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中国游客不文明?

日期:2017-02-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领队认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文明程度有提升或明显提升。海外公众对于中国游客大多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反对限制中国游客人数。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受到广泛期待。
记者|任蕙兰
 
       春节出境游旺季刚过,中国游客又陷入声誉危机。
  2月15日,韩媒报道济州机场中国游客所过之处一片狼藉,遍地是中国人撕掉的免税品包装,清洁员默默把这些包装堆成小山。济州市民甚至建议收取游客的入岛费,覆盖垃圾清理成本。
  近年来,有关“中国游客”的负面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比如江苏夫妇因航班延误大闹香港机场,两伙中国游客在普罗旺斯薰衣草田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个别游客的丑态连累“中国游客”成为不文明的代名词。
  一些国家甚至格外“关照”中国游客,比如日本北海道观光厅制作了中文版的《北海道旅游常识》,用文字和插图罗列了多种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并在插图旁标注了一个大大的醒目的“×”,将中国游客置于尴尬境地。也有国家特意将禁止事项用中文列出,“提醒”中国游客注意。
  中国游客被“妖魔化”,只要有不文明旅游行为,中国游客首先“中枪”。去年泰国媒体报道,数十名中国男游客在泰国海滩裸舞,遭到当地网友揶揄。事后泰国警方调查表明,参加裸舞派对的是日本旅游团。
  2016年,中国出境游客数量达到1.22亿人次,中国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每个游客都是一名“民间外交官”,如何在旅行中保持举止得体,擦亮“中国游客”的金字招牌,这是横亘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题。
  
“辣眼睛”的中国游客
  
  在一些国家的民众眼中,“中国游客”是数种陋习的综合体。
  第一种就是说话嗓门大。这一点也让很多循规蹈矩的中国游客难以忍受。“在庄严肃穆的教堂参观,刚有些灵台清明的感觉,耳边传来个别同胞的大嗓门:这些雕像怎么不穿衣服?真让人分分钟出戏。”上海白领小琳和朋友去意大利旅游时,常因此感到难堪。
  最让小琳尴尬的一幕发生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座全世界等级最高的天主教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拜谒,接受教宗的赐福。一些虔诚的外国基督徒走进教堂时,会屈膝行礼,在胸前画个十字。大部分游客被肃穆的气氛感染,也会谨言慎行。“大家说话都很小声,只有照相机咔嚓声时不时响起,但中国旅游团聊天的分贝有点高。”
  上到教堂的穹顶要坐一段垂直电梯,小琳和几个中国游客正好乘同一部电梯,其他几个人在讨论一会儿去哪里吃饭,分贝很高,控制电梯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们“Silence(安静)”,但几个游客置若未闻,继续讨论。“我明显看到工作人员很无奈地看了他们一眼,带点儿鄙视,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脸都红了。”
  小琳观察到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旅游景点高声喧哗一直是中国游客备受诟病的一项,一些游客认为,说话声音大并没有对景点造成实质损害,但打扰其他人观光,“存在感”太强,也会成为中国游客不受欢迎的理由。
  另一个被诟病的陋习是不珍惜景观环境,比如乱扔垃圾,到处刻字等等。2015年演员黄渤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潜水时,在水中拾获一包中华烟壳。他在微博中感慨:“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得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类似的新闻还有,中国游客在埃及千年神庙刻下“某某到此一游”;马尔代夫一位潜水教练翻看微信“附近人的照片”时,惊讶地发现一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一群中国游客在纽约华尔街金牛前,翻身骑牛,大肆拍照留念。穿越千年的人文景观、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在一些中国游客眼中只是花了钱可以随便蹂躏的对象,让外国人不得不侧目。
  去年年底,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首份《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该报告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亚、非、欧、美、大洋洲均有选样,共获得1264份有效问卷,主要针对外国人对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认知进行调查。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外国人认为中国游客在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最为突出。
  
