发,目前国际客运中心段、置阳段、国航中心段(西块)已经建成并开放,国航中心段(中、东块)正在建设中。而扬子江码头功能置换也正在进一步地协调推进。
 
从北外滩走到老外滩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滨江的交通规划。毕竟再好的风景,没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的支撑,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虹口区规划部门表示,北外滩地区将规划为四大街区:北外滩核心区主要是商务文化街区,舟山路为历史创意街区,虹口港附近包括音乐谷地区将成为亲水休闲街区,苏州河口则为乐活商业街区。
  虹口区规土局已经开展了北外滩滨江贯通的设计工作。罗翌弘告诉记者:“整个设计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从整体层面上对北外滩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的贯通设计,第二,打通贯通的断点。”
  虹口区规土局局长张雷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虹口区将通过绿色出行、绿色体验,提升北外滩滨水地区的品质。未来,将以北外滩第二层面空中绿街为基础,串联重要商务商业区域并构建覆盖全域的慢行交通系统,围绕区域内现有轨交4号、12号线的5个车站、规划19号线以及海门路55号地块公交枢纽等基础交通设施,并通过公平路地下整体开发以及公共空间及慢行体系的合理布局,形成围绕轨交站点的慢行体系和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通过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下方的步行通道,就可以直接走到滨江,这特别让人期待。”张雷介绍道,这条长118米、宽7米的地下通道将连接起白玉兰广场和国际客运中心。从轨交12号线国客中心站出来,穿过这条地下通道,就能直接登上北外滩滨江区域。目前这条地下通道的施工已经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公平路地下通道已纳入规划,解决了这条两车道小马路机非混行、人行道狭窄的问题。而从12号线提篮桥站出站,通过地下公平路,也可直达北外滩。另一方面,公平路码头的改造,也将和即将开建的轨交19号线、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此外,规划中的一条空中绿,还能保证老百姓可以人车分离,条条道路通滨江。
  当然,跨区链接和向内对腹地的连接也非常重要。记者了解到,规划还拟通过景观连桥与老外滩形成连续的滨江景观带,并通过虹口港亲水步道连通音乐谷及四川北路地区。
  “以往,游客从外滩走到外白渡桥便折返。北外滩和外滩之间仿佛存在着看不见的‘天堑’。”罗翌弘表示,等到扬子江码头实现功能置换后,北外滩沿黄浦江将形成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带,通过苏州河口的步行桥,北外滩和老外滩滨江空间将连成一体,“将外滩的人流吸引过来,为虹口滨江带来人气,将是改造的重中之重。”今后游客能够从外白渡桥一直可以走到秦皇岛码头,“而通过这个立体步行系统,到这边的游客以及在这边生活的居民可以非常便捷地到达滨江的公共开放空间上。”
 
航运、金融、服务集聚有机体
 
  沿着国航中心段一路向西,先是来到置阳段,这里可以说是北外滩滨江最早建成开放的绿地,草木繁盛,绿树成荫。而后的国客中心段,每一幢大楼都映衬在葱翠葳蕤的草木中,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人们可以在这里的咖啡吧小憩,看华美的建筑和两岸的江景,一下午的时间消磨得特别快。这里的绿地上还建有总长达1200米的健身步道,市民可以做到锻炼身体与欣赏江景两不误。扬子江码头段,长江在这里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到南京市。连接着黄浦与虹口的外白渡桥,则是无数上海人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负责景观设计的澳大利亚哈塞尔(Hassell)顾问公司设计主管朱绍婷认为,虹口滨江拥有众多绿色空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特征,“所以,我们追溯了老上海时期的外滩风貌和一些绿色的、漂亮的公共区域,希望从中找到属于虹口的肌理和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分析后,朱绍婷和团队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断点的步行空间;第二,脱节的历史文化风貌;第三,沉闷的绿化空间;第四,薄弱的轴线和航道。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首先,连贯的滨水通过节点的打造,将整体的滨水区域做一个串联,在这些节点上建造一些广场、观景步道、步行通廊、桥和步行区域从而进行空间上的串联。同时营造四条不同的体验通廊,对整个纵向空间进行串联,包括连贯的步道、跑步道以及骑行道和观光道。第二,营造虹口从历史到未来的特征。第一区域是很多历史建筑遗存的扬子江段,要在这里重组虹口昔日的记忆;第二个区域是现代虹口,保留了虹口独特的滨水绿地空间,营造了绿色虹口印象;接下来就是五彩斑斓的未来虹口区域打造,是一个未来感十足并且运用多媒体展示的区域。”朱绍婷进一步解释道:“第三,通过浮岛岸线的概念软化岸边的岸线。第四,将原来是一个6米宽的防汛通道打造成一个特色廊道——流光步道。同时,我们希望这个步道能串联周边所有的酒店,形成一个以旅游为特色的步道。第五,在这些景观特色里必须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方面的考量。”
  在滨江区域不仅有私密空间,可以让人们在树荫下小憩,也有大的公共空间用于公共集会或是季节性、文化类大型活动。
  对此,朱绍婷介绍道,在观江广场,他们准备将原来的建筑拆除,保留了一到两栋比较有趣的仓库进行改造。同时,在大的广场上营造了一些新的商业空间,营造一个市民聚集的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性设施,包括公共自行车的集散等等。
  “国际码头和运动公园则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一个节点。但问题在于这里空间非常狭小,步道也只有1米左右,主要工作就是打开原有的步道并对绿地进行梳理。同时,营造了新的区域,例如儿童游乐区域,未来会在这里再放置一些运动设施,供市民娱乐。”朱绍婷表示,“在音乐门,我们打造了一个户外的音乐活动场所,通过大型草坪和房顶营造舞台效果。置阳段则是通过建立餐饮娱乐的建筑,营造休闲、港式的休闲绿地,激活这里的绿地空间。”
  作为虹口人、著名设计师、外号“上海地主”的俞挺在北外滩滨江公共空间论坛上则表示,虹口不仅需要创造事件来制造话题,更要会讲故事,“浦东曾提出要建设21座灯塔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虹口大可以将‘虹’字发挥起来,在断点上采用虹桥的方式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白天的色彩和晚上的照明,将这个桥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彩虹,那么整个滨江将会形成水平的连续,可以称为‘长虹卧波’,而它本身也变成了在黄浦江和其背后壮观的城市轮廓线的一条风景线。将来,水平的彩虹桥还可以同竖直的灯塔形成对偶,它们将会成为今后10年人们讨论的关系。”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公共空间,虹口滨江希望尽可能更具备包容性。“以人为本,但不针对特定的群体。”罗翌弘表示,最终成形的虹口滨江是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适应不同功能,以及适应各种各样活动的。
  在罗翌弘看来,整个空间设计的厚度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空间层面上,里面又分为两个维度,首先是竖向上的厚度,即人们最先看到的空间的贯通,在空间使用时地上、地下和地面的贯通;其次,是二维的厚度,北外滩是上海的北外滩也是虹口的北外滩,在虹口的北外滩这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是航运、金融、服务集聚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做成一个有机公共开放空间体系。第二,是功能层面的厚度,这里未来能够适应于不同人群使用需求和不同活动的需求(旅游、工作、休闲、文化)。第三,是时间上的厚度,我们现在只是为这个空间将来能提供使用适应性上做了最初一步的设计工作,是一个铺垫,真正有活力的空间需要长时间的使用。”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