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拒绝娱乐至死,不做“文化穷人”

日期:2023-04-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上图: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金笔奖(冠军)获得者、上外云间中学高一学生李尚亿。摄影/吴轶君


  近日,一则名为《被央视批评,榨干年轻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的短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作者指出,当下“一分钟读完《红楼梦》”“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等过度简化书籍、影视内容的解说节目,消解了知识原本的深刻内涵,也让受众越来越习惯于扁平浅表的思维方式。

  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上,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书籍解说”“电影解说”的内容并不少见。制作此类内容的博主们宣称,有了这些视频,人们只要划动手指,就能在几分钟之内“读完”世界名著、“看完”经典影片。

  但实际上,短视频的长度本身就决定了它不易承载较为复杂的解读与阐释。当一部博大精深的作品经过了短视频博主的“浓缩”加工,其中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思想注定难以完全呈现,传递到观众面前的只能是粗浅的“二手知识”。表面上,人们跟着短视频解说可以“读书万卷”“阅片无数”,但这种娱乐化、碎片化的情节梗概本质上只能是蜻蜓点水、雁过无痕,终究无法转换成真正的知识积累与文化沉淀。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短视频本身是中性的,并无善恶之分。因此,与其一味批判或赞扬短视频,不如将讨论焦点转向更核心的议题:在当今时代,信息与知识唾手可得,我们是否还有自主求索的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持续进行深度思考与自主学习,人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丰富、理性,进而收获真正的成长。专注地品味一部佳作所获得的充实感与幸福感,远胜于一百条解读类短视频带来的短暂感官刺激。唯有主动挖掘知识世界的珍贵宝藏,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提升。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碎片化娱乐内容不仅占据了许多人的空闲时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网络上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文学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人格成长被吐槽为“人设崩塌”、对复杂人性的真实刻画被批评为“黑点”、幽微深刻的情感体验被指责为“矫情”……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写道:“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当一个人习惯于以简单的、娱乐化的思维看待一切事物,那么他的语言能力就可能退化,思考与感悟的能力也可能会越来越匮乏。如果这种趋势变得越来越普遍,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耐心变得越来越短缺,思想变得越来越贫瘠,语言变得越来越匮乏,无知和暴戾就会蔓延,社会文化也将会被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浅薄思维浸染。

  “文化穷人”所引发的讨论,提醒我们要以理性的思维正视当下的流行现象——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之中,我们更应时时警醒,避免陷入“娱乐至死”的陷阱。李尚亿|上外云间中学高一1班 指导老师|董皓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