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抗疫,一起“屏牢”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上海的线下大型展会、文艺演出都按下“暂停键”,不少市民开启居家隔离生活。为了让市民朋友在家也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沪上各文化文艺单位“艺起前行”,推出云演出、云展览、云美育,让这个“倒春寒”也有一股文艺范儿。
不仅如此,有才的上海市民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用琴声带给大家鼓励和安慰,通过一根网线将正能量传递到了每个人心中。“艺”起抗疫,让艺术守护上海,为上海加油!
“文武(邬)双全”记录上海抗疫点滴
3月17日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一张张文宏和邬惊雷同框比心的“文武(邬)双全”漫画刷屏网络,大家纷纷转发评论,表示:“文武(邬)双全”都在,我们很安心。
《新民周刊》找到了这幅漫画的作者,了解到他是70后插画师诸海波,网名zhuzhu,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他的工作重心从线下转为了线上,在微博和小红书都能看到他创作的漫画作品。他表示,作为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作为插画师,正好趁着隔离在家,随笔画点自己的感想。
“最开始画邬主任,是因为最近他的出镜频率很高,他一出来就意味着上海有疫情,但一看到他,上海市民就很安心。”诸海波告诉《新民周刊》,正是在这两种情绪的促使下,他画了第一幅邬主任“屏牢”的插画,上传朋友圈并配文:“上海好像又回到了2020年年初的那段日子,局部地区被迫按下暂停键,大家在家苦哈哈地吃着‘蛤蜊炖蛋’。但是我们上海市民坚信,上海市政府一定会有应对措施,我们积极配合就好了,屏一屏,大家携手渡过难关。”
后来,这幅邬主任“屏牢”漫画被许多人接连转发,意外走红网络,很多网友留言希望他继续创作。于是3月16日,他又创作了张文宏主任的插画,再次强调要“屏牢”。
巧合的是,次日上午的发布会上,邬惊雷和张文宏双双出席为市民答疑,“屏不牢”的网友们强烈要求看邬主任和张主任的同框,他欣然答应并很快构思出了“文武(邬)双全”这幅漫画,再次刷屏网络。
作为普通的上海市民,他由衷感到,这波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上海的大白也好,社区工作人员也好,包括普通市民,都非常配合。每次的发布会,专家们都能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大家也更放心了”。
后来,他又应网友要求,给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画了像,他写道:“上海这座城市经历过1988年的甲肝大流行,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然后是当下的奥密克戎的终极大考。但是,每当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人,凭着一腔热血和对这座城市的深爱,默默地付出,其中不乏众多女性温柔的力量,你们辛苦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漫画被大量转发,有网友将诸海波在图片打的防盗水印去掉了,他特意发了微博,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原创,转发时尊重他的署名权。事实上,两年前爆红网络的张文宏主任“屏牢”组图也出自于诸海波之手,但鲜有人知。
随着漫画的走红,诸海波本人已经接受了大量媒体的采访,身边有朋友建议他趁机炒作一下自己,但他一直记得外婆说的那句话:低调就是腔调。“我并不想成为网红,目前上海严峻的抗疫形势下,我的心愿就是疫情早点过去,我们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同时,他也强调创作初衷是希望给大家传递轻松的情绪:“我不想一直靠画这个题材出圈,我有自己想画的IP故事。我很清楚自己是谁,谢谢大家喜欢我的画,不用太多关注我这个人。”
诸海波满怀真诚,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传达出心里的阳光,化解眼前的雾霾。令人高兴的是,他创作的“文武(邬)双全”漫画已经准备收入上海档案馆保存,作为抗疫历史的存档内容,永久保存。
食堂里传来的古筝声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的餐厅里,医护人员总能听到优美的古筝旋律。原来,该院食堂点心师赵咏之赵阿姨在工作间隙,为大家送上音乐大餐。
赵阿姨告诉《新民周刊》,因为疫情的关系,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饮食,她最近住到了医院里。“如果大家都回去了,那谁来给大夫们做饭呢?他们又要做核酸、又要做手术、又要接生孩子,所以必须有人来给他们做饭。”
据了解,赵阿姨也是70后,食堂里的馒头、花卷、发糕等都是她做的,每天早上4点半,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下午一点下班后,她一般休息一会儿就开始练琴。“除非家里有事,否则我每天雷打不动练至少两个小时。”而更多时候,她会练上4个小时甚至更久。
古筝是赵阿姨年轻时就喜欢的乐器,但苦于经济压力一直无法圆梦,手头宽裕了以后,她终于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小时候每当我去看戏,我就想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音乐,但一架古筝加上学费花费很贵,直到5年前,我买了一架古筝,又跟着老师学习指法,才渐渐入门。”
赵阿姨说,弹琴是她的理想,“人世间走一趟,我的理想实现不了,我会很遗憾”。赵阿姨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要求的第一本书已经学完了,第二本书也学一半了,只要教过的曲子,咱都会弹”,赵阿姨自豪地告诉记者,老师说她是最认真的学生。
