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浦东气质”
1990年秋,我还在山西省大同市政府任职,第一次因公出差来上海。在复旦大学附近旅馆的电视里看到了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描绘,高频词就是吸收外资;同时,我还首次了解到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概念。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不知道如何去浦东,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地铁。于是,就和同伴坐公交去外滩著名的情侣墙看看。
对面,主要是农田和煤炭装卸码头,黄浦江上还有俗称的万吨轮频繁地进出港;浦东,则是需要搭乘轮渡才能过江。那一刻,很难想象浦东的未来会像今天这样的美好!
浦东的轮廓
1992年,中国人民敬爱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而我在兰州大学本科校友吴兆路的引荐下,到国年路的复旦大学教工宿舍拜见了中文系吴中杰教授。当年秋季,我幸运考取博士研究生成为吴门子弟的一员。
导师家里,是思维活跃的第二课堂。如关于浦东,吴门弟子们认为那里缺少有名望的大学、高收入的工作机会似乎也不多、离市中心的空间距离又很远(派生出如何求医、投资者的孩子如何接受基础教育,以及如何观看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等疑惑)。我也记住了吴中杰教授告诉大家的上海民谚——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尽管那个时候房地产投资已经兴起,住宅刚刚在浦东探索市场化。三年后毕业即获得博士学位之际,我发现自己还没有去过浦东呢。
新的世纪,很快就来了。我在一次跨界学术交流活动中,很荣幸地结识了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泰斗级大师——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的张仲礼先生。他很耐心地告诉了我这个晚辈——浦东开发开放的基本轮廓,也就是说浦东的规划一开始就是世界级的高水准;尤其是在引进外资方面就是面向全球和第一层面的经济发达国家。如浦东在上个世纪最后一年,就举办了财富五百强论坛。当年,中国进入这一榜单的企业只有九家;而美国和日本都超过了一百家。
张仲礼先生,很会抓住关键概念向关心浦东发展的人们解读其轮廓。新世纪初已八十高龄的张老,让我记住四个关键概念——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和张江有啥功能区别呢?张老告诉我:金桥主要吸引发达国家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如新型汽车、集成电路等;张江主要是软件开发、生命医药等,强调自主研发。他还强调:“如果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没有原创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突破口,就会被卡脖子”。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卡脖子”的概念,只是当时还领悟不深;现在看来真是高瞻远瞩啊!
张老还很看重“上海制造”,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是上海制造高质量口碑的历史成就。但是,在新世纪需要有新的代表行业来体现上海制造的实力。张老认为这个代表,就是主体在浦东金桥的汽车制造业。他还告诉我:引进美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一度是上海市政府的一号工程;相关规划和审批服务,既严肃科学又高效流畅,让国际顶尖投资者有了“浦东速度”的深刻印象并一直保留至今。
我后来又荣幸地能够经常光临张老的府上做客、聆听更为丰富的教诲,如他认为浦东作为龙头、首先得是长江流域(不局限在长三角)的制造业龙头;没有先进制造业的集聚,现代服务业就会踩上跷跷板,一旦出现国际金融体系领域的动荡就会无所适从。他还准确成功地预测到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中国汽车市场会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他是热爱汽车和高速公路的。他会开车,早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就自己开着福特汽车,跑遍了美国一流学术机构的各图书馆。1958年他接到了其父亲的上海来信,告知他新中国迫切需要各类专门人才;于是他就卖掉了汽车和新住宅,携家回归祖国。
张仲礼先生从理论上,还充分论证了选址浦东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战略突破意义和永续价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英译版本就是他最早告诉我的,我曾经疑惑是否太简单了些?他说如果要让全世界迅速有效地明白,就越简单越好呢。
浦东的奇迹
在张仲礼先生的书房,常常能看到童年时期的《新民周刊》。他告诉我:他特别喜欢的这份周刊是新民晚报社在新世纪的第一周正式创办的,是时任新民晚报总编辑金福安先生所赠送的。他强调说,每一个欣欣向荣的大都市,都会有一份内容广阔且图片精美的周刊;既是当今时代的脉络,也是预见未来的窗口,他建议我的留学生课堂充分重视。在他的鼓励和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斗胆于2006年,在复旦光华楼开设了一门新课程——“新民周刊导读”!
