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魔都“全年有戏”

日期:2024-04-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年四季,好戏不断。无论在何时,都能欣赏到一流的舞台艺术,这种“上海作为”,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与生活方式,美美与共,艺术所带来的享受,切切实实让观众流连忘返。
记者|王悦阳


  申城舞台,繁花盛开。从“码头”到“源头”,近年来,上海的文艺舞台欣欣向荣,一派生机。随着“全年有戏”的不断推进,如今,即使在曾经被视为“演出淡季”的早春时节,上海的观众依旧可以欣赏到众多世界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从本土原创到经典改编,名家名剧,精彩纷呈。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不断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佳作。

  自2018年11月正式定名发布以来,“演艺大世界”作为剧场、演艺空间全国密度最高的地区,创新性地集聚了戏剧、舞剧、音乐剧、戏曲、话剧、元宇宙沉浸剧等多元化表演业态,成为优秀演艺项目和原创精品剧目的全球、亚洲和中国首演的首选地。同时,“演艺大世界”比肩国际一流演艺街区,不断发挥“演艺+”的破圈作用,通过商旅文融合发展,将市民和游客的观剧活动延展成为长链条的文化生活和消费体验。

  一年四季,好戏不断。无论在何时,都能欣赏到一流的舞台艺术,这种“上海作为”,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与生活方式,美美与共,艺术所带来的享受,切切实实让观众流连忘返。

《千里江山图》不仅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年大戏,也是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展演剧目。


戏剧盛会,佳作荟萃


  关注上海戏剧舞台的观众一定知道,每年春天,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总会为申城的舞台呈现诸多艺术佳作。多年来,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坚持“国际静安、全城有戏”主题,坚持“名剧展演、全城有戏、壹戏剧大赏”三大经典板块,流光溢彩,精彩万分。在今年的展演剧目中,大师名作高屋建瓴,人气原创多元纷呈。据介绍,本次展演中外经典精品剧目达到24部104场次,刷新以往的纪录,覆盖9大剧院,上海首演率达83%,并邀请濮存昕、奚美娟、焦晃、孙甘露、滕俊杰、马伊琍六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担任年度艺委会成员。

  4月26日晚,作为由王晓鹰执导、马伊琍主演,改编自孙甘露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长篇小说的话剧《千里江山图》在美琪大戏院盛大上演,该剧不仅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年大戏,也是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展演剧目。

  小说《千里江山图》将革命、谍战、理想、情感等元素巧妙融合,情节一气呵成,再现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风云激荡。故事围绕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以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伟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摹出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群像,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千里江山图》截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切面,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八,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群生活在当时的平凡人物,为了同样的理想和信仰,共同完成一个名为“千里江山图”的秘密计划。

  此次从书本搬上舞台,集结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最顶尖的艺术创作团队。该剧导演王晓鹰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在舞台剧的整体呈现上,与原著小说结构一样,话剧《千里江山图》采用叙事体形式,并刻意在舞台上呈现一部“立体”的小说。与此同时,小说结构几乎贯穿全剧,话剧的叙事从小说的第一句开始,直到最后。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全剧中,小说朗读和戏剧表演将有机组合,阅读与演绎之间,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演出效果——开场时,演员们身着现代服饰,手持小说,在舞台上共读《千里江山图》,朗读过程中,演员们交替“入戏”,轮流成为“书中人”,开始演绎小说中的情节。当故事切换到另一个视角时,演员们又会换装“出戏”,变回朗读者。这样的表现手法既有传统戏曲艺术“跳进跳出”的间离效果,又能为观众带来较强的代入感,象征着观众从阅读中了解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特别是在舞台表演上,演员们面临着高难度的挑战,不仅要以最快的节奏将叙述和表演衔接起来,还要在演绎角色时迅速完成情绪调整,展现书中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对此,导演王晓鹰表示:“原著小说非常有特点和情怀,所以戏剧创作时也要用有特点、有情怀的方式把它搬上舞台。希望这份情怀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精彩的题材还需要独特的艺术表达,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它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本风物志。四马路菜市场、华懋饭店、浙江大戏院、顾家宅公园……小说中的上海,虚构和真实关联在一起,原著作者孙甘露用真实地标还原了老上海风貌。为了更好地呈现原著中的城市记忆,在话剧《千里江山图》中,观众能感受到具有城市特色的布景和建筑细节;看到旗袍、长衫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搭配;听到上海话、扬州话、粤语等各地方言。在特定的时间和外部环境中,故事中人物的思维活动、思想升华,将与舞台上的城市风情形成呼应。

