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更精致更绿色
阅读提示:2016年的上海,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也因此有了更多引人驻足的魅力。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无论居住在上海的人还是未居住其间的人,都会对上海有更高的期待。
记者|黄 祺
不知何时起,上海有了一个新昵称——魔都。没有人准确定义什么叫“魔都”,但最起码,“魔都”的内涵中,应该有现代化、国际范、生活方便、服务人性、小资情调等等元素。“魔都”昵称的背后,是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宠爱。
2016年的上海,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也因此有了更多引人驻足的魅力。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无论居住在上海的人还是未居住其间的人,都会对上海有更高的期待。
未来,“魔都”将变成什么样?历时2年多,经过了几十场专家讨论会和公众参与活动的蓝图——《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回答了这个问题。
总规划是目前国内城市中规划时间跨度最长的城市规划方案,它描绘了未来20多年上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计划。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上海的城市性质表述为,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加上“卓越”这个定语,既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也表明上海的目标是要进入全球城市的第一梯队。具体表述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上海,已经在向着规划目标努力。黄浦江滨江全线贯通正在进行、崇明生态岛建设已经启动、市内公共交通网进一步完善、增加市民生活便利性的相关建设正在推进。
新的一年,我们会看到更加精致更加绿色的上海。
下一站,江风拂面
2016年的夏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站在黄浦江岸,体会着江风拂面,观赏着浦江美景。在这次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进展调研后,韩正强调,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要始终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始终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全市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到2017年年底,基本实现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共45公里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
韩正说,百年大计、世纪精品,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始于2000年,经过15年的努力,各项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生产岸线已逐步置换为生活岸线,为下一步围绕公共空间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开放成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开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线。”
2016年,部分阻挡滨江贯通的断点已经打通,但贯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拆旧,反而保留了不少历史遗存。浦东的老白渡煤仓,未来将成为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演艺和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徐汇滨江的中航油油库的油罐,将成为展示当代艺术的艺术公园;原上海水泥厂的所在地,将改造成极具影响力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资项目:上海梦中心;原龙华机场跑道将建成一座长1.6公里、宽80米的“跑道公园”,而老机场则将变身“上海国际航空服务中心”。上海铁路南浦站站台、塔吊广场、海事塔、轨道岔道、信号灯、蒸汽火车等等见证徐汇滨江老工业辉煌历史的遗迹,也将作为工业元素被完整保留下来。
世界上著名的魅力之都,无论巴黎、纽约还是伦敦、东京,都有自己的亲水岸线,水岸为城市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更是人文空间的重构。一座有水岸空间的城市,自然会变得亲民和精致。2017年滨江贯通后,江风拂面,将是人人可以享受的的水岸生活。
绿色的生态上海
崇明岛虽是上海所辖的一座岛,但崇明人从来把到上海市区称为“去上海”,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来往上海市区与崇明,不太容易。
2016年年中,作为上海最后一个市辖县的崇明,从行政级别上提升为区,再加上2009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后,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陆域实现陆上连通,崇明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上海2040总规划建设四大生态区域,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位列其中。
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形成的冲积岛,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开始有人上岛垦殖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
崇明从来被视为上海的绿色后院,历史上素以农业和养殖业作为主导产业,崇明大米、羊肉、清水蟹等都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此外,位于长兴岛西北方的青草沙也是上海重要的水源地和城市供水战略储备。
根据上海市各项规划,崇明的功能定位是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在“十三五”期间,崇明也将以现代化生态岛为主要发展方向。
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完成的《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中指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6年,上海的绿色表现上,共享单车带来的出行方式的改变,是最大的亮点。
上海公共交通网络逐渐完善,但与其他很多大城市一样,从公共交通站点到家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往往是阻碍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重要原因。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共享单车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服务,率先在上海得到应用,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短短一年时间,从摩拜的一家独大,到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和小蓝、绿色的快兔和优拜、银色的骑呗在城市中同台竞争,共享单车不仅在都市人中间掀起绿色出行的时尚之风,也成为了共享经济实践中的经典案例。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