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疫”不容辞 书写媒体担当

日期:2022-01-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他们更像是无名英雄,更不容易被人们看见,因为他们把镜头和文字都给了别人,把荣誉和赞美都倾注在了他人身上,他们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守望相助,天涯共此时”的中国力量。
撰稿|柳 珊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还在肆虐。2021年12月23日0时,陕西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主动按下了暂停键,原本生活在喧嚣尘世的西安人,在深夜零下的凛冽寒风中默默地一轮一轮做着核酸检测,昔日热闹繁华的千年古都没有了往日的人潮和欢笑,人们的心情波荡起伏……

  这让人仿佛回到了23个月前的武汉,全国人民都在疫情肆虐中变得紧张不安,混乱与恐惧交织,一切都在晦暗不明中艰难行进。但就是在那样的至暗时刻,有一群普通人奋不顾身,选择逆风而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如超人一般,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但在百年难遇的灾难时刻,爆发出了非凡的勇气与能量。


中国温度,寒冬无恙


  为了歌颂这群武汉“平凡”人的故事,以汪勇为原型改编而成的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于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上映,让我们在戴上口罩的第三个寒冬之时,感受到了独特的“中国温度”,这也是电影所带给我们的力量。影片中,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并未被病毒吓倒,他们有的是钢琴教师,有的是超市老板,有的是饭店厨师,在严酷的疫情环境下,相互扶持,彼此安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守望互助,共渡难关,传递出一份叫做“中国”的“温度”。

  逆境之中,这份“温度”带来希望,给予力量。为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全国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全力参与防控工作。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的一线记者和这些白衣天使一样,默默坚守在疫区一线或后方,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关爱。作为社会的“瞭望塔”,有的记者在疫情肆虐之时,深入疫区、挥笔上阵,发回诸多深入人心的精彩报道和一手资料,有的后方指挥前线,并根据前方的迫切需求,搭建起信息共享、物资对接的桥梁,向社会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媒体的力量。

  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社会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如何让自己的报道赢得人们的认同,考验着每一家新闻机构和每一位编辑记者的操作水准。《新民周刊》给出的答案是:坚守媒体在疫情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人间百态,却涌真情,《战疫口述实录——50位亲历者说》可以说是一部可以反复重温的作品,它极大体现了上海新闻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武汉解封之后,这份抗疫主题报道也正式被武汉博物馆收藏,武汉博物馆馆长称这就是新冠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不仅将成为历史、成为文物,更会是一种传承、一种烙印。

  在疫情暴发初期,《新民周刊》秉持着“新闻是历史的底稿,百姓是历史的见证者”的信念,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征集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采访对象和新闻线索,并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在上百篇口述实录中,有关快递小哥汪勇的那一篇最为“出圈”。2020年2月15日,《快递小哥解决金银潭医护难题: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一文刊发,随即引发社会广泛反响,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几百家媒体纷纷转发。汪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后来也被评选为“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再后来,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片中黄渤饰演的快递小哥“阿勇”,原型人物正是汪勇。

  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当我们回望疫情的“第一次冲击”,相信我们仍然能够获得曾经的感动。它告诉我们,过去的防疫工作不是冰冷的,不是一系列枯燥乏味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个人、家庭和国家一段艰难的经历。在这份记录背后,是《新民周刊》和全国新闻人的爱与责任。


疫情之下,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此号令下乃至在此号令之前,各大媒体就开始深入一线,通过深度报道,释放出权威、真实消息,让民众充分了解疫情信息。华盛顿大学Louis Kim教授等的模型显示,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十倍,传染病的感染数将减少33.5%,这可以看出媒体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与前方紧张、争分夺秒的抗疫一线相比,后方自我隔离在家的十几亿社会大众的焦虑在无所事事的等待里被无限放大。一时谣言四起,恐慌蔓延至千万个家庭,化为无形的病毒吞噬未被感染的普通人。抗击疫情绝不仅仅只是消灭四处肆虐的病毒,更要消除无数大众心中的魔障。虽然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同样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这时公正、公开的媒体发声和及时的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人们慌乱的心。各类疫情数据的透明化、前方动态的实时报道、民生大事小情的及时更新,这些沉重又真实的新闻在前期提醒大众认识疫情严重性,在疫情大范围扩散后及时辟谣、稳定民心,为人们战胜疫情树立了更多的信心。纵观主流媒体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表现,不仅有深度、有广度,还有温度,充分展现了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传播权威声音,树立战“疫”信心


