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杨浦,飞扬着大青春与大梦想

日期:2021-10-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的“四敢精神”,推动着杨浦人厚积薄发,奋勇前进。当下的杨浦,正肩负着建设人民城市示范区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历史责任,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篇章!
主笔|姜浩峰


  微雨渐停,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工人新村鞍山五村,像过去岁月中每一个清晨那样苏醒。出门买菜、晨练的阿姨互相打着招呼。有人笑盈盈地也向一位刚出门的男士打招呼。如果单看他脚下那双黑色大雨鞋的话,一定会觉得他就是一位在杨浦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刚退休不久的老师傅。可一抬头,却是一位老外。

  安东·西比克(Aldo Cibic),1955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琴察州的斯基奥地区,1980年毕业于米兰工业设计学院。此后,他参与发起过意大利设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后现代设计流派——孟菲斯派。西比克跑到鞍山五村来做啥?

  其实,西比克在鞍山五村安家已有一年了,住在一套34平方米的小屋里——他把这儿称为自己的“外星小窝”。对于西比克来说,只要家中有出于他灵感的设计,只要出门有咖啡,这就是可以栖居之处。这不,出了新村门,拐角就是Punchline咖啡馆。西比克一头扎了进去……

  西比克是同济大学的荣誉教授,之所以将在上海的家安在鞍山五村,是因为同济大学位于杨浦区,对他来说,通勤方便。三年前,西比克接受了好友娄永琪的邀请,准备到上海参与主题研究“城市更新与城郊新型社区构建”。当时他就决定搬到上海来长住。如今已是同济大学副校长的娄永琪说,因为西比克“外星小窝”被中外媒体广为报道,老教授成了新网红。

  今年9月30日,同济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时,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曾说:“杨浦能够成功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取得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离不开区域内高校始终如一的支持。” 谢坚钢希望杨浦区与同济大学未来的合作,能彰显科技创新这一共同特质,扛起立德树人这一共同责任,担当建设人民城市这个共同使命,不断开创区校合作的新局面,共同为上海奋力创造新奇迹、不断展现新气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则提到:要深入思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深化对区校战略合作的政治认识;坚持以人工智能赋能,共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创新升级;健全完善区校合作机制。

  回顾杨浦区近年之发展,体现的正是一种厚积薄发之力。《新民周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杨浦区上上下下,与区内各类企业、学校、机构的接触、交流、合作,真真切切体现了一种努力争当“金牌店小二”的服务精神,由此塑造一流营商环境,使得更多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得以如滚雪球式地齐聚一堂,继而又带动杨浦既有资源的整合、提升、发展。

  当下的杨浦,正肩负着建设人民城市示范区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历史责任,奋力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篇章,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建设高标准人民城市实践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引领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质生态生活融合区而努力奋斗,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浦之“杨”,谐音英文之“Young”。杨浦之“Young”,飞扬着青春与梦想!


Young,互联网大厂在上下楼之间


  点开手机——

  哔哩哔哩(B站),杨浦。

  美团,杨浦。

  字节跳动,杨浦。

  ……

  小小一方屏幕上,这么多App。这些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竟然都在杨浦区。这是约好了的吗?

  优刻得、达达集团、声网科技……,这些企业虽非家喻户晓,可只要在天眼查上稍微搜一搜,也就能明白,他们可都是在线新经济领域的当红“独角兽”,竟然也都扎堆杨浦!

  不久前,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披露,杨浦区已有500多家在线新经济企业,年总产值近700亿元。无疑,以新生代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杨浦区一个新的增长点。2020年疫情方起的时候,杨浦区有关方面领略到了在线新经济“高效、便捷、无接触、少集聚”的特点,主动上前服务互联网企业,取得不少成果。有媒体评论称,杨浦发展在线新经济已经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

  仔细梳理——譬如在政策服务方面,杨浦出台了促进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电竞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推进区块链产业升级发展政策,推出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地认定等方面政策细则;作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杨浦区实施人才新政16条、20条;在金融服务方面,杨浦区积极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金融功能区”,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推出了金融扶持企业“白名单”制度。

