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如何让企业“热血自燃”?

日期:2016-12-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中梁的组织阿米巴化体现为: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
记者|任蕙兰
 
       “狼性文化”在房地产圈是个有魔力的词,仿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比如,一家以“狼性”为企业文化的房企,誓师大会从晚上18:30开到凌晨01:30,花了7个小时给518名员工鼓劲,为了区域公司65亿的销售指标。“完成,变身高富帅;反之,滚蛋!”这样的理论被营销人员传颂。也有“狼性”企业在销售旺季,要求售楼案场的营销人员全天站立工作14个小时,连续60天加班没有一天休息,高峰期一天工作16个小时。总而言之,“狼性”总是和洗脑、热血、加班、透支年轻等这些亢奋而严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但中梁地产的实践为“狼性”找到了别样的注解——狼性不是“剥削”你的员工,而是通过共享机制点燃员工的热情,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企业不仅要有足够的慷慨与员工分利,也要有足够的威严遏制员工的贪念。不少房企把“狼性”扭曲为只顾完成销售目标,不惜开空头支票欺骗客户,这种透支房企商誉的“狼性”,只会让企业得不偿失。巴尔扎克说过:“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中梁地产以严格的奖惩机制规范员工,将兑现承诺直接和经济利益挂钩。
  黑马的爆发力,往往来自强大的内驱力。让我们把中梁透视一遍,看看这家企业的管理有哪些门道。
 
像阿米巴一样裂变
  
  今年2月,中梁地产把企业总部迁入上海。以上海为核心辐射全国是个很好的战略,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总部和各路“诸侯”的关系——该怎么给江苏、浙江的区域公司授权?在民营企业,授权是个很难把握尺度的技术性问题。将在外,授权太小难免束手束脚,权力过大又会带来失控的风险。
  这是个头疼的问题,中梁地产集团董事长杨剑筹谋良久,从日本“企业之神”稻盛和夫身上找到灵感——索性把权力都放出去。
  将企业划分为一个个“小集体”,像自由自在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各个“阿米巴”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持续自主成长,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这是日本“企业之神”稻盛和夫提出的经营模式,也是京瓷成功经营的秘诀之一。
  从中国道家哲学来看,“阿米巴”是一个个分裂的小组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符合天地之道,古老东方智慧和现代企业经营愉快地握了一把手。
  中梁的“阿米巴”模式更加本土化。总部下辖多个区域组织,每个小组都是独立经营核算,这些区域公司就被视作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由一群会经营、能算账的人才组成。 
  中梁的组织阿米巴化体现为: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 
  精总部:总部作为指挥企业发展的神经中枢,精英荟萃,负责为区域公司制定标准和规则,整合资源,并对区域充分授权。
  强一线:区域作为利润实现的经营主体,对经营业绩承担第一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小组织:一个区域公司不超过10个项目、4个事业部,这种“小组织”模式更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给予各级人才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中梁地产集团助理总裁、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陈红亮举了个例子,“比如区域公司拿到一块地,五个亿也好、十个亿也好,钱算是从集团借给他的,最后项目做完,区域公司和集团算账的时候,除了归还本金,要向集团缴纳一定比例的运营费,这个比例的运营成本对区域来说还是有压力的。那么区域公司拿下项目以后,就会加快开发进度,早点把项目卖出去,就能早点把钱还给集团,所以中梁下面的项目周转率很高。区域公司把运营费交了以后,剩下的利润就是团队自己的,1000万也好,100万也好,就看这个项目利润有多少。”
  人人都是创业者、经营者,让管理回归自觉化的本源,让企业自我驱动,这是中梁正在积极实践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而中梁也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策略——“管头管尾,过问不揽权、支持不包办”,严格管理授权、加大业务授权,打造成就共享、风险共担的创业平台。
  这一共享机制成功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区域公司的员工就像是在一个创业团队,不仅是为了公司的业绩考核而奋斗,更是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在打拼。自从今年8月“阿米巴”模式推行以来,中梁旗下所有区域公司都实现了超额盈利。
   几乎每个员工都会经营、能算账,算的既是企业的大账,也是个人的小账。“经营即算账”这句话是日本阿米巴模式创始人稻盛和夫提出的,经营和管理有着本质区别,经营是一门艺术,而管理是一门科学,经营更多是开源,管理更多是节流,例如控制成本等。在陈红亮看来,中梁的“阿米巴”模式最适合“孵化”经营性人才。
  “我们要打造更多的小企业家、小老板,他们要学会如何以最低的价格买入,以最高的价格卖出,拥有企业家思维思考。一切企业家、CEO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小贩思维,如果抓住了小贩思维,就抓住了商业思维的本质,快速买进,快速卖出,买得越多,卖得越多。”陈红亮说。
  “阿米巴”模式能不能行得通,关键要看落实——企业有没有言出必践的魄力,在员工看来,就是要“敢奖敢罚”。陈红亮介绍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去年年底,一个区域公司项目做得特别好,可分配的奖金是5000万,他们团队的人员也就100多号。“年终奖人均拿了十几个月的工资,比集团总部高管都拿得多。”据说这样“拉仇恨”的例子还不少。 
  多层级合伙人激励机制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早在去年,中梁的一个区域公司就通过多层级合伙人激励机制,实现充分授权、自主经营,并获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今年,在多层级合伙人激励机制的激励下,中梁多个区域项目热销,带动集团销售金额创下佳绩,1-10月份销售金额达到230亿元,全年销售额预计将超过300亿元,有望再创新高。
  正如中梁地产集团董事长办公室负责人郭忆强调,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要诀,可以用董事长杨剑的一句话概括——“菩萨心、霹雳手”。“在顶层设计和制度上,在大的管理思路上,企业是‘菩萨心肠’,比如我们有共享机制,把更多的利益让给同事、合作方,这点中梁做得很到位。但是一旦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符合企业价值观,做事情不用心不努力,那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清退。我们要让合适的人上车,让不合适的人下车。社会上经常说‘锄强扶弱’,但企业里是‘锄弱扶强’。比如说我们有14个区域公司,排名最后的区域公司不会扶你,还要把你砍掉,然后把更多资源倾斜给做得最好的区域公司,给予最好的政策,让其有更好的发展,这个就是‘霹雳手’。”
 
