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爱足球的孩子们

日期:2019-12-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个国家足球的腾飞,需要足球文化和氛围,发展校园足球是最好的基础。
作者|金 姬

  

  尽管中国足球如今都不能算是亚洲顶级强队,当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至今没有实现,然而,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仍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爱足球的孩子们。廖氏父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两代人的绿茵梦


  当身穿红色球衣的廖泽齐牵着申花队16号球员李运秋的手,缓步进入虹口足球场时,这个身高1.28米的7岁牵手球童,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见证申花夺冠的历史时刻。他只知道,2019年12月6日,是他的幸运日——全家人都在现场为他加油鼓劲。而他是在当天上午才得知自己有资格成为牵手球童的。

  如果把时针往回拨十个小时,12月6日上午,2019中国足协杯种子计划校园公益活动走进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莘松校区。活动现场,主办方邀请了日本索迪洛青训足球学校的教练员,为上海五所学校的35名精英小球员做专业足球测试。

  测试由“10米折返跑”“颠球技能”“传接球技能”“带球射门”和“小比赛”五个项目组成。经过两轮测试和对抗赛后,当天表现最优秀的8名小学生作为牵手球童走进当晚足协杯决赛第二回合现场。来自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廖泽齐,是唯一入选的小学二年级球员。在一群小学三年级球员面前,这个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接触足球的男孩毫不逊色,球感出众。别看年龄上只差一岁,在小球员来说,一年的年龄差别,球感、球技有可能会有很大差距。能够在这方面看齐高一届的球员,可见廖泽齐有一定足球天赋。

  当然,廖泽齐的球感,也来自每周雷打不动的三次训练和半天比赛,还有他那爱足球的父亲。他的父亲、“80后”廖先生从小就爱踢足球,在长沙念的小学就是足球特色学校。

  廖先生儿时所处的中国,因为“超级球迷”邓小平爷爷的一句话,而对足球教育格外重视。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看了几场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看到各个队无论在技术方面、体育道德方面都表现很好……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从那时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话。

  1991年,还在念小学的廖先生和小伙伴们代表长沙队在主场获得第八届全国“贝贝杯”儿童足球赛亚军。虽然这一辉煌战绩已经过去了28年,但当廖先生向《新民周刊》记者回忆那段足球经历时,自豪感仍显而易见。

  “贝贝杯”少儿足球赛,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年由张家港市凤凰镇(原西张镇)率先发起,由中国足协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至2001年共成功举办18届,后因种种原因停办15年,直到2016年才重启,到2019年已经举办了22届。

  “贝贝杯”是国内举办最早、届数最多、坚持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全国性少儿足球赛事。“从小参加‘贝贝杯’,长大要捧世界杯”的口号激励了当年许多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其中就有范志毅、彭伟国、黎兵、杨晨、李铁、孙继海、邵佳一等后来的国脚级球员。可见,“贝贝杯”对于推动我国少儿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廖先生并没有选择职业足球之路。他表示,等念了中学以后就以学业为重,虽然一直保持踢球的习惯,也参加了不少业余比赛,但此后自己踢球纯粹就是一种兴趣爱好了。在上海成家立业之后,廖先生每周都会和同事或者朋友去踢球,他还是上海足协注册的业余球员,参加了2018年度的上超业余联赛和2019年度的上甲业余联赛。


申城球童何其多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发布,特别提到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开始遍地开花,上海也不例外。

  中国足协杯决赛第二回合在上海比赛之际,2019中国足协杯“种子计划”校园公益活动也同时在上海举行。

  “一个国家足球的腾飞,需要足球文化和氛围,发展校园足球是最好的基础。”国家男足原主教练朱广沪如是说,朱广沪现在的身份是——上海市足球协会主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在他看来,自2015年举行首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以来,五年共吸引22个国家和地区76支球队参赛,上海青足赛成校园足球“大品牌”,成为上海的一道亮丽风景。

  青足赛之所以能够在上海成功,离不开上海校园足球或者说青少年业余足球的传统。

  早在1986年,新民晚报就联合上海市教委、市体委创办了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迄今已经举办到了第34届。这是上海市历时最长、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面向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业余足球赛事,被参赛学生们称为“我们的小世界杯”。