文化冲突带来误解
  
  上述调查表明,除文明意识差之外,外国人认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中国游客举止失礼的主要因素。
  诚然,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举止失措,并非有意破坏当地的规则风俗,而是出于一种misunderstanding(误解),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80后“背包客”小芳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她第一次去欧洲旅游时,觉得国外餐厅的饮料很贵,一杯可乐4.99欧元,一杯红酒7.99欧元,抵得上一盘前菜,就精明地只点了主食,然后要一杯水,她事先做好功课,知道水是免费的。
  餐厅侍者根据她“a bottle of water”(一瓶水)的要求,给她上了一瓶依云,小芳暗自窃喜,欧洲餐馆真是豪气,依云免费喝管够。但到结账时傻眼了,一瓶依云也要4.99欧元。她跟侍者理论,水不是免费的么?费了好大力气小芳才弄明白,原来免费的水是tap water(自来水管接的饮用水),而bottle of water默认为是瓶装矿泉水,自然是收费的。
  另一个和餐厅有关的常见误会是小费。第一次出国的中国人,通常没有在餐厅给小费的意识,因为在中国没有这个习惯。但是在很多别的国家,不给小费被视作一种粗鲁的行为。
  美剧《破产姐妹》第一季中就有一个情节,一个来餐厅约会的男人小费给少了,毒舌女招待Max就出去怼了他一顿,和他约会的妹子马上表示,这是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约会了。可见不给或少给小费是多么失礼。小费是服务员正常收入的一部分,顾客应该按照消费金额比例来给,否则享受免费服务,跟吃白食性质一样恶劣。
  欧洲普通餐馆大部分不会强制要求小费,但有些高档餐厅是有小费惯例的。小芳记得,她在巴黎旅游时,和朋友慕名去了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用餐,对煎鹅肝和勃艮第炖牛肉都赞不绝口,同样称道的是白发苍苍老侍者的服务。三道式的法餐结束,她们准备买单,看到旁边一桌客人拿过账单,看完明细后,在下面填写了一个数字,服务生向客人道了一句感谢。她恍然大悟,客人写的是小费金额,算上小费一起结账。
  小芳陷入踌躇,“我看不清边上那桌小费写了多少金额,没有参考,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按照人头算,还是按照消费金额算,关键是按多少比例。大家最后磋商了一个金额填了,不知道合不合规矩,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太没礼貌。”
  不过,一些外国景点附近的餐厅逐渐开始迁就中国游客的习惯,不要求小费,也不单独列出服务费、餐台费。“我在罗马海神喷泉游览,附近的餐厅在揽客时,会特地告诉我们中国游客,这里没有table fee(餐厅费)。”小芳说。
  也有一些对中国游客的抱怨,是和当地人本身的复杂心理有关。比如中国移民出手阔绰,在当地买房置业,炒高当地房价,本地人怨声载道。中国游客挥金如土,在国外开启“买买买”模式,张扬高调惹来当地人非议。中国“金主”让外国居民爱恨交织,一方面明白中国游客的消费对当地经济带来好处,另一方面却看不惯中国人的张扬。
  在当地人的酸葡萄心理下,中国游客的缺点会被放大,举止被“妖魔化”。在一个经济体急速上升时,这是常见的现象。上一个被全世界视为“行走的钱包”的群体,是日本游客。
  
