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银翼的“全天候伙伴”—— 空军书写的中巴友谊更震撼
“捐赠有价,情义无价。”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介绍各国支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情况时,对国际社会真诚友善的支援表示感谢。
其中,巴基斯坦提供的数量并不突出,可引起的涟漪却经久不息,因为这出自并不宽裕的国家的公共卫生库存,同时被大家熟知的“友谊之鹰”——巴基斯坦空军C-130运输机送到中国。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言:“在中国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刻,巴方倾力向中方施以援手,再次凸显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天然的责任心
当地时间2月1日早上,来自巴基斯坦全国公立医院库存的8.45万个N95口罩、27.9万个手术口罩、2.85万副手套、1.53万个鞋套、2400个护目镜等,齐齐地送入货盘,鱼贯送入灰色飞机的“大肚子”,这些物资上的星月标志代表着巴基斯坦对中国兄弟的情意。在“巴基斯坦防务论坛”上,关于这架飞往中国的飞机的照片不时发布上去,并伴随着经久不息的评论。来自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APP)的消息,这架隶属巴空军南部司令部的C-130运输机于当天下午进入中国,中国网上也迅速出现物资交接画面,现场的低温与可以着单衣的卡拉奇形成剧烈反差。
用军机投送援助物资,是中巴关系里的特色,值得大书特书。2008年汶川地震后,也是巴军两架C-130飞机将价值90万美元的战略储备物资送到中国救灾前线,随机军人宁可打地铺,也不给中方添接待麻烦的情景,曾感动无数中国网友。“看到星月机徽的‘大力士’(C-130绰号),我总有种潜意识里的亲近感。”曾在多次国际防务展上遇到过巴空军C-130机组的武汉《长江日报》记者宋涛如是说,“叫他们‘巴铁’,真的名副其实。”
专业人士注意到,此次飞往中国的C-130来自卡拉奇近郊费萨尔基地,和2008年支援中国震区是一样的。那里实为军民两用机场,不光有巴南部空军司令部及8个不同军种航空中队,还有很多民航飞机,业务十分繁忙。其中,该基地的第6中队承担了巴军队和政府大部分援外任务。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披露,巴空军仅有国外引进的4架C-130B和7架C-130E,分属第35空运联队第6中队(含4架C-130B和2架C-130E及其他机型)和第40空运联队第21中队(含5架C-130E及其他机型),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执行过与巴中友谊相关的任务,是不折不扣的“全天候友谊”践行者。
英国《空中力量》曾采访过巴空军C-130机群,提到该机机组人多,分成前舱与后舱两部分,常见编制是前舱的正副驾驶、空勤机械员和领航员(执行战术训练任务时),后舱的装卸师(两名)、空投员(空投任务时)和跳伞员(跳伞任务时)。由于开飞前的任务提示只让正副驾驶参加,因此上飞机前,全体机组员都要到飞机旁举行任务提示,讲解机场情况、气候情况、飞行任务、飞机情况、机务情况、紧急处置等,这正是空运任务的特色。接下来,机组和地勤共同对飞机进行360度检查,最后对飞机停机坪实施360度的FOD(跑道异物)检查,以防损害发动机。完成后,机组进舱,确认各项系统正常后,飞机才按照塔台指示滑行,展开起飞程序。起飞过程中,正驾驶只负责机身转向,其他控制由副驾驶协助,直到飞机完全起飞后才由正驾驶接手,执行下面的任务。事实上,历次援华任务,巴空军C-130机组也都按照这种标准作业流程(SOP)执行。
