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空中医疗急救,中国城市必修课

日期:2018-08-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空中医疗急救,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的“刚需”和“必修课”,但同时,中国城市规模大、人口密度高、建筑物密集以及费用支付等问题,又给空中医疗急救的开展带来不少困难。
作者|黄 祺
  13名少年,一场生死大营救——不久前,泰国13名被困山洞的足球少年,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7月8日,在黑暗的山洞里被困16天后,首批4个孩子被救出山洞,他们经过简单的检查后被送上守候已久的直升机,直升机将他们送往几十公里外的泰国城市医院中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后来陆续被营救出洞的孩子,都是依靠直升机转运到医院,如果没有直升机,救护车在泰国山区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行驶,时间要长很多倍。
   空中医疗急救,在事故救援中再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前,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军方的直升机承担了将震中伤员转运到安全区域的重任,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动用直升机进行空中医疗急救。

  中国大城市,对空中医疗急救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于北京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分布在延庆和张家口的山区,空中医疗急救是冬奥会医疗保障的重要一环;上海,今年将举办规模庞大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客流,空中医疗急救是地面急救以外重要的补充;而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和工业重镇,空中医疗急救将为城市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空中医疗急救,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的“刚需”和“必修课”,但同时,中国城市规模大、人口密度高、建筑物密集以及费用支付等问题,又给空中医疗急救的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因此,中国城市正在借鉴海外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自己的空中医疗急救道路。
  但可以肯定的是,用不了多久,中国城市的上空,医疗急救直升机的出动会越来越频繁,空中医疗急救,将为灾害事故伤员和重病人的生命安全再添一条生命线。
    
首次大规模海外培训
    
  6月,捷克进入旅游旺季。欧洲大陆明媚的阳光之下,游客们徜徉在充满十八九世纪风情的古老城市中,其中不少游客来自中国。
  不过,在距离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有一群来自天津的中国医生不是来游览的。
  他们围在一架明黄色直升机的周围,专注地听当地空中医疗急救员的讲解,学习如何将病人安全地从地面搬抬上直升机,什么样的情况做怎样的处理……听完讲解后,空中医疗急救员演示了搬抬病人的流程,然后让中国医生们动手体验。
  这是一项为中国医生量身定制的空中医疗急救课程,捷克有着30年空中医疗急救经验,而中国的空中医疗急救,刚刚起步不久,中国的医疗主管部门和一线医疗机构,急切地想要从有着成熟经验的国家,学习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空中医疗急救体系。
  今年6月前往捷克接受培训的天津团队,来自天津市急救中心和天津16家三级医院,他们的专业涵盖创伤、急诊、骨科、心脑血管疾病等,全部是40岁左右有着丰富专业经验的一线医务人员,但在空中医疗急救上,他们的经验是零。
  这是天津市首批赴捷克培训的团队,由DSA公司承担培训任务,这家公司负责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的空中医疗急救,在空中医疗急救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医疗人员为何会到捷克接受培训?捷克共和国卫生部特使Jan Ruzicka博士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捷克虽然只有一千多万人口,面积比重庆市略小,但捷克优质的公共服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方面,捷克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空中医疗急救也有30年的历史。
  Jan Ruzicka介绍,在中捷两国友好交往的大背景下,空中医疗急救成为了两国医疗交流中重要的项目。同时他表示,空中医疗急救的培训费用非常昂贵,在中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称“捷信公司”),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公益项目中,为项目提供经费,以及协调组织和医院合作等,积极促成中捷空中医疗急救项目的顺利推进。
  天津团队赴捷克培训之前,2017年,上海已经有三批共9名医务人员到捷克完成了培训,他们均来自上海瑞金医院。
  Jan Ruzicka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两年前在与上海方面的沟通中,上海方面表达了希望学习捷克空中医疗急救经验的愿望。2017年5月17日,在捷克共和国总统米洛什·泽曼和上海市市长应勇的见证下,捷信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布拉格紧急医疗服务部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关于航空医疗救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捷信公司提供50万美元,用于支持布拉格紧急医疗服务部对瑞金医院的航空医疗救援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编写相关临床和技术指南、以及建立起整体急救服务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灵活联络机制等工作。
  去年启动的空中医疗急救培训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空中医疗急救海外培训项目,目前已经有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团队赴捷克学习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Jan Ruzicka透露,接下去,项目还会扩展到中国的其他城市,让更多的中国管理者和医护人员了解空中医疗急救,为今后中国城市开展空中医疗急救做准备。
   中国幅员辽阔,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城市得到培训的机会,捷克卫生部门已经开始借助捷信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以网上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课程。
    
2分钟出动是怎么做到的?
    
