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三驾马车”

日期:2017-08-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他们不仅做教材教辅也抱着做常销书的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辅图书的若干“学术标准”,这,才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所在。
记者|姜浩峰 实习生|袁奕聪
 
  教材教辅中的品牌产品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金矿”,这是公开的秘密。说起来非常神奇,《大学语文》销售至今已卖了数千万册;《英语听力入门》从1983年的旧版本到2000年的升级版以及后来的3000版,在市场上存活了30多年,仍需不断重印;《奥数教程》,问世至今卖了一千多万册;《一课一练》销量已近亿册;有的教辅图书版权还输出到了海外,助力中国教育走向了国际舞台。说教材教辅是他们产品中的“金矿”,再贴切不过了!
  目前,华东师大出版社“常销榜”上的教材教辅,有许多书目处在全国同类市场的前列,这是他们以教育为本,倾力构筑“大教育”制高点的基础所在。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他们不仅做教材教辅也抱着做常销书的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辅图书的若干“学术标准”,这,才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所在。
 
教材出版,凝结了出版“初心”
  
  1980年代,复社不久的华东师大出版社没有什么家底,可谓一穷二白。靠什么发展?当然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教材教辅。大伙儿本着创业的精神,积极组稿,认真编审,很快就有一批专著、教材和普教读物问世。其中,《大学语文》极大地满足了刚刚恢复高考不久的高校所需通用教材的需求,起印近20万册,一出版就供不应求,一再重印。
  那时,编辑们发现,各地数以百万的青年学子渴望夺回被“文革”耽误的10年,向往参加高考,但市面上用于复习迎考的教辅太少太少,于是及时组织优秀教师编辑出版《高中文科复习资料》等,征订起印数为75万册,果然不出所料,十分热销。当时计划经济下发行渠道单一,一些小城镇、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新华书店里,常常没有此类书销售,所以出版社每天要收到三四百封邮购信件,必须安排专人忙于邮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有的外省购书者寄来的钱不够买书,遇到这种情况,社里老师会毫不犹豫自己贴钱,及时将书寄出,他们知道,自己给予的帮助,不只是几分钱,很可能因为及时发货而帮助年轻人考上大学,由此改变命运! 彼时,全国兴起一股读书热,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读物,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等都十分热销,而华东师大出版社立足于教育,千方百计在教材教辅方面策划编辑图书,实实在在提供“知识服务”。贵的书不过几块钱一本,更多的书每本只卖几角几分钱,他们却乐于在教育领域耕耘,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教育学编辑室,等等,精心编辑的各种教材教辅书,源源不断地发往祖国各地,集腋成裘,靠教材教辅销售所得的数额近乎天文数,实实在在记在了当年的账本上,凝聚了华东师大出版人热衷知识传播的“初心”,也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石。
  1983年面世的《英语听力入门》今年更新到了第四版,凝聚了三代编辑的心血。它的第二代编辑朱文秋,对于这套书充满感情。她告诉记者,在网络普及、国际交流十分频繁的今天,我们已经有点难以想象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和教育了。事实是,人们当时基本上接触不到有声英语材料。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张民伦教授主编的《英语听力入门》诞生了。尽管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但这套书的首任编辑李景鸿却是以高度的职业敏感,硬生生从竞争对手中“抢”下了这套书的出版权。结果,此套书的初版不断获得重印,创下了它的辉煌时代,获奖无数,至2000年的时候,这套书的升级版面世,新老版本并驾齐驱,累计印刷高达1000多万册。当年只不过是夺下了一本书的出版权,后世所见,则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与此类似的是《大学语文》。谈及《大学语文》为何常销不衰,第十版《大学语文》的编辑范耀华告诉记者:“我的理解是——从语文科目,特别是大学的语文科目的本质入手,去做这本教材。在篇目选择上,我们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标准,一个是人文性的标准。”工具性、人文性,正是《大学语文》的主编徐中玉教授所提出来的。这一圭臬,数十年来,为《大学语文》的编辑们所谨记。既然追求经典,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大学语文》为何还要一版一版去不断打磨?范耀华解释说,每一代学生因为时代不一样,包括整个时代的潮流不一样,造成学生们的诉求不一样。编辑部会去了解研究学生们的所想。事实上存在的需求差异,给他们的教材编写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但教材编写不可能是一个版本包打天下。几乎每隔三五年,他们会对教材进行修订,也就是说,当一些篇目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那么他们便会将它们删掉,补上一些新的篇目。
  而基教教材的大发展起步于2001年的新课标教材。在此之前,中小学教材方面,出版社只有上海一期课改的几门教材。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举送审通过了《小学体育与健康》《初中体育与健康》《初中数学》《初中历史》《初中科学》5个品种的教材,迈出了向全国教材进军的步伐。
  当年,教材编辑都是从各个编辑部抽调而来的,但这支队伍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的战斗精神,2001年4月教材开始送审,7月正式出版,接着编辑和主编深入实验区进行教材培训。首批的8个国家级实验区大部分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像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宁陕县当年就是一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实验区,它选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和《初中科学》两门教材。虽然只有3000册的用量,但为了做好每一个实验区的培训,编辑和主编先乘飞机到达西安,再转长途汽车前往宁陕。暑期,天气炎热,当时秦岭未开通隧道,200多公里的山路要开五六个小时,闷热、颠簸、窗外的悬崖,让编辑胆战心惊了一路。但就是因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材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培训服务,使教材得以辐射到周边地区,直到现在陕西安康地区还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验区。有的实验区是贫穷地区,条件之艰苦更是难以想象。一次,培训学校因放暑假期间无人打扫,课间培训编辑想上厕所,几度被强烈的异味熏了出来。但怀揣着“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出版社“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的愿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逐渐打造出了一支由现任副总编李文革率领的政治过硬、业务全面的教材编辑、发行队伍,教材的质量、培训的效果、资源的提供都得到了广大实验区师生的好评,不少实验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他们送来了锦旗。
  2004年,国家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送审通过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迎来了基教教材发展的高潮。最多时,一年的暑期教材培训就有两百多场。他们本着“教材树品牌,推广树诚信,服务树形象”的宗旨,一直履行着“一个确保,二级培训,三个赠送,四个提供”的服务承诺,着力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打造华东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品牌。
  与此同时,在上海二期课改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先后送审通过了多门教材,品种数量仅次于专门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上海教育出版社。虽然一直只有十几个人,但基教教材码洋从2001年的二三百万发展到现在的三个多亿,为出版贡献了高码洋、好口碑。
 