  
 
做企业文化的“钉子户”
  
  小说家写故事,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大量的铺垫才能将故事推向高潮。做企业也同样,注重厚积薄发,从量变到质变。陈红亮强调,今年中梁的爆发,是很早就开始储备人才的结果。
  为实现2021年销售金额超1000亿的发展目标,中梁花费重金、提早布局,基于战略和业务发展的人才储备,真正做到了团队等项目、而不是项目等团队,使中梁发展步伐更从容。几个数据可以直观地说明中梁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
  2016年,中梁新成立了8个区域公司,人员招聘总量超过1000人,进一步夯实了人才队伍。目前,中梁在职人员达到2000多人,其中核心团队及中高层岗位80%以上来自房地产TOP30的优秀人才。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中梁求贤若渴。熟悉中梁的人士表示,中梁在人才招聘上的用心和努力,诸多企业难以企及。“中梁常常会认准业内的标杆企业,展开地毯式搜寻。对于优秀人才,中梁敞开怀抱,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
  引进人才既是做加法,也是做减法,企业的换血必然伴随着阵痛期,所幸中梁顺利跨过了这一关。2013年,中梁的管理层考虑到,公司做大做强必须大量引进人才,新员工加入企业需要一年半载的磨合,如果公司没有预留提前准备期,等项目大批量上来,临时凑一手“杂牌军”,打不了硬仗。
  陈红亮介绍,企业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只有适应中梁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在这里留存。“不适合中梁的人,会不断被淘汰,当时走了很多人,但也有很多新鲜血液进来。”
  2013年市场总体平稳,算是一个中等的年份,市场略有回暖。到了2014年,企业进入了困难期,市场低迷,销售萎缩。“那一年,我们也引进了大概200多号人,那一年引进的人才比2013年还要多。而且在2013年确定目标以后,我们本身已经是温州最好的企业了,要引进的都是全国前30强、前50强房企中比较优秀的人才,那么人力成本是很高的。”陈红亮说。
  守住寒夜,才能迎来旭阳。2015年市场回暖,前瞻性的决策赢得了最大的回馈。“多亏我们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才能抓住2015年的机会。如果等到市场好的时候再引进人才,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必须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储备、磨合。我们今年拿那么多项目,马上就有人去做。而且很多的区域公司还吃不饱,希望有更多的项目。”陈红亮表示。
  随着企业跨过了“草莽期”,踏上正轨,对专业化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今年2月,中梁把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从一家温州地方性房企成长为全国性房企,对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企业面临又一次换血。
  “2月份集团搬到上海的时候,有很多员工留在了温州区域,新招聘进来很多人,经过半年多的磨合,已经认同了我们的理念、机制、管控等等。我们总部80%都是新上海人,总体上说,现在都稳定下来了。”陈红亮说。
  企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除了拓展的、有冲劲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比如运营、管控等等,因此在用人上,企业定下的方略是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虽然我们是从温州起家的公司,但现在区域公司和集团总部的中高管有90%是非温州籍的,这样的换血是需要魄力的。”