“学习乐器,你得天天练,才能让自己更进步。”因此,当医院开始闭环管理以后,赵阿姨也带上了心爱的古筝,每天下班后自己练习,直到舍友回来才结束,“我不会浪费时间,我不喜欢我今天还跟昨天一样,一点没进步。但我也不会为了自己影响别人”。
某一天下午,她在专家餐厅练琴,有一位医生进来吃饭,赵阿姨看到了,连忙停下问医生:“会不会影响您吃饭?”医生摆了摆手,表示没有。“我觉得音乐能舒缓人的心情,让你心里的压力得以释放,你还能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接受采访时,阿姨有些羞涩,但她质朴的道理中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我也看过一些资料,其实人类社会一直都有跟病毒斗争的历史,这次疫情来了,我们也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首先就要保持心情舒畅”。
赵阿姨用音乐让自己保持开心,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尝试用音乐让周围的人也能感受到愉快的氛围。最近在食堂弹的曲子,赵阿姨选的都是比较欢快的古筝曲,比如《浏阳河》《牧羊曲》,大家夸她怎么这么有才,赵阿姨则笑着回答:“希望让大家感到轻松、减压。”
慢慢地,赵阿姨在食堂练琴的视频被同事和来吃饭的医护人员拍下并上传到网络,网友们被她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打动,被她“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话语所激励。而赵阿姨最希望的,则是疫情快点结束,每个人都能认真享受生活,“大家要都不听话,在大街上来回乱跑,那最累的就是我们大夫了,在医院工作这几年,我太了解他们的辛苦”。
记者了解到,赵阿姨还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有弹得好的片段会上传,偶尔也会直播。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机会能和弹钢琴的、吹萨克斯的、吹笛子的乐手组个组合开演奏会,“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在一起更好地合作一首曲子,那一定效果更好”。
抚琴一曲为君奏,请君为我侧耳听……我们也期待,有一天能走进剧院,聆听赵阿姨的琴音。
艺术家们陪你一起“屏牢”
在线下,为缓解核酸检测人流压力,上海文化广场、上海沪剧院等配合街道工作,拿出了场地增设核酸检测点,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等剧团的演职人员主动投身到小区、学校、剧场志愿服务中,为上海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在线上,艺术家们的身影也更忙碌了。在演出的空窗期,演员们通过短视频平台拍摄制作小短片,甚至直接开直播和观众们一起唠嗑嘎三胡,聊聊戏里戏外的那些事儿,不少剧迷们戏言:看完这个演员的直播现场马上赶到另一个演员的直播现场,比不看戏的时候还忙。
比如最近上海最夯的音乐剧市场,不仅演出的时候演员内卷严重,就连直播也“卷”了起来。由于线下演出暂时取消,曾制作《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众多原创音乐剧的出品制作机构缪时客在微博上发了一份模仿音乐剧卡司排期表制作而成的“直播排期表”——直播时间、直播地点、直播内容、直播嘉宾等安排得明明白白,让看不到现场的观众在线上跟演员近距离接触,顺带又给自家几个戏做了推广。
对此,粉丝们当然是拍手欢迎,大呼“直播都可以有排期了?!”的同时不忘@沪上其他音乐剧制作公司,大家一起搞直播。
而演员们自己开的直播间里,也是各有看点。最近,音乐剧综艺《爱乐之都》正在热播,参与这档综艺的音乐剧演员就以台前幕后的故事为话题,为大家揭秘首档音乐剧综艺诞生背后的故事。
还有演员趁此机会连麦不同行业的观众,比如曾出演音乐剧《钢的琴》的青年戏剧演员桑可舟,就以“我身边的你们”为话题,连线了来自医疗、广告等领域的粉丝,向大家科普不同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他在微博里写道:“你们很了解我,我也想了解你们,因为音乐剧你我相互认识,因为你的职业我们互相了解,让时间别再变成碎片,来看看身边的人们吧。”有观众留言:这是在剧场间歇期,看过最有意思的音乐剧演员直播。
音乐剧的不远处,戏曲界大师们也跟上了趟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著名京剧老生李军,在短视频平台上和观众一起侃生活、聊京剧,抗疫期间,“准叔”李军继续推出他的一句教唱,让戏迷票友们直呼满足。
上海“非遗”传承人、著名越剧演员丁小蛙则策划组织了群唱会,把毕派经典唱段《红色医生》改编成抗疫作品献给逆行者白衣天使,通过直播为观众、为防疫加油鼓劲。
沪语推广人徐祥则结合上海的生活现状,创作了多部短视频,给身处上海的我们带来了难得了欢乐时光。
除此之外,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全市“艺起前行”线上文化活动加足马力,线上的戏剧演出纷纷开启。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在公众号为市民奉上“2021年度聆听甄选集”线上专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各大平台推出压箱底的名剧《商鞅》《秀才与刽子手》等,上海京剧院隆重推出的《龙凤呈祥》等4场“青春跑道”决胜篇收官汇报演出......高质量的线上展演让许多不曾走进剧院的观众也开始爱上戏剧,有人留言:等疫情结束,一定要走进剧院再感受现场的魅力。
在一幅幅漫画、一声声琴音,一幕幕悲欢喜乐的故事中,我们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属于上海的春天,一定会很快到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