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各国智库共谋一带一路

日期:2016-12-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带一路”是在平等、尊重的文化认同框架下洽谈战略合作,是可行性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中国风度。
撰稿|王泠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中国新时代领导人发起的崭新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风度
 
  面对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战略构想,目前中国智库的主流看法是:“一带一路”蓝图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具备加快推进动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蓝图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何况“一带一路”是在平等、尊重的文化认同框架下洽谈战略合作,是可行性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中国风度。
  新时期的中国风度,既是以往大国风范的自然延续,又是“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理念的时代彰显。中国风度和美国说教完全不同,中国风度没有居高临下的“祖师爷霸道嘴脸”、没有对发展中国家的刻意攻击、没有一点点经济援助就和政治挂钩的市侩做派。中国风度一方面引发了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和理性的欧洲国家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这些国家的主流智库和精英阶层关注、理解和进一步传播“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在更加具体的层面上探讨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如哈萨克斯坦以及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就感到特别自豪,因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和该国智库认为习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在其首都第一高等学府的演讲中提出的。2014年9月7日,为了纪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式提出一周年,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中国国家高端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举行智库战略决策咨询研讨会。研讨会以及考察中国发展动力的活动就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举行,除驻华、驻沪的高级外交官外,哈方智库精英系统的中国事务和亚洲事务专家悉数参加。他们考察了上海的洋山深水港、浦东的亚太航空枢纽、刚刚兴起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探讨了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理念、中国自身脱贫战略的决心与力度、中国西部省份和哈方经济发展计划衔接的可能性;并且还涉及到民间往来、智库交流、媒体互动、体育比赛等友好项目的新一轮具体设想。
  在坦诚的交流中,一位曾经担任过驻华大使和外长的哈方资深智库领袖告诉我: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后,一直面临俄罗斯和欧洲的不同战略思维碰撞与经济贸易圈区域化选择。但向俄、向欧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对作为中亚大国的哈萨克斯坦都具有局限性和排他性,倒向任何一边都不符合哈方战略利益和经济长远发展目标。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之后,能够打通“中国-中亚-东欧”的经贸大通道,并且直接链接俄罗斯经济圈和欧盟经济集团,极大地提高了哈萨克斯坦的战略枢纽地位。所以,《习近平治国理政》一书在哈国内很受精英阶层的欢迎;解读中国的政策主张,也成为智库的主要任务。而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则是——“习主席的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地平线还远!”
  此后,中哈关系进展顺利。2015年全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05亿美元、占哈方外贸比重为14%,中国成为哈方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也丰富了哈方智库的视野,如其总统下属的官方智库哈萨克战略研究所在不久前召开的有关中亚安全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专门讨论了中国软实力、中国在哈萨克和中亚地区角色等问题。参加讨论的学者说,2014年时当地学术界的主要话题是塔利班和阿富汗局势的威胁。现在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则是“一带一路”,以及未来同中国的关系。因为一方面哈萨克斯坦需要中国的投资,尽管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活动有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巨人的中国就在哈萨克斯坦身旁,如果普通哈萨克人觉得“一带一路”实施后他们的生活和环境能得到改善,中国通过大手笔的合作项目所释放的影响,使其在哈萨克斯坦的软实力还将继续增强。
 
