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织就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
阅读提示:“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的区域,恰恰是我国与外部世界文化交流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将给文化交流的发展提供驱动力,从而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转型提供新的机遇。
记者|陈 冰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提供了高层交流、经贸合作等方面的新途径,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交流渠道。“一带一路”上热火朝天的文化交流正在织就“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
文化通心 语言铺路
中国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延绵数千年的生命、系统庞杂的规模、代代相传的延续性都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存在。但更让人惊艳的,是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始终能带给世界不同的惊喜。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描绘出一幅不同文化交融的和谐画卷,“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再度掀起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契机。
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的中文图书都是通过英文或者法文转译的,直接从事中阿翻译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近两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阿典籍互译工程”相继实施,中阿互译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开启了中阿互译的直通车。
在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作为受邀的主宾国,中国图书成为书展亮点,650平米的展区内3500种图书,5400册译作吸引了众多当地读者,其中70后作家徐则成反映当代中国青年人奋斗之路的新作《北京北京》(原名《跑步穿过中关村》)颇受欢迎。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北漂青年敦煌在北京中关村谋求生计的故事,人生故事与时代紧紧相连。小说的翻译者是埃及留学生叶海亚,目前是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翻译过程中,叶海亚经常与徐则臣见面沟通,对于书中描写的那些漂泊在北京、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也会去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就在叶海亚致力于将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到阿拉伯世界的同时,中国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已多年从事着把哈萨克斯坦优秀的民族文学、思想著作翻译到中国的工作。他的小说集《瘸腿野马》、历史传记《木华黎》《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选》等6部作品在哈萨克斯坦翻译出版。他翻译的《阿拜箴言录》,收录了19世纪哈萨克族诗人、思想家、哈萨克近代文学的奠基人阿拜的诗歌作品。今年已经63岁的艾克拜尔·米吉提正与中国的作家重新走上丝绸之路采风创作,最新的作品《凤凰花开》也已出版。
2016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量达750多种,“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已完成近25部图书的互译。
目前,我国在埃及开罗、亚历山大等地的“中国书架”正式投入使用。that's books阿语数字阅读平台则弥补了阿拉伯地区的电子阅读平台缺失的空间,未来还会与华为手机合作,内置手机阅读资源,将中国制造搭载中国文化,为当地的人民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而在俄罗斯,近几年被翻译成俄语的中国散文作品数量显著增多,如王蒙的散文、余华的小说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曾经由古丝路传播至沿线国家,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在俄罗斯亦毫不例外。近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举办,中国诗歌作品再次走进俄罗斯读者的视线。
俄中双方积极参与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翻译和介绍,而是能将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现有盲点各个击破,建立起文化间无障碍交流的典范,推动文化融合的历史潮流。蕴含着21世纪社会深刻思想的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作品正迈步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受众展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个影响世界命运的中国。
互联互通 旅游先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旅游交流合作明显增多,旅游往来规模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凸显。互联互通,旅游先通,旅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范围辐射至亚欧非三大洲,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的70%以上,涵盖了全世界74%的自然保护区与近50%的文化遗产。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根据“飞常准”大数据显示,在参评的64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东南亚地区国家与中国的航线联通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也是目前中国游客最为集中前往的地区。
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投资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发现,依托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便捷的交通区位、优良的度假资源、庞大的旅游经济规模,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国对外旅游投资的重点地区;而由于与我国路途遥远、接待我国出境旅游规模较小、贸易联系度相对较低,我国对中东欧旅游投资正处于发展初期。
日前,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合作,先后举办中俄、中韩、中印、中美、中国—中东欧、中澳、中丹、中瑞、中哈、中国—东盟等10个旅游年,覆盖国家34个,在各旅游年框架下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推广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交往日益密切。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今天,中国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交流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签证政策是影响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2/3的人出国旅游需要签证。近年,各旅游目的地国均认识到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便利中国公民入境的签证措施。截至今年2月,与我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有9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或地区达到16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和地区达37个。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2013年起,中国陆续在18个口岸城市实施对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并订妥联程机票的51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1月30日起,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实施。截至今年1月30日,上海口岸共为近3.9万人次外籍旅客签发了144小时过境免签临时入境许可。自2016年10月1日起,上海实行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李金早指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目前,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为世界旅游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旅游业注入更多正能量,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客流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我们说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因为旅游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径。古代丝绸之路因跨国家和区域的货物流通而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核心是人。
“我们要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区域间的民心相通,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带动性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文化、经济、技术、环境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旅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李金早说。
教育交流 授人以渔
“印尼有句谚语——远在天边,近在心间;中国有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共同架起中印尼友好往来、共赢合作的连心桥。”这是“2017年中印尼青年交流互访游学活动”协调人马丽尔总结她多年参与两国人文活动的体会。
据中国驻印尼使馆介绍,当前,旅游和教育成为中印尼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重点,中国首次成为印尼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今年前两个月游客就超过40万;中国成为印尼大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地,目前有1.4万名印尼大学生在华留学深造,今年中国向印尼提供了200个政府奖学金。
“如果将视线转向其他东盟国家,感人的故事就更多了。”东盟秘书处负责媒体事务的官员表示,东盟国家赴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约5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8万多人,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学生选择“逐梦中国”。例如,泰国皇家私立汪盖刚翁学校的每名学生都要选择一门外语作为必修课,其中选择中文的有四成左右。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学好汉语,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政府奖学金投入,并且向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目前中国正形成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网络,其他如孔子学院奖学金、中国各省市政府奖学金等都为东南亚贫困家庭的学子留学中国构筑了“造梦空间”。贵州、广西等地专门设立了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2008年至今,汪盖刚翁学校已经有20多名学生通过孔子学院奖学金实现了留学中国梦,同样的圆梦故事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不断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来华选择攻读学历课程的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从“黄金十年”步入“钻石十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飞跃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端化趋势。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雅万高铁等大项目在促进提升东盟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近21万人,同比增加13.62%,打破了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依次为西医、工科、经济和管理。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代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到中国学习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成为潮流。
匈牙利是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如今在匈牙利语言类大学里,中文已经是最吃香的语种之一。“几年前我偶然选择了中文专业,没想到现在学习其他外语的同学都羡慕我。”来华留学的匈牙利姑娘高迪说,中文专业已在匈牙利的大学里火起来,学汉语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不少日语系、英语系的学生也转到了中文系。
目前,已有多所孔子学院落地匈牙利,诸多中学以及当地许多一流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中文专业走红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匈牙利“向东开放”的呼应。“‘一带一路’的影响太大了。”高迪说,甚至很多企业都开了汉语课,鼓励员工学习汉语。
不仅是留学生,还有许多国家的官员也纷纷来到中国参加各类培训。不久前,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暨首期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17个阿拉伯国家的20多名官员参加了首期阿拉伯国家经济官员研修班。随着中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的需求日益迫切,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截至2016年6月3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海外联合办学共1023所,平均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海外合作办学33所。在排名前1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5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则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的教育合作。
相关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的区域,恰恰是我国与外部世界文化交流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将给文化交流的发展提供驱动力,从而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转型提供新的机遇。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