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星辰大海”和“虚拟现实”哪个才是人类未来?

日期:2021-12-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元宇宙虽然从名字上看与“宇宙”有关,看似宏大,但无非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和真正的宇宙形成演变相比,显得沧海一粟。
记者|王仲昀


  “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被彻底炒热后,科幻作家刘慈欣此前表达过的一些观点几乎同时被人唤醒。此前刘慈欣表示,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通往虚拟现实。放在全民讨论“元宇宙”的背景下,“大刘”的这些话,似乎成为元宇宙关乎人类未来的有力论据。

  刘慈欣与“元宇宙”建立联系的话语,集中出现在三年前的那场获奖演讲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当地时间2018年11月8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西德尼哈曼剧院,获得当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演讲中说道。

  亚瑟·克拉克奖(Arthur C. Clarke Award)由亚瑟·克拉克基金会为纪念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而设立,就是写出《2001太空漫游》的那位。2018年获奖时,刘慈欣可谓“金句”频出。除了上述内容,他当时还笑称:“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脸书)。”

  因此,当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成为当下鼓吹“元宇宙”的代表性人物时,刘慈欣这番话被人提起也就不意外了。作为科幻作家,刘慈欣强调“想象力”之于人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未来人类相较于人工智能唯一的优势。

  人工智能将会越来越发达,显然是无需质疑的事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人类究竟应该继续竭尽全力追逐“星辰大海”,还是全身心拥抱由人类自己打造的“虚拟现实”?这一点近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在问答社区“知乎”上,“如何看待刘慈欣说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是未来,元宇宙最后将引人类走向死路?”成为热门话题。

  《新民周刊》在与专业人士的对话中发现:在我们讨论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前,必须要看到其本身如何被塑造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背后的过程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和追问。换言之,为何非要在这二者当中做一个选择,难道“元宇宙”有这么重要吗?


“人类未来”的两种选择,源自何方?



  正是因为有刘慈欣早先人类未来“两条道路”的说法,现在“元宇宙”经过广泛传播后,开始逐步和“通往虚拟现实”这条未来之路建立联系。照理说,稍微对“元宇宙”有所了解,不难发现其目前是一个极为宽泛、难以定义的概念,为何偏偏眼下就成了虚拟现实的代表呢?

  这背后存在人为建构的因素。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游建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推广新概念和布局新市场前,每一个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公司都会有“利益决定脑袋”的趋势。

  “现在元宇宙概念这么火,我觉得一半功劳要居功于扎克伯格。不过我们要看到,扎克伯格在2014年收购了一家公司,叫作Oculus,专攻VR一体机。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在全球VR一体机的市场份额占到75%以上,基本上是垄断地位,已经抢占了这一领域的先机(目前没进入中国市场)。”游建舟说。

  正是Oculus的存在,使得Facebook作为母公司的非广告收入增长156%(2021年一季度)。游建舟表示,这有点类似于当年苹果手机刚问世,令所有人眼前一亮。在这样的基础上,扎克伯格一直提及元宇宙,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为“带货”而背书。“除了通过‘元宇宙’的提法为自己的VR一体机带货,他们还想要在下一代终端中布局,成为这个领域的‘苹果’公司。现在Facebook母公司很多核心成员是从VR产线提上来的,由此可以看出他未来的重心。”

  游建舟对《新民周刊》表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在VR一体机之外,至少包括AR以及人们更熟悉的PC端和移动端等,但扎克伯格和他背后的公司显然想让未来人们提到“元宇宙”时首先联想到“虚拟现实”,这样他们的VR一体机才会拥有最广阔的市场收益。而一旦借助“元宇宙”,使得人们提到人类未来相关话题时就会联想到“虚拟现实”,就意味着利益相关的公司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商业价值。在“元宇宙”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其概念令人眼花缭乱,主要与“利益决定脑袋”有关。这次人类未来是“虚拟现实”与“星辰大海”对立,下次可能就换成另一个和“元宇宙”有关的概念。

  正是因为上述过程的存在,更有网友直言:这种关于“人类未来”的争论,其实是个伪命题。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也好,现在所谓的元宇宙也罢,和(刘慈欣)小说里那种‘一个人能拥有一个虚拟宇宙’的电子世界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双方的差别恐怕是草履虫和现代智人的差别。”网友“浅色回忆”在关于上述知乎热门问题的回答中写道。

  “浅色回忆”对《新民周刊》表示:“所有在强调元宇宙的大科技公司,比如脸书,或是国内的腾讯,又或是VR厂商,他们那些业务本来就存在。现在有了这种‘人类未来’的讨论,是套个壳子,更好地讲故事。”

  因此,人类目前并非要在“星辰大海”与“虚拟现实”当中急于作出唯一的抉择,尤其是考虑到“虚拟现实”可能没有建构出的那般关键。


“星辰大海”和“虚拟现实”,其实可以共存


  “星辰大海”和“虚拟现实”必须是一个二元对立的话题吗?

