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饭圈化” 可休矣
2023年,中国体坛精彩纷呈。
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相继成功举办。其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运会上收获颇丰,以历史最好成绩第11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八个单项世锦赛上,“泳军”闪耀、田径可期,羽毛球、跆拳道、攀岩等项目也收获多个奥运参赛资格。
然而,伴随着佳绩频出,中国体育健儿也在这一年比以往更受到“饭圈”的影响。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多位运动员,以及多家官方媒体等都明确表示,要抵制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渗透。
少一些无端猜测,多一些理性支持
从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以12秒76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银牌,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的抢跑,1997年出生的吴艳妮总能引起人们巨大的关注与争议。
上图:2023年11月10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校园组),吴艳妮夺得大学乙组女子100米栏冠军 。
翻看吴艳妮破圈后的相关报道,底下总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总有一些人,从不关注她在场上的表现和成绩,永远盯住她身上的“特别之处”:右臂上花环缠着王冠的文身,被看作“非优秀运动员才会有的东西”;起跑前晃肩,单手点眉心,食指指天的招牌动作,被说成“极度夸张做作”;一次次主动“寻找镜头”的张扬个性,被认为是“为了流量故意作秀”…… 与此同时,大量支持吴艳妮的声音又与之形成对立,从而进一步形成巨大舆论场。
比起老一辈运动员低调谦虚的形象,吴艳妮这样的新生代运动员,能更自如地应对镜头,并侃侃而谈。但在不少人眼里,这些恰恰都很刺眼。
也是在亚运会抢跑犯规后,吴艳妮遭到了更大规模的网暴。网友编造诋毁侮辱吴艳妮的歌曲,用AI软件生成吴艳妮的黑照,甚至攻击她已经去世的外公……阵仗之猛烈、凶狠,简直完全搬用了娱乐圈那一套。
2023年11月30日,吴艳妮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回应了外界的众多质疑。她自己的双眼皮是割的,“女生爱美,我不可能因为网上的某些言论,去阻断我通往美的道路”。在谈到“网红”话题时,吴艳妮更是霸气回应,自己从事这个项目11年,“每天辛辛苦苦的,难道就是为了当网红,网红这个词都是在侮辱我们所有运动员”。
“人生毕竟是有失败的过程,有瓶颈期的过程,跨过去就好了。” 吴艳妮表示,自己不会在意外界的评价,之后会稳扎稳打备战巴黎奥运会。
相比吴艳妮的争议多少有种主动性而言,全红婵这位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被流量青睐成为体育明星,更多是一种被动状态。
2023年11月22日晚,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9分之差居陈芋汐之后,获得亚军。
比赛结果宣布当场,一位疑似全红婵粉丝的观众认为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该粉丝情绪激动,在看台上大吼大叫,“我就要说,207C、407C给全红婵分打低了”。安保极力劝阻无果,弄得台下的全红婵十分尴尬,忍不住对粉丝叹气,“你别讲话了吧”。
这大概是小姑娘第一次感受到“成为偶像”带来的困扰——因诸种以爱之名的维护、干涉和“挺身而出”,令人哭笑不得,难以自处。
全红婵最初在公共视野露面,是2021年8月的东京奥运会上,这个年仅14岁的中国广东小姑娘,凭借466.2的总分获得金牌,打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队纪录。之后的国际国内比赛上,全红婵多次上演“水花消失术”,收获众多粉丝。
上图:2023年10月3日 杭州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以438.20分获得冠军。
赛场之外,全红婵表现出来的种种形象举止,又实在符合一个14岁孩子的模样。她不大会应对媒体套路,但面对采访句句坦诚又朴实。她坦言家里不富裕,自称希望通过参加比赛赚钱给妈妈治病……天才少女+贫寒身世,立即构成了流量青睐的矛盾性和冲突性。
粉丝对全红婵的狂热,使得同为世界级顶尖选手、全红婵双人十米台的搭档陈芋汐成了众矢之的。在粉丝眼中,她们更多是竞争对手,各自头顶奥运会冠军和世界锦标赛冠军的头衔。因此,选手在台上的较量,也成为粉丝维护的发力点,这符合饭圈文化里对“我担”(自家偶像)的无条件偏袒与维护。
于是,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相关议论视频,甚至衍生出了对陈芋汐和陈芋汐家人的攻击……
事实上,中国跳水队从不缺少“瑜亮之争”,却也因此留下许多携手并进的佳话。如今,对于陈芋汐和全红婵而言,最默契的队友同样是最强劲的对手。陈芋汐曾说:“我们俩是良性的竞争,互相督促和进步,才能使得自己水平提高。如果是只有我或者她一个人,很有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的确,两位小将在激烈竞争与默契合作间共同实现的那些自我突破,或许也揭示了“竞争”这个词的真正意义。
让体育竞技回归纯粹
除了全红婵和吴艳妮,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2023年早些时候在机场被跟拍后怒怼“粉丝”,且事后表态呼吁抵制“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等行为。中国女篮球员杨舒予也明确表示,不希望球迷从非法途径来获取她的个人信息以及行程,“我觉得很恐怖”,曾多次强调“不要接机,不喜欢,球场见”。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68.3%的受访者认为体育“饭圈化”会让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
2023年11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了题为《坚决抵制“饭圈”乱象,聚力聚焦事业大局》,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为了还体育界一个更好的训练及比赛环境,中国奥委会也出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坚决抵制“饭圈文化”,让体育竞技回归纯粹。
时代变了,新一代运动员也面临着处理外界关注和压力的新课题,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记得网络上有这样一句流行语:“竞技体育,菜是原罪。”此话虽绝对了些,但道理是明摆着的。
一方面,运动员最能形成公众影响力的,依然是在竞技场上的表现,要想真正获得认可和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努力拼搏,提升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官方表态无疑是倡导体育迷更关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尊重和保护运动员的个人权益。记者|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