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场的两支“劲旅”
阅读提示:作为松江工业与贸易最重要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江出口加工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唯实唯干补短板,大刀阔斧推转型。
撰稿|朱坚强
“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有两大实体经济主战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它们的转型发展,对于“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举足轻重、意义非凡。
作为松江工业与贸易最重要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江出口加工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唯实唯干补短板,大刀阔斧推转型,改革创新促招商,克难奋进抓治理,夯实作风强服务,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充分发挥了经济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的作用。
开发区:直面“痛点”促转型
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中,松江最大“阵痛”,莫过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过去20多年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松江乃至上海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着一段抹不掉的光辉岁月。然而,时过境迁,眼下开发区存在多个尴尬:基础设施配套老化,与产业发展相脱节,尤其在制造业企业身上,定位不清晰、集聚度不高、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
昔日“长板”变成了今日“短板”,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一大痛点。怎么办?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袁球坤表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既是国务院和上海市的重要战略,也是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身寻求改革突破的内在要求,我们具体抓手就是两块,一是通过做好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业态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二是对于现有的企业,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地进行整治或引导,实现:淘汰关停一批、改造重组一批、能级提升一批。
对于园区产业规划,他们遵循“一廊九区”中的定位,在规划前期深入各区块实地查看,也深入各企业调研排摸,先后向1000多家区内企业发放意见征集表,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一手资料”。他们委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进行的园区36.5平方公里的规划实施评估和城市设计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中期成果,使得此次园区的整体修编,将以更合理、更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园区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集聚、产能升级的新目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整体修编中,开发区以市政道路、河流水系为重点,推进部分道路维修或新建,推进问题河道、雨污水管网的疏通或整治,并结合“四网融合”,构建通达的开发区道路体系,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还从“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园区内金融、商业酒店、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产业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园区管理社区化,助力产业升级。目前,开发区还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河道治理等为抓手,补齐了环境“短板”,园区呈现一派符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的高标准产业环境。
而对于现有企业的淘汰、改造及提升,他们也力求做得“精细”。 据了解,开发区这一轮淘汰关停的对象,是能耗高附加值低、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对于这类企业,他们通过整体收购、资产收购、动迁、强制拆违等综合手段,坚决予以淘汰关停。而改造重组的对象,是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传统制造业,譬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等等,这部分企业目前表现出高科技“含金量”不足,所以积极引导它们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进行改造,或引进新的投资者进行重组。而能级提升的对象,则是指那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市场前景广阔、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对于这一类企业,开发区积极推动其增资扩股、增容扩产。
“为了让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运转高效的机器,我们还着力于机构自身的整合。按照‘分工要更加明确,职责要更加清晰,工作面貌要焕然一新’的要求,自去年底开始着手体制机制改革,从机构调整方案的制订,到相关部门的竞聘上岗,再到机构的顺利运作,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袁球坤表示。
开发区体制机制呈现新景象,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员工被充实到一线岗位,服务职能实现了进一步前移和下沉。行政管理出现一个“亮点”,即园区的职能汇编手册已完成,今后企业根据手册按图索骥,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眼下,开发区转型发展动能强劲,初显成效:今年一季度,有85家新企业完成注册,另有125家新企业正在办注册手续。发区还先后促进了仪电控股、派米雷智能安防、佐济智能安防、天安集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慧安防龙头企业在开发区落地,推动正泰科技园、领先食品新产品项目、库卡柔性系统等一批开发区老企业的新项目顺利建设。
出口加工区:加快升级求“嬗变”
“眼下,我们在加速推进松江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这样的‘蝶变’,力争在年内完成。”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袁球坤对记者说。
松江出口加工区是全国首批试点的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多年来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国出口加工区的领跑者,其年工业产值及出口创汇占整个松江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代工产业的梯度转移,加之单一的产业模式,出口加工区面临的巨大瓶颈是:如何将现行相对单一的外销模式,蜕变为内外销兼顾、保税物流功能完善、国内外贸易功能齐全、囊括研发到售后一条龙的综合性发展模式?为此,作为园区管理方,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直致力于产业引导,在“G60科创走廊”整体方案发布后,更是加快了前进步伐。
几年前,园区内就有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转移。表现突出的是广达集团,他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入园区,使高端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占营收比重大幅提高。而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感应集成芯片等研发和生产的豪威半导体(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也积极铺建了硅基液晶投影显示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这一具有高分辨率、低价格、反射式成像等技术优势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市场新兴的可穿戴设备、AR/VR、医疗、汽车等领域。与豪威半导体同一母公司的全缆半导体,也将投资上亿美元,建成世界一流的晶片测试、切割、封装基地。
根据新一轮科创转型发展的需要,松江出口加工区“苦练内功”,在补足硬件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政策和服务入手,积极发挥“软件”优势,朝着综合保税区的目标飞奔。它的转型升级的脚步显得有力而强劲,连年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这样的“里程碑”:松江出口加工区成为第一批对接上海自贸区政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上海市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也成为了全国七个获得“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之一。
据了解,2017年,松江出口加工区正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工作。这是一个重大的“蝶变”,目前,有关升级报告已由上海市发改委递交至国务院,进入各相关部委的审批环节。与此同时,园区着手研究《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精神,把工作做在前头,力求在完成升级后能及时出台符合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对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国际贸易板块的功能定位。
新近,“捷报”频频从松江出口加工区飞出。譬如,全球第一条12英寸硅基液晶投影显示芯片(LCOS)封测生产线,在出口加工区内的豪威半导体(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内建成并投入量产。广达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及导航模组产线也已通过立项,进入生产设备的购置阶段。而富士康旗下的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将引进“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智慧化改造。松江出口加工区正从过去单一的出口加工贸易,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综合性发展模式,这是“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焕发新活力的有力体现。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