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一线疾控:抗击疫情的幕后英雄

日期:2020-02-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流调的目的是获取被调查者的发病史、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为分析疫情的传播路径、控制疫情进一步传播提供关键的依据。
作者|王 煜

  

  疾控工作人员,或许是一线医护人员之外,与疫情距离最近的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常常不为人所知,但如果没有他们在幕后的无畏努力,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记者走进申城疾控工作的一线,记录这群公众生命健康的“隐形卫士”在抗疫战斗中的点滴。



零距离直面疫情

  

  交接完标本、脱下一整套防护装备,上海长宁区疾控中心的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杨雨帆和蒋亭安走进食堂,这里的晚餐供应已接近尾声。这是1月30日的傍晚,两个小姑娘刚刚执行完一次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和运送标本的任务。

  这次回来算是赶上了晚餐时间的尾巴,而她们当天的待命时段是全天24小时。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辖区内相关医院有疑似病例的信息发来,她们就要立即全副武装赶往现场,走进隔离病房,与疑似患者近距离交流。

  流调的目的是获取被调查者的发病史、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为分析疫情的传播路径、控制疫情进一步传播提供关键的依据,回答“病人在哪里被谁感染、可能感染其他哪些人”这两个关键问题。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发病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寻找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医学观察等措施。

  因此,调查中她们要做到尽量细致。疑似患者最近一段时间去过哪里、密切接触过哪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的班次等,这些信息,了解得能多详细就要多详细。碰到对方记不清楚的,她们还要想办法帮助对方尽量回忆。一次简单的流调,通常要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这还不包括穿脱防护装备的时间。如果碰到的情况复杂,则需要花费更长的好几个小时时间。

  流调完成后,如果需要对疑似患者进行标本取样的,她们还要等待医院的取样完成,并换上新的一套防护装备,将标本送回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长宁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说:平时流调任务的执行以传染病防制科的人员为主,他们是第一梯队;而这次的疫情防控任务重大,来自其他科室的第二梯队的人员也直接进入一线工作。

  杨雨帆和蒋亭安就是平时的第二梯队成员。入职分别只有一年多、两年多的她们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刚刚结束的这次任务,是她俩第一次真正走进流调的现场。

  “虽然我们之前都参加过很多次演练,但真正要面对实战,而且还是这么重大的疫情,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就是不停地提醒自己要细致,不要出错。”杨雨帆说。穿着防护服不透气,近视眼加上护目镜影响视线,这些都是她们要努力克服的。

  谈到对于工作中感染病毒的风险是否害怕,杨雨帆说:“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去承担和面对的责任,怕也没有办法去怕的。”

  蒋亭安说,家人知道她要去一线,一直嘱咐她好好保护自己,“所以我肯定要练好自己的技能,做好防护。”她说,家人也理解这是她的职责,需要她去做这件事时,她就一定要去做。



新冠流调“宝典”

  

  除了近几天担任流调的工作,前些天杨雨帆和蒋亭安也一直在数据组参与工作。“每天很忙,并没有时间去想太多其他的。”不过,她们还是相约在执行现场任务时,都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我们希望能旺一点。”她俩笑着说。

  两位小姑娘说,她们的勇气和信心还来源于同事的强力支持。“我们的领导、同事这些天都一直加班加点,有一位还几乎通宵连轴转。她不仅坚守岗位,还给我们总结出了非常实用的流调经验。”

  她们说的那位“连轴转”的同事,是长宁疾控的余力。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大约10点半钟,值班的余力接到流调任务,立即赶往同仁医院。那个疑似患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气喘得很厉害,说一两句就要喘一会儿,对话过程比较慢。余力耐心地问完了所有问题,回到疾控中心,写完流调报告并通过审核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了。她抓紧眯了几个小时,天亮后的7点,她又穿上防护服、提着标本箱前往市疾控送样。

  尽管如此,她还在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能把流调工作做得更好。余力平时就是中心里的“科普小达人”,有一手绘画和制作视频的“绝活”,她想到,可以试着把流调的整个流程做成小视频,分享给要去现场的伙伴们。

  1月28日的晚上有了想法,第二天她就和同事们一起着手做。同事去流调地点同仁医院等现场踩点,回来后绘制平面草图,余力在这个基础上加工,很快视频就传到了同事们的手机里。同时,余力和季洁云、张展等多位小分队的同事还整理出了图文版的新冠流调“宝典”——流调SOP(标准处置程序)。

  《新民周刊》记者看到,这份“宝典”对流调的全部流程介绍非常详细,包括医院的哪个位置有怎样的设备、该走哪条通道、哪道门该怎么开,标本容器在中心的哪个位置领取,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所有重点内容都用突出的底色强调出来,还配上了许多图片。视频则专注于流调医院病房现场的事项,加上声音和动态元素,非常实用。这套图文和视频,已经成为长宁疾控流调小分队人手一份、出任务前的必学功课。