开发教师书系,体现了专业深度
 
  记者在华东师大出版社网站的首页左上角显眼位置,看到他们的图书产品分类: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辅、高校教材等等一目了然。唯有“大夏书系”,加了一个括号说明——“教师读物”,这恰恰是华东师大“大教育”出版领域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北京分社主要负责的大夏书系,于2003年正式创立。北京分社社长、《教师月刊》主编李永梅告诉记者:“大夏书系,取意自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的校名。与教材不同,大夏书系,包括图书出版、大夏读书节、大夏读书会线上微课、《教师月刊》等等,都是为了构筑一个为教师培元固本的阵地。”而为了给教师朋友以相对的捷径——花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最亟需的知识与“养分”,大夏书系近年来出版了《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教学与行为干预》《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等书,不仅社会效益上佳,也赢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说起做教师读物,李永梅的体会是:编辑自己要有大量的阅读和探索的精神。《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这本书的诞生,就源于编辑受到一股好奇心的驱动。
  说来非常巧,李永梅得知华东师范大学的赵中建教授对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的文章有研究,迈尔·舍恩伯格教授本人其时正受邀来北京为企业作演讲,李永梅便和同事何佳忆抓住机会与迈尔·舍恩伯格教授面谈,对于《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引进出版达成了共识。
  北京分社团队,对于选题策划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在做“大夏书系·西方教育前沿”丛书时,其评判标准,首先是市场评估。“这些书是全美排名前列的教师用书专业出版商塞奇(SAGE)出版公司从位居销售排行前列的热点教育丛书中挑选而成的套书,单品种销量在十万乃至几十万册不等。其次是作者和内容评估。从这些书的书名可以看出,它们涉及了教师职业生涯可能遭遇的各层面问题,虽各有侧重,但整体配合之势非常明显。”
  除了出版教师教育类图书以外,北京分社团队倾力打造的大夏书系读书节,推动了教师全员优质读书的公益平台建设,他们组织了几十场活动,足迹遍布大大小小城市,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他们还创新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定制”培训,深受欢迎。不少教师最初参加读书会“无话可讲”,后来却变得“滔滔不绝”,由此可见教师阅读带来的改观。当越来越多的教师爱上了阅读,大夏书系因此也拥有了强大的“粉丝团”。
  