  政策扶植和金融支持,让“独角兽”得以孵化、破壳而出。

  达达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陈治平对杨浦区的评价是——“政策有温度”。

  声网科技为小红书提供互动直播电商解决方案,在直播带货中加入各种互动新形式,以便让获客转化更有效率。同样将总部落户在杨浦区,声网科技副总裁崔博如此说:“杨浦区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数字产业特色园区和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形成生态链强大吸附力,为互联网赛道创业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源支持。我们是顺理成章地落户杨浦‘长阳秀带’。”

  提到“长阳秀带”的还有美团(上海)党委书记毛方。毛方称:“杨浦区从过去的‘工业锈带’到如今的‘生活秀带’,借助‘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园区的建设,为美团这一新经济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空间载体。”

  上汽大通、西门子、耐克,这些都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然而,他们也已与杨浦携手,深化“大制造”数字化平台、打造数字化门店等。反之,美团、达达、商米等人们印象中的新经济企业,也在杨浦区的大力支持下,打造数字化小店示范街。网上、网下,在杨浦深度融合。活跃在杨浦的一批头部企业,更是获得了专项支持,实现更好的发展,去年以来,已有复旦微电子、爱回收等9家数字经济企业上市。

  融合的能力从哪里来?记者在杨浦市场监管局长阳创谷工作站看到,工作站设在一个改造过的集装箱内,该局派出的工作人员驻站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如果企业需要变更营业执照某个事项,只需带齐相关资料,经过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当场就能核准变更,打印新的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从改造集装箱这一景象,似可想象杨浦区在工业化时代是怎样一番大工业、大生产的情形。而如今,在后工业时代,恰如20世纪80年代,孟菲斯派在米兰以新型材料、响亮的色彩和富有新意的图案来改造意大利传世经典家具一般,杨浦的集装箱经改造成为了市场监管局的一处办公场所。这当然只是外观上的感受。内里,杨浦区已在制度层面进行突破,比如推出了“零跑腿”清单等措施。据介绍,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最近对内部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了30项简化清单,其中有80%、共计24项可实现“零跑腿”,比如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可以在上海市质监局网站上提交申请,快递邮寄纸质申报材料,申请人在网上就能查询到备案结果,让“快递跑”替代“群众跑”。从中不难看出——杨浦人从大工业化时代传承下来的发现规律、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制定规则、严格执行等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进一步发扬。当下的杨浦,正努力畅通数据流动——对标数字新基建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两张网”建设,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苏州、台州等地跨省通办,助力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千寻位置建设北斗时空网,夯实“物联、数联、智联”的数字底座。

  科技驱动,相当重要。杨浦区对标科创新生态专项行动,打造出一批经济数字化研发应用平台。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在区域内助力高校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复旦大学联手组建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全力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鼎力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建设财经科技产业创新平台,支持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医工交叉产业化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可以说已在杨浦扎实落地。

  种种探索,让杨浦区再次成为新兴企业大厂扎堆的地方。只是这一百多年后的大厂,总体上说,业态与大工业时代早已不同。

  当下的杨浦,以数字化助推传统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和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这是杨浦下一步的产业空间生态之大有可观之处。

  有评论称,杨浦正在“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抓住数据要素和数字生态两大支撑”,力争做数字时代的“头号玩家”。


Young,“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10月1日,记者来到黄兴公园。这边厢,“森林营地”中聚集了一群“小勇士”,头顶可爱的小头盔,戴着酷酷的护目镜,正在接受一场“爬树挑战”。那边厢,在浣纱湖畔,几路群众合唱团正在自发地拉练《歌唱祖国》等歌曲。一处细节令人感觉舒适——公园道路的绿化丛旁,设置了不少便民挂钩。有的挂钩上挂着衣服,也有挂着水壶之类的。公园保安甚至表示,如果需要暂存较大物品,可以放到保安室。“只要游客有需求,我们就想办法帮到。”黄兴公园工作人员如此说。

  “原本,阿拉杨浦区只有黄兴公园、杨浦公园和共青森林公园,听说,杨浦大桥下的大桥公园也快要造好了——预计明年6月底完工。以后还可以到大桥公园白相相。”一位参与合唱活动的阿姨如此说,“不过,现在杨浦滨江已经有不少公共空间、休闲场所,阿拉杨浦的感觉已经老嗲了!”

