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力量中国海外维和27载纪
阅读提示:活跃在各个任务区的中国维和官兵,彰显了中国爱和平、有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了积极力量。
记者|应 琛
“你好,中国!”“你好,中国军人!”
这是世界各地人们对当今中国、当代中国军人的亲切问候。
“你好,世界!”“你好,和平!”
这是当今中国、当代中国军人对世界的真诚回应。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用雷鸣般的掌声,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拉开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据统计,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
“活跃在各个任务区的中国维和官兵,彰显了中国爱和平、有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了积极力量。”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历史跨越
27年来,中国维和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历史跨越——
派兵地域上,由中东地区一个任务区拓展到亚、非两大洲多个任务区;派兵类型上,由单一的工兵分队拓展到步兵、工兵、运输、医疗、警卫、陆航等多种任务性质的分队;派兵规模上,由最初的5名军事观察员拓展到今天2409名军事维和人员,居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首;担任职位上,由军事观察员拓展到参谋军官、处长、部队司令等多个中高级岗位;维和摊款比重上,中国的出资额居世界第二;培训机制上,中国军队已建立初中高三级维和培训体系;对外交流上,中国国防部维和中心为培训维和人员和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一些军官还走出国门为联合国组织的维和培训活动授课。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今后5年,中国将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开展10个扫雷援助项目;今后5年,中国将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中国将向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部署首支直升机分队;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如今,这些承诺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仅在去年,中国就为有关国家培训了500名维和人员。
“这些举措是中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对媒体表示。
然而,维护和平是有代价的,甚至,代价高昂。
2016年7月10日晚,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造成2人牺牲、5人受伤。仅仅一个多月前,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遭遇恐怖袭击,1人牺牲、4人受伤。
“宁愿如流星陨落,也要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更多的地方。” 时至今日,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有13名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联合国授予中国军人的和平勋章、哈马舍尔德勋章,是见证也是表彰。
中国蓝盔照耀和平
2017年6月10日上午,中国首批维和直升机分队搭乘联合国安排的“安-124”专机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发前往苏丹达尔富尔任务区,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该分队大队长陈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空运先遣组随同4架直升机一起到达任务区,之后主要进行直升机组装、试飞工作,这也标志着我们这次维和任务正式开始。”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马里、冲突不断的南苏丹,还是在病毒肆虐的刚果(金)、利比亚,在维和任务区,危险与挑战总是如影随形,也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官兵的身影。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中国精神正成为大国军人的国际名片。
2014年至2015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疫情肆虐期间,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工兵分队官兵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连续施工28天,平均每天作业16个小时以上,比预计工期提前30多天,圆满完成了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修建任务。
2017年3月,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爆发激烈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被围困在交火区域,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中国维和步兵营闻讯,第一时间派出12名官兵驱车前往救援。救援车队刚驶出临时行动基地,就迎面遭遇数辆带有重机枪的皮卡,不时有班组规模的武装分子向交火地点疾速运动,来回穿梭射击。一路险情不断,救援分队不惧危险,沉着应对,最终将联合国民事人员全部安全转移至临时行动基地。
这次救援行动在联南苏团赢得广泛赞誉。联南苏团特别代表大卫·希勒表示,中国维和部队在平民保护点采取的“强有力”反应和及时干预措施值得称赞。
在非洲大陆的另一侧,赴利比里亚的中国维和官兵则圆满完成长达13年的维和任务凯旋。根据联合国决议,中国将从此不再向利比里亚派出维和部队。13年间,中国维和官兵在利比里亚主要负责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的物资运输、道路抢修维护和医疗救护等任务;累计出动兵力10万多人次、车辆装备3万多台次,修复道路3200多公里,为保障当地民生救援、基础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维和队员不到4个月就建成了一座二级医院;在柬埔寨,中国维和部队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神话;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首批维和步兵营的官兵们顶着高温在一片乱石杂草中建造营区,1个月就住进了新房。
27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的过硬素质赢得广泛赞誉。“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水平最专业、效率最高、训练最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曾发表研究报告称。 “中国部队令我放心。”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表示,相信中国维和人员将一如既往地表现出良好素质,继续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做出突出贡献。
目前,2000多人的中国维和部队在5个任务区守护和平。
爱民助民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维和官兵们积极响应和践行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开创中国维和事业新局面。越来越多中国维和官兵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军人真诚、善良、友好的和平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
第一次参加刚果(金)维和行动,医疗分队护士长侯丹就被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深深震撼了。
目睹了贫困、饥饿、疾病和战乱后,侯丹说她要“用爱心给这里的人们送去和平的曙光”。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医疗队妇产科医生赵玲和翻译惠盼得知布卡武市郊一个村庄30多名妇女被暴徒凌辱后,冒着安全危险,深入山区实施救援行动。一名受害妇女专门找到赵玲医生,说她怀孕7个月了,被暴徒侮辱,1岁多的儿子也被打死。她本来已经对生活绝望,通过治疗得知肚子里的孩子还活着,又让她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谢中国军人给我的帮助。孩子出生后,我一定会告诉他,他还有个‘中国妈妈’。”
在南苏丹,联合国2015年发布报告称,南苏丹局地武装冲突引发大规模饥荒,该国粮食安全状况已进入“灾难级”的第五阶段,数百万人面临饥荒威胁。当时,中国步兵营接到命令护送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运粮车队进入武装冲突频发的西部地区,并在距首都朱巴300公里外的某县移交给西战区维和部队。
据带队指挥的该营营长王震介绍,沿途经过政府军控制区和多股地方武装盘踞区,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护卫分队编成若干独立作战模块,将运粮车队分散编入,由战斗车辆为其提供全方位体系式保护。加上雨季的热带草原,道路坑洼泥泞。数公里长的车队蜿蜒颠簸,只能以10多公里的平均时速艰难行进。途中,1台运粮车抛锚,由于缺少零配件,他们只能拖着车继续行军。在野外露营时,连续两晚遭遇大雨,维和官兵夜间在车厢简单休息,白天仍坚持行军,一分钟都没耽搁。
随队指导的军区前方工作组组长王金龙介绍说,这批粮食不仅是灾民的“救命粮”,也是各派武装眼中的“肥肉”。据通报,目的地某县附近已发生多起运粮车队被劫事件。这次行动,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人人都有保护粮食物资的能力和决心。
进至某狭长谷地后,维和官兵发现山林中出现不明武装人员。按照行动预案,各小组迅速做好防御准备,战斗员面向威胁方向严密警戒,战斗车辆在侧翼为运粮车提供防护。护卫分队全面展示优势火力装备,对武装人员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据观察,武装人员约有四五十名,持有机枪、火箭筒等武器,他们一直跟踪我车队,但始终没有轻举妄动。
最终,我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官兵经3天行军、3地露营,在热带草原深处跋涉300余公里,成功将10余车联合国救灾粮食粮护送至目的地。
中国维和军人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当地民众的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大爱和胸怀。在很多任务区,当地民众都会主动接近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居民说,虽然他们不认识军服上的英文,但心里知道,这群臂章上有五星红旗的军人都是好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