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上海—— “三台合一”打造魔都“第五立面”
如果从上海的天空鸟瞰这座东方国际大都市,你会发现在错落有致的建筑的露天空间里,若隐若现着魔都的腔调——从购物中心或酒店的露台,到各式各样的屋顶平台,再到各色的露天外摆位,已然成为上海城市魅力的又一大重要载体。
放眼全球,众多国际一线城市都不约而同走向"立体城市"的发展道路,上海建筑群里的露天空间,就像是"立体城市"中的一个个音符,合奏出一曲优美的旋律,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功能定位上,为人们感受上海有别于其他国际立体城市的精致和魔都特有的活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露台屋顶风景无边
有人说,没有享受过“露台花园”的人,不足以谈上海,上海大概是全中国最爱露台的城市了。上海的露台文化隐藏在生活里,烙印在上海人的骨子里。
浦江两岸的美景任谁都无法拒绝,挑一处最心爱的楼顶露台,换个角度,一边俯瞰城市的夜景,一边享用晚餐,这样的惬意可不是哪里都能遇上的。无论是万国历史建筑群中一连串的“外滩××号”,还是像外滩W酒店、艾迪逊酒店、外滩悦榕庄等林立的现代建筑,一个甚至多个饱览江景、眺望魔都天际线的屋顶露台,几乎就是“标配”。
临近江水,凭栏远眺,浦江的流光溢彩仿佛触手可及。在两岸璀璨的灯景和缓慢驶过的艘艘游船的背景中,仿佛不知不觉已有了微微醉意。而如果坐在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58层上海最高的户外餐吧的沙发里,正对东方明珠第二球,能极目望见浦西很遥远的地方,遇到水气很大的时候,整个露台像泡在一朵云里,人在云雾里穿梭,真有身在琼楼玉宇的飘仙感。
在时尚杂志和网站上,每个季节都会有“最美露台”的榜单出笼。无论是在黄浦江边还是在喧嚣的市中心商业旺地,哪家酒店的露台坐拥最美风景的争论,从未停止,但几乎每一座露台,都是红男绿女眼里的网红打卡地。
在坐拥无边风景的同时,露台本身也在以更多的艺术性和设计感成为风景。比如以希腊神话中的夜之女神命名的NYX屋顶酒吧,以古典建筑遗迹为灵感设计,建筑轮廓被紫外线光线包裹住,伫立在闪烁的霓虹灯和车水马龙的高速路背景之中。步入到这个超现实的“蓝光”空间中,给人一种奇妙的超现实空间体验。
如果说申城的酒店露台有那么一点“小资”,那如今在更多建筑上不断涌现的屋顶花园,则是普通市民更趋之若鹜的场所。
最近,虹桥艺术中心的屋顶花园在疫情后,重新对市民开放。这座在原天山电影院基础上改建的建筑,通过立体绿化设计,营造出一个优雅、简约、禅意的空中休憩花园。屋顶采用格栅屏风、垂直绿化,对角设置棚架、木质露台、草坪灯和景观空间,沿屋顶外沿勾勒蜿蜒起伏的旱溪、花境,柔化了屋顶和设施的轮廓,形成了活泼优雅的空间体验。
再比如位于淮海路K11购物中心6层的空中花园,为顾客提供了一个休闲观景空间,可俯瞰淮海路和延中广场等美丽的城市风景。花园围绕中空的中庭做对称性延伸,享誉全球的玻璃艺术家博罗夫斯基创作的各种玻璃小动物安置于草坪上树丛中,意趣其间。
在上海,类似的屋顶花园遍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几乎每一处的面孔都不相同,尤其是在商业综合体,屋顶花园和商业的各种创新可谓精彩纷呈。巴黎春天浦建店的屋顶小镇、爱琴海的屋顶传骑马术、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空中索福德足球场、静安大悦城的屋顶摩天轮与摩坊166主题街区及集装箱街区C街、七宝万科广场的RAPUTA屋顶花园集市、兴业太古汇城市绿洲式的空中活动空间、虹桥南丰城屋顶的丰尚小农庄、世纪汇屋顶多肉植物园……
这些屋顶空间依托其“以天为被地为床”的无拘无束打破了这些限制,打破了室内大盒子式购物中心的封闭感和沉闷感,不仅为城市绿化和景观增添了新意,也以丰富的商业业态给市民带来了崭新的购物体验。
“第五立面”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中最常见的风景。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区域中开拓生态建设空间,让钢筋水泥与生态绿意趋于平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建筑学领域,楼顶被称为城市的“第五立面”,是一座城市空中景观效果的展示窗口。在这样的考量下,屋顶的生态美学功能和平台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和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现实,让楼顶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通过楼顶多种形式的绿化以及自然环境的设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另一方面,在提倡健康生活、绿色城市的今天,重视利用城市综合体楼顶开放空间,使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使用率大幅度提高,不仅能够带动城市商业区的活力,还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消费体验。由此可见,“第五立面”势必成为整个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集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敬东看来,从更高的视角观察环境,是人的天性,古时候人们就喜欢登高望远。现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加,为我们从高空往下看,不管从屋顶还是露台,提供了一些更好的选择。以往人们比较关注单体建筑的各个立面,现在的视点是多样的,高空俯瞰视点的增加给城市“第五立面”带来了新的发展。