宋涛曾在迪拜遇到过一位巴空军C-130机长,他说,“巴基斯坦人民一向视中国为最值得信赖、最值得依靠也是久经考验的老朋友。看一下巴空军装备清单,你就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中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基于这种朋友的信任,中国一向在巴基斯坦的发展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这对巴基斯坦空军更是如此。”换言之,巴空军执行援华任务,有着天然的使命感。
歼-6常被叫作“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提出过“六度空间”理论,大意是你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与任何陌生者产生联系。实际上,挖掘由军机引出的“中巴友谊”根本不需要那么“中间人”。“这份感情纽带,只要你认真去寻找,去触摸,就明白根本没那么远。”宋涛的朋友王笑梦描述说。
作为航空迷,王笑梦去过卡拉奇的巴基斯坦空军博物馆,在由原英国殖民者庄园改建的院子里,最显眼的台基上陈列着通体绘有中巴国旗的歼-6歼击机,飞机旁的巴空军军徽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有“陆地和沙漠都在我们脚下”。“这件‘带翅膀的国货’,常被‘巴铁’叫作信心。”王笑梦正是在那里了解了鲜为人知的故事:1965年9月,刚顶住外国入侵的巴基斯坦,却受到美国致命性军备禁运,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保持地区力量平衡”。这下子,装备清一色美制飞机的巴空军陷入“挎空枪守门”的局面,因为失去后勤维护和备件供应,从卡拉奇到拉合尔,巴国天空近乎“不设防”。无奈之下,巴基斯坦试探性向中国请求帮助,得到的回应是热情和无条件的,“如果我们的朋友被消灭了,我们怎么能生存下去”。
1965年10月,首批13名巴空军飞行员来到中国,这批身穿中国制服的异国战士学习了两个月,每人在中国援助的歼-6飞机上飞了10个架次(共20小时)。当时一个突出问题是巴军飞行员都是在美国帮助下培训,而中国空军很少有人懂英文,中方提供的翻译又大都不懂飞行。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应急教学方式,后来的巴空军副参谋长赛义德·努尔丁回忆:“我们在歼-6上训练时,我们对后座教员说英文,教员把我们说的话先传递给空管员,塔台译员再把翻译后的信息传回来。虽然采用了这些应急办法,但没有出问题,因为我们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
本来,这十三条好汉应在中国学更长时间,但巴国防压力已是“不可承受之重”。同年12月20日,巴空军一架C-130运输机来到中国新疆,从那里引领12架全新的歼-6飞机回国,编成巴空军第23中队。耐人寻味的是,2001年,巴空军最后一架歼-6的退役仪式,也是放在该中队,时任巴空军参谋长阿米尔说:“所有飞过它的巴军飞行员都认为,飞歼-6是一生中荣幸的经历。而在我飞过的战机里,飞歼-6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至今日,中巴合作研制的JF-17“雷电”战斗机已成为巴空军主力,而中国研制的ZDK-03预警机则护佑着巴基斯坦的安宁。
与王笑梦的平民视角相比,中国空军教授郭效东则从专业角度评价了巴空军的“中国情结”。在战斗机云集的巴空军拉菲克基地,郭效东碰到入伍才一年的哨兵纳希德,他快要结婚了,脸上充满幸福的羞涩,他说:“我父母和女友还不知道我执行保卫中国朋友的任务,未婚妻因不清楚我干什么而生气。没关系,等你们回国后,我再告诉她,她一定会高兴的。”当问及“你怎样为国奉献”时,他的口气严肃起来:“我们的敌人是很强,但哪怕以一对十,我也不示弱!”怕郭效东不明白,纳希德跨前一步,边举枪示范边说:“要是敌人向你开枪,我会冲到你前面挡子弹!中国是巴基斯坦的朋友,保护中国也就是保护巴基斯坦!”
