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雷撼
方舱创举成就“三个零”目标
经过44天的奋战,3月18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完成了武汉抗疫使命,回到家乡上海。
救援队队员分成两批撤离武汉。一早,8辆医学救援车和2辆保障车组成的救援队车队载着18名队员启程返沪;其余35名队员,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的12名队员一起乘坐东航包机从武汉回到上海。
傍晚6点左右,医疗队队员到达虹桥机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到机场迎接,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欢迎白衣战士平安凯旋。
据不完全统计,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生总共入舱值班99人次,每次6小时。管理过A厅120名患者、B厅413名患者。包括收治新患者入院285名,出院患者157人次。圆满完成了患者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三个零”目标。
装备精良,奔赴武汉
回到上海的第一天,东方医院副院长、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雷撼本想好好睡个懒觉补充一下精力,没想到生物钟力量太强大,时间一到还是醒了。这一天,收拾行李、洗衣服、回复各种消息、整理材料......雷撼过得忙碌而充实,偶尔,看到朋友圈里的视频和照片,才会又想起初入方舱时短暂忙乱。
“去之前我们对于新冠肺炎还没有现在这么熟悉和了解,对于我们这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来说,能做的就是把所有能带的装备都带上了。”东方医院救援队,总共去了10台车,53位专业医疗救援队员,携带有超过30吨的医疗物资。
雷撼告诉《新民周刊》,东方医院带到武汉的是一所“移动医院”。“考虑到前线物资比较紧张,我们配备了25顶帐篷,根据需要随时展开,在不占用当地紧缺物资的情况下,我们的‘帐篷医院’ 能够独立运行两周的时间,包括可以实现废水回收和净水处理,医护人员的洗手用水、病人的大小便,都可以通过全套的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
此外,救援队人员的配置也非常全面,包括有ICU、急诊、内科、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等各个学科的医生,他们在危重病人的治疗、疫情的防控、核酸检测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我们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不过到了以后,当地的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我们能住在宾馆里,上下班有大巴接送,一开始晚上睡觉比较冷,后来也慢慢解决了,盒饭有统一供应,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保障。”后勤问题解决后,救援队全力投入到救治病患的工作上。
东方医院负责的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原本,这里是武汉客厅展览馆。当时整个展览馆里放满了床,病人进来以后,这么多人,这么多床,救治工作怎么展开?污染区、清洁区怎么区分?怎么保证这么多人洗澡、上厕所、吃饭?这些都是医疗队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方舱医院也要有门诊、医护办公场所的区分,而且病人住得太过密集的话,对于救治和管理都弊大于利,因此,雷撼向有关领导申请,要求在展览厅门前的空地上打开救援队带来的25顶帐篷。
“方舱医院相当于是医院的病房,我们带来的帐篷,一部分可以起到门诊作用,还可以给医护人员提供清洁的办公区,另外还有一部分可以展开成为我们带来的医疗物资的储备仓库。”雷撼的申请被批准后,东方医院的所有队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所有帐篷打开并做好功能分区。
最开始,这些帐篷主要是东方医院的医护人员使用,后来,东西湖方舱医院的指挥中心从展览厅内部搬出来安扎到帐篷中。“我们通过帐篷医院把方舱医院的功能完善到一个普通医院应该配备的状态,据我所知,许多其他方舱医院也陆续进行了这样的分区。”此外,为了实现上海与武汉之间的实时通信,东方医院的前后方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移动医院信息系统的搭建工作,集门诊、住院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落地后,实现了“无纸化”医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多次联合会诊。
从懵懂摸索到制定标准
方舱医院,本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原意是通过不同的车辆,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各异的车组合在一起,形成像一个医院院区一样的医疗单元。
武汉的方舱医院显然超越了这一概念,也因此,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医护人员和管理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甫一开院,上海的医疗队们就面临了病人筛选标准的问题。
一开始,方舱医院的入院标准比较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很多病人无法入院,而且病人的收治工作就很慢。后来,指挥中心调整标准,加快了病人的收治过程。
面对数量庞大的新冠肺炎病人,医护数量不足的问题紧接着出现了。“因为穿着防护服和口罩,医护人员的排班时间是6小时一班,一天24小时需要4班人马,我们还必须要保证医护人员做一休一,根据我们当时的计算,当时每个医生可能需要管理100多个病人。”