屋顶花园的概念并非现代才有。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就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其实就是最早的露台或者是屋顶花园的表现方式。而到了近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新的现代主义建筑和传统的古典建筑不同的五点主张,其中有一条就提出来要做屋顶花园。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于巴黎近郊的萨伏伊别墅,就做了一个屋顶花园,这个建筑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屋顶花园的增多,正是上海城市“第五立面”理念不断发展深入的产物。目前,上海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已达3万多栋。在高楼和高架的“丛林”中,一片绿意最惹人向往。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新增立体绿化网络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当城市中心的建设空间越发捉襟见肘,包括屋顶在内的立体绿化无疑是重要突破口。
屋顶花园建设是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的多层化而出现的,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多维自然因素的一种绿化美化形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田宝江认为,从城市的“第五立面”,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些特色,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的一个肌理状态,也反映了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的空间形象。城市的屋顶和露台,不仅为城市景观的观赏提供了新的角度,新兴的屋顶商业业态,也是城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他认为,在建造屋顶露台屋顶花园的时候,一定要把生态景观和城市活动的功能兼顾起来,最好是能够一体化,发挥综合效益。
田宝江还建议,在上海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也要把屋顶的改造、屋顶的绿化、屋顶露台的利用作为一个改造的主要内容考虑进去,而不仅仅是关注老建筑内部的一些改造,这样,未来可以对城市整体的“第五立面”有很大的提升。
据田宝江介绍,和欧美的一些大都市相比,上海在建筑“第五立面”上的发展起步是比较晚的,相关技术规范是2010年才颁布的。但是起步比较晚,也有一些后发的优势。比如上海可以直接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使得屋顶的露台和屋顶花园的建设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最近成为网红的苏州河天安千树项目,就采用了玻璃钢模板浇筑的新技术。他透露,从设计的理念,包括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来讲,上海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是持平的状态,在历史建筑的保护跟屋顶绿化相结合等领域甚至是领先的。在同济这样的高校,已经有以城市立体绿化为研究方向的专业,传感器、大数据等一些新技术手段已经应用在实际的设计和建筑当中了。
“三台合一”打造未来屋顶
上海的屋顶空间未来如何发展,使其能更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更适应老百姓需求,更适应经济业态发展?敬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敬东认为,露台和屋顶的定位与功能,可以归结于“三个台”——看台、舞台和平台。
作为人们登高观景的立足点,露台和屋顶的看台功能显而易见,站在这个看台上,可以获得视觉的享受,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与此同时,露台和屋顶同样也是被观察的对象,上面的人,上面的绿化、灯光、夜景,也就成了一座舞台的一部分。当屋顶和露台的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存在一定的功能,比如运动场、餐馆酒吧等,既是人们消费、社交的平台,也是多种业态商业开发的平台。把这三个定位和屋顶露台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未来的方向。
在敬东看来,要更广泛地开发屋顶和露台,需要对建筑物和屋顶露台的景观核心价值进行甄别,在有可利用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推进。他建议,上海可以选择一些有特征性的地区,比如一直在推进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一些重要的广场节点和城市的副中心、城市的绿地和公园周边的一些建筑物的屋顶和露台,去开发它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和上海的精细化管理和城市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大程度上焕发城市经济的活力。
作为城市规划专家,敬东还建议,屋顶和露台的开发,要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是由一系列的屋顶来构成的,如果在屋顶上能够点亮,在夜晚这一条线就会非常的漂亮。这是一条连续的线性空间,在上面还可以穿插一些露台的点状补充,将会把魔都的夜景装点得更富魅力。他认为,坐拥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两条河流,既有历史性建筑,又有超高层现代建筑,这是上海之于全球其他国际性大都市所特有的优势,如果对这些建筑的露台和屋顶进行系统性利用,将构筑起未来上海立体化公共空间的新格局。这将是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标签,也是上海城市性格的彰显。(记者 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