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生命在寻找别的生命, 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么?

日期:2020-07-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近百年来,人类更是钟情于火星题材创作,从文学、电影到动漫、游戏,火星承载了太多人类关于异域最美好的愿望与最恐怖的想象。
作者|陈 冰


  火星,一个表面覆满氧化铁的枯红色星球。这里是人类尚未涉足之地,无尽星海中离我们最近的岛屿。它的表面有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和最长的峡谷,这里的夕阳不是血红而是苍蓝。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会发现一大一小两颗形状诡异的月亮。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这颗红色星球充满了想象和神往。近百年来,人类更是钟情于火星题材创作,从文学、电影到动漫、游戏,火星承载了太多人类关于异域最美好的愿望与最恐怖的想象。随着人类开始派遣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去火星探测,火星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移民火星的梦想也被一步步放大。

  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火星,这一古老的科幻话题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为此,《新民周刊》独家采访了小说《火星救援》的中文翻译陈灼。作为一名资深的游戏设计师,执着的太空迷,他眼中关于火星的小说、影视剧和游戏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两个程序员的时空对话


  说到火星题材的影视剧,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一定是其中不容错过的一部。这部2015年上映的火星题材电影和之前的火星求生电影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前的火星求生电影要不就是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如《鲁宾逊太空历险》,要不然就是几天时间内单纯的脱困,如《红色星球》。靠着人类当下掌握的科学技术,不掺入太多的艺术夸张在火星上生存这么多天,《火星救援》是第一个。

  这当然和这部电影的原作者安迪·威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安迪·威尔是个天才少年,15岁开始给核试验基地当程序员。20岁从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退学工作,曾任职美国在线和暴雪娱乐公司,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不善交际,沉迷于相对论物理、轨道力学和载人飞船,业余时间写写小说。

  2009年,安迪·威尔陆续将他的小说《火星救援》贴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供人免费阅读,结果只有3000个读者。然后他把书放到了亚马逊上的自出版平台,标价0.99美元。结果不到3个月,小说卖掉35000份,比他之前网站上免费下载的次数还多。最终,小说销量好到一路冲上亚马逊和《纽约时报》的虚构类图书榜首。2013年3月,兰登书屋以六位数买下小说的版权。仅仅四天后,安迪·威尔又接到了来自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橄榄枝。2015年10月,根据安迪·威尔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火星救援》上映,再度引发全球观影狂潮。

  虽然这是一部根据虚构小说改编的电影,背景是在人类尚未涉足的火星,但却没有让这颗星球显得神秘莫测,反而真实得就像新疆的戈壁荒滩。虽说主角被困在了异星,但他没有应有的恐惧与绝望,反而带着一股人定胜天乐观精神。

  科学,正是这部电影或者说小说的风格基础。作为小说的中文翻译者,陈灼对此深有感触。“许多人怕看科幻小说,尤其是硬科幻小说,主要就是觉得科学术语太多,科学概念太高深,完全理解不能。但是,身为一个科技宅男,安迪·威尔却会根据火星现有的情况,真的提出一个个在火星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给每一个问题想方法。整个故事设定的时间点,以及火星探索所采用的科技手段,都是根据现实中各种版本的NASA火星计划来的。所有的解决方案,也都是安迪·威尔一步步算出来的。这种极度追求真实的态度,甚至影响到了他的作品结构。你会发现,马克·沃特尼每次遇到问题,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发展套路——分析问题、做出假设、小规模求证、确定方案,展开实施……这种触手可及的工程步骤,不仅让我们这些理科男觉得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到不可思议,也让千千万万个普通读者看得过瘾。”

  实际上,为了让小说在科学上尽可能精确,安迪自学了轨道力学、植物学、天文学、航空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甚至还编了个软件,只为了精确计算从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时间。此外,他还有三千个高手助阵。《火星救援》最开始,是在安迪·威尔的博客上连载的。科技宅男的博客读者,自然大部分也都是科技宅男。这些人中有很多专业化学家、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等,他们真的会坐下来计算《火星救援》里的那些东西,指出其中某一处在科学上不准确。经过三千专家的挑错,作品的科学性无可置疑。以至于书出版后,NASA 一位负责人惊讶于这本书对于 NASA 和航空技术了解的准确性,跑过来问安迪:“你是不是写的时候认识 NASA 的人?

  有了原著的扎实科学根基,电影的创作更是锦上添花。影片获得了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全力支持。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力求呈现出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实情。可以说,剧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和细节都在现实中有迹可循,只是剧组发现现实中的火星宇航服巨大而笨重,就像巴斯·光年的飞行服似的,而在最终的设计中在参考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实用性和美观性。

  当然,小说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安迪设计了一场沙尘暴将男主角落在了火星。实际上,火星表面的气压平均为600帕,约为地球海平面气压100千帕的0.6%。因为气压太低,火星上的一个“猛烈风暴”实际上相当于清风拂面。陈灼说,安迪承认这是他的小说里最大的漏洞。

  还有一点也是小说作者安迪没有料到的。那就是2015年9月28日,也就是影片在美国上映四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小说的设定是火星没有水存在,所以才需要男主角费尽心思地去用氢和氧反应生成水,后来还发生了氢气爆炸的事故。”陈灼说,在安迪设定的故事背景里,出了事故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总是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知道火星地表有水,安迪一定会为男主角设计一套装置直接从土壤里提炼水的。反正,巧妙化解生存难题一直安迪在这部小说中的拿手好戏。


