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进入下半场: 外防输入,复工复产,驰援国际
这个3月,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中国,又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然而,国外疫情却日益严重,如何防止疫情“倒灌”的同时又要发挥中国经济的免疫力和战斗力,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这一次,中国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自我恢复的同时助力全球抗疫,实属不易!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目前多数省份已调低疫情应急响应级别,要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应优化复工复产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地区间协调,通过点对点运输等促进务工人员尽快返岗。
此次会议的信息量很大,也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定下主基调——既要防控疫情,也要复工复产,这两点如同天平的两端,如何精准平衡,需要智慧和巧劲。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近9亿劳动力人口和充足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正是有着良好的经济运行基础,我们才有底气应对疫情冲击并管控好风险。
截至3月16日24时,中国现有确诊病例8976例(其中重症病例28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679例;而相比前一天,中国新增确诊病例只有21例(其中武汉1例,境外输入20例)。中国13个省区市实现现有确诊病例清零。这意味着中国的疫情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至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疫情冲击,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而作为第一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如何抓住最后两周复工复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
100%的复工率,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百分百努力。以上海为例,从有序复工到全面复工复产复市,背后是密集出台的纾困助力政策以及全市各级党政干部的积极作为。为了减少疫情对上海经济和企业的影响,上海迅速推出了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28条”措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和上海前期已出台的社保减负措施,预计共为上海企业减负近900亿元;上海银保监局推出“18条”举措,提升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服务工作的质效,包括保障信贷投放、单列信贷计划、鼓励银行减免利息、加快理赔服务等。此外,为调研企业复工困难,上海市2009名干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8023家企业。
严防疫情“倒灌”,做好“闭环”管理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下,境外输入再次拉响中国疫情防控警报。
从3月5日国家卫健委首次将境外输入病例纳入疫情数据统计以来,境外输入病例连续13天呈增长态势,并连续4日超过本土新增病例,成为中国近期确诊病例增量的主体。防止境外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甚至扩散风险,成为当下中国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
民航局从3月4日至16日,共执行13架次赴疫情严重国家的运输任务,其中7架次临时航班接回中国公民1101人。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3月16日24时,中国累计有境外输入病例143例,其中,宁夏、甘肃、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南、山东、云南、广西、陕西等十多个省份“入列”。而北京和上海连续5天出现境外输入病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候选人张文泽表示,中国防疫重点已逐渐从以前的“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某些口岸的机场和开放导致疫情的反复,可能性相对还是比较小的。中国在早期疫情防控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对其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作为境外输入压力最大的北京,近期连续发布多个“入境令”,严防死守首都入境大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自3月10日起正式启用3号航站楼D区作为集中接受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随后又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国际进港航班全部转到首都机场运行。3月15日,北京出台新规,从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包括无症状者),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3月16日北京又召开会议,要求严格公务机进京管理,入境人员谎报瞒报者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将纳入信用管理体系。
而同样承受巨大入境压力的上海,实施“无缝式衔接”转运,保证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来沪旅客从“落地到隔离”不和社会公众接触,形成从机场到社区的“闭环式管理”。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从3月13日零时起,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坐拥世界级航空枢纽的浦东新区,成为了真正的“前线”。截至3月13日上午7时,浦东新区已投用18个隔离点,共接收机场转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4961人。各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机场、隔离点、社区间形成严密无缝的“闭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境外输入犹如中国疫情防控的“二次过草地”,但有中国经验的支撑,有公立医院网络和中国疾控对已知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直报体系,“二次过草地”一定能成功。
驰援全球抗疫
环球同此凉热。在中国抗疫、复工、防输入的同时,中国医学专家连线海外侨胞及抗疫一线共享“中国方案”,从“源头”减轻压力。
事实上,疫霾笼罩之下,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向世界伸出援手。
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
之前,我们是一个省援助湖北一个市;现在,中国是一个省,支援一个国家——上海医疗队奔赴伊朗、广东医疗队奔赴伊拉克、四川医疗队奔赴意大利……值得注意的是,伊朗驻华大使馆在中国网友建议下,公布了使馆二维码,24小时后,中国网友共捐赠400万元。
即便没有派出医疗队,中国也第一时间捐赠口罩、药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向一些国家出口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回馈之前驰援中国的友好国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中国对各国人民在疫情面前遭遇的困难和压力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对医疗物资的出口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乐见出口企业组织口罩等医疗物资对外供应,以实际行动为全球防疫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在日本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的2月下旬,中方向日方分批捐赠病毒检测试剂盒、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而上海捐赠给韩国50万只口罩。
