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他们,缘何不约而同地选择松江?

日期:2021-11-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是一个新发展理念全面取代陈旧思路的变革时代,裹挟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意识,他们来了,他们也践行着,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了时代洪流里的一分子。
记者|阙 政


  选择一个地方驰骋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记者漫游松江,与新老松江人“闲聊”,便发现每一个驻留松江的人都有一堆“各自的理由”——或喜欢这里的青山绿水,或青睐此地的科创集群,或沉浸于绵延丰厚的人文底蕴,又或者是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伙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发展理念全面取代陈旧思路的变革时代,裹挟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意识,他们来了,他们也践行着,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了时代洪流里的一分子。


故事之一:李克俭逐梦,以“免疫细胞治疗”为马


  去年9月18日,松江迎来了又一生物医药巨头的落户——恒瑞源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松江,投资规模高达5亿元,计划建成恒瑞源正上海总部以及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打造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高端转化平台。

  论创新,恒瑞源正所专注的“免疫细胞治疗”是业内公认的创新排头兵。公司总经理李克俭告诉记者:“药物治疗可以分为化学药、小分子药、抗体、免疫细胞、基因药5个阶层,基因药尚需经过多年研发,而目前全球医疗的前沿正是免疫细胞治疗。通俗地讲,免疫细胞治疗是利用了身体本身的记忆——就好比我们打疫苗,疫苗让人体对某种病毒产生了记忆,将来真的遇到这种病毒时,机体就能辨认出来,用免疫细胞将病毒杀死。而我们现在的免疫细胞治疗还进一步发展到抵抗肿瘤、癌症——大家都知道癌症难治是因为癌细胞容易突变、容易转移,而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激发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对癌细胞产生靶向记忆,即使突变也能认得出你,这样就能预防癌症复发。通过免疫细胞治疗,我们将来可以把癌症也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可控疾病。”

  相比化学药,免疫细胞治疗的毒副作用更小,风险更低,效果也更精准。未来,个体化的医疗会经由这样的创新之路,变得愈加精准化。

  生物医药产业是松江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恒瑞源正在考察了众多区域后选择落户松江,正是因为松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可迅速将业务覆盖长三角。“我们公司的业务涉及到细胞生产,细胞是活的,有效期很短,经常需要在10个小时之内运送到其他地方,G60就带给我们很大的便利。”李克俭说,“松江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区域化布局,聚集了一批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

  恒瑞源正落户松江之后,业务发展迅速。今年8月,公司又启动了新一批项目建设,作为临床实验的基地。由于涉及新药申报,公司希望工程速度能够加快——他们的诉求也得到了松江区政府、科委与投促中心的关心和重视。“互相之间建立了多个微信群,有需求我们就在群里提出,马上会有相关领导到现场来办公,工程推进得非常快,马上就要完工了,前后都不到半年。”如今,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抗原自体免疫细胞注射液(MASCT-I)”是全球首个已获得临床批准的、针对实体瘤的多靶点细胞治疗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的确,恒瑞源正领先世界的医药创新,背后离不开松江政府的“店小二”精神。早在2018年,松江区科委便与恒瑞医药集团进行了洽谈对接,并对项目落地松江进行多次协调。此后,区科委、投促中心时不时与恒瑞医药互通有无,帮助他们迈好创新的每一步。选择松江,不仅因为这里有G60科创走廊,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也因为这里有从不间断的“售前”“售后”服务,像一双无形的手,帮助公司不断开发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造福百姓健康。


故事之二:江海洋的追求,连接了海上影都梦


  漫步在松江车墩,你可能会以为身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绿皮有轨电车、百乐门舞厅、南京路林立的商铺、《功夫》里的“红绿灯岗亭”……既是游客的打卡地,也是无数以老上海为背景的影视剧必到取景之地。从1992年开园至今,车墩已经拍摄了多达300余部电影,900余部电视剧,平均每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

  今年,车墩再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识:一批新的老上海主题拍摄街区即将投入建造,使得基地从原本的440亩扩大到600亩;包含虚拟拍摄影棚、水下摄影基地在内的六个大小不同的组合式摄影棚,配有道具、服装、摄照器材等大型仓库,将为影视拍摄提供配套服务;而这里也已聚集起6800多家影视企业——不再只是“车墩”,而是“松江科技影都”,一个协同影视产业全产业链的开放式集群正在显山露水。