年轻“中国脸”重塑形象
  
  有一个全球通行的现象,如果有一条“游客文明度”鄙视链,处于上游的一定是年轻背包客,下游的是一车车被拉到景点的旅游团,尤其是中老年团。
  在旅游目的地,年轻的背包客“存在感”不会很强,他们普遍受过良好教育,举止谈吐更有教养,出行前做好功课,对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遵守规范。而跟团游的中老年人大部分出国经验不多,依赖旅行团打点安排行程,很多人对国外情况了解不多,容易“犯规”。而且旅行团人多,在一起会有心理优势,也更张扬一些。各国中老年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非中国游客独有。
  小琳见识过一次日本老年团的奇葩举止。她曾在摩纳哥王宫观看卫兵换岗仪式,个个身形挺拔,动作利落,都是男神范儿。虽然没有拦游客的警戒线,她自觉地站在距离士兵10米左右的位置观看拍照,不打扰卫兵交接。
  几分钟后来了一辆日本旅游大巴,下车的是一群日本老年人,一窝蜂挤到卫兵面前拍照。“真的是面前,大概就两三米的位置。其他欧洲游客都和我站在差不多的位置,看到这群日本老头老太挤进来都很无语,在小声议论,还好他们叽里呱啦说日语,一看就是日本人,这锅咱们中国人可不背。”
  年轻背包客的表现要乖巧很多,随着越来越多80后、90后中国人习惯自由行的旅游方式,他们逐渐成为境外游的主力人群,正在重塑中国游客的现象。
  小琳有一次和朋友去台湾自由行,在airbnb上订了一家民宿,房东知道是两个上海姑娘,立刻表示很欢迎。“她说之前也有两个上海女孩子租她的房子住,很懂礼貌,说话声音软软的,走的时候还帮她把房子收拾了一下,她觉得很感动。”当地人对某一地游客的印象,就是通过这样的个例,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
  年轻“中国脸”表现出的高素质,本质原因是“水涨船高”。随着国力提升,这一代人比上几代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积累人文素养,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内在的积累流露于外,就成为“人气游客”。
  著名台湾作家蒋勋年少时曾在巴黎留学,他课余时间会去卢浮宫当向导,为一些台湾游客讲解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那个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参观卢浮宫的台湾老太太们,经常会指着名画上的裸女,问他一个相同的问题:这些女人没有丈夫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她们的丈夫怎么不管管她们?就让她们这么“伤风败俗”?蒋勋很难和这些老人解释明白,人体是一种很美的艺术。随着中国人美学素养的普遍提升,现在参观卢浮宫的年轻人不再会纠结这样的问题。
  2014年起,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文明”问题上升到旅游外交层面,全方位推进全民文明旅游,用刚性约束刹住旅游不文明之风。2016年6月,国家旅游局修订了被称为“旅游黑名单”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划出旅游中行为规范的“红线”,逐步对纳入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当事人增加限制措施,提高“黑名单”威慑力。
  携程网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领队认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文明程度有提升或明显提升。上述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海外公众对于中国游客大多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反对限制中国游客人数。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受到广泛期待。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会在行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旅行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高素质的中国游客将广受旅游景点所在地民众的欢迎。
  
链接:这些习惯要注意
   
  欧美国家没有喝热水的习惯,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也是冷牛奶泡谷物,习惯饮热水的中国游客可以要一杯热红茶。
  
垃圾桶:
  韩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取消了街头垃圾桶,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这点,中国游客习惯性地往韩国邮筒里扔垃圾。英国、美国街头也没有垃圾桶,以前曾多次发生过在垃圾桶里安放炸弹的案件。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的日本、新加坡也不设街头垃圾桶。
  
厕所收费:  
  欧洲大部分公厕是自行使用的,但如果有服务人员出现,记得付给他们小费。东欧少有自动化公厕,大部分普通公厕的门口会有服务人员进行收费。印度公厕是收费使用,这些钱会被一个名叫Sulabh International的社会服务机构收走,用于在卫生系统较差的地区建设厕所。
 
伊斯兰国家注意事项:  
  前往穆斯林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当地对男性和女性的着装要求。一般而言,女性在公开场合必须戴上头巾,特别是进入清真寺参观时。因此,收拾行李时一般需要带上一到两条头巾,并且准备好长袖的衣服以及长裙、长裤等。男性着装也应遵照当地传统,尽量避免穿着短裤以及无袖T恤、背心等。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