有了《新民周刊》后,我的留学生课堂变得热闹非凡又不乏理性思维。最初周刊的零售价是每本人民币五元,而留学生们的口碑就是——每个周末你只要花五元钱,就能够了解一个无限广阔的中国。几乎周刊的任何选题,都会引起各国留学生的热情关注。当然,留学生们在毕业之前还是要考虑出路或就业前景,是回国从事对华工作还是在上海或其它中国大中城市谋求新发展,是根本性选项。
也因为《新民周刊》对浦东所有热点和发展赋能课题不间断和从不遗漏的报道,浦东成为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们的第一选择。南汇从行政区域上并入浦东之后,出现了临港新城的概念,在周刊报道中出现过多次,如今更是成为浦东自由贸易区新片区。好几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和我话别时告知将去临港,我一开始还是老观念——说是那离人民广场很远啊!但他们的回答是离世界很近呢!今年四月间,第1085期《新民周刊》封面就是“浦东,中国的一张王牌”。这对留学生们帮助极大,尤其是在应对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前提下更是信心的方向。
确实,在留学生们的眼里、《新民周刊》赋予他们关于浦东发展的高频词就是——奇迹。在周刊主题报道的熏陶下,他们已经学会了按照报道提供的主旋律自主地调研,并进一步地深刻了解浦东。如关于从浦东经济数据中得出结论,即浦东三十年的奇迹在全球是十分罕见的——浦东新区,是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34亿元,人均GDP3.32万美元,以全国1/8000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美丽缩影。
在着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方面:浦东加快发展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特别是在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战略必争领域谋求攻坚突破;这些领域自然也是国际人才向往的高地。
奇迹,也是直观的。有学者说:“建筑是世界发展的年鉴”。浦东建筑业和城市面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突破性进步。奥地利留学生胡美琪说:留学生一抵达中国上海就不得不经过如今再熟悉不过的浦东机场;第一眼最能引起注意的就是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以及隔江相对的历史丰富的外滩。当年羡慕香港的陆家嘴,只用了仅仅10年时间就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她感慨道:“浦东只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追赶上了西方大都市百多年的发展,简直就是创造了奇迹。站在远方看着高楼大厦是欣赏,但站在陆家嘴高楼其中,会感到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这就是名不虚传的金融中心——陆家嘴。”而陆家嘴,就是当年的煤炭装卸码头!
浦东的气质
如今的浦东已经三十而立,以浦东为主场的精彩、成功、难忘的上海世博会也已经胜利闭幕整整十周年了。再讨论浦东的魅力时,留学生们大都说到了浦东的气质。这种气质既具有新时代的中华气概,同时又带有鲜明的上海特色而迷人。
胡美琪就说:“敢闯敢试的气质,是在短短三十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浦东的成功秘诀是靠齐心协力,一起向前进方向努力,秉承为全国服务和面向世界的心态,才能达到了如今的成果”。俄罗斯留学生康妙珊认为:浦东的独特气质就是能够驾驭信心——“相信大部分人希望青史传名,得偿夙愿。不过人那么多,竞争力那么激烈,抓住需要的机会也那么困难,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双手下垂。当你垂头丧气的时候,什么事情会帮助提高精神呢?我有一个答案,即去浦东看摩天大楼。这里的气氛非常奇妙,看到往天空的高楼大厦,就觉得你的愿望和梦想仿佛也离天空、离上帝更接近,感觉连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都能实现”。
日本留学生大井萌惠完全赞同周刊对浦东气质的概括——“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王牌”!她告诉我学习周刊主题报道的心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描绘的“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一开始就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根本方针。这是浦东开发开放面向世界的一个总体目标,也是浦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最近,习近平主席也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杠杆。浦东的气质,能够让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合作伙伴更好地理解新时代。
韩国留学生金闰泰来复旦求学之前,就一直在浦东新区的一个国际学校读书并零距离观察了浦东四年。他认为浦东的气质就是包容和开放,他总结浦东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在:首先是自然条件好,地形平坦、河渠纵横、气候暖湿。其次是区域面积大,政府效能决定了开放成本容易控制。第三,就是包容,即浦东新区与上海繁华街闹市只一江之隔,易于和老城市连为一体,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无论是敢闯敢试、驾驭信心、包容开放,还是战略王牌,我都理解这是国际青年才俊对自身可能投身浦东未来发展的新希冀。就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十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并发布了六千多字的全会公报;我就立即和留学生们联系浦东加以了解这一面向世界的宣言书。全会提出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总引擎!
在我理解的气质方面:十五年后的中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我就在想,那时侯的浦东应该是文化气质的标杆;不仅拥有如今已集聚的一流生产型要素,而且还拥有或发展出一流的生活型氛围。未来浦东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这些氛围一旦成熟,浦东的气质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撰稿 要英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