  董事长杨剑看来,要避免企业成为一个充满裙带关系的人情企业,建立一个接近欧美模式的市场化、商业化、契约化现代公司,必须定下“公平、公正、公开、简单”的组织文化。郭忆解释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不到‘三公’就不能‘简单’,只有在机制流程上公平,在处理事务时公正,在信息对称上公开,才能保证简单。”
  怎么笼住背景各异的人才?他们或许带着地域的气质,或许带着原有企业的DNA。杨剑给出的答案是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他用“钉子户精神”坚守价值观。“要做中梁价值观文化的钉子户,谁要拆掉这个房子,谁就从我身上碾过去。”。
  “机制是我们文化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最往深处走还是文化价值,比如我们的‘公平、公正、公开、简单’,我们的‘开放、开拓、开创、共享’。所有的机制一定要有文化在其中体现价值,我们根子在这里。机制是可以变的,在不同的时候机制还会变,机制变来变去不能违反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机制别人可以学,文化价值观别人没办法学的。我可以跟碧桂园学一下共享机制,以后别人还可以跟我学,但是这个文化价值观学不来。文化抄不过去,价值观抄不过去,使命和愿景抄不过去,抄过去也做不起来。”  
 
拨动飞轮
  
  《基业长青》中有个理论叫命运的飞轮,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就像飞轮一样,刚开始拨动时要用很大力气,但随着持续的拨动后产生了惯性,最后轻轻一拨就转得很快,这就是飞轮理论。
  企业在最初的时候做好积累,有形的成果一点点展现,就能带动企业越走越快。而这积累既有战略上的大方向,也有战术上的方法论。很多时候,拨动飞轮的智慧就凝练在几句生动形象的“秘诀”中。
  “先开枪,后瞄准”就是这样一条。“刚来的时候同事告诉我这句话,我当时想,不瞄准就开枪不是浪费子弹吗?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是对时效性的要求。这个其实和互联网思维是一样的,是迭代思维,更迭很快,要在奔跑中不断改进姿势,趋于完美,而不是说我要把姿势做得最好再去奔跑。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完善、不断修正,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在过程中不断调整最后达到目标,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郭忆说。
  另一条深入人心的秘诀是“鹰谋、狐智、狼道”。一家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级的人才,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家,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更要有具备“螺丝钉”精神的普通员工。因此,中梁形成了“人物、人才、人手”这样一种自上而下、金字塔结构的人员梯队,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人才策略。
  企业对高层的要求是视野开阔,站得高看得远,就是“鹰”的格局。而区域公司、总部中层干部必须要有市场意识,像狐狸一样,很精明,会算账。但高层不宜太精明,一定要有格局。基层的关键是执行,事业部这一级组织要求执行力强,就是拼命干、挣钱,归结为狼性执行。基层责任心强、中层进取心强、高层事业心强,正是企业立身根本。对于无责任心的人员,企业将严格淘汰。中梁通过每年不低于6%的主动淘汰率,激发人员进取心,大浪淘沙,留下的必然是敢于搏击风浪、傲立潮头的实干之才。
  公司的基业就如一棵大树,企业内部文化深厚丰沛,才能为大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内部管理机制顺畅,养分才能到达每一枝、每一叶,大树才会成长为参天巨木,企业内驱力是基业长青的第一保障。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