印度的往事与开来
 
  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重要伙伴,那就是同为新兴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印度。不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两国智库交往并不多;彼此都是从美国、英国、日本等第三方智库得到一些对方的资讯,再加上一些刻意制作的负面评价和对抗性观点。“龙象之争”就是突出的一例,意思是中国龙和印度象在亚洲激烈竞争;有限市场和战略空间容不下“两国的雄心壮志”,因此必然“在经济上是零和效应、在政治上将互相排挤”,最后“导致一战”。
  这当然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印度更不愿意站在“对华冲突的风口上”。本世纪开启后,两国智库更多地进行直接交往;上海社科院也把印度的国家需求作为重点课题进行跟踪研究,我作为智库从业者也见证了很多新气象。如2015年5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造访复旦大学;在上海市长杨雄陪同下出席了该校“甘地和印度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这被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誉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也让我想起了上海和印度之间的不少感慨与往事。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比印度晚了六年。当时除了印度电影,在上海人口中流传的就是印度飞饼。2002年,东方航空公司首开上海至孟买航线;同年,上海远洋贸易把孟买选定为停经印度洋的第一口岸。2003年6月26日,诗人总理瓦杰帕依来沪推介已是世界一流的印度软件。我当时刚完成市府决策咨询课题——上海信息产业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所以对瓦杰帕依来沪很是关注。不过,2002年中印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3年在上海的印度软件企业只有4家。瓦杰帕依演讲现场,在沪常驻印籍人士不过40多位,捧场的主要是上海的国企经营者。但精英们都清楚了,彼此将互为大市场。
  而2015年莫迪到沪,印度智库评价“印中关系气象万千”。为了预热,2014年孟买和上海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2014年,上海和印度的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中印贸易总额比例为10%。而在复旦之外的莫迪演讲现场,捧场的常驻上海印籍人士多达4000余人;当时以“一带一路”为基调的中印经贸合作签约220亿美元。2016年9月,莫迪到杭州出席20国峰会和金砖五国领导人会议,并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落户上海的金砖银行开始顺利运转,印度人出任首任行长;两国媒体一致认为这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中印两国着力推动开设的金砖银行的运行,极大地激发了印度智库高手对上海的兴趣和对话意愿,更愿意倾听中国的声音了。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迪巴卡·巴那杰少将就是其中一例,他在25年前作为印度的军事代表团成员来过上海,最近几年他多次访华和对话也是以上海为目标地。上月,他应上海社科院王战院长的邀请,来沪出席了“上海社科院全球智库论坛”。他告诉我其研究的重点是“25年来的中国,已经展现了奇迹,中国取得了这么重大的发展,给国际社会提供了机会,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国家的主题的时候,亚洲可以创造怎么样的奇迹?能够给人民带来怎样的福祉?中国在这个地区展示了榜样,让智库看到通过和平与发展,可以不仅为国内,而且为周边地区、为世界都可以做出怎么样重大的贡献”。他甚至接受了“建设一个命运共同体”以推动合作创新的主张。
  为什么会接受中方的主张呢?他解释说:“现在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冲突,甚至不仅仅是冲突,而是实际的战争,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战争和原来深恶痛绝的恐怖主义混杂在一起,甚至将来要跟激进的宗教主义,甚至和核武器混在一起,给世界带来更大威胁,所以在地缘政治方面,今天面对的各种各样威胁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加,而且我们看到现在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新的战场,而且相信将来机器人也有可能会参与到冲突和战争,所以这是全新的一种格局,甚至在海洋深处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争夺,面对世界变局政治思维变化没有那么快,没有赶上,特别是在政策和方针制定方面还没有紧紧跟上,所以无法对面对的威胁进行很好管理,更谈不上治理,更谈不上解决,这是我们当今的短板。”
  他欣赏这样的理念,“现在中国提出来我们是命运共同体,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理念,这样的理念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合作的必要,而且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通过整合我们可以最后实现合作的结果,‘一带一路’就是榜样”;“只有当我们确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会更加自觉地进行合作,更加自觉地分享成果。比如说今天看到欧洲的移民问题,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单纯欧洲内部解决不了。同时还有更大的气候变暖问题,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需要以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携手合作”。而在智库推进跨国、跨区域的合作方面,他强调上海应该成为示范型重要枢纽。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示范效应
 
  和中亚枢纽国家相比,南亚的孟加拉国更注重海上丝绸之路带的延伸。根据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教授的研究,直接从地理上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多达65个,还有20个非地缘相近的国家近年来主动向“一带一路”倡议靠拢。王战认为:一个国家在“一带一路”上和中国的对接方面应该重视城市、园区、企业和项目的对接、联动。在“一带一路”65个国家,有200多个大城市。当然从中国的投资和基础设施互联互动方面,不可能每个国家都能够对接,所以在这方面智库应该谋划对接的重点,正像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首先选择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一样,相信在“一带一路”早期战略布局的国家当中,也会在少数的10个到20个城市当中形成像中国经济特区如深圳、浦东之类的合作开发园区。
  近些年,王战到过中亚和南亚的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中,王战发现虽然现在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还是比较疲弱的,但是已经可喜地看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已经有11个国家及其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迅速,都在6%左右和以上,这其中包括印度洋沿岸的人口大国孟加拉国及其中心城市达卡。王战的基本思路是:要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为此,他看好南亚经济发展潜能,并于近日接待了孟加拉国智库代表团。
  造访上海社科院的孟加拉国智库代表团,由包括前驻华大使在内的多位资深外交官、新媒体负责人和国立智库达卡大学的中国事务专家组成。其中,达卡大学是孟加拉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由当年的英属印度政府于1921年创立。达卡大学以牛剑的教育模式为模板,并一度被称为“东方牛津”,对孟加拉国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达卡大学现在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公立大学,学生人数33000,师资人数1800,被国际机构评为亚洲前一百的大学之一。达卡大学校长由孟加拉国总统担任。每年2月21日语言运动纪念日,孟加拉国总统、总理等政府要员到达卡大学参加纪念活动,发表宣言性讲话。孟加拉国很多知名人士和政府要员毕业于该校,该校学者目前也是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此番来沪的孟加拉国智库代表团团长塞丽娜·莫辛(Selina Mohsin)大使,也毕业于达卡大学;她领衔的孟加拉国智库代表团除了考察上海城市建设和长三角都市群经济,还和上海社科院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专题研讨会。
  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中国智库高度重视两条走廊:一条往北往西到俄罗斯、中亚国家,然后到欧洲这一条线。还有一条线就是孟加拉国智库关注并与上海社科院讨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条走廊双方都认为非常重要。这条往南往西经印度洋到中东,然后到地中海的经济开发线路,还可能跟中国的长江经济带连在一起。实际上中国的长江经济带从上海东面开启,逐步往西往南,到了四川、贵州、云南,一直穿越到孟中印缅走廊,这个走廊的重要性极其具备战略价值,因为它可以发挥长江航道的干线作用;另外还可以把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也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即把东部地区优势逐步扩散到西南地区,然后一路沿着走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开放带或者是经济合作带。所以,在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当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让孟加拉国智库代表团和上海社科院专家们倍感振奋的是:在最近习近平主席对孟加拉国的正式访问中,中孟双方都同意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充分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框架内合作,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以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农业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中孟大项目合作新布局,深化海洋、水利、科技等新领域合作。中孟双方还一致同意加强人文交流,将中孟传统友谊发扬光大;而2017年就被确定为“中孟友好交流年”!(作者为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