  与此同时,为了还原小说的“灵魂”,话剧《千里江山图》还承袭了原著的文学特性。原著的文学格调影响着剧本改编和舞台演绎的格调。正如该剧编剧赵涟所说的,话剧《千里江山图》延续小说细腻缜密和克制表达的特色,将小说中内敛含蓄的“情怀”转化为“诗化意向”,重点放大具体的人性光辉,将伟大悲壮的牺牲精神浓缩为一场聚餐、一次告别、一个拥抱……从服饰、灯光、舞美到配乐,话剧《千里江山图》的精致与抒情,更让人体会到,如果说革命是一种浪漫,那么革命加爱情就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中最大的浪漫。特别是该剧的最后一幕,所有演员在星空背景中交替朗诵原著小说中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历史和现代在虚实之间相互呼应,正如信中所说:“有时候,我仿佛在暗夜中看见了我自己。看见我在望着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江山千里,绵延不息,革命信仰,薪火相传。

明星马伊琍出演话剧《千里江山图》。


  除了《千里江山图》的盛大献演,在今年的静安戏剧谷舞台上,戏剧与文学名著可谓相映生辉,再现了时代的思考与洞见。南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由南非当代最顶尖的巴克斯特剧院与“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强强联手,以静安戏剧谷的舞台作为中国首演;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25周年,“老舍专业户”方旭执导的“全男班”《骆驼祥子》,濮存昕执导、上海戏剧学院教师版中国话剧名作《雷雨》,以及改编自沈从文同名小说的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等,都非常值得期待。

  名剧之外,更不乏名家的身影——被誉为“剧场魔法师”的当代国际剧坛跨领域创作奇才、加拿大戏剧大师罗伯特·勒帕吉首次来沪,亲身演绎经典自传式代表作《887》,世界戏剧泰斗彼得·布鲁克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暴风雨计划》,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发起人和奠基者、希腊名导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执导的《等待戈多》,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的《浮士德》,以及台湾京剧名家吴兴国特邀“昆曲王子”张军共同跨界创排的京昆新歌剧《凯撒》等,充分发挥名家名剧的市场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提升申城舞台艺术的含金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之景。


舞台魅力,市场潜力


  除了大师与名作云集,在今年的静安戏剧谷展演作品中,也有许多极具市场号召力与良好口碑的精彩之作——沪上本土爆款音乐剧《爱情神话》、王耀庆主演的独角戏《低音大提琴》、万方编剧的央华戏剧《你好吗》、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话剧《恋爱吧!契诃夫》等,堪称人气爆棚,诸多新锐原创主力军与明星的参演,聚焦时代,贴近生活,共同展现了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与市场的号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现代戏剧谷首次将文化IP植入静安重要商业地标,创新文化流量向市场消费转化的新模式。

  2021年底,一部讲着上海话的《爱情神话》一跃成为中国电影黑马,关于上海饮食男女、市井人情的讨论,一时间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去年10月,由同名电影改编的沪语音乐剧《爱情神话》在上海首演,音乐剧在保留原作电影主要剧情及桥段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勘探了当下都市人的内心世界,细致地刻画了他们的情感挣扎。该剧的首轮演出便斩获了豆瓣评分8.5的超高口碑,翘首以盼二轮的观众时不时地“敲打”起剧方,“别让我们等太久”。

《爱情神话》剧照。


  作为今年静安现代戏剧谷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观众对音乐剧《爱情神话》的回归也抱以了更大的期望。4月1日,音乐剧《爱情神话》张园特别快闪店正式开放,在这里,市民可以穿越剧中“老白的家”,在影音室、服装间、客厅等空间,体验剧本撰写、音乐创作、服装设计、排练演出,每周末还将带来分享会、手工坊等不同活动,通过逛展、打卡等方式,沉浸式体验戏剧世界。这一举措,吸引到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做客“白相”,从剧里到剧外,感受别样的“上海味道”。

  4月8日,音乐剧《爱情神话》剧组更是突破常规,将建组大会搬来了快闪店,幕后主创及新老卡司相聚“老白的家”,在现场特别打造的“影音室”“衣帽间”“客厅”及“亚历山大的房间”等不同场景与观众互动,不仅在舞台上积极探索“上海文化”的创新演绎,更放眼于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让城市与戏剧共生共美。

  该剧导演何念表示,相较电影,音乐剧版的《爱情神话》在台词和歌词上更显锋芒犀利,直击当下都市人的情感痛点,如“断舍离要保持得体”“孤单也是一种自由”“生活需要酸甜苦辣”等金句频出,让观众走出剧场后仍有回味。与此同时,何念透露,此番二轮排演将主要丰富演唱和舞蹈部分,进一步提升观众的现场观赏体验。在卡司组合上做了新的尝试,除了宗俊涛、王昊、赵毅劼、蒋倩如、丁臻滢、赵嘉艳、年蔓婷、徐磊等原班阵容的集体回归,刘令飞、施哲明、赵超凡、刘浩冉等兼具实力与人气的音乐剧演员,《爱乐之都》青春季人气演员井彦乔、冯镝霏等,也将在二轮演出中惊喜亮相。此外,脱口秀演员王勉、沪剧演员徐祥将献上他们的跨界首秀,而在首演舞台上“嗲”劲十足的歌手黄龄不负众望,将再度出演格洛瑞亚一角。