一些国家,也第一时间向中国求援。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塞尔维亚当即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寻求中方医疗援助。武契奇强调,中国医护人员不在禁止入境名单之列,因为“中国是目前唯一能帮助塞尔维亚的国家”。据悉,塞尔维亚已经从中国购买了500万个口罩用于国内防疫。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也在自发积极地驰援海外抗疫。
此前已从全球调运296.3万件物资回国的复星,3月1日向日本支援首批3.6万件医疗防护物资,启动抗疫第二阶段行动,通过紧急调配全球资源反向驰援海外。而这些物资都是复星在前一阶段驰援国内,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地筹措的。复星董事长郭广昌称,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进一步升级,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复星将尽最大能力支援全球抗疫,把急需的防护物资和医疗产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人民。
3月13日,马云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为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疫情严重的国家筹集的物资正陆续运达。多方努力筹到的50万份检测试剂盒和100万只口罩,也都准备就绪,捐赠给美国人民。此外,马云还称:“除了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我们也关注到了非洲的疫情发展和医疗资源的缺乏,正在紧急筹集医疗物资以备应急之用,先期筹集的一批病毒试剂盒已经就绪,准备发往非洲。”
为世界战“疫”送上“粮草”和“弹药”的民间机构和企业还有很多——“华侨之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联动向海外捐赠了首批防疫物资,苏宁国际集团紧急向意大利捐赠首批急需物资口罩30万只……
随着国内疫情控制向好,多家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准备将产品出口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三鑫医疗、乐普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获得了欧盟出口资质。之所以取得资质,就是为了让中国的抗疫产品顺利出口欧盟。
战“疫”无国界。全球战“疫”,中国不遗余力。
链接: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国方案”
在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分享经验,研讨对策,助力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1.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应对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2.依法、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
坚持“全国一盘棋”,设置了4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打赢武汉市和湖北省疫情防控歼灭战。孙春兰副总理率领中央指导组驻扎武汉,指导湖北省“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果断关闭武汉市对外通道,基本杜绝疫情对外输出。
牢牢把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武汉以外16个地市,安排19个省份“以省包市”对口支援。
第二道防线
坚决防范首都暴发大规模疫情,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把好入京通道关口,引导外地人员有序返回北京。全面落实社区联防联控,坚决切断输入型传染源。
第三道防线
阻断重点地区疫情蔓延。湖北与周边6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重点省份加强与湖北信息沟通,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第四道防线
坚决遏制全国疫情传播。加强基层防控人员力量,追踪到人、随访到户。重点做好交通工具通风、消毒、旅客体温检测和健康筛查等。普及疫情防护知识,让每一个中国人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并且行动起来。
3.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防控模式
贯彻“四早”原则,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6次修订防控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使各个环节实化细化精准化,各个步骤简明清晰可操作,覆盖全人群、全场所、全小区,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隐患。
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两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检测机构12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疾控机构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追踪密切接触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4.统筹调配医疗资源
短期内将收治病床从5000多张增加到2.3万张,其中重症床位9000张。
将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改造成方舱医院和隔离场所。发挥国家、地方和第三方机构力量,调派三个移动p3实验室,将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每日3.5万人份。上述措施,确保重症患者在定点医院救治,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救治,疑似轻症患者、无法排除的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点治疗观察,避免社区传播。
5.密切协作提升救治能力
340多支医疗队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超过4万名优秀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湖北。
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环内科和麻醉科等专业人员达1.5万人。
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死亡率”。
多学科专家结合临床实践7次修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坚持临床与病理,前方与后方、医疗与护理、管理与医疗紧密结合,落实24小时报病危、死亡病例讨论、重症巡诊等制度,力争对每位病人的救治都体现出各临床重点学科的技术优势。
6.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
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指导完善限制人员流动、交通管制措施,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8天确定病原体,并与国际社会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
16天完成检测试剂和优化。紧急启动应急攻关项目,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协调多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疫苗研发。
在预防、治疗、康复各阶段广泛应用中医药,让古老的中医药为抗击疫情再立新功。
7.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抗疫理念
14亿人民团结如一人,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做好居家隔离、自我防护等。
8.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合作与信息交流等。
向世卫组织捐资2000万美元,支持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
应有关国家邀请,中国已派出专家、捐赠检测试剂和医疗物资等协助抗击疫情。
将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国际疫情防控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