  提及杨浦滨江,不得不提到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工业遗存。与至今仍具备生产功能、向杨浦、宝山、普陀等区供水的杨树浦水厂不同,杨树浦路上诸如上海制皂厂、杨树浦发电厂等等,包括杨浦滨江南段当年那些船舶、化工、纺织、轻工企业,早已经不再开工生产。一度,这些地方被称为“工业锈带”,甚至还有媒体称之“披着神秘的面纱”,实际就是工厂搬迁后略显荒芜及苍凉之感而已。

  2017年10月,杨浦大桥以西的2.8公里岸线贯通开放;2019年9月28日,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岸线公共空间亦向公众开放。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是“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以及由慢行、骑行、漫步组成的“三道交织活力带”之复合。

  都市酷跑一族沿着红色跑道进行有氧跑;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玩耍着;更有人在夕阳的余晖下,伴着江涛声来上一曲悠扬的萨克斯……提及此地的热闹程度,一点儿也不比黄兴公园和共青森林公园差。而景观上又与两座公园有所区别。譬如时不时印入眼帘的黄浦江的网红打卡地“绿之丘”。“不是我拍得好,是建筑本身太棒了!”前不久,以“绿之丘”为拍摄对象,获得“建筑可阅读全民拍”摄影大赛一等奖的摄影师王洪刚如是说。

  实则,“绿之丘”本身也刚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荣誉提名奖。谁又能想到,如此美妙的建筑,在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改造之前,原本竟然是烟草公司的机修仓库。

  “杨浦滨江最大的亮点与最独特优势,就是工业遗存。”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左卫东表示,“历史被保留下来,这一城市会客厅就拥有了百年共鸣。最开始,一些老企业并不同意把废弃的塔吊、金属设备留在现场,想拆除带走。工作人员将设计理念一一告知,才有了现在从‘锈’到‘秀’的转变,以及‘古’与‘今’对话。”记者发现,杨浦区对工业时代文物的保护意识,亦正逐渐增强,甚至走到了全国前列。今年5月14日,首个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在杨浦区启动。杨浦区政府与示范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代表、街道代表分别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上海市杨浦区文物局正式揭牌,成为上海全市首家增挂“文物局”牌子的区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保护文物,自然是题中之义。但假若单单保留遗存而不进行符合后工业时代审美、应用的设计、改造,则那些工业遗存又似乎失去当下存在的活力。

  犹记得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行,首站就到杨浦滨江。当时,习近平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曾表示肯定。并称,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从结果上看,杨浦那些工业时代老建筑的空间是这样改变的——百年制皂厂中,废水处理管道变成了时光隧道,废水池成了下沉式空间;始建于1884年、更名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重新整修成为公共开放空间,不仅可以看书喝咖啡,还有人利用这一空间组织单位内部会议、学习。那看似老旧的一门一窗、一梁一柱,与周边爬满爬山虎的一处老墙呼应起来,让人追忆起往昔……

  今年以来,黄浦码头旧址、杨树浦水厂等20处百年建筑又装备了新科技,游人可以通过“无线感应”来听老建筑“亲自娓娓道来”说自己的历史。此外,杨浦滨江还在着力打造博物馆群落——已建成的有上海自来水科技馆、中国救捞陈列馆。今年新建的“初心启航”展厅、国家级非遗上海港码头号子展示区已向公众开放,讲述着100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有志青年从这里登船出发赴法勤工俭学,探寻救国真理的故事。

  昔日的“工业锈带”,经过改造升级,不仅仅摘去了所谓的“神秘的面纱”,亦不仅仅是可供参观欣赏的“百年工业博览带”,更成为市民感受上海今昔、畅想上海未来的一个所在。

  当然,在大力推近工业遗产转化的同时,杨浦亦在探索打造“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示范区,包括加快建成、启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码头,实现浦江游览多点停靠;开通滨江电瓶车、观光小火车等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等,打造一批区级、市级、国家级公共文化和旅游品牌;建造世界技能博物馆。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重点布局一批在线文娱、知识付费、文化金融等产业项目。