  在游建舟看来,不必将二者完全割裂,因为这都是人类未来的组成部分。“即使没有元宇宙,还是会有很多很多人沉浸在越来越发达的手机和电脑里。对于人类未来这种宏大议题,我们的眼光和视野要更加长远和宽阔。不能被短时的快乐所蒙蔽,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元宇宙,带来的更像是一时间的多巴胺的快乐,而‘星辰大海’代表的是永恒的追求,它不会是少数人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攻克的。”

  具体来说,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看,人类不断进入数字世界,但也没有影响人类保持着对现实宇宙的探索,航天事业仍然在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看到,每一代人都需要短时的多巴胺分泌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与此同时,不是所有人都局限于眼前的虚拟现实带来的享受。这种短时的快乐和享受过后,其实很多人内心时常会感到空虚。因此,每一代人,都需要有人能够抬起头去仰望天空,去投身于诸如航天事业这样永恒的追求。事实是人类中总有这样的人出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就是非常好的例证。”游建舟说道。

  选择繁荣的安宁是大部分人的本能选择,这并不妨碍总有人迎接充满未知的冒险,因为对未知的探索和忧患意识是人类持续的进步动力。

  在自己此前进行的一场科普中,游建舟也在文案最后引用了刘慈欣关于人类未来的判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游建舟对此表示,刘慈欣这种论调其实是必须的,其本质是没问题的,因为作为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和公众人物,有必要提醒人类不能完全被“虚拟现实”诱惑。人类最大的风险,在于开拓精神被技术发展所消磨。只是有时候为了公众传播的效果,需要一种看上去更严重、更具戏剧性的表述。

  戏剧性的表述对于元宇宙同样适用。游建舟告诉《新民周刊》,元宇宙虽然从名字上看与“宇宙”有关,看似宏大,但无非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和真正的宇宙形成演变相比,显得沧海一粟。

  不过这些宏大并不影响“虚拟现实”在内的元宇宙,与“星辰大海”在人类未来共存。作为科研人员,游建舟近来也在线上线下不同场合向公众科普“元宇宙”的多面性。“对于过度炒作我们应当警惕,但从科普层面看,元宇宙不是一无是处。如果这一段时间没有这个概念,很多人也不会这么快接触到一些最前沿的科技进步。所以也要感谢元宇宙,它给公众带来了新话题,为科普事业提供了新平台。”


追逐“星辰大海”的理由有很多



  在2018年那场精彩的演讲中,刘慈欣不仅聊到了人工智能与星辰大海的博弈,还说起了自己当年成为科幻作家的缘由。

  “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那时的中国的天空还没有太多的污染,能够看到银河,在我的眼中,星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我第一次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这是一种宗教般的感觉。正是克拉克带给我的这些感受,让我后来成为一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在仰望星河时体验到的感受,支撑着他之后的科幻写作。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是“观星”爱好者,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有时候人类追逐星辰的动力,也不完全是通过设备看到光年以外星空时迸发出的想象力,或者非得是推动人类进步这般宏大。

  来自上海的“观星”爱好者陈家俊向《新民周刊》表示,2019年自己曾在遥远的阿根廷追逐难得一遇的日全食。那一天,在距离中国半个地球之外的阿根廷圣胡安省的一个水库边,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追星人”汇聚在此,宛如共赴一场盛会。虽然大家说着各种语言,但是不妨碍彼此的沟通。冬日清晨的水雾中,弥漫着“追星人”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热情,以及一种“我终于来到这里”的认同感。

  除了想象力的延伸以外,追逐本身的过程充满挫折与精彩,这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体验。试想一下,假如未来人类坐在家中的书房里,戴上Oculus的VR一体机,一秒钟就看到了日全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如刘慈欣所言:“我们只要一辈子封闭在一个房间里面,不用出门,就可以毫无困难地度过一生,可以体验世界各个地方所有的风景。”那么横跨半个地球,历经折腾才会有的精彩体验,或许将无处可寻。当这种难得的快乐真的有朝一日随手可得,又如何称得上快乐?关于这一点,一千年前王安石也给出了他的看法:“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3日夜,一年一度的双子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双子座流星雨每年都有,主要和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有关。在这颗小行星轨道周围,散落着无数尘埃。每年12月上中旬,地球都会从法厄同的轨道附近“路过”。路过时迎面撞上那些尘埃,尘埃随后闯入地球大气层,便在短时间内化成了流量不小的双子雨。在国内,有不少网友熬夜在线上收看了直播,也有天文爱好者通过专业设备去现实中追寻、拍摄和记录。

  2017年,恰逢法厄同运行到地球附近,所以那一年双子雨极大。国内知名天文爱好者和天文科普达人虞骏在当时拍下了一张包括仙女座大星系、小行星法厄同、双子座流星在内的“亲子照”。虞骏在科普文章中提到,这张“亲子照”之所以如此难得,因为在2093年之前都不会再出现。如果未来虚拟世界中,一切上述提及的时间与空间的隔阂都消弭了,这种“2093年之前不再出现”的情况还会显得神奇吗?

  应该不会。这让人想起刘慈欣的另一段话:“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同时我也沮丧地发现,当科幻变为现实时,没人会感到神奇。”(记者 王仲昀)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