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荣耀
2018年11月7日,在这个中国农历立冬日的阴雨夜晚,上海体育场成为了上海球迷欢乐的海洋,暖意奔涌,扬眉吐气。上海上港队坐镇主场2:1力克北京人和,提前一轮夺得2018赛季中超联赛冠军。时隔23年之后,申城终于又一次迎来了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的冠军。
这是属于上海足球的高光时刻,为上海足球的荣耀史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上一年的中国足协杯决赛中,上海申花也为申城夺回了久违的冠军,并与上海上港共同为上海乃至全国球迷奉献了一场充满海派足球魅力的“冠军德比”。
在中国足球顶级层面的竞争,上海足球从未缺席。作为一座有着深厚足球积淀的城市,上海无愧于领先全国的这份殊荣。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中超职业联赛,70年间,上海足球一路走来,一批又一批足球人的艰辛耕耘和努力,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精彩的印记和无上的荣耀。
新中国的足球热土
现代足球伴随工业文明而产生,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的城市,上海成为现代足球运动最早传入中国的城市之一。从19世纪60年代外国侨民把足球带到上海后,这项运动便深深地植入了上海的基因里。1924年成立的中华足球联合会发起举办了上海中华足球联赛,这是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足球组织及足球联赛,打破了上海足坛一直由西方侨民控制的局面,促使了社会业余球队的迅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基础领先的上海自然也成了足球发展的一块热土,上海足球进入了一段全新的发展时期。上世纪50年代初,足球运动首先在上海的工矿、企业、学校中普及开展。据1954年统计显示,全市有基层足球队2207队,队员18699人,其中工矿、企业占61.4%。至1955年,工人队仍占60%。在群众性足球活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市足球协会于1957年组成筹委会,于1960年正式成立。
1951年10月,上海市足球集训队成立,以后又成立了以上海队员为主的华东队和上海青年足球队。1953年2月25日,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在上海拉开帷幕,揭幕战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开球。在这届赛事上,由中学生为主的上海青年队以4胜1平的战绩最终夺得冠军。是年底,华东体训班足球队成立,开始了全脱产的训练。一年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市队。
在那个年代,上海足球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了。1956年全国开始组织甲级联赛的第一年,上海队即获第二名。上海当时有两支球队参加甲级赛,另一支为全国轻工业工人队(后改名为红旗队),另有5个队参加乙级联赛。1960年,上海队、上海红旗队、上海工人队、上海青年队4队参加甲级联赛,为全国仅有。1961年和1962年,上海队连续两年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书写了那个时代上海足球的辉煌篇章。
陈成达、张邦伦、方纫秋……那时候的上海足坛,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中国足坛的名将。上世纪50年代,上海入选国家队的队员多达20余人。刚去世不久的方纫秋,是新中国第一批足球运动健将,曾被选为全国最受观众喜爱的十名足球选手之一。1954年方纫秋随队赴匈牙利进行了约一年半的学习,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留洋球员之一。
1981年,经历“文革”低潮后的上海足球重新振作,晋升为甲级队。在方纫秋的带领下,上海队在1983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冠军。这是上海足球首度在全运会上折桂,也标志着上海足球又站回了全国足球的前列。与此同时,上海队还向国家队输送了柳海光、秦国荣、郑彦、李中华等优秀选手。
之后,上海足球进入改革探索阶段,开始采取企业赞助“官办民助”的形式,打破了体育部门一家办足球队的格局,这也为90年代上海专业足球体制的改革探索奠定了基础。
职业化改革勇立潮头