  疫情暴发一开始,国内主流媒体就为人们提供了疫情报道的首发之作。上海广播电视台是全国第一家报道疫情的媒体,其旗下财经专业媒体《第一财经》在第一时间现场调查并和武汉市相关部门电话确认后,于2019年12月31日10时16分率先在一财网端刊发相关稿件,成为国内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首发之作。这些最早发布的疫情信息,给大众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中央电视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令,投入5500多人采编播力量,派出216人报道团队深入湖北防控一线,发稿近60万篇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截至2020年2月14日,央视新闻总台新媒体平台就已经直播了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共82场,并从不同渠道向公众介绍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人民日报社也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了在抗击疫情新闻宣传中的排头兵和领航员的作用,从2020年1月至2月17日,《人民日报》共推出疫情防控相关版面100余块,报道近900篇,人民日报社全媒体矩阵制作报道及视频9万多篇,总阅读量超260亿次。主流新闻媒体“强化显政”,对于坚定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功不可没。

  各地省市级主流媒体也同步发力,疫情发生后,昆明市2000余名新闻工作者投身到对疫情防控的采访、报道工作中。仅2020年2月一个月,昆报集团各媒体平台就累计刊发稿件3.3万篇,全市市属媒体发布相关报道4.5万余篇,为全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记录感人故事,传递温暖力量


  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是新闻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用手中的笔、镜头和话筒,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新民周刊》在第一时间开通了捐赠物资对接通道,仅仅2周时间里,他们就联系到了数百位热心捐赠者,为武汉前线对接了1.5万余件捐赠的医疗物资,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同样的温暖在2020年2月延续,那时确诊人数一度增加较快,定点医院一床难求,一些病患难以入院治疗,还有一些非新冠肺炎的急病患者无处就医。为帮助解决病患们的实际困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上线“新冠肺炎及其他危重病患求助信息平台”,联动微博和相关志愿者团队,面向患者征集求助信息。从访问数据来看,自上线一个月,央视新闻“新冠肺炎及其他危重病患求助信息平台”访问人次就多达10多万。经志愿者核实提交的有效求助信息2000多条,为湖北地区危重病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也为相关督查组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除直击一线医护人员、医院建设、医疗物资调配的新闻报道以外,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还借助于实地探访、网络直播的方式,采访播出了一系列普通民众参与“战疫”的故事。如2020年2月1日,央视新闻记者进入武汉盘龙城一家餐厅,专门采访为金银潭等医院送饭的小姑娘。在这家面积不大的普通小店,每天制作盒饭800-1000份,由于忙不过来,小姑娘叫上父母兄妹齐上阵。在采访过程中,她直言:“看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这个事儿。” 又如视频+原创长诗形式的作品《等我摘下口罩看你继续惊艳》,记者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按下暂停键后的合肥城市:“我们感受着这一刻的安静,无法忽视它背后的涌动……消毒喷枪还在工作,背着15公斤消毒液的志愿者一天来回八趟;居家代购铃声未停,一袋米一壶油社区工作者往返市场数十次”。还有许多社会民众参与“战疫”的瞬间,被诸如央视新闻等新媒体记者,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外传播,使广大网友看到在疫情艰难时期,普通民众最真实、最纯粹的感情,向社会传递同舟共济、共同防疫的温暖正能量。

  此外,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总编室李舸按照中央指导组要求,组建了一支以抗疫一线摄影记者为主的工作团队,用40多天时间为4.2万余名全国各地和军队援鄂医疗队员拍摄肖像的任务。《我们出院了》、《防护,一丝不苟》等20余个摄影报道专题在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30多组图文、视频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发布。湖北广播电视台也拍摄制作了纪录片《见证》,全景式记录了4.2万多名援鄂医疗队员肖像照片的拍摄过程。该片在腾讯视频上线23小时播放量达到6.6亿次,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央视新闻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5个语种频道播出,并被翻译成13种语言向全世界传播。这些来自一线的图片极其生动、真实而感人,一图胜千言,一图催人泪,生动而又形象地传递了中国温暖而坚定的抗疫力量。

  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次大考,我国主流媒体展示出了临危不惧的巨大力量,他们向中国民众传递了爱和温暖,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病毒可以被隔离,但爱和温暖不会


  这个冬天很冷,而我们的心却很暖。在我们的身后,有无数舍弃了生死的抗疫战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其中包括了白衣天使、志愿者以及来自各行业奔赴抗疫前线的人,同时也包括了无数不分白天黑夜的新闻记者。只是与前者相比,他们更像是无名英雄,更不容易被人们看见,因为他们把镜头和文字都给了别人,把荣誉和赞美都倾注在了他人身上,他们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守望相助,天涯共此时”的中国力量。

  借用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我奔向你身边,不冷了吧,有我挡一城大雪”。媒体人在这场疫情之中,在群像采写、困境思考之余,强调人性的爱与温度,传递朴实无华的价值观,既是责无旁贷,更是心之所向。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主流媒体还将以更负责任的态度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书写媒体担当。(撰稿 柳珊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整理 王姝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