  《新民周刊》记者还了解到,在杨浦滨江的建设过程中,不少专家与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帮助管理部门改善工作,提高效能。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虞浔在杨浦滨江漫步休闲时,萌生了设置一个收集人民意见之平台的想法,当他把想法通过书信提交到杨浦区委,两周后就收到回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徐英智此前向杨浦区政府提交了进一步完善滨江区域便民利民措施的建议,一周之内就收到反馈。此种“献计于社会”的热情与“问计于市民”的诚恳之间的互动,催生了人民建议征集平台的设立。

  提及此,谢坚钢说:“在杨浦滨江的建设、改造中,管理者、建设者、普通群众置身同一话语层面,享有同等表达意见的权利。我们始终从群众切身感受出发,聚焦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生于杨浦、长于杨浦的普通市民小晶9月20日去了一次复兴岛。他告诉记者:“小辰光一直觉着复兴岛就像海外岛屿般的存在,这次探访岛屿,还是有种出上海之感。我觉得这种感觉要珍惜。毕竟,这是位处阿拉上海黄浦江上的一座岛屿。”如果说杨浦的“工业锈带”总体上变成了“生活秀带”,杨浦人得以在这一片热土上将生活过得浓墨重彩如一场大秀,那么,复兴岛反倒是这场大秀的调剂之所。作为黄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曾是工业仓储重地,此后“留白”多年,开发极其审慎。杨浦有关方面认定要“保持定力、静下心来,深化研究、精心打造”,锚定城市长远发展的愿景目标,根据黄浦江沿岸整体统筹要求,在一张底板上把各方面的规划整合进去,真正为子孙后代留有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期的复兴岛,当然也有亮点。譬如复兴岛公园内的优秀历史建筑白庐。经过将近一年多时间的改造,如今成为上海首座公园党群服务站,也是杨浦滨江第九座党群服务站……


Young,家园,美丽的新家园


  2021年,将是一段历史的终点——在今年的“旧改大决战”之后,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在杨浦区将不复存在。

  回顾近年来杨浦区的旧改进程,会发现如同一场奥运跑步比赛,2021年正是冲刺之年——“十三五”期间,杨浦区共完成93.45万平方米旧区改造,受益居民3.96万户。2019年,杨浦区完成旧改征收户数首次破万户;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12936户,刷新了旧改以来的最高纪录。今年,纪录将再次刷新,杨浦区要完成旧区改造1.5万户,收尾6个基地。

  数字的背后,则是杨浦区旧改工作方式方法的逐步变化。对此,杨浦区旧改办推进部部长杨一凡深有感触:“以前旧改90%左右居民选房子,现在是反过来的,大部分居民选择货币补偿。”

  2017年蒋家浜旧改征收时,杨浦区首次设立“自购房奖励加奖期”,所有在集中选房前特定期限内签订货币补偿协议的居民都可以享受自购房奖励翻倍。土生土长的蒋家浜人潘维材果断选择了货币补偿,他说,“拿到补偿款后,东南西北的房子我都可以挑。家里人口多,选择货币补偿还能减少家庭矛盾”。但货币补偿,未必能杜绝矛盾。化解矛盾,需要有人做工作。

  杨一凡说:“我们旧改工作人员,经历过与居民谈判补偿方案的时代,东家跑到西家,白天讲到晚上,简直成了‘谈判专家’。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旧改人员从‘谈判专家’变身‘老娘舅’,主要工作变为化解家庭矛盾。”

  紧邻杨浦滨江、就在杨浦大桥下,有一片名为“周家牌”的区域,亦即大桥97、98街坊。多为旧式里弄,很多房子存在了上百年,绵延了五六代人。2020年底,在基地旧改过程中,摆在征收人员面前的头号难题便是如何查清楚老房的“身家底细”。临青路233弄90号,位于狭窄的弄堂深处。“经办人到档案馆翻查老宅的原始资料,发现那是建于清朝的房子。”杨一帆说。在查到房子来历以后,工作人员又通过公安翻查老户籍资料,找齐所有产权人。记得老宅的共有产权人第一次到旧改指挥部碰头当天,一共来了27个人。他们之间互不认识,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姓周,二是都乐呵呵地在征询同意书上签了字。

  今年以来,杨浦旧改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组团开发”。譬如6月25日,三个旧改征收基地——大桥94、124、125街坊,定海127、131、132、133、141、142、145街坊,定海144、147街坊同步启动正式签约。其中,定海127、131、132、133、141、142、145街坊采用“组团开发”模式,将7个地块、涉及定海、隆昌、波阳、凉州4个居委的零星旧里合并,同步启动旧改。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快了旧改进程,让此地居民早日告别“蜗居”,实现“安居”。