  上海市政府参事、著名导演江海洋对松江的这一蜕变历程最是清楚不过——2016年,时任市长的杨雄请他为上海今后的电影发展献计献策,他根据多年的行业观察,写出一篇参事专报,首次提出北京作为电影创作中心,而在上海建立全球高科技影视技术中心的观点。专报一点半送到市政府,三点钟市长就已经给出批示,认为建议很有见地,并立即请文广局牵头、经信委发改委共同配合组织调研,推进上海建设全新的电影技术高地——这就是“松江科技影都”的雏形——2017 年底,上海提出了影视产业“1+3+X”的发展格局,其中的“1”即指在松江建设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

  为何会将重心落在高科技影视技术上呢?江海洋说,这是从世界电影的鼻祖卢米·埃尔兄弟那里获得的启发——兄弟俩是资本家的二代,世界上最早的电影之一《工厂大门》就是两人在自家工厂前拍摄的。而当年摄像机的发明,也是来源于爱迪生先发明了透镜、又发明了电灯泡。“我就得出一个概念,电影的宿命一定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是资本,一个是科技。电影和其他七大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她诞生得最晚,是唯一一个诞生在工业时代的艺术,因此也必然受到资本和技术的牵制。”

  后来,时任上海市长的应勇问江海洋:你能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什么是电影特效吗?江海洋的回答是“三无”:“无中生有,无所不能,无缝对接。”2017年,上海出台“文创50条”,第一条就是“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成一个现代化、前瞻性、支撑影视产业链的影视制作基地”。

  此后,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松江区先后发布了《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和《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松江16条”),又推出2.0版扶持新政,进一步拓展支持范围、放宽补贴要求、鼓励科技赋能。随着松江科技影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上影乐园二期、昊浦影视基地、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等一批“十亿级”甚至“百亿级”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科技本身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对传统电影制造业的挑战。”江海洋说,“就好像量子计算机一出来,从前计算机0-1的概念就会淘汰。我们写戏剧的有一个概念叫‘十万个场景’——就只需要甲乙丙三个人,三个人背后再配三个助手,这么六个人物就能牵扯出十万种关系,可以变成十万个故事。那么你想,当有朝一日量子计算机投入影视领域,那可能就不是十万个故事,而是一百万、一千万个故事了,可以选择无限的分支。”

  从产业层面而言,电影的产业链很长:投资、创意、制造、科技、市场……每个环节要求都很高。而目前松江科技影都能做到的,不仅是提供高科技,更是一块创意人才的吸铁石——起初,后期制作的人才汇聚过来,慢慢地,影视项目也会过来,导演和编剧工作室会聚拢,一环紧扣一环。“假如松江真能坚持从文化角度一路走下去的话,上海要夺回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


故事之三:李储会的当代艺术,接一接地气


  松江,本是“上海之根”;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松江新城,人称“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如此宝地,自然吸引人杰。“名企公馆”就汇聚了六七十位艺术家,在此潜心创作。

  “名企公馆”的全称是名企公馆产业创新经济联盟,地处卖新公路与泗砖南路交汇处。在这片远离喧嚣、绿化率高达35%的世外桃源,画家、作家、雕塑家、书法家济济一堂。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李储会也是其中之一。

  李储会成名很早,曾连续两年荣获“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一等奖。他的个展《我不是天使》《失乐园里的羔羊》等声名在外。今年春季,美博美术馆的年度大型主题展览《志生——小径分岔的花园》还展出了他的新作《诗人:心无挂碍的人》《诗人:不安分的秘密花园里窃窃私语》。

  李储会入驻松江名企公馆也很早,2015年至今已有七年时间。最初吸引他的是这里富有格调的建筑设计和整体艺术氛围,物业管理也统一有序——这里对艺术家的尊重还表现在租金的收取方式——名企公馆每年租金中的50%可以用艺术家的作品抵换。“工作室的大小悉听尊便,大到一栋楼,小到一个房间,任君挑选,非常灵活。”李储会在这里的工作室有300多个平方米,地方大,环境又好,他索性全家都搬来工作室居住。

  七年里,李储会眼看着门前的泗砖南路越修越好,交通越来越便利。他不喜欢闭门造车式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本身可能就比较架空,所以我会尽量让自己的作品来源于乡土,让当代艺术产生在地性,而不是凭空创作。”

  他喜欢和世界接触,喜欢画家刘小东的创作方式:“想好了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出发,去乡村,去田野,哪里都是我的工作室。”

  前些年,他组织艺术家去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选了7个地方,做“七日谈”——在山东莱州市寒同山,传说中王重阳带领全真七子修行的地方,艺术家们同样在8个山洞中修行,讨论道教文化,同时也对洞壁浮雕进行学术鉴定,最终形成了一套文献资料。“这是‘艺术地理’的做法,每到一个地方,把当地的人文环境、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让当代艺术接地气。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有外延产生,比如帮助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或是开发出一个新的人文热点。”

