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顶做生意的人
“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看过港片《无间道》,除了记住电影最后梁朝伟与刘德华两位影帝联袂贡献的经典对白,也同样难忘那片反复出现的屋顶。片中所有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都在屋顶上一览无余。
诸如此类,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品都会提到屋顶。在俯瞰城市一隅的同时,屋顶往往也成为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地。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之上,广袤无际的蓝天之下,中间地带的屋顶让人们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现实中,屋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青睐。人们发现,楼宇屋顶上,也许就蕴藏着巨大商机。在城市里,近年来很多酒店或购物中心业已利用屋顶来做文章——停车场,餐厅、酒吧、会所,甚至停机坪。这些探索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屋顶,就这样在现实中创造出价值不菲的经济效益。
常常被人们称作“魔都”的上海,在这新经济潮流面前自然不甘落后。2015年开业的上海静安大悦城,拥有国内首座屋顶悬臂式摩天轮。静安大悦城的屋顶摩天轮,就此开启了上海屋顶经济的高光时刻。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宇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指出:“虽然屋顶经济在上海大概什么时候兴起,没有明确时间。但静安大悦城算是上海第一家在规划建设时业已考虑到屋顶商业开发使用的商场。”五年来,上海屋顶上衍生出各种功能定位,形成了魔都别具一格的屋顶生意经。
办婚礼,听唱歌,屋顶经济比想象更丰富
提到在现代楼宇的屋顶做生意,很多人最先联想到五星级豪华酒店的屋顶餐厅和酒吧。诚然,这是屋顶经济早期的典型存在。而如今,以上海为例,其已经发展出更丰富的形态。除了喝酒、吃饭,现在你还能在上海的屋顶看到人们办婚礼、听音乐。
对于在屋顶为客人办婚礼,娜娜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件事不是什么计划已久的商机,而来源于几年前的机缘巧合,又“偶然中带有必然”。
2020年5月2日这一天,上海风和日丽。昌化路665号“娜娜的大房子”屋顶,迎来了一对在此举办婚礼的新人。这二位来自遥远的国度南非,而他们邀请来的朋友,也来自五湖四海,肤色各异。既有弹着吉他唱着歌的欧洲白人,也有这对南非夫妇在上海认识的本地朋友。
赞歌唱罢,仪式礼毕,那种非洲人与生俱来的唱跳艺术天分开始在这二人身上显现。两人手挽手,边唱边跳,在众人的祝福下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屋顶婚礼。作为“大房子”的创始人,过去两年,娜娜在这片屋顶见证了不少婚礼。
从一家苏州河沿岸算不上起眼的餐厅,到一幢可以举办各种活动,甚至在屋顶能办中小型婚礼的“大房子”,娜娜用了将近7年时间。如果把她和朋友们一起运营的“大房子”看作一棵属于她们的大树,那么屋顶举办的缤纷多彩的活动,就是这棵树上最耀眼的果实。
2014年,娜娜在苏州河沿岸开了一家餐厅,名叫“娜娜的厨房”。但是,这家“餐厅”并不如传统意义上那般正经:没有专业厨师,不怎么靠卖饭赚钱,所有食物由娜娜一人负责。因此,娜娜将这里视作自己和朋友的“厨房”。经过几年经营,“厨房”场地的功能变得多样化。用餐之余,人们在此举办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中,有人开自己的画展,有人办音乐会。当然,还有人举行婚礼。
2018年“厨房”门面到期后,娜娜便搬来了距离“厨房”两条马路的“大房子”。谈到为何给这里取名“大房子”,娜娜表示,她希望所有美好的事情都能在此发生。“和厨房一样,这也是一个非常包容和开放的空间,能接纳各种人,举办各种活动。客人们一同决定,将这里命名为‘大房子’”。
受到之前经历的启发,娜娜与合伙人决定延续“厨房”的理念,将屋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自2018年搬到这里至今,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人在此预约举办婚礼。在她看来,如今这片屋顶之所以能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在于它准确地找到了现代人的某些需求,解决了很多人的现实难题。
“一方面,很多新上海人想要在上海办婚礼,但实际上他们在上海,往往没有那么多亲朋好友到酒店办一场传统婚宴。而我们这片屋顶,可以容纳二三十人,又能够提供新人所需要的定制服务。另一方面,屋顶本身就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的地方。比起那种婚宴大厅,现在的年轻人自然更乐意在这里办婚礼。”娜娜对本刊记者说道。
当初的“厨房”,进一步演变成如今能够举行各类活动的空间。而屋顶的功能,同样在不断丰富。除了办婚礼,现在这里还常有人来举办音乐会、小型演唱会。娜娜将这里举办的演唱会取名为“喜欢自己的一天”,希望能以此给人们一个说出自己的热爱的机会,让更多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们在这里相遇。
