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一座水电站造福一方 澜沧江、新安江上的水电致富故事

日期:2020-07-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个凝聚现代科技和文明的水电站背后,是有着“民生温度”的,能给一个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带去的,不仅是电能,也有新风和机遇。
作者|应 琛


  “为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届时水电装机容量须达到3.8亿千瓦。我们只有下决心有序开发利用水电,才能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十年前,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中国水电100年纪念大会上语气坚定地表示。

  彼时,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张国宝表示,水电至少要出力9%,因为水电是中国可开发程度最高、技术相对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减排形势和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加大了开发水电的紧迫性,在做好能源中长期规划时,水电的战略地位得以突出。

  十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十年前的承诺更是“超额“兑现——2019年,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

  作为我国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随着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水电对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效果将愈加显现。尤其在全面小康时代,可以说,水电工程已成为绿水青山中必不可少之“能”,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工程背后的“民生温度”



  “您好,麻烦您出示一下工作证,测一下体温扫一下码……36.2度、36.6度。” 这是如今黄登·大华桥水电站保安员和昱豪工作的日常。每天除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同事聊聊自己家乡的人和事。

  和昱豪的家乡在兰坪营盘镇,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08年,澜沧江边开始筹建黄登·大华桥水电站,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见证这片土地十多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小孩,待遇也非常可以。项目既能够给我们家乡本地人提供就业的岗位,又可以照顾家里,很方便。”对着媒体的镜头,和昱豪难掩喜悦之情。

  黄登?大华桥水电站的建设,顺便在解决项目地区老百姓安置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脱贫攻坚的具体实施找到了新思路。

  百余年来,水电始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这项工作中的库区移民安置无疑是一道难题。

  1956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复电力工业部,批准新安江水电站正式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一个多月后,新安江水电站初步设计在上海完成。

  从1957年开始,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等全国各地来的十多万建设者们在钱塘江上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开挖了70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浇筑了17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早在新安江水电站建造之时,淳安、遂安两座县城及1377个村庄、30余万亩良田被淹,29万人为此抛家舍业,迁移他乡。这也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水库移民迁徙行动。此后,“移民迁徙”成为水电站建设中的一种常态。

  翻开我国水电建设史,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重工程、轻移民”,到“开发性移民尝试”“依法安置移民尝试”,再到“以人为本、科学安置”等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十年前,张国宝曾明确表示,未来移民工作是水电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不断探索和创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使水电建设与移民利益更好地结合,真正实现移民工作“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规定,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连续扶持20年;同年9月,新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移民工作进入了“以人为本、科学安置”的新阶段。这一时期还解决了部分老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黄登·大华桥水电站项目进入第十个年头,和昱豪生活改善的同时,2018年,成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送出省份,当年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

  其中,围绕打造“绿色能源牌”,云南提出加快建设干流水电基地,加强省内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境外输电项目建设,拓展省内外和境外电力市场;下大气力解决“弃水”“弃电”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措施,把云南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澜沧江边的黄登·大华桥水电站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云南"西电东送"和怒江"电矿强州"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2018年,根据移民安置计划,在兰坪县,黄登规划生产安置人口4841人,搬迁安置人口2512人,大华桥规划生产安置人口2401人,搬迁安置人口4106人。和昱豪正是在这个时候搬进了新家,住上了新房。

  但其实在电站建设初期,由于涉及搬迁安置的问题,不少村民都面临着选择的困难。和昱豪回忆,许多村民听说要建造电站,都不愿意搬走,既怕影响了这片世代居住的江边环境,还怕搬走以后生活条件变得更差,“随着安置区的建立和完善,大家都动心了”。

  据兰坪县大华村委会主任和永华介绍,搬迁之前,村民们都是居住的土坯房、砖房,“好多村民门口都不通公路,不通水。但通过水电移民后,大家都住上了平底房,每家门口都通了水泥路”。

  新房子有了,新学校和新卫生院也不能少,从2017年开始,黄登·大华桥建管局就开始支援建设营盘镇中学和爱心食堂,为当地的学生提供宽敞明亮的校园环境,这里的孩子们不再为了上课翻山越岭,既能享受到助学基金,还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此外,为了保障民生、助推乡村振兴,黄登·大华桥建管局通过新"百千万工程"实施兰坪县石登乡的供水工程改造,建设了配套的沉淀、净水、饮水设施,让当地的老百姓们用上了放心水、安心水。