  上海瑞金医院是国内最早拥有屋顶停机坪并获得空中医疗急救相关资质的医院,拥有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空中医疗急救人才队伍,这些医生定期接受实训和参与演练,随时可以承担空中医疗急救任务。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从2010年至今8年时间中,瑞金医院已经承担了十多次空中医疗任务,是目前国内空中医疗急救上相对比较有经验的医疗机构。目前,瑞金医院正在筹建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

  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周与华,是去年到捷克接受培训的医生之一,至今,他的微信头像照片,还是当时站在培训直升机前的留影,可见这一次培训令他印象深刻。

  瑞金医院非常重视这一次远赴捷克的培训课程,所有送出的培训医生,之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选拔。2016年初,瑞金医院启动了空中医疗急救培训的自愿报名,从报名医护人员中挑选出50人进行初训。“初训的内容包括急救理论、身体素质、飞行实训等等。”初训后,医院通过考试筛选出9人,分三批送往捷克接受培训。
  在捷克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让周与华最为佩服的,是当地空中医疗急救调度体系的成熟和急救小组技术的娴熟。
  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理论学习和在模拟机上完成地面的学习以外,捷克方安排了三次跟随真实急救案例的实训,三次案例充分考虑到让学员们体验山地、城市等不同环境的空中救援特征。
  周与华医生参与的一次急救发生在苹果园。调度中心接线员接到电话,打电话的人说有人在苹果园中摔伤,接线员简单判断了伤情以及发生事故的位置后,决定派出急救直升机。
  这一条急救信息瞬间从调度中心发送到空中医疗急救小组,信息中包含了事故发生的地点、计划送往的目的地医院以及等待救援者的伤情等。急救小组一般由三个人组成——飞行员、急救员(或护士)和医生。在接收到出动指令后,飞行员将飞机从机库推出,两名急救员上飞机做好准备,起飞——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2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发动直升机出发就像我们发动汽车出发一样,流程已经非常娴熟。”周与华医生说。

  医疗直升机2分钟出发是怎样做到的?答案在每一个环节。

  承担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空中救护的DSA公司副总裁Martin Skvrne先生介绍,该中心对医疗急救直升机飞行员的要求比普通直升机飞行员要更高:要求飞行员有1000个飞行小时的飞行记录,其中500个小时是作为机长飞行,另外500个小时作为救护队成员。
  “这些是对飞行员的最低要求,我们的飞行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飞行的条件可能是难以预料的,同时还要完成救护工作,因此对飞行员的心理是很大的考验。”Martin Skvrne说。这些年,捷克也遇到了缺少合格医疗急救直升机飞行员的问题,正在努力从年轻人中培养更多可以胜任医疗急救直升机驾驶的飞行员。
  飞行员技术的娴熟程度,让周与华医生非常惊讶。地面培训时,老师会给中国学员们强调哪些情况直升机不能降落,但到了真正的急救中,“飞行员们似乎什么地方都能降落”。“比如我们飞到苹果园,下降到一定高度后,飞行员让我们推开门看看是否有一块足够大的平地,急救员探头看看说可以,飞行员就将飞机停在苹果园的一片空地上。”周与华说,在捷克,因为飞行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医疗直升机能够应用的环境,就拓宽了很多。
    
 空中急救的独特价值
    
  30年经验的积累,让捷克的空中医疗急救应用变得非常频繁。捷克平均每个急救中心每年出动500次空中医疗急救任务,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00人通过空中急救服务被送到医院。
  空中急救的速度有多快?布拉格紧急医疗服务部首席执行官 Petr Kolouch博士给出了一组数据:布拉格急救中心90%的呼叫电话在10秒钟接通。在重大急救事件中,只要7分钟医生就能到达患者身边。“捷克法律规定,急救人员必须在30分钟以内向呼叫的患者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但在我们布拉格, 20分钟以内医生到达的急救事件占99%。”
  空中急救的快速和高效,功劳不仅仅属于飞行员。事实上,捷克医疗急救强大的调度系统,在其中功不可没。
  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空中医疗急救中心,记者参观了医疗急救系统的“大脑”——调度中心,捷克共有14个类似的医疗急救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硬件设施其实与国内急救中心调度室大同小异,五六位身着红色T恤的工作人员各自看着自己的电脑屏幕,不断有接线员接到电话,并在话筒中应答。
  但在服务细节上,捷克和中国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捷克,地面急救和空中急救被视作统一的医疗急救资源,调度中心接线员有很大的权力,他们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派出急救车还是急救飞机。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的这个调度中心覆盖60万人口,调度室每天会接到约300个电话,平均每天会有150个急救任务,其中2个是空中医疗急救任务。接到电话的调度人员,会根据电话内容评估是派出救护车还是急救飞机、急救人员需要带些什么工具、病人送往哪个医院。可以说,调度员的决定权,保证了调度的高效。
  捷克统一的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155,居民也可以使用手机App呼叫。“因为在发生需要急救服务的情况时,人都会很紧张,沟通不是特别有效,通过App我们就可以得到患者的正确位置以及他的情况。”调度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个App在奥地利的一部分地区也可以用,现在我们正在和波兰协商,因为我们这个州有很多来自波兰的游客。”
  Petr Kolouch博士向《新民周刊》介绍说,布拉格急救调度中心每一班次由一名负责人、两名协调员和三到五名呼叫员组成。“呼叫人员必须有一定资质才能入职,入职后还要经过培训。我们对呼叫的处理速度非常快,90%的电话在10秒钟内接听,只有0.2%的电话需要打电话的人等待30秒钟。”
  捷克空中医疗急救一再强调速度和效率,但他们追求的“快”,第一目的是尽快让病人得到急救,而不是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这一点与中国已经开展的空中急救有所不同,国内目前开展的空中急救,主要还是以快速转运为目的,现场急救处于次要的地位。
  “有一些病人,医生现场救治后就没有必要再去医院了,这个时候直升机会空驶回到急救中心。这种情况是受到鼓励的,说明医生在现场的急救很有效。”周与华医生在培训中看到。
  Petr Kolouch博士说,三十年中,布拉格95%的空中医疗急救事件,都是在现场完成治疗,只有5%的事件是病人被送到医院以后才得到治疗的。“所以空中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医生送到患者身边。”
  不仅是在捷克和其他欧洲国家,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空中医疗急救体系。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美国马里兰州创伤中心,是全国最重要的创伤救治医院,这家医院有2架医疗直升机,几乎每天都有病人通过直升机送到医院。闻名世界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拥有6架直升机负责空中医疗转运和急救。
    