当然,屋顶经济不仅场面要热闹,最终目的仍绕不开盈利。从娜娜的“大房子”来看,这一切在经济收益上的进步同样显而易见。根据娜娜介绍,现在“大房子”的收入来源中,提供场地举办活动占据主导。而在各种活动中,屋顶婚礼也是最主要、最常规的业务。通常来说,在这里举办一场婚礼要花费上万元。至于演唱会之类的活动,“大房子”也从中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而经历过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娜娜也表示,未来从长远出发,计划推出会员制。换言之,只要成为这里的会员,所有在屋顶举办的活动,便能免费参与。
在“大房子”屋顶分享热爱之余,人们见到了屋顶经济更多的可能性。
屋顶经济的“上海土壤”
从“大房子”的故事不难看出,这里的屋顶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与其长期积攒的年轻消费者与家庭消费人群密不可分。娜娜告诉《新民周刊》,现在很多来消费的老客人,早在几年前已经相互熟悉。老客人成家有了小孩,便带着孩子一道来到这里。
这一点也得到了黄宇的肯定。在她看来,上海现阶段发展屋顶经济的基础,主要围绕三方面。“一是有需求,大量的年轻消费者和家庭消费人群,是屋顶经济的消费主力人群;二是有载体空间,上海目前大中型购物中心较多,屋顶有成片的大面积室外场地可以利用,适合引入一定规模的大块商业;三是屋顶业态日益丰富,除了屋顶农场、空中花园以外,还有书店、博物馆、儿童乐园,现在甚至也有不少开始尝试夜间经济发展。”黄宇对《新民周刊》记者说道。
目前来看,上海的屋顶经济按照经营主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像娜娜的“大房子”这般独立运营,而更多的是依托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而存在。这并不难理解,人流量和载体空间是屋顶经济存在的基础,而这二者都是购物中心具备的要素。根据艾媒数据中心,2019年上海的典型城市购物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为144个。可以说,在屋顶做生意的商家期待的是购物中心首先能够吸引消费者,从而才可能会有更多人流量去往屋顶。
黄宇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也指出,屋顶经济如果发展良好,能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瀑布效应”。典型案例便是上海的静安大悦城与其屋顶摩天轮。自2015年正式营业,摩天轮便成为这座商场最与众不同的卖点。这一点看,屋顶经济与购物中心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上海已有的众多购物中心,在屋顶发挥的空间无疑是巨大的。此前由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购物中心屋顶商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全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中,仅仅1%的购物中心利用屋顶空间进行商业经营,19%的购物中心屋顶被用作停车场和屋顶绿化及太阳能发电,80%的购物中心屋顶面积处于闲置状态,总的闲置的空间超过3000万平方米,相当于400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此外,在黄宇看来,屋顶经济和其他新经济形态一样,其发展离不开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努力。“以现在常见的商场屋顶为例,商场的运营主体由原来的外包逐步引导到商场自营,给予了商场更多在屋顶发挥的空间。”
屋顶经济未来大有可为
80%的购物中心屋顶面积仍处于闲置,意味着屋顶经济在未来仍大有可为。同时,屋顶经济也有着特殊性。根据《报告》,以屋顶经济中最常见的餐饮场所为例,咖啡甜品、西餐日料、酒吧、西式婚宴等轻餐比重高达76%。一方面,重餐需要铺设排油烟设施,而大面积铺设不仅带来巨大成本,也不利于未来店铺业态调整;另一方面,轻餐租金通常高于重餐,约为后者的两倍,更利于提高整体租金收益。
另外,安全因素相较于传统的室内经济,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今年8月初,台风“黑格比”令上海市民记忆犹新。每年夏天,上海难免受到台风影响。这种天气带来的不可控因素,是屋顶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此,《报告》也指出,随着国内城市地价高企、寸土寸金,购物中心对屋顶商业的利用率更高,未来屋顶商业正呈现两大发展趋势。第一,未来屋顶商业将呈现主题化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已有及在建的拥有屋顶商业的购物中心中,形成复合消费及主题特色的屋顶商业项目超过20家。其中,社区购物中心偏好采用亲子欢乐、运动健康主题,以迎合其家庭消费的定位;而大悦城、万象城则独树一帜,并形成屋顶主题产品线,这样既利于快速复制节省成本,又形成具有标志性的独特风格。第二,屋顶商业品牌商正走向产业化发展。屋顶餐饮、儿童乐园、花卉广场等屋顶商业主力店已开始产业化发展,应运而生多个专业屋顶商业品牌商,提供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服务。
无论是产业化还是主题化,其本质都是追求自身的独特性。在屋顶这个给人各种想象空间的地带,生意经也格外讲究差异化。从大型购物中心,到相对小众的独立运营方,商家不断解锁的各类屋顶新玩法,不仅可以激发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推动了一种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记者 王仲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