  同样地,作为澜沧江上的"龙头"电站,小湾水电站的贡献,也不仅仅在于印证了水电的作用——149亿立方米的水库库容,使小湾电站具备调节多年水量功能:这不仅使下游漫湾、大朝山和景洪电站的保证出力增加约110万千瓦,相当新建一座百万千瓦级调峰电站;还使科学调度下游境内外河道的水量成为可能,有助于航运、农田灌溉、拦沙。

  除了从建设伊始便坚守的“绿色”主题,华能小湾电站自工程开工以来,便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开辟多种渠道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小湾水电站所在地是两个小湾镇——凤庆的小湾镇和南涧的小湾东镇。以前那里山高地少,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生活困难。

  时光进入2020年,来到离电站不远的小湾东镇岔江村,村里已经盖起了不少白墙黑瓦的小楼房。彝族村民查国雄家的院子里,有三座房屋:一座是他爷爷过去盖的土坯房,一座是他父亲过去盖的木头房,一座是他现在盖的小楼房。他告诉记者,这些年,靠跑运输、在电站打工挣了钱,日子好多了。说着说着,查国雄不禁冒出一句:“这个水电站千年一遇!”

  不仅住得好,在工程建设的带动下,缺少商品经济意识的乡民开始做起买卖,发展产业。从前买东西要走30里山路去赶集,如今村口的小卖部就能买,小湾东镇涌现出一大批商店、饭店、运输车队,传统的山区农业乡镇已经发展成电站后勤服务基地。

  背靠小湾电站这棵大树,小湾东镇的经济总量由全县倒数第二跃居全县之首。隔河相望的凤庆县小湾镇也不逊色,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

  可见,一个凝聚现代科技和文明的水电站背后,是有着“民生温度”的,能给一个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带去的,不仅是电能,也有新风和机遇。


带来的远不止是电



  20世纪50年代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华东的电力问题。当时上海全部电力是30万千瓦,浙江电力仅仅4.1万千瓦,而新安江水电站一旦建成,每年能发14个当时浙江省的发电量。因此,新安江水电站也被看作是具有丰碑意义的水电工程,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的序幕。

  1960年,被誉为“长江三峡试验田”的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即投产发电。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装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站。因为工程建筑本身的标志性以及特殊的环境,新安江水电站工程本身成为了旅游观光景点。

  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形成了面积约为580平方千米的新安江水库。因为新安江水库的位置原有千峰,水库蓄水后便成千岛,便被命名为“千岛湖”。如今,随着浙江电网建设的日趋成熟,新安江水电站慢慢退居幕后,成为华东后备发电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千岛湖的美名却逐渐发扬。

  与此类似,贵州省余庆县,当地政府深度利用构皮滩水电站,将电站为当地的经济贡献放大10倍。

  据悉,构皮滩水电站位于风景优美的乌江上,形成了“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奇特山水景观,蓄水后形成了贵州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湖区内有34个岛屿,景色宜人。而且构皮滩水电站规划于20世纪70年代,国产化、坝高等特质,使其本身对游客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当地宣传部门曾这样推介——水电站的建设,开启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水电站每年上缴给余庆的税收近1000万,但围绕其打造的旅游业每年预计可达到1亿元,水电站对余庆县的经济贡献能力由此上升10倍。通过全国征名,构皮滩水电站余庆库区被命名为“飞龙湖”。全国征名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力,也让“飞龙湖”还未开放就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围绕电站打造的飞龙湖景区也开门迎客。

  如此看来,“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好的水电工程项目带来的远不止是电——不仅能带动当地就业,还可以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实实在在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和昱豪的家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黄登·大华桥水电站还开发建设了智能化、升鱼高度世界第一的升鱼机工程和澜沧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繁育一度濒危的灰裂腹鱼、澜沧江裂腹鱼,多年来累计放流澜沧江土著鱼类60万尾。和昱豪和乡亲们的梦想已渐成现实:“未来的家乡,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