  杨浦旧改,还有一段佳话——定海路街道的“三个100%”。

  紧邻长阳路在建工地的定海154街坊D块,本只有47户居民。该地块的房屋虽然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按年头算可比“周家牌”新多了,可这里的房子许多墙面已经开裂,电线老化,居住环境恶劣。更加之周边居民小区围墙的阻隔,令居民们进出极为不便。为此,不少居民非常希望完成旧改。可最初,此地并没有列入旧改计划。原因无非地块面积太小,户数太少。杨浦区旧改办综合部的负责人周国强说:“我们注意到这里居民的旧改意愿非常强烈,于是派人前去征询意见。以往,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90%以上,签约率达到85%以上,地块的动迁就可生效。而定海154街坊D块的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100%、居民签约率达到100%、居民搬迁交房率达到100%。这‘三个100%’,使得此地可以以整体协商的方式实施动迁,从启动签约到全部搬迁完毕仅用了57天。”

  周国强称,定海154街坊D块旧改之所以迅速,是因为居民看到了此前的长白228街坊的经验。“三个100%”模式,受到了他们的青睐。2016年7月,长白228街坊通过“三个100%”模式成功旧改,360户居民搬离。由此,228街坊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在改善居民住房环境的基础上,为上海保留住了最后的“二万户”工人新村建筑,体现了上海对待老房子的态度,从“拆改留”变为“留改拆”。

  “留改拆”还可以是保留原址部分楼房,拆除过于陈旧的老楼,建造新楼。得益居民可以搬回旧址,住进美丽新家园。武川路222弄,原本有房屋14幢,其中7幢为2-7层砖混结构成套售后公房;另7幢为2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产权人为上海财经大学,房屋共153套。这7幢2层不成套房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厨房、卫生间都不是独用的。更兼白蚁泛滥成灾,房屋地板、楼梯、门窗、梁柱都已被蛀空。随着当时地铁18号线将于2018年6月穿越沿武川路的3幢房屋,房屋安全状况堪忧。

  怎么办?杨浦区专门成立工作组,由分管区领导担任组长,由区房管局牵头,会同区规资局、区建管委、五角场街道,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上海财大、申通公司、检测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研究制定改造方案。最终决定拆除武川路222弄的这7幢不成套房屋,在原用地范围内新建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住宅,新建总建筑面积6960平方米,建成成套独用一室户住宅158套,其中153套用于安置居民,剩余5套房屋作为公建配套用房。

  当2020年7月,武川路222弄施工完成,居民赶回来的时候,一派喜气洋洋。年近六旬的居民朱红光是这么说的:“我8岁就跟着父母搬进武川路222弄,在这里生活了50年。旧改前的那段日子,坐在屋里吃饭都很麻烦——屋顶不停地掉石灰。更麻烦的是早上要起很早抢厕所,一个人抢到,外面就排起长队来。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在老地方,武川路222弄的居民拥有了美丽的新家园。

  与朱红光一样,张荣康也是“老杨浦”,在复兴岛上的共青路119弄已经住了58年了。这大半生,每逢夏季暴雨来临前,张荣康都是如临大敌的。他家的老房原来是一座修车厂的厂房,砖木结构的房屋正对着院子,门前有三级水泥楼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张荣康特地在房门前搭了10厘米高的木门槛。可但凡雨势增大,老张总免不了大忙一场——拷浜,用脸盆接,用瓢子舀。即便如此,也免不了水位漫到膝盖之上,连床都漂在水面上。

  夏季到杨浦来看海,这可一点儿也不浪漫。如何让“看海”成为历史?2016年开始,在上海市、杨浦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大定海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大定海泵站正式投入使用。自此,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即便如此,每逢雨季,定海街道的工作人员仍绷紧神经。张荣康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7月初的那次暴雨。早上7点多,定海街道社管办工作人员钱宝祥就冒着大雨开着助动车赶到他们家附近,进行抢险排水。