  “这些天最难的就是睡眠不足,平均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余力说,长宁疾控的许多工作人员在今年的整个春节期间都没有一天休假。《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长宁疾控的许多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中心主任赵文穗、副主任蔡恩茂的办公室里都摆着一张折叠床,他们已经好几天睡在单位,没有回过家。

  “这次我真正感到自己能为大众做出贡献,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疾控人的职业意义。我们还要为抗击疫情坚持下去。”余力说。


密织完备防控网络


现场工作人员把疑似病例的标本带回后,接力的是疾控中心检测部门的人员。1月20日晚,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得到国家卫健委的确认;但早在1月14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已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新冠肺炎样本检测任务。当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指南,上海市疾控中心立即启动试剂耗材应急采购流程,准备好了检测物资。更早之前,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开始对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流程和人员可以应对上海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的情况。

依照相关规定,早期,上海范围内所有的新冠肺炎病例标本都要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为确诊提供重要依据;后来,区级的疾控中心也可以开展检测,在某些情况下提交市疾控中心复核。

这样的响应,得益于上海近年来开展的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显著成效,上海疾控部门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有完备的应急预案。上海的病原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室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全国名列前茅。

无论是市级还是区级,疾控人员对标本的检验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一例标本被送进实验室后,都需要经过至少6小时的检验才能得出结果。而这些操作并不是可以让机器全自动完成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操作。

这漫长的时间里,检验人员在实验室里都是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因为在实验室内必须全程穿上全套的三级防护装备,穿一次需要花上20-30分钟,出去时脱装备就更加费时费事。人在防护服里非常闷热,但检验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又不能使用空调把室温降得很低。“我们都是穿着单衣进去,但还是很快就会全身汗透。”长宁疾控微生物检验科的郭家胤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他说,虽然检验工作是两个人一组,但他和同事在实验室里也基本没法进行语言交流,因为隔着厚厚的防护装备,需要一个人把嘴凑近另一个人的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勉强让对方听见。几个小时里,他们持续关注检验进度、细心操作,忍受闷热和寂寞。

和现场小分队一样,检验实验室也是24小时运转,接到标本后立即开始工作,为尽快提供检测结果争分夺秒。

疾控抗击疫情的“战场”,不止与病例接触的现场与检测实验室。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上海的第一例确认病例归属就在长宁区,该区疾控中心较早就对相关情况投入密切关注和准备。

长宁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滕俊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中心党总支在1月23日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全体职工投身“新冠”阻击战,尤其要求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抗击“新冠”作为当前首要工作。

1月24日,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启动后,长宁疾控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组织网络,分为应急管理、疫情舆情监测分析、现场处置、健康教育宣传、综合保障、生物安全防控六个小组。


疫情舆情监测分析小组中的数据工作组承担了“情报战”的任务。自1月24日开始,市区两级的公安、经信、商务、文旅、教育等委办局每天发来各自掌握的疫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信息。数据工作组负责人、长宁区疾控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中心副主任王洁介绍说:工作组要先筛选出各个来源中的重复信息进行剔除,将数据不全导致无法联系确认到人的信息退回来源。余下的信息,对只有电话号码的,他们先行联系核实信息、完善居住地址;如果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或者接听者表示实际不住在长宁区,这些数据也予以退回。经过上述筛选的信息,他们再整理成统一的格式,按居住地分类发到区下辖的相应街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者据此上门排查。

“这一步清理工作我们必须先做好,减轻街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拿到的都是有效数据,可以直接用于现场排查。”王洁说。任务最重时,数据工作组一天从单个来源就接到了4000多条信息,全体成员打了459个电话逐一核对。

面对数据量庞大、格式繁杂的情况,工作组专心应对,对任何一条信息都不掉以轻心。工作组一名成员为了确定一条关键信息,半夜三次到电脑前复核。某些来源的信息只有人员居住地址的门牌号、没有所属街镇,如果全靠人工逐条搜索查询,所耗时间很长;为此,参与数据组工作的慢性病防制科“老法师”郑文蔚主动请缨,凭借从事生命统计的多年工作经验,联合同事张磊一起制作了可批量查询地址所属街镇的excel编码程序,大大提升了效率,为街镇社区摸排相关人员争取到宝贵时间。

各个街镇摸排落实的信息返回后,数据工作组将再做一次整理,接着反馈给各个相关部门。有数据的支撑,一张“地毯式追踪、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控网络得以织就。

为不同类型的单位制定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方案,是疾控中心的又一重大责任。长宁区疾控中心主任赵文穗说:办公楼、商场、学校、养老院、机场等场所有各自的特点,防控方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疾控中心为每个类型的场所都编制了对应方案,并且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随时答疑解惑、完善方案、消除信息盲点,让各方都做到心中有数。

《新民周刊》记者还看到,长宁疾控设置了24小时应急热线电话,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单位,对于疫情防控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拨打该热线与疾控中心联系,获得帮助。

长宁区疾控中心10楼的大会议室,紧张忙碌的工作人员身后的一块白板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公卫人目标:找得到、守得住、防得牢”。正是这样的目标和努力,让人们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战胜疫情的前景充满信心。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