雷撼多次进入方舱医院病房内调查后发现,一些病人的病程记录太过简略。 “根据我们平时在医院的规则,病人的病程记录一般都是第一个值班医生写,而这么多病人来了,医生写的病史肯定是缩减版的,不利于我们对患者病情的掌握。”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雷撼提出了“医生固定包床责任制”:根据医生患者比,每名医生固定负责10余名患者的所有诊疗和病历,医生与患者建立微信短信等联系,舱内舱外随时沟通联络,以便全天候24小时开展移动诊疗;医生值班时,除负责自己分管的患者,还兼管约100名患者的观察诊治,点面结合,确保患者的精准管理和全面监管。
采取新措施后,医生值班可以管好100多个病人,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下班以后负责固定10余名病人,病人的用药情况和病程记录都由一个人掌握,责任到人。雷撼坦言,因为医生团队来自全国各家医院,推行这个做法的时候的确存在难度,所以先在执行队长孙贵新负责医务的B舱试行,见到效果后,“医生固定包床责任制”在方舱医院广泛推广,成为了方舱医院的一大标准。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为即将离鄂的部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送行时,在讲话稿中特地提到了东方医院的这一创新举措。
面对大量病患,值班医生忙不过来。为此,雷撼又推行了助理医生制度。所谓助理医生,即选择那些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跟着医生查房,记下并协助落实医嘱;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后及时跟医生反馈,并着手解决;协助医生和患者沟通解释。“助理医生虽然没有处方权,但可以替医生做一些沟通解释的工作,医生则可以把时间放在开医嘱等方面。”雷撼说。
医病更医心,为了缓解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春节期间,东方医院组织人员编撰完成《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科普书,其中4万余册第一时间空运武汉,不仅为隔离点人员和广大市民的隔离生活送上一份安心,也成为方舱患者的一针强心剂。
2月13日,方舱医院开通“抗疫·安心”东方心理援助热线。救援队队员、呼吸科医生华晶书写了《致方舱医院患者的安抚书》,给方舱医院中的患者带去关爱。护士长高彩萍组织方舱医院内患者做呼吸操、跳广场舞、办读书会、搞知识竞赛,党员医护带动病友积极响应,极大缓解了舱内的焦虑情绪。
圆满完成“三个零”目标
3月7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这也意味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患者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三个零”目标。由于表现出色,医疗队获得了包括“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在内的多个集体、个人荣誉,5名队员火线入党。
面对这一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疾病,刚到武汉,东方医院院感专家吴文娟就被任命为感控部门负责人,承担着整个方舱医院院感防控工作。她也是此次医疗队实现医护零感染目标背后的功臣,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最初,方舱医院内部摆放的病床间隙较小,相互之间也没有隔板分区,大家普遍认为这既不利于管理病人,也不利于病人情绪的疏导,容易引起矛盾。在吴文娟的建议下,方舱医院在最快时间内撤走了一批床位并给馆内病床做了分区,既保证了病人的隐私,医护人员的工作开展也更为流畅。
“我们所有的队员都经过培训并反复练习,被认定为合格才允许入舱工作。”吴文娟表示,帽子、护目镜、面罩、防护衣,每脱一件都有固定的程序,不能前后颠倒、不能乱了程序,每进行完一个环节,均需严格洗手消毒。为此,她组织院感护理团队专门成立了穿衣班,每天四班,6小时一班,日夜监督值守队员们进出舱的防护服穿戴。
院感管理不仅在医院,更在上下班的路上和酒店,为此,吴文娟牵头完成了包括《东西湖方舱医院感染工作制度》《东西湖方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援鄂医疗队人员酒店院感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细节到什么程度?连按电梯的纸巾往哪里扔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吴文娟看来,方舱医院是临时性设施,但院感必须百分百安全。回上海前,这支队伍依然不改作风,在武汉完成了终末消毒。
在出院标准上,医疗队更是严格把控。患者在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医生需综合考量CT结果和病人感觉后提出出舱申请。此后,申请交由舱部三人专家组会商,通常须三人均同意方可。“如果有一人持不同意见,就须更高级别专家组会商。”
这一条条举措,后来都被写进了《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管理办法》《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管理规则》,涉及院方职责、医疗队、患者、诊疗等,涵盖方舱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此外,孙贵新表示,医疗队最近正联合武汉各医院和各省区市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医疗队,谋划制定《方舱医院中国标准(暂名)》,供世界各国借鉴。
载誉归来,作为医疗队领队,雷撼这样评价队伍在武汉的表现:厚积薄发,功在平时。“东方医院一直很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建立10年来,我们从未放松过训练,每年都会参加大型的演练,在昆山燃爆事件、昆明火车站事件中都有我们队员的身影。此次疫情发生后,医院开始集训,学习相关知识,主动请战,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实战中全建制参与救援。”
进入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扩散,雷撼表示,东方医院救援队已经做好援外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