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刘震云:当小说成为电影基石

日期:2018-05-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改编自刘震云作品的冯小刚电影,尽管仍然是京味十足的调侃和自我开涮,但是已经不是那种《甲方乙方》中王朔似的幽默了。
作者|何映宇
  几何时,张艺谋还是一位文艺青年,经常读的就是《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文学刊物。把莫言的《红高粱》搬上银幕之后,他再接再厉,改编了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1991年,它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再次惊艳全球。
  和张艺谋一样有着文学情缘的导演,还有冯小刚。
  1990年,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转战大银幕后,他又因贺岁喜剧片《甲方乙方》一炮而红。
  如果你看得够仔细的话,《甲方乙方》中有一个情痴龙套角色,其饰演者,正是作家刘震云。
  刘震云是王朔之外、冯小刚电影的又一大幕后功臣。1993年,电视剧《一地鸡毛》是冯小刚与王朔合开的“好梦公司”成立之后拍摄的第一部片子,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这是冯小刚和刘震云的第一次合作,刘震云从此也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冯小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道:“夕阳只在颐和园里留下最后一瞥的时候,王朔走进了我的房间,把剧本扔在我的桌上,说:这是刘震云写的《一地鸡毛》,十集。我觉得很好,也是和你拍。你先看看,愿意,告诉他们。钱都有了,马上就开拍。我一口气看完了剧本,知道这回我是抄上了,迫不及待地告诉王朔:剧本一个字都不用改就可以拍。”
  2003年,电影《手机》票房大卖,超过9500万,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可以说体现了冯小刚的新风格和转型的方向,尽管仍然是京味十足的调侃和自我开涮,但是已经不是那种《甲方乙方》中王朔似的幽默了。看《手机》,你不会像观看《甲方乙方》时那样哈哈大笑,有的是冷幽默,还有点无奈,有点辛酸,又有点活该。
  这种转变,全靠刘震云的文字功力,四两拨千斤地点中了时代和观众的G点。《手机》几乎是刘震云为冯小刚“私人定制”的电影,冯小刚后来回忆说,“开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偷偷摸摸玩儿手机,震云就说,不用拍别的了,我们就拍手机吧!故事就这样定下来了。”随后,刘震云不仅写了个剧本《手机》,还顺带出了本小说《手机》。
  之后的《1942》和《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和冯小刚这对老搭档,合作愈发默契。1994年冯小刚就想拍《1942》,刘震云说时机并不成熟,直到2012年,冯小刚才达成夙愿。只可惜的是,这部被冯小刚寄予厚望的史诗级作品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也许是因为大部分观众希望在贺岁档放松一下自己不要看这么沉重的电影吧。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精良的制作,被认为是冯小刚最具艺术性的作品之一。
  不止第五代,第六代电影人中改编小说作品的也不在少数——第六代导演朱文本身就是个小说家,他的小说《我爱美元》《因为孤独》《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都曾引起极大反响。1999年11月,宁岱、余华和朱文联合编剧、张元执导的《过年回家》上映,该片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导演奖。而王全安也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了电影《白鹿原》。另一位第六代导演娄烨,则将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改编成了电影。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