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中的英雄,悲情中的伟大
看到全国都在为东航MU5735期盼幸存者的时候,心里不免希望那些影视剧里的生还奇迹可以再现,幸运可以降临到每一位普通的乘客身上,挽救一个家庭免于破碎,让惊惶无措的亲人们停止哭泣……如若奇迹未能降临,那么起码也想要知道事故的起因,不要让生命,白白地牺牲……
那些“回来”的幸运儿
上世纪末上海出品的一部电影《紧急迫降》,讲述的正是东航班机历劫“回来”的真实故事——1998年9月10日,东方航空586号班机,由上海飞往北京后再飞洛杉矶的途中,起落架发生故障,收不起来——也就意味着,降落的时候很难放下。
机长倪介祥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决定返航。可是返航还是需要先放下起落架。他先采用空中“甩放”,想通过飞机的急上升、盘旋等动作把起落架甩下来,但是失败了。情急之下,机械师赵永亮抄起一把斧子,仅仅只是用尼龙绳拴着腰,就钻出机舱,到万米高空去修起落架了!
电影里对这一幕的展现堪称惊心动魄——夜幕沉沉,万米高空上一架小小的飞机,飞机下方一个极小的人影,在急速飞行的冷风呼啸中,在失温缺氧的极端环境中,一下,一下,敲击着,试图将起落架用人力放下……
迫降的场面也拍得声势很足——塔台早已紧急协调好一切,其他飞机让道,59辆消防车待命,随时准备救火,20辆救护车、4辆照明车、25辆工程车也在现场支援。飞机进入跑道滑行后,还是由于起落架的问题,滑行一路产生大量火花,消防车赶紧喷出大量灭火泡沫。终于,飞机停稳,舱门开启,空姐有序指挥乘客一个接一个跳入气垫滑梯,逐个落地,安全了……
事后证实,事故原因是起落架的销子断裂——而销子之所以断裂,是因为其中的某种金属成分含量过高,导致容易产生裂缝。飞机无小事,于此可见一斑。
年轻一代观众更熟悉的“回来”故事,应该是2018年的川航3U8633航班——它的故事被拍成《中国机长》,在2019年的国庆档热映,创造了票房神话。
故事仍然来源于航班的真实经历: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从重庆飞拉萨的途中,9800米高空,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裂开、脱落,副驾驶员徐瑞辰半个身体飞出机外,机长刘传建在低氧低温低压高紫外线的极端环境下,将飞机和机上119名乘客安全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电影里最恐怖的一幕,不是飞机穿越电闪雷鸣的雨云“搅拌机”,而是天朗气清的时候——挡风玻璃咔哒一声,裂开个口子。
不敢想象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恐怖场面,机组人员会受到怎样的刺激。仅仅是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幕,都令人感觉崩溃——现实中,伴随着玻璃的裂缝加大,机舱迅速失压,副驾整个人被甩到机舱外,衣衫尽烂,面色发紫,没系安全带的空姐一个个飞起来又重重落地。机长在寒冷和缺氧的状态下,人几近昏迷,还得强撑住意识,一只手控制飞机进入手动模式,另一只手还得拉住副驾!