倡导教辅学术标准,显示了强大实力
 
  在华东师大出版社教材、教辅、教师用书“三驾马车”中,最为传奇的,恐怕就是迄今销售已经接近1亿册,并且数学版权漂洋过海,登陆英国市场的《一课一练》了!
  细看20多年教辅史,也可谓波澜壮阔。90年代初,华东师大出版社的《一课一练》就开始风靡上海市场。1999年,时任社长朱杰人意识到“一课一练”的品牌价值,集全社之力进行升级换代,各学科编辑室认领自己的科目,由社里的编辑自行策划组稿,特别讲求“精编”,尤其减少差错。由此,《一课一练》从只覆盖小学和初中几个年级的语数外三个学科,扩增了初中物理、化学,经过不断修订,覆盖了一到十二年级的全部学科。至2000年前后,其销量大多数以百万计,不少学科几乎实现了在校学生人手一册。教辅图书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他们敢拼敢抢,靠的是快速和质量。譬如,上海推行二期课改、采用新课标时,他们瞅准了学生们都得等到9月1日开学才拿到新教材,便抓住“时间差”组织修编《一课一练》,他们的“秘密武器”是,出版社根据提前确定的教材章节、目录和编写体系先做一部分内容。当市教委在组织编写教材时,他们也同步编写教辅,先按照手头的信息编,见到教材再做调整。
  《一课一练》牢牢跟着教材改革和课标变化,不间断地进行微调。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告诉记者:“时事的变化和发展,教育政策或者考试内容的变化,都会促使我们对《一课一练》做出及时调整,两三年修订一次已经变得常态化了。我们的质量和品质,体现在精选习题,以此真正为学生减负。”他提到的教辅图书也追求“学术性”,让记者耳目一新,表现在六方面:先进性,将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原创性,素材与内容,组织与呈现,特别是前者,需要学术积累;科学性,确保将精准的“结论”或成熟的“观点”告诉学生;规范性,包括语言文字、量和单位的使用规范,也有资料来源、观点、成果表述以及文献和索引的规范;教学性,体现课程、教材改革新变化;实用性,在选题策划、版式运用等方面满足各种功能,等等。
  2015年,《一课一练》的数学版权输出到英国。
  2017年,《一课一练》开启新的发展阶段。《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自英国版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师生和在海外就读的华人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想了解这本书,拥有这本书。由于英国版的书是基于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来编排的,对国内的学生使用不便,为此他们组织力量把中文版的《一课一练》数学翻译成英文,即上海英文版。  参加翻译的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范良火教授领衔的数学教育专家团队。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内容英语的规范表述,提高图书的质量,他们还聘请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协助审稿。
  
版权资产,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一课一练》,如今已经不再是中国孩子的专享了,改编自华东师大出版社同名教辅、由范良火教授担任主编、英美多位博士和教师参与编译的英国版《上海数学·一课一练》(The Shanghai Maths Project)目前已经出版了8册,英国各地还组织了针对这套教材使用的教师专业培训,由此形成的“现象级事件”,引发出版界、教育界、新闻界广泛热议。
  华东师大出版社分管版权等工作的副社长龚海燕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华东师大出版社多年来非常重视在版权方面开掘资源,并尝到了甜头。她说,《一课一练》早就不止是纸质图书,而衍生出微视频、网上课堂、教育游戏等,切实践行了“融合出版”的理念。与此同时,他们实施和制定了“国际化”战略和“走出去”规划,多年来利用国际书展特别是中国主宾国的机会,广泛接触海外出版机构,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除了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综合性的国际展会外,他们还重视参加与“大教育”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及其附属的专业书展,与国内外一流学者、研究机构和出版商保持接触和互动。经过多年“出海”开垦,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权输出已然形成了一定规模,迄今已签约近700种。其中,《一课一练》在英国及欧盟的国际商标注册均已成功。
  能实现版权输出的图书,都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学术含量,被更多的出版者和读者认可。2017年上海书展上,《一课一练》中文版、英国版、上海英文版将同台亮相,这也是版权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亮点。看来,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辅图书之所以能成为“金矿”,多年的营收占了全社很大部分,关键在于坚守品质,在于探索出了“教辅学术”以及版权开掘之路。这条路过去没有,完全依靠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开垦出来,体现了华东师大出版社勇于开拓的精神。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