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创新创业,中国做榜样

日期:2017-03-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中央政府着力实施的创新宏观调控、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以创新驱动和“双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等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王 煜
 
      无论是领导人在多个场合的反复强调,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的遍地开花,中国在创新这件事儿上的热情和实干,为世人瞩目。如果说世界经济还在苦苦寻求复苏的“良药”,中国无疑已经为它开出了创新驱动这一单最合适的“处方”。
  
“逆袭”的秘诀
  
  从2012年开始,经历了“黄金十年”的中国机床行业陷入深度调整。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行业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连续多月负增长,利润总额持续下降。而就在这一年,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i5”数控系统面世,受到了学界、业界和市场的认可。这是全球第一个使机床成为智能、互联产品的数控系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认为,它甚至走在了德国工业4.0的前面。
  i5得以在萧条的市场中逆袭,在于研发团队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的信念。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灵魂,在此之前,核心技术长期为外国企业垄断。2007年5月,沈机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找到自己在同济大学任教的校友朱志浩,做出决定:开始自主研发数控系统。
  沈阳机床上海研究院就此成立,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小楼里,朱志浩带着一帮80后年轻人白手起家干了起来。那时,在整幢办公楼里,上海研究院的灯光总是亮到最晚。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技术,在团队的成员看来,这真的像是在摸黑走夜路,并不知道明确的方向在哪里。
  研发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和失败,只有亲身参与者心知肚明。例如,核心的运动控制方面,仅仅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控制器让电机动起来,就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这样的冷板凳能坐得下来,也是他们最后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i5不仅完成了对国外技术垄断的打破,还在理念上做出了自己的创新: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沈阳机床上海研究院的“市场服务部”,部门成员并不是简单的“客服”,而都是核心的技术开发人员;甚至研究院的一把手朱志浩都会直接去研究解决客户存在的问题。
  i5的成功,生动地说明了创新驱动在突破经济发展困境中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的一剂“良药”。
  2017年已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九年,而世界经济依然踟蹰不前,各国都在期待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方案,呼唤新型领导力。在1月的瑞士达沃斯小镇,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贡献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他在演讲中着重指出,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源在于,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因此,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
  实际上,以创新作为中国给世界经济开出的“药方”,习近平已经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提出过多次。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习近平在致辞中明确提出“应该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创新增长方式也已经成为了摆脱危机的必然选择。随着绿色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兴起,科技创新甚至已经成为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中国将创新增长方式列为G20杭州峰会重要议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是二十国集团首次围绕创新采取行动。
  而在更早的2015年11月G20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也指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习近平建议,创新是二十国集团合作重点,“互联网+、共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在这一点上为世界做出了榜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年1月发布了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据其独立预估,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6.7%,印度为6.6%。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随后几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验证了这一点:2016年我国GDP为744127亿元,增速为6.7%。
  报告主要作者、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奥伯斯菲尔德表示,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如今的“全球第一”速度,是在经济质量优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实现的。这说明,中央政府着力实施的创新宏观调控、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以创新驱动和“双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等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的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快马加鞭。并且,这种创新驱动的接续转换具有很强的累加和放大效应。
  
双创的排头兵
  
  创新,中国为世界做出榜样;而上海又为中国做出榜样。
  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向上海提出了四个“有新作为”的要求,其中前两个是“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
  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多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就以自贸区地理位置所在的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在迪士尼小镇的餐馆里,当菜肴被端上餐桌时,顾客通过墙上的显示屏可以看到实时的“厨房直播”,清楚了解这些食物是如何加工制作的,吃得很安心。“明厨亮灶”,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监管力量。浦东新区政府以自贸区思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本的事前监管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将静态监管转为动态监管,纳入更广泛的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表示,上海始终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突破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以开放倒逼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而在建设科创中心方面,上海紧紧咬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定位,勇当创新发展先行者,破解制约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
  杨浦区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2016年5月,又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这里是上海双创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苏舒回国创业。他并不是上海本地人,而是因很偶然的机会,他和杨浦结缘。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在杨浦五角场创智天地的湾区数字化产业园创业,邀请他去参观。到了朋友公司后,苏舒深感那里的创业氛围很好,浓浓的硅谷风扑面而来,这正是他期待的。因此,虽然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他还是立即决定在这里开始创业,做起了动医疗手术平台“名医主刀”。
  “名医主刀”落户创智天地后,园区的一把手负责人和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经常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联络资源。有什么疑问,只要他一句话,马上会有园区的工作人员为他落实。
  在苏舒看来,创智天地与国内其他创业园区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这里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有支撑创新创业企业的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生活便利,“名医主刀”的上海公司有一大半员工都住在了办公楼附近。例如,苏舒想与《医学界》这样的媒体合作,结果发现他们也在创智天地有办公室,从自己公司走过去只要几分钟。
  如今,在杨浦各处充满文艺氛围的创业咖啡吧里、洋溢青春活力的孵化器中,像苏舒这样的创新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得到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的实际帮助。同时,他们也受益于创业园区、大学校区、居民社区“三区融合”的规划,充分享受资源多向流动带来的助力。
  拥有在国际知名汽车十余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在母校同济大学电动汽车发展模拟实验室的研究经历,总经理黄志明清楚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于是在2010年决定创办挚达,今天,已经从十几人的初创公司发展成为200多人的全国新能源汽车私人充电科技领军企业。
  产学研结合让挚达受益,也反哺了同济。如今,同济大学电动汽车实验室的名字加上了“挚达”,双方开始深度合作。挚达还与同济设计创意学院设立新能源汽车服务包容性设计实验室,让产品有了全新设计理念。
  与高校的高度融合是杨浦的独特优势。原创的技术、想法都在大学的实验室,大学资源如果能变成开放平台,将进一步带动创业创新。如同杨浦一样,上海的其他各区结合自身特点,也在双创领域做出了扎实的成就。
  
热情如何持久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此,“双创”的理念全国掀起了热潮。毋庸讳言,在这股热潮中,也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冷静思考。
  例如,双创不只在城镇,农村也需要创新驱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张玲委员表示,农村双创的难点在于农村融资难、贷款难,双创人才缺乏。
  张玲对增强农村双创活力的建议是:积极培育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其政策支持;深入探索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加快培养农村“双创”骨干队伍,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及到农村施展才华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又如,科技在激发双创活力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投入不断增加;然而,科技成果如果不转化就是一种浪费。我国的科创成果还面临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最后一公里”的考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黄伟光指出,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研论文产出国,我国科研成果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已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个问题,已成为科技供给侧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难点所在。如何破解?黄伟光提出,希望通过建立专业转化机构等方式,寻找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办法,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变得更容易些。
  同时,要解决创业者开办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还要考虑提升众创空间服务品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建一批“双创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个提法的一个背景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层出不穷,但其中有一些在盈利模式上不清晰、不稳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足,仅靠提供物理空间与简单服务的“二房东”模式来运营,存在同质化、空心化等问题。
  种种问题汇集在一起,有人提出疑问:“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这个问题,也被媒体记者带到了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提给了李克强。总理的回答是:“双创”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它也是一场改革,因为它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它也创新了生产模式,许多新业态,像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等等,可以说层出不穷。
  这些新业态有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产生的,新旧嫁接,有的是老树开新花。但总的看,它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确实,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对此,我觉得有不同争议是正常的,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促使它健康发展。”
  李克强表示:“双创”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方面、一些企业会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8亿左右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是难以估算的,也会给市场、包括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持久不衰。”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