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场”到“主角”
阅读提示: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到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主场越来越多,主角的地位也日益夯实。
记者|刘朝晖
一年一度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美丽的瑞士小镇如期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个世界经济的“大趴”首次到访并发表演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期待着中国能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开出“药方”,指引航向。
其实,近十年来,中国已经用自身的行动在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已在中国举办十届的“夏季达沃斯”,更是持续释放出响亮的“中国声音”。瑞士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和中国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交相辉映,山海互动,交织演绎出一曲绝妙的世界经济交响曲。
达沃斯的中国情缘
脱胎于“欧洲管理论坛”的“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每年冬季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政界、企业界人士以及民间和社会团体领导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最高级会议”。
从1979年开始,中国首次收到来自达沃斯的邀请。从此,中国同达沃斯论坛联系日渐密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多次应邀派团参加达沃斯论坛年会。
1991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曾专程来华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1992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1992年1月,李鹏总理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后,中国领导人多次率团与会。
从1981年开始,达沃斯论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每年在华共同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际研讨会”,为中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直接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1996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际研讨会”更名为“中国企业高峰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影响日益壮大,施瓦布认为,世界经济论坛需要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脉搏中获得动力。2005年,施瓦布提出了“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从2007年开始,“中国企业高峰会”暂停,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分为二,以冬夏季节的交替为标志,在瑞士和中国分别举办针对“全球500强”和“成长型企业”的“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行业峰会暨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也被简称为“中国夏季达沃斯”。中国成为为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主办国,并形成了由大连和天津两座城市轮流举办的“双城特色”。
夏季达沃斯论坛不仅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了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世界经济论坛注入了显著的“中国元素”。作为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历经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在科技、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家精神方面最重要的全球的盛会。
从1979年与世界经济论坛的最初合作到“夏季达沃斯”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对达沃斯论坛的参与日益广泛,达沃斯对中国话题的讨论也不断深入。达沃斯见证了中国从倾听世界到同时被世界倾听的历史进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夏季达沃斯论坛已堪称冬季年会的孪生兄弟。施瓦布教授当年提出的两个年会“山海呼应、冬夏互动、共同发展”的设想得以实现。
议题互动 聚焦创新增长
近十年来,冬季达沃斯和夏季达沃斯始终保持着主题的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紧密的互动。南开大学副校长、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办议题组组长佟家栋教授曾介绍,夏季达沃斯论坛十年历程也是整个世界经济调整的十年,是中国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型调整到中高速增长的十年。如果说,近十年的冬季达沃斯围绕着全球经济面对新形势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复苏,夏季达沃斯则聚焦在被视为全球经济“压舱石”的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定有效的持续增长。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自的主题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回看近十年冬季达沃斯的主题,从2007年“变化中的力量格局”到2008年的“合作创新的力量”,再到之后的“构建危机后的世界”(2009),“改善世界状况: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2010),“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2011),“大转型:塑造新模式”(2012),“塑造有弹性和动力的经济体系”(2013),“重塑世界:对社会、政治和商业的影响”(2014),以及“全球新局势”(2015),“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2016),围绕着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复苏,一个“新”字几乎贯穿始终。可以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这些年,达沃斯年会的主题设置均以“向前看”为标杆,一方面试图还原世界经济变迁的因果得失,另一方面则继续求解那些已经和正在困扰人类社会的各类难题。
同样,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核心话题,同样关注的是增长,而且是创新的增长,在全球技术变革和经济波动大背景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如何在变化波动的市场中创新发展,描绘出新的增长蓝图。
2007年9月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时,沿用了当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从2008到2011年,主题分别是“下一轮增长浪潮”“重振增长”“推动可持续增长”“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从2012年开始,主题瞄准了创新推动增长,分别为“塑造未来经济”“创新,势在必行”“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描绘增长新蓝图”“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
从10年前初来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始终关注着创新与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科技与创新的主题,合拍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万众创新政策;也合拍了当前世界经济急切需要突破的方向。冬季达沃斯也紧紧围绕增长这一主线,并始终眼观未来,关注创新。神州大地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事实上,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贡献了中国力量。
去年的冬夏达沃斯,都把主题瞄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契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关注,与中国的发展理念异曲同工。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及诸多与会精英看来,在中国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这一主题是再合适不过的。在国家发展层面,中国正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打造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在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中国正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和突出问题,希望贡献中国智慧,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
从主场到主角
十年来,中国作为夏季达沃斯的“主场”,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成长速度与质量,更用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启迪。正如本届冬季达沃斯依然热盼中国开出全球经济的“药方”,中国正一步步实现从“主场”到“主角”,从“组织者”向“领军者”的身份转变。在两个达沃斯的交响曲演奏中,中国正成为挥舞指挥棒的那个最重要的角色。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David Aikman曾表示,“我想不出,除中国外还有任何其他的国家会更适合进行这样的讨论,因为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的转型,其速度和广度是我们星球前所未有的。”
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使深入融合世界经济的中国经济遇到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另外就是中国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方式,与机制性的障碍纠结在一起,使中国推动改革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需要积极实施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的转变。
回顾中国近年来强调转变发展方式,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要从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和造成环境负面影响,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中国的每一个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都吹响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转型,在向上竞争道路上的一声声冲锋号。十年前,中国说创新,恐怕信者寥寥,一个正在产业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有何底气对国际社会说创新。十年后,世界已经认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中国引领世界创新,类似这样的表述,已经毫无违和感。
实际上,中国当前在不少领域里,确实显示出了领先世界的创新趋势。比如说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全球最大,几乎超越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以至于一些外国人到了中国体验生活之后,认为这有些不可思议。又比如,在大数据利用意识上,中国企业和机构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根据普华永道所参与执行的一项调查,在全球范围内,接近40%的受访机构主要依靠数据分析来做出战略决策,而在中国,超过50%的受访机构是这么做的。
在当前世界经济前路不明的大背景下,中国倾力打出创新的旗帜,并大力为创新进行各种投入与实际政策的支持,这是开辟世界经济新增长的有益探索。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的建设,带动其他国家一起实现共同发展,也是一个大国主角该体现出来的担当。
2017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实际上,在逆全球化苗头凸显、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对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更看重的是“担当”,而非“领导”,只有“担当”,前行方能“应势”,发展方能“有为”,治理方能“有力”。中国的“领导力”,不是寻求去“领导”,而是建设一种发自内心的、处变不惊的、柔中带刚的“力”。
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到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主场越来越多,主角的地位也日益夯实。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