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给临床研究人才开个“提高班”

日期:2022-11-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随着医疗实践变得越来越复杂,临床研究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系统的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主笔|姜浩峰


  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主任王岚,参加了2021年5月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主办的上海市临床研究高级研修班。尽管已经从医多年,并且担任肺循环科主任,王岚还是感觉到收获非常丰富。“培训中的很多内容,切中了我们临床医生临床研究中的痛点,激发了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潜能,对我们规范化开展临床研究有非常实际的帮助。”

  王岚主任参加的培训,是上海申康在推动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一项工作。过去医院中传统的临床研究人才培养,基本是师带徒的形式:导师发现学生中对临床研究有兴趣、有能力的人才,在临床研究实践中一边干一边培养。

  在规范化、标准化、瞄准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更高目标之下,对临床研究的人才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实践变得越来越复杂,临床研究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系统的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民周刊》记者近日对多家上海市级医院的采访中发现,不少医院已经开始规范化地培养临床研究人才,也在创造条件留住具有创新思维的临床研究人才。

上图:上海建立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培训的三级体系。


培养医学“杂家”


  我们都知道一名医生的成长道路非常漫长,仅是医学院校的知识和临床诊疗的知识、经验,还不足以让一名医生有能力从事临床研究工作。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简称“临促中心”)主任钱碧云介绍,从事临床研究,要求医生除了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项目设计、研究方法、伦理学、统计学、信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过去很少有系统的培训。“临床研究思维和临床研究能力相关的培训非常重要,因此申康开始探索开办相关课程,逐渐建立了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培训的三级体系。”

  第一级培训体系,指的是各市级医院开展院内临床研究培训,已有的培训包括中山医院每两周一期的临床研究学术沙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定期推出的临床研究文献解读,同济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临床研究专业化培训等。

  第二级培训体系,是2021年3月由上海申康临促中心主办、各市级医院承办的临床研究系列专科培训,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正式开展。

  第三级培训体系,是2021年5月开始的,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办的上海市临床研究高级研修班开办,以每年一次的频率开展。

  “高级研修班每两周进行一次培训,上海市市级医院层面共有102名医生或管理人员参加培训。除了申康专家以外,我们还邀请了国家卫健委科教司、中国GCP联盟、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上海各科研院校及医疗机构的顶尖专家计40人前来授课。”钱碧云介绍。

  授课内容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培训课程设置上多样化,学员们在“头脑风暴”中擦出了真正的“思维火花”。

  肺科医院副院长张鹏教授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介绍:“医院从2021年承办首期临床研究系列专科培训起,就围绕自身特色学科‘肺部疾病’,以授课专家自身临床研究工作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围绕研究的顶层设计,围绕人工智能,围绕肺癌药物研究设计,专注于本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和实践需求进行讲解。不仅让本院年轻医生获益匪浅,也得到兄弟医院的欢迎与肯定。”

  长海医院医务处科研科主任薛芊,她同时兼任该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程参加了申康主办的培训课程,她的体会是:“在临床研究蓬勃发展之际,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培训活动,尤其是临床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拓宽了我们的研究思路,规范了研究流程,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使得我们在临床研究的实践中更标准,更高效,产出的成果质量更高。”

  围绕临床研究的人才不仅有医生,还有护士以及其他辅助人员。“临床研究护士”是一个新兴的岗位,但在临床科研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可以辅助临床科研人员完成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关系着临床研究项目的质量和速度。临床研究护士、统计师、临床协调员(CRC)……临床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的各个岗位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的培训,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团队有了更强的认同感。

上图:2022年11月5日举办的“医学临床研究设计与实价培训班”上,上海申康医院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主任钱碧云正在授课。


给临床研究人才创造沃土


  在医院里,做临床研究是一件辛苦、清苦的工作,如何让临床研究有更大的吸引力呢?肺科医院副院长张鹏介绍,肺科医院努力打造自身国际化、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梯队。“我们医院有针对在读博士生、规培医生的三年一个周期的‘雏鹰计划’,还有针对后备力量培养的‘梦想导师’优秀青年人才和新人培育计划,再上一层楼中坚力量‘学科骨干培养计划’和顶层团队‘创新研究群体计划’等。”张鹏说。医院内部的梯队计划与申康的三级体系的衔接、融汇,为孕育新一代临床医学专家创造了条件。

  张鹏认为,医疗服务与临床研究相辅相成,一起推动医生成长和医院发展。知名的医学专家,往往也是临床研究成果丰硕的科研人员。

  肺科医院姜格宁教授发明的单孔胸腔镜Gening J SPH,是首次以中国医生和中国医院名字命名的胸外科手术器械,在他的发明成功后,肺科医院积极推动其产业化。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既是患者信任的医生,也主持、参与了众多临床研究项目,为创新药的问世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临床研究项目,肺科医院引入精兵强将,增强了包括血液科、护理等领域的实力,又通过临床研究项目整合新的团队,形成了人才梯队。“作为专科医院,我们‘专’与‘精’的特点愈发突出。目前医院拥有长江学者二人:戈宝学、徐金富;973青年首席科学家一人:杨洋。杰青、优青人数不输于大多数三甲综合性医院。” 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肺科医院SIC论文发表篇数都超过190篇。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上海市肺科医院在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中位列第41位,上海医院中排名第9位,创历史新高。

  从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例子可以看到,临床科研助推一家专科医院形成特色,也形成了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主笔 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