幸亏,氧气面罩还在,航空器其他功能也还好,机长迅速关闭了驾驶舱门,让后面的客舱不至于失压太严重。飞行过上百次同样路线,拥有20年飞行经验的中国机长刘传建,在关键时刻镇定如山,顶着低氧低温低压高紫外线的极端环境,不但让飞机顺利备降,副驾驶的命也给救了回来。
二百分之一寸的误差
川航的故事让人想起一部纪录片《空中浩劫》(Mayday),从2003年的第一季开始,每年都有更新,到现在已经二十二季了。《中国机长》里副驾被甩出飞机外的画面,就很像《空中浩劫》里的另一个航班事故——当年英航5390航班也是挡风玻璃脱落,机长被甩出舱外。
无独有偶,2014年12月15日,差点导致洛根航空6780号班机坠毁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天灾,而是不合理的机组人员培训——当天晚上6点45分,飞机经过苏格兰附近北海上空时,突然被超过百万伏特的闪电击中。据统计,一架飞机在一年的飞行中平均会遭遇1.5次雷击,所以,机长虽然被一道强光震慑,却并未慌了手脚,考虑到电力系统很可能因为雷击损坏,自动驾驶失灵,他决定手动驾驶飞机,可就在此时,机长发现一个比闪电更让人恐惧的事实:操纵杆拉不动了!据事后调查,要拉动当时的操纵杆需要80磅以上的持续力量,相当于举重,机长已经拼尽全力,仍无法拉动分毫。眼看着飞机下坠的速度越来越快,机长副机长都濒临绝望,然而就在还有7秒就要坠海的时刻,操纵杆突然能被拉起来了!6780号班机最终化险为夷。
但调查组却非常疑惑:是什么导致手动操纵杆失灵呢?电击应当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深入分析后才发现,原来当时飞机的自动驾驶根本没有失灵,一直在发挥作用,电击对这架Saab2000型号的飞机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那么,是什么让机长误以为自动驾驶已经失灵呢?原来他在接受雷击培训的时候,受试的飞机是Saab300型号,与Saab2000存在很大的性能差异。由于培训的不合理,机长在遇到雷击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动驾驶失灵”,必须改为手动。由此,他在高压状态下很容易就进入了一个“认知隧道”,忽略了其他可能。
但问题又来了,驾驶过汽车的都知道,车辆进入自动巡航模式后,如遇突发情况,只要车主踩下刹车,自动巡航是能停止的。飞机也是一样,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机长的意志是可以凌驾于自动驾驶之上的,可是——Saab2000又被发现是很少见的没有这种“超控功能”的机型,与Saab300不同,自动驾驶系统就像个恶灵一样,在飞机急速下坠的十几秒间与人力不断抗衡,差点就要机毁人亡,最终却在离坠机仅有7秒时出现故障——调查人员发现,在无数的0与1之中,刚好在那一刻,自动驾驶系统出现了一个随机计算错误,才让人力获胜。6780号班机的事故,起于培训不当,免于纯然运气。
他竟被当作罪人审理
有这么一位机长,他在空中飞行了40年,在2009年的危机中用208秒解救了155个人,被称为“哈德逊河上的奇迹”,却也因为这208秒的操作,被当作罪人审理了好几年——这位就是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
很多人会拿《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比。两个故事都很有英雄色彩——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一架载有155人的A320客机,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一分钟后,在空中遭遇一群加拿大黑雁,黑雁卷入飞机引擎,导致在距离地面2800尺的高度,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危急关头,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将飞机迫降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面,成就了“哈德逊河上的奇迹”——超过1200名急救员和7艘摆渡船只上的130位普通乘客,协助营救了1549航班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155人全部获救。
2016年,86岁的导演伊斯特伍德邀请汤姆·汉克斯出演机长,将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萨利机长》——但这部电影不只是重现灾难,它的落点是放在了:英雄,还是罪人?