头顶那“感动的气浪”
回顾中巴交往,空军一直是重点和亮点,尤其在重大时刻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当别国故意拒绝向中国民航开放飞往欧洲的空中航线时,巴基斯坦主动提供替代航线,从喀喇昆仑山脉直到阿拉伯海的漫长航线上,中国飞机不仅得到巴军民航空管部门热情周到的帮助,星罗棋布的雷达站、机场设施都能提供“托底”。1971年7月,中美接触用到“巴基斯坦渠道”,一架中国民航伊尔-18专机抵达巴首都伊斯兰堡郊外的拉瓦尔品第国际机场,现场接待和保密工作全由巴空军负责,巴空军恰克拉拉基地司令卡尤姆上校亲临现场指挥,做到万无一失。
实际上,中巴空军的相互支援,为增加两国人民感情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夏,巴基斯坦南部遭遇严重洪灾,中国迅速向灾区提供救灾防水帐篷和发电机等急需物资,9月22日,中国空军四架伊尔-76重型运输机从南京禄口陆续起飞,在新疆地窝铺机场停留加油后,直飞巴基斯坦卡拉奇。由于物资太多,当首批援助物资送达后,四架飞机立即返回,与后续另外一架飞机共同执行第二批运送任务。这次向巴基斯坦空运救灾物资,共计飞行9架次,创下人民空军援外行动的新纪录。为了满足巴方救灾需求,就在空军运输机飞往卡拉奇之际,我军还抽调陆军航空兵的四架米-171直升机,奇迹般地越过海拔45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投入1000多公里外的久希任务区,向被洪水困成“孤岛”的民众空投救援物资,累计投送食品、衣物、饮用水等各类救援物资超过60吨,救助上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灾民。当机组返航时,直升机下不断传来“巴依巴依(兄弟)”的欢呼声。
巧合的是,2011年2月22日,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驻利比亚数万名人员受困,中国政府发起立体转运受困同胞的行动。2月28日,从新疆出发的中国空军四架伊尔-76运输机再次来到卡拉奇,他们要由这里奔赴非洲的塞卜哈机场,由于下一个经停机场大风扬尘,能见度只有400米,不具备起降条件,中国机组只能就地住下,直到天气转好的消息传来,在此期间,巴军民航单位都给予最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使这次“洲际飞行”圆满收官。
要有这样的眼光
从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算作萌芽,经过几代领导人的细心呵护,中巴“全天候友谊之花”已盛开半个多世纪。巴基斯坦公职人员乌萨马·艾哈迈德曾在美国Quora网站上谈及巴中友谊的原因时,提到:“我的祖国在别人眼中总与贫穷、暴力、恐怖和混乱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我们逆来顺受,早已习惯了这种境遇,但中国人会不顾旁人眼光,大声称呼我们为‘巴铁兄弟’时,某种东西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痕迹。”而学者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和平发展进程里,周边国家对中国影响力拓展感受最早、感触最深,周边国家传递给中国的是“战略动力”抑或“战略压力”,对我们同样起着重大作用。
正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宋涛表示,俗话说:“一人为仇嫌太多,百人为友嫌太少。”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不能选择。周边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首要舞台,“周边第一”应成为中国经营周边安全环境的首要任务。这当中,与邻为伴、与邻为善都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要与谁为伴、与谁为善?这个问题一定要心中有数。”从自身感受出发,宋涛觉得中国在稳定与周边大国关系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与巴基斯坦这样的支点国家的关系是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正如新华社所强调的,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王笑梦也觉得,中巴全天候战略关系在经济支撑、文化交流和民间亲近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跟上的纽带,这个问题绝对不可忽视。理想的解决方向是构筑经济、文化、人文等多维链条,通过官方、民间、思想库、市场主体等多层次相连,形成中巴关系立体维系网络。“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世界一员、英语世界一员、反恐联盟一员以及对华友好国家范本的多重身份,使得沟通它的意义不仅带有双边性,而且带有打开一扇通往世界全新大门的战略意义。”(鸣谢:郭效东、宋涛、王笑梦等)
链接:国际社会纷纷援助中国抗疫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数据,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已有33个国家政府和4个国际组织向中方提供了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包括: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柬埔寨、加拿大、埃及、法国、德国、加纳、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苏里南、塔吉克斯坦、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土耳其、阿联酋、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欧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移民组织。
有17个国家政府和1个国际组织宣布将向中方提供相关医疗物资,包括:奥地利、巴西、刚果(布)、哥斯达黎加、捷克、丹麦、厄瓜多尔、爱沙尼亚、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挪威、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联合国人口基金。
此外,智利、赤道几内亚、朝鲜、马尔代夫、蒙古、缅甸、瓦努阿图等国政府和联合国驻华机构也向中方提供了其他形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很多国家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华侨华人、
中资企业、中国留学生等也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了大量支持。
(整理|金 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