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是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开端。在这股扑面而来的改革大潮中,上海足球又成为了那个勇立潮头的弄潮儿。1993年12月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成立,让上海足坛在全国率先走上职业化道路。
时任上海市体委副主任的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回忆说:“红山口会议对上海足球带来的影响很大,当时原来上海队的老队员很多都不愿意跟着徐根宝去组建申花队。但上海非常拥护职业化改革,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好职业化工作,推动足球改革的步伐和决心非常坚决,走在了全国前列。”李毓毅记得,当时上海足协在思想上颇为解放,为了推进职业化改革做出了很多重大行动,比如第一家在全国招聘上海足协秘书长,招聘申花队领队,招聘申花球迷俱乐部会长……在当时的上海足球发展的十年规划,就有了要有三个甲级队的目标。
有了上层的坚定支持,上任上海申花队主教练的徐根宝,在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队员身上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球员的作息制度到平时的每一堂训练课,都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快灵”的海派足球逐渐成为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的同时,“抢逼围”的战术思想又给打法整体偏慢的中国足坛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徐根宝的“抢逼围”和申花队刮起的这股“青春风暴”迅速征服了上海球迷,风靡甲A赛场。那是上海足球队锋芒毕露和热血激荡的年代,当年的“范大将军” 范志毅回忆说:“当你步入球场的时候,球迷所给你的那种激励点燃了全场,自己想要爆发,很兴奋,我想那时候另外的其他10个球员或者没有上场的球员都是一样的。”当年的队员毛毅军说:“我们只要在主场踢球,场场就是爆满,就是整场的球迷给我们呐喊。我们训练他们都呐喊助威,就是这种感觉非常好。我们训练完想出那个江湾基地,出都出不去,里三层外三层。”
1995年11月5日的夜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当申花第三次击穿对方龙门,当主裁判终场一声长鸣,当上海球迷期望了30多年的夺冠之梦终于美梦成真的一刹那,一股震人心魄的呐喊声冲破云霄:申花,冠军!
申花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座上海球迷期盼已久的冠军奖杯,更为全上海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气质,上海人终于将“软脚蟹”的称号封存在历史的记忆里,“永远领先一步”的口号也几乎成了上海精神的表白。
作家程小莹当年曾在申花队训练的江湾体育场进行过一个月朝夕相处的采访,她这样写道:“在这个城市,在杨浦,有一块绿地,在这片绿地上,有一群足球队员在奔跑着,流汗,流血。这群男人的名字,和江湾体育场一起,永远留在我们这个城市的编年史里了。”
1995年9月17日的上海申花VS北京国安之战的胜利,被认为是申花那一年奠定夺冠基础的关键一战,引领着“领先一步”的申花最终捧起了联赛的冠军奖杯。当年在此战中打进唯一进球的谢晖,如今作为上港队的助理教练,见证了上海上港为上海这座城市时隔23年再一次夺得了中国顶级联赛的冠军。从球员到教练,谢晖是职业化以来上海足球两次荣耀时刻的见证者。 “1995年,我很年轻,中国足球和职业联赛也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起步阶段。我们真正对足球有所了解还是很近期的事情,我自己也是。”谢晖认为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了申花和上港俱乐部这样一个“职业”基因。“因为我们这个城市孕育了我们这样一个体系,我们知道‘职业’是怎么回事。”谢晖说。
的确,从申花、中远,到申鑫、上港,从德比大战到同时拥有三支顶级联赛球队,从瓦洛佳到胡尔克,从斯托依科夫到佩雷拉,从当年范志毅的留洋到如今武磊驰骋西甲……上海足球始终以国际化的视野与精神,探索与诠释着职业化的含义,一直是全国的标杆。职业化20多年来,虽然物是人非,辉煌却依旧不曾间断。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上海一直都是足球人才辈出的地方,职业化改革以来,沪上足坛曾诞生过如范志毅、吴承瑛、杜威、孙祥、武磊、孙雯、水庆霞、谢慧琳、浦玮等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其中范志毅荣膺过2001年度“亚洲足球先生”称号,而女足的孙雯更是曾把“世界足球小姐”的荣誉揽入怀中,被誉为“穿裙子的马拉多纳”。