  自2015年开始举办的青足赛,把上海的这一足球传统进一步放大。也是在2015年,廖先生把大儿子廖彧齐送进了闵行区实验小学念书。这是一所从2004年起就以足球为特色的学校,是闵行区首批校园足球训练精英营、上海市足球传统校、全国足球特色校。在廖先生看来,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接触足球还是太晚,大儿子虽然表现不错,但总觉得差口气。这也是为何他让廖泽齐从幼儿园就接触足球的原因。颇有先见之明的廖先生,让小儿子廖泽齐在幼儿园中班时就开始学足球,进步飞快。

  中国足协也认识到了这一点。2018年,中国足协制定了《全国娃娃足球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弘扬健康足球文化为主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3-6岁)娃娃足球活动。

  廖泽齐的教练是来自上海球星足球俱乐部的钱锋。如果说父亲和年长3岁的哥哥是自己的足球启蒙老师,那1981年出生的钱锋则为廖泽齐的足球生涯开启了一个新世界。

  5岁开始踢球的钱锋14岁时就进了徐根宝的02队——冲击2002世界杯的意思,这支队伍还培养了孙吉孙祥兄弟、杜威和于涛等。其中,钱锋天生是块踢前锋的料。后来,他去了浙江绿城,成为浙江第一个国少队员、第一个国青队员、第一个国奥队员,然后是国脚……由于种种原因,钱锋最终回到了上海,并从2012年开始做足球教练,主要带的就是小朋友。

  上海的青少年课外足球训练市场,是近十年才发展壮大起来的。2009年,1981年出生的千叶将智在上海招收学足球的中国孩子,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2013年,他的这所足球学校取名“世堡(SPORVA)”。自从2015年国家层面注重校园足球以来,类似“世堡”的机构层出不穷,保守估计上海滩上也有五六十家,但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像钱锋这样有职业背景的职业教练比较少见。

  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廖泽齐的幸运之处。“训练是一周三练,每次90分钟。”钱锋向《新民周刊》如此介绍廖泽齐的训练概况,“在学龄前我们是培养小朋友对足球的兴趣,等上小学后会适当加入比较专业的球技和战术。”

  在青足赛的引领下,全市校园足球赛事体系更加完善,构建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横”,暑期学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际杯赛、国际邀请赛“四纵”立体化竞赛体系,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并对训练形成带动作用。全市16个区均已组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建设U9至高中组队伍138支,注册营员8000余人,参赛营员3600余人。全市注册学生运动员人数由4500名左右增加至30000余名。

  目前,本市有市级学生足球训练基地3个、具备足球全市招生资格的高中28所、具备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高校11所,基本形成联盟校、特色校、精英训练营、传统项目学校、校办二线队、市级学生训练基地“六位一体”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钱锋坦言,现在这么多踢球的孩子,今后升入职业队的概率不会超过5%。

  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大多数家长送孩子来学足球的目的并不功利。廖先生只是希望两个儿子通过踢球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户外运动兴趣,并增强团队意识。最近三年,兄弟俩每个暑假都会去海外参加一两周的足球集训,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见识一下其他国家同龄小朋友的足球水平。

  钱锋也教过一些在上海的外籍小朋友,一方面说明上海目前的少年足球训练水平受到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上海的娃娃足球环境很国际化。接触不同国家小球童之后,钱锋最大的感受是外国小朋友在训练的投入度和专注度会比国内小朋友好很多,而且外国家长也比中国家长干预少。

  廖先生和钱锋很投缘,他们也许在廖泽齐等孩子身上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或许只是享受驰骋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的精彩。毕竟,足球最大的乐趣在于运动过程,而不是结果,不是吗?


以球会友促进文化交流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项目,更是一种文化——能够促进国际交流的文化。

  以上海青足赛为例,来自世界各地的小球员们来到上海,各球队就会受到来自组委会的热情邀请——今年的休赛日,全体参赛小球员前往豫园、大世界和上海中心参加文化体验一日游。几乎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东方韵味带给小球员们:去年是浦江游览,之前是游览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除了走进城市感受风情,每一年的暑假,足球邀请赛的四个驻地,总是会上演浓浓的“中国风”。

  今年的比赛,共有包括上海校园高中国家队、上海绿地申花队、上海上港队、上海校园精英队等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新疆等地的10支中国校园足球队参赛。和来自于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的孩子们或许暂时在场上并不占优,但对于教练员和球员而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比分本身:除了比一比“脚头”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校园足球,能和国外朋友互相交流。

  “以球会友、以球育人、以球连全球”,不仅仅是青足赛的目的,也是爱足球的孩子们的一种收获。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