  从巡查,到定点发现积水隐患,再到由居委会上门排查,直到抢险队迅速开进住户家,整体上扭转了局面。目前的定海路街道地区排水能力从应对“半年一遇”的强降雨提升到应对“一年一遇”的强降雨,可以抵御每小时50毫米的暴雨。

  从2016年开始,围绕“路、桥、轨、隧、水、电”等六大系统,连续5年实施“双十”工程(每年新开工十项、竣工十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杨浦区形成了“一桥二环四线五隧”的立体交通网络,未来将扩展到“一桥二环八线九隧”。建成大定海、丹东、松潘等排水系统,杨浦城区汛期的“水患”问题已有显著改善。

  比之旧改、抗洪方面得到居民普遍拥护,杨浦区全力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连续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的成绩,尤其不易。以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为例。自2018年8月开始,居委干部和志愿者逐户登门向居民宣传分类知识和意义,平均下来每家人家走了四次;2019年3月开始,他们又开始新一轮上门宣传;社区还约来200多热心居民和党员,以“人海战术”长期驻守垃圾投放点引导、指导分类投放……

  原本时代花园小区干湿垃圾混装每天产生大约5吨垃圾。当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以后,现在每天干垃圾量减半,只有2.5吨。新江湾城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康清德评价道:“垃圾分类方面,时代花园小区分得非常仔细。以可回收物为例,只要能卖钱的,他们全都能挑出来,大幅减少了干垃圾总重。”


Young,杨浦再出发


  7月17日0点,新江湾城一条横跨五条岔路的钻石形空中连廊启用,与远处的五角场“彩蛋”遥相辉映,而同属淞沪路连接三门路下立交工程的淞沪路地道,则在此前的11日0点通车,自此,从淞沪路民府路、闸殷路民府路出发,经由地道到达五角场环岛最快只需5分钟。

  在杨浦生活了一辈子、今年已经90岁的黄宝妹,见证了杨浦的发展变迁。眼看着杨浦的巨大变化,这位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又想起了2019年11月2日在杨浦滨江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的情况。当时,黄宝妹向总书记表示,自己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到无比自豪。总书记鼓励她多向年轻人讲一讲,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近日,记者刷哔哩哔哩,偶然之间发现黄宝妹竟然当起了直播间主播。在 “老杨树宣讲汇”,黄宝妹向青年一代讲述身边的党史故事,激励他们坚守初心、承担使命。

  2019年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人民教育家”称号的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年龄比黄宝妹还要大两岁。与黄宝妹的童年为纱厂女童工的悲惨遭遇不同,于漪的青少年时期,好歹还能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辗转求学。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由此,她成了杨浦人。

  刚过而立之年的于漪,从历史改行教语文。“b、p、m、f 不认识,汉语语法没学过”,可她不畏艰难,每天晚上9点以前工作,9点以后学习,两三年下来,把中学语文教师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知识,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过了一遍。1977年,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引起极大的轰动——她成了中国第一拨在大众传媒上课产生巨大影响的老师。

  如今回看,于漪当年所迸发出的那股力量,正是杨浦人敢为天下先的一种特质——杨浦的“四敢精神”,从那个时代开始锻造。

  新的时代,杨浦更卯足了新的劲头。薛侃向记者表示:“我们结合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打造了‘一带、一区、一圈’数字经济地标。” 所谓“一带”,即“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瞄准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力争到2025年集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一区”,即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正全力打造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地标和样板间。“一圈”,即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到2025年,这个当年以同济周围4条总长不足3公里的马路划出的“圈”,有望跃升为千亿级现代设计产业集聚区。

  以安东·西比克所居住的鞍山五村所在的四平社区为例,附近短短200米长的苏家屯路,曾经集聚了群租房和棋牌室等,看起来就是条狭窄弄堂。5年前,设计师将之改造成一个个聚焦未来科技和创意的“未来生活实验室”。2035年的上海是什么样?街区让居民在一刻钟生活圈内触摸到未来生活的模样。“机器人实验室”让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算法课程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声音实验室”联合算法设计、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声音进行公共应用实验。“办公实验室”将高科技、生态健康等融入办公环境。机器人、3D打印、轻奢品、新材料、感知机械臂、新办公场景等,每个实验室都代表了一种未来生活的形态。

  Young,杨浦再出发,这一片飞扬着大青春与大梦想的地方,未来会更美好……(主笔 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