机长萨利因为成功挽救生命而被老百姓视为“英雄机长”,但是安委会的调查却认为他可能不是立功,而是犯罪——按照ACARD(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数据推测,飞机的左侧引擎遭受飞鸟撞击之后仍然保持慢速运转,因此认为飞机有足够推力返航,不需要冒着155人和无数纽约市民的生命危险迫降在河面。拟演示也显示,如果返航是完全来得及的。
萨利机长42年的飞行生涯,遭遇了最大的质疑。除非能找到那个已经沉在哈德逊河底的引擎,不然他就会从英雄变成罪人。
审判席上,萨利机长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机长的决定需要时间。如果危机一发生就能确定返航是来得及的选择,确实可以像机器模拟的那样顺利返航。但是机长判断事故情况、判断是返航还是迫降河面、判断怎样才能将伤亡减至最低,可不是一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情。就算他只花短短30秒,这30秒的消耗已经让飞机可能来不及返航。——随后,机器模拟验证了他的说法,如果30秒后选择返航,就会机毁人亡。接着,引擎也被打捞出水,证实了ACARD的数据是错误的,发动机叶片早已严重损毁,根本不足以支持返航。
至此,萨利机长才终于得到清白。
而调查还发现,如果他严格按照飞机上的故障排除指导手册来操作,需要排查到第15项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分钟不到就决定迫降。
电影里汤姆·汉克斯隐忍又略带悲情的演绎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片尾,萨利机长本尊出场的短短几分钟——极其镇定,不光是临危不惧的镇定,还是宠辱不惊的镇定。42年的专业素养,任凭全世界都质疑,他自岿然不动。
影片剧本改编自萨利·索伦博格和杰弗里·查斯洛的自述体小说《最高职责》。书中有一部分情节并不为世人所知,而这部分也正是导演开拍这部片的动力。“在影片中一个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是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但对于我来说,影片真正有冲击力的地方,是即使主角作出了拯救上百人生命的决定,调查组还是对他的决定抱有怀疑。”伊斯特伍德说,“这位谦逊的机长希望所有在 2009 年 1 月 15 日这天发生意外的当事人都能被承认,而不是只有他一人。很高兴的是这部电影做到了,每位乘客和空乘人员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向人们展示:困境不是绝对的,一个糟糕的处境,也可以逆转有一个好的结果。”
颤栗航班的悲情与伟大
能“回来”的航班终究是幸运的,而有些航班,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幽灵航班”。其中,就有曾被拍成电影《7500航班》的“太阳神航空522号航班”。
2005年8月14日,太阳神航空(Helios Airways)522号航班,载着115名乘客飞往雅典,起飞不久就与地面失去联系。飞行时间预计一个半小时,但飞机实际飞行了超过两个小时,一直在雅典上空盘旋。
原以为飞机被劫持,希腊空军派出两架F-16战斗机去靠近飞机观察,却看到惊人一幕——副驾驶趴在驾驶舱的仪表板上不省人事,另一名驾驶员不见踪影,飞机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而客舱里所有乘客都戴着氧气面罩在昏睡,整个机舱里寂静得恐怖,活像一个幽灵航班。
没过多久,飞机就从3.4万英尺高空对地俯冲下去,在雅典东北方的马拉松附近山脉坠毁。
事故调查发现,幽灵航班实际上是因为机务在做完机舱加压测试后,忘记把加压掣从手动模式变回自动模式,使得飞机到达高空后氧气不足。而副机长未能及时发现险情,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因此很快陷入昏迷。机长以为是空调失灵,去检查驾驶舱后部空调装置,也因缺氧晕倒,飞机随即进入无人驾驶状态。而客舱虽然有氧气面罩掉下,却只能支持12分钟,12分钟内,没有机长去将飞机降低到氧气充足的高度,乘客也因缺氧陷入昏迷和死亡……
整个过程中,只有机上一名曾在特种部队服役的空乘,曾经背着紧急备用氧气瓶到驾驶舱,试图给副机长戴上面罩挽救飞机,可惜最后飞机因为燃料不足,还是坠毁了。
在震惊世界的911惨案中,联合航空93号航班的故事也曾震慑人心,被拍成了电影《颤栗航班93》——911惨案中一共有四架飞机被劫持,美国航空11号航班和联合航空175号航班分别撞毁世贸双子塔,美国航空77号航班被操控撞向五角大楼,唯有联合航空93号航班,与劫机者同归于尽,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片空地上,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
当日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全过程,但是也有痕迹可循:克利夫兰的塔台曾收到几次来自飞机的无线电通信——机长、副机长曾喊出“Mayday”(飞机求救信号),并伴有搏斗声。一名戴着红手帕的劫机者曾以炸弹威胁,迫使乘客向飞机后部转移,并取代机长驾驶。因为一部分机上人员已经通过地面人员得知了世贸中心遇袭的消息,他们开始反击,所有人都在往头等舱冲击……
这一次,飞机虽然没能回来,但整个机组和乘客却以自己的牺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撰稿 不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