政府埋单、企业参与的空中急救网
      
  事实上,除了空中医疗急救如何运转,更让中国学员好奇的,是捷克空中医疗急救的管理和支付体系。
  捷克总共有十个空中医疗急救中心,每个中心平均负责100万人口的空中急救。十个中心里,有6个为民营企业,另外4个由警察或者军队运营,也就是说,捷克空中医疗急救的大部分任务,是由企业承担的。
  捷克卫生部副部长罗曼·普里姆拉(Roman Prymula)博士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捷克政府每年在空中医疗急救上投入的预算大概是2.5亿元人民币,这些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除了军队和警察提供空中医疗急救服务,政府也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私营企业提供的空中医疗服务。空中医疗急救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则由医疗保险承担,因此,民众在接受空中医疗急救时,自己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省的空中医疗急救,由DSA公司提供,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企业,从1993年开始提供空中救护服务,是捷克最大的空中救护服务提供商。这家公司除了空中医疗急救业务以外,还有飞行驾驶培训、直升机维护、商业飞行等等业务。“目前空中救援服务这一块占了我们公司业务的五分之一,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 DSA 副总裁Martin Skvrne说。
  与企业合作,也是中国城市正在尝试的方式。
  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空中医疗急救保障,北京市的医疗急救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实战演练,政府部门与飞行器企业联手开展空中急救。但目前,在空中急救服务的标准、衔接、管理上,北京仍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
  北京市急救中心成立于1952年,近几年开始探索空中医疗急救。医疗急救部门与航空器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直升机,急救中心提供医生和护士。“北京市的空中医疗急救已经开展的项目主要有三部分:现场急救、突发事件现场的救援;患者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的转运;运送器官移植手术所需要的器官。”
  “去年北京市卫计委和布拉格急救中心、捷信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空中急救培训方面的合作。 由于2022年冬奥会航空救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北京期待与捷克卫生部在航空救援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今后还将在医生、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管理体系加强交流。”一位来自北京的培训代表说。
  在捷克,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看起来非常顺畅。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空中医疗急救无论在资金上还是流程上,都有了充足的保障。
  除了被视作公共服务、由政府埋单的空中急救服务,捷克提供空中急救服务的公司,也向一些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商业性的急救服务。比如,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以会员的方式获得医疗急救保障——这些客户平常向空中急救企业缴纳年费,在遇到需要空中医疗急救时,只要呼叫这些公司,他们就会派出直升机营救客人。
  捷克的空中医疗急救是从首都布拉格开始的,1987年,布拉格的空中医疗急救服务开始运行,后来逐渐复制到全国各个城市。以空中急救能力为荣的还有布拉格市市长Adriana Krnacova。她表示:“我们的空中救护从建立到现在,没有发生任何事故。除了白天,我们也有夜间的飞行任务。我对布拉格市医疗救护急救服务所有的工作人员,不管是医师、司机、护师,急救人员,对他们能够365天、每天24小时为我们提供服务,感到非常的骄傲。”
  过去,中国城市低空空域受到严格的管制,民用直升机的飞行申请很难通过,低空空域限制被视为发展空中急救最大的障碍。不过,最近的几年,低空空域开放的声音越来越近。去年12月27日,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继续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程序,全力推动通用航空发展”被作为2018年民航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低空空域开放后,空中医疗急救的发展障碍将大大减小。面对“急救上天”这个刚需,相信不久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空中医疗服务模式涌现,届时,支付问题一定也会得到解决。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