  李储会曾说:“当代艺术是寻找真相寻找事物本质的艺术形态。追求本质的内心表达才是最根本东西。”于他而言,生活本身也是创作。闲来无事,他会带着全家开车兜风:“往西,到佘山的一条路,环境很好。我会在佘山顶上闭起眼睛,感受董其昌的时代……佘山成了我理想的冥想之地。”

  最近,李储会很想做的事情,是去到山东寿光,将“世界上最矮的山”——“净山”露出地面的部分完全复制下来。“这座山高度仅有60厘米,宽度也不过1米余,更多的山体是在地面以下,山头很矮,像一块孤独的石头立在荒野。这座山把自己当成一块石头与世界接触,我看了觉得特别壮观,也特别孤独,很想用雕刻的方式将它复制下来。”


故事之四:李蕾沉醉经典文化,为让更多人共享


  李蕾是个心有猛虎的女人。她曾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把过去的自己就地掩埋,继续往前走。就是这样,她“掩埋”了作为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的自己、“掩埋”了写过畅销小说《藏地情人》的自己,“掩埋”了医美创业的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了十万加“声音培训导师”、走出了“李蕾慢读”主理人、走出了《浮生六记》声音剧创始人……唯一不变的大概是,她始终是一个文艺青年。

  2015年从电视台“裸辞”之后,李蕾就在松江车墩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零图影视传媒文化”。创业之后,让她赚到第一桶金的项目,是为几十万学员进行声音培训。“李蕾声优课”火出圈,成了全网爆款,她却淡淡地说:“美好的声音是可以练习的,没有那么神秘。我能行,大家也能行。从前可能以为只有主播才需要声音练习,但现在人人都需要社交,没有人能活成一个孤岛,而声音就像一个人散发的香气,能让别人感知到独特的你。”

  去年,又和樊登读书合作,主理平台节目“李蕾慢读”,每年讲50本中外名著和国风经典。“现代人,要么没时间看书,要么看不太懂,或者看了也记不住——那我就带着大家一年读50本经典——今年的书单也已经开出来了:《世说新语》《李清照诗词》《红楼梦》《牡丹亭》《红与黑》《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被一代又一代人检验过的中外经典,每本书我用5-8集、每集10分钟左右的时长,来讲给大家听。上下班通勤、临睡前、做家务、发呆时,都可以听上一两集,解锁名著精华,朗读经典金句——积累得多了,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最近,她还和范登读书联手开发第一部声音剧《浮生六记》。原著中,沈复和芸娘举案齐眉,相敬相爱,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春花秋月的向往——这部声音剧目前已经获得百万加的点击。“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却过得美滋滋,过得趣味无穷,这就是经典书籍带给我们的启发,我想用各种方法去接近经典。”

  从前,李蕾喜欢看水,“水让人激烈思考”。如今,她却爱上观山,“山让人沉静下来”。在这个众说纷纭信息过载的年代,李蕾作为一个创业人,每天都要经手无数的事情,可她身上却依然保持了一份难能可贵的书卷气。她说,在这个人人都想有影响力的时代,不被别人影响才是更重要的。

  位于佘山的“山脚下的书店”,这是她每个月都要去录“李蕾慢读”节目的地方。“来到这个书店你会发现,这里安静,漂亮,这里的书不是装饰品,而是随手可以拿来享受阅读的。”佘山的绿意缓解了她录节目的压力,而当她做《浮生六记》的剧本围读时,松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勇也来参与,这又给了她很大的鼓励:“松江新城是很有文化底蕴的,政府也非常支持文创发展和国风传承,我们的《浮生六记》从声音剧到纪录电影,文创基金一直都很关心。做文化的项目不见得能赚钱,很多时候是凭自己的热爱和坚持,政府鼓励我们这些很‘轴’的人,让我感到很温暖。”

  11月13日,《浮生六记》纪录电影在上海首映,这部电影有不少取景地就在松江,这个两百年前姑苏城的故事,需要一片风雅指数很高的土地来呈现,李蕾说,在松江生活,是很能感受到文人的生活美学的。公司设在松江,她索性把家也搬到了松江左近,依山傍水,自得其乐。“我是个简单的人,大量时间都花在读书写作,住在这里,有一个散步的院子,四周又聚集着气味相投的艺术家朋友,幸福指数很高的。生活得久了,都不爱去市中心了。”

  松江成了李蕾“猛虎细嗅蔷薇”的好地方。她始终认为,国潮的复兴、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该局限在博物馆里,而是要成为活的、被大家共享的——让文化去指引我们的礼仪和行为,成为每个人身体里的一部分。(记者 阙政)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