照亮未来的高科技


  虽然安迪·威尔笔下描写的是2030年的火星之旅,实际上,小说中的许多高科技装备已经在现实中出现。

  《火星救援》中展现的居住舱是马克·沃特尼及其他队员在火星上的家,这个类似空间站的居住舱备有完备的载人环境,航天员在舱内仅需穿着舱内服。在真实世界中,航天员在林顿詹森太空中心(HERA)进行地外星球生存模拟训练,为长期任务做训练。HERA 拥有完全独立的生存系统,这个两层的居住舱内有起居空间、工作站及模拟气闸舱。HERA 提供有用的生命维持系统数据,帮助 NASA了解该如何改进相关的深空居住系统设计。

  陈灼指出,NASA自2015年起开始举办“3D打印火星居住地挑战赛”。2019年5月,来自纽约的设计事务所AI SpaceFactory团队大胆采用火星岩石中提取出的玄武岩纤维,和利用火星培育植物加工出的可再生塑料——聚乳酸,结合起来得到的火星建材打印了一个1:3大小的圆柱外形建筑,获得了360万元人民币的最高奖金。

  这种复合材料强度接近碳纤维,但制造起来却容易得多。其中聚乳酸更是抵御宇宙辐射的绝好屏障,同时他还是可再生的,而且热胀冷缩的幅度非常小。按照团队的设想,在火星表面生产出这种材料后,一种类似大型起重机的设备就能用它自动打印出可供宇航员居住的建筑物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怎样将3D打印设备运送至火星表面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尽快解决,未来人类定居火星的希望将会大增。”陈灼说。

  农业是太空科学重要的研究项目。电影中马克·沃特尼把部分居住舱改造成可自给自足受控生态的小农场,通过吃土豆维持了几百天的生命,从而获得了被队友营救的时间。在今天的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拥有丰富的太空补给;但在六千五百万公里外的火星,航天员就像马克·沃特尼一样必须自给自足,因为粮食补给最快也要九个月后,靠化学推进剂前往火星最快也要270多天的行程。

  除了住所、食物和水,在火星上生存还有一项重要的条件:氧气。目前 NASA 正致力于如何转化供应氧气方面的研究。至于火星上的极寒、尘土,也需合适的克服方法。

  如果说衣食住行的问题都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还有一个大问题需要解决——失重。载人登陆火星的过程中,航天员处于长期失重飞行的状况,对航天员的生命形成威胁。在影片中,“赫密斯号”就拥有一个超大的轮状物体,不停地旋转,它就是人工重力生成装置,通过离心机的原理减缓失重对航天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实际上NASA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加紧研究人工重力的生成装置,以及通过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任务,来研究长期飞行对航天员的生理、心理影响。


在虚拟与现实中穿行


  除了电影,游戏领域对于火星生活的虚拟想象,也引起了陈灼的注意。

  《坎巴拉太空计划》是一款让玩家自己设计建造飞船并且探索宇宙的游戏。玩家可以驾驶飞船到达各种不同的星球,进行采矿等宇宙探索。陈灼介绍,这款游戏需要玩家具备一定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当然,作为一款高度自由的沙盒游戏,它也给予了玩家最大限度的创造自由。

  “别看他们玩得这么开心,想要让这些设计实现,幕后测试和调整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坎巴拉太空计划》对现实物理的模拟十分真实细致,比如设计火箭,就需要考虑推重比、燃料、阻力、稳定性和乘员安全等各种问题。新手自己动手,往往做出来的就是大号劣质二踢脚。”陈灼说,有的资深玩家玩腻了火箭,就用三年时间设计了一个只用离子推进器就可以进入宇宙轨道的飞行器。

  “离子推进器比起传统的化学火箭有很多优势。相比起一般人熟悉的化学‘火箭’,离子推进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只要少量推进剂和电力就能运行,是理想的未来宇宙时代的引擎。”陈灼说,“不过现实中人们对离子推进器的开发还十分初级。相比起成熟的化学火箭,离子推进器的推力十分孱弱,通常只是在飞船进入宇宙用来调节轨道使用。《坎巴拉太空计划》中的推进器尽管推力比现实大得多,但是在游戏的设定环境下,想要只用离子推进器就把飞船送进太空,依然是个无比艰巨的任务。最终这位玩家设计出的飞行器居然一口气来了个月球往返。关键是他的设计理念还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

  《火星求生》则是一款生存建造类游戏。玩家将在火星上建造第一个人类殖民地,所需的不仅是补给和氧气,还有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对付风沙的经验,保持乐观态度,多加努力,火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从游戏世界回到现实,陈灼推荐了2019年BBC推出的高分纪录片《行星》。这部纪录片用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解构八大行星的故事,并结合最先进的科技向观众们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

  “‘好奇号’顺利登陆火星后孤独地走了61天,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采样地。它拾起一抔细沙轻轻倒进分析仪器的时候,让人心中突然升起一阵想哭的感动。”陈灼说,当人类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生命在寻找别的生命,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么?”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