“应该讲,过去上海足球最好、最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本土球员在打,只是到了后期才开始逐渐在个别位置上引进一些比较优秀的外地队员。”对于上海足球的辉煌,曾分别以球员和教练双重身份经历争冠之路的成耀东说。
中国队屡次折戟世界杯之路,让老帅徐根宝意识到,关键是人才跟不上,后面的水平跟不上,“你想2002年以后,我们能出来多少人。所以还是要出人才,就是鉴于这个情况下我来办基地。”退出职业联赛舞台之后,徐根宝提出“十年磨一剑”的口号,在崇明岛开建足球基地,从全国各地物色小球员悉心培养。武磊、颜骏凌等如今在中国足坛响当当的球员,正是徐根宝最早招收的小弟子。在中国足球陷入“假赌黑”的寒冬岁月,徐根宝用超乎常人的执着与毅力,开始了打造“中国的曼联”的艰难征程。
2006年,徐根宝手下的这支平均年龄不满17周岁的“娃娃队”现身中乙赛场,翌年夺得乙级联赛冠军,晋级中甲。2009年山东全运会,徐根宝率武磊、王燊超、张琳芃等一众得意弟子笑到最后,为上海足球时隔26年夺回全运会冠军。四年后的辽宁全运会,成耀东率上海全运男足U20夺得冠军,这批队员同样来自徐根宝当时担任主席的上海东亚俱乐部。
然而由于并无实业支撑,徐根宝的足球青训模式在中国绝无仅有,俱乐部的运营发展一直为资金所囿,也曾经历被迫卖出张琳芃和其他五大主力的窘迫。尤其是冲入中超之后,球队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远非中甲相比。此时,上海市领导来到崇明进行调研,对徐根宝的青训伸出了援助之手。李毓毅回忆说:“在现场就办公了,怎么给他帮助支持,后来再回来,经过市政府的程序,就是秘书长、专题会议、协调,再形成了这个给予支持的最后结果。”最终,实力雄厚的上港集团接手了上海东亚俱乐部,而从根宝基地走出的这支队伍也不负众望,为上海重新夺回了顶级联赛的桂冠。
而在绿地入主陷入低谷的申花之后,立刻引入了一支1995-1996年龄段的青年梯队,这支当时上海青训市场中的翘楚,来自于幸运星足球俱乐部,曾在2009年年底夺得全国U15联赛冠军,这也是幸运星俱乐部第一次获得全国比赛的冠军。由易文兵和张勇等人创建的幸运星俱乐部足球,扎扎实实地从小学的娃娃抓起,与学校合作,让这些孩子在保证学习之余,参与到足球训练中来,一大批从职业队退役的专业教练,也保证了俱乐部的人气和青训质量。作为与根宝崇明基地齐名的上海一大青训俱乐部,幸运星俱乐部已经为上海两家中超球队输送了四支梯队。“我们的想法,就是和根宝基地一起,为上海足球和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俱乐部老总易文兵说。
自从申花队谱写了上海足球新的一页之后,上海女足也逐渐成为中国足坛的一股绝对统治力量,几乎包揽了女足联赛的所有冠军头衔。从1993年起,普陀区就开始实践探索女足人才培养之路,金沙江路小学被誉为上海女足成长的摇篮。那一年,在金沙江路小学担任一名基层教练的钱惠,构建起了学校女子足球队。建队25年来,这支队伍在上海市、全国及世界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并向各级各类球队输送三十几名女足队员,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和少年队。在市、区体育局和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金沙江路小学先后又与曹杨二中、梅陇中学建立关系,形成了小学到高中不间断的“女足一条龙”培养模式。正是有了可靠稳定的青训保障,上海女足近年来在联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17年被视为上海足球的丰收年,上海申花夺得了足协杯冠军,而上海则包揽了天津全运会U20男足、U18男足、U18女足和女子成年组全部四枚金牌,是全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而奖牌的背后正是上海足球对青训的重视和投入,也是以徐根宝、易文兵为代表的一批“实干家”辛勤耕耘的结果。
重视青训早已经成为上海足球界的共识。上海市体育局通过与幸运星和根宝足校两家俱乐部签约,以他们的队伍为基础组建上海足球参加全运会的队伍。这样的分工合作,实现了竞赛与管理分离,也在赛场上收到了成效。2015年10月,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根宝足球基地、上海幸运星足球俱乐部等10家单位被上海市体育局授牌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每年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这些青训基地,将成为上海足球再创辉煌的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