  在快闪店的建组会上,随着广大观众的共同参与和见证,可谓笑料迭出,效果一流。第一天进组,刘浩冉、施哲明、王勉、赵超凡、井彦乔、冯镝霏等6位非沪籍新卡就被当场测试上海话水平,面对主考人王昊王厂长、徐祥、刘令飞的严格标准,有的人表现优秀,有的则只能求助台下观众,直呼“太难了”。而导演何念也做东“老白家”,详细展示并讲述了首轮演出令无数观众惊艳的“安福路”场景的诞生过程,“拎包即可入住”的老白家、浓郁上海市井气息的李小姐家,电影级置景背后是反复推敲的细节把控,在中文音乐剧中实属罕见。音乐总监魏诗泉则带着原班乐队现场伴奏,几位演员合唱一曲欢快的《显摆是人类的天性》,更有探戈《有原则的人》超近距离表演,上海韵味扑面而来,“沪上爆款”的秘密武器着实花样百出......从坐在台下看戏,到定制自己生活的好戏,音乐剧《爱情神话》正在创造一场“全城有戏”的浪漫都市神话。而主动把艺术舞台搬进公共场域,把戏中鲜活的场景变成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把带着浓郁烟火气的“上海文化”,渗透进城市肌理、融入于群众生活,更是为文商旅的无缝融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践样本。

  无独有偶,体验感十足的户外艺术装置——戏剧“任意门”落地静安南中北的久光百货、苏河湾万象天地、上海久光中心三大商圈。打开“任意门”,随机出现的戏剧大师将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城市公共空间的戏剧“任意门”装置,将戏剧艺术零距离与市民交互,打造了与艺术互动的新场景,预期将为商圈带来一大批市民游客打卡体验。


全城有戏,全民主角


  “全城有戏”是“人民城市、人民节日”的最好实践,也是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最强标志之一。据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介绍,今年首次覆盖全区14个街镇分别设置了分会场,社会机构、社区团队将一一登场,300场次的全民活动,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全城有戏”全民大舞台,展现静安活力、静安风采、静安精神。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以“一家人一台戏、家有好戏”为主题,面向长三角地区和全国部分地区征集,亲友同事、街坊邻居皆可组队,预期参赛“家庭”在2000组以上,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市民文化节”。

  在众多品牌演出活动中,马戏无疑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老少皆宜,轻松愉快,4月13日至5月4日,《欢乐马戏》将推出巡游线路,分别以互动性强的小丑、魔术等演艺内容,深化“ERA文旅IP”与大宁片区商圈合作,并以两家商圈为节点,发动品牌方推出惠民活动,做到活动有亮点、有燃点,市民有体验、有消费。据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介绍,《欢乐马戏》是由上海杂技团以“动物欢了,观众乐了”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的集动物明星、搞笑小丑、高空杂技于一体的马戏驻演品牌。常年在上海马戏城中剧场驻场演出,亦成为上海中心区域内极具号召力的“合家欢”亲子演出活动。此前,《欢乐马戏》带来诸多集聚趣味性、创意性、互动性的节目,已然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获得观众广泛好评。而在2024年4月13日至5月4日,特别推出《欢乐马戏》戏剧巡游,串联起“上海马戏城—上海久光中心—大宁国际商业广场”3站巡游线路,上海杂技团将带来各式精彩的演出,让好的演出“不止在剧场”,把欢乐送给观众朋友。

《欢乐马戏》。


  与此同时,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静安音乐节(原“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是静安三大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今年将在“五一”期间再次同期举办,形成品牌资源叠加的“三节汇”最大声量。而静安区文化馆作为“戏剧谷大本营”,将植入戏剧演艺、大赛展示赏析,开设戏剧工作坊、体验营,汇集专业戏剧人,召集戏剧爱好者,培育戏剧家庭,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戏剧社群休闲空间。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一场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戏剧体验,将带领参与者走进建党初期的那段峥嵘岁月。此外,首次推出的“戏剧修炼地图”和“戏剧图书漂流”,同样刻写了静安高辨识度。“戏剧修炼地图”从4月开启,为市民们带来属于静安独一无二的Citywalk线路,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元素,也收获意外的惠民福利。4月15日起,市民可以搭乘2号线戏剧专列,在21个静安中心点位参与“戏剧修炼地图”打卡,在春天里漫游静安,与戏剧在街头相遇。而“戏剧图书漂流”则是一场关于文学和戏剧的奇妙邂逅,在静安区图书馆流动图书车、重点商圈、合作品牌等“预设+随机”的点位,可以找到一本好书,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也可以将自己心头好的戏剧书籍分享给他人,收获一段奇妙的缘分。

  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全城有戏”全民大舞台,让戏剧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剧场带动市场。


戏剧大赏,星耀静安


  作为“名剧展演、全城有戏、壹戏剧大赏”三大经典板块之一,2010年至今,“壹戏剧大赏”评奖活动始终坚持以专业、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更多戏剧人和戏剧作品参与评选。通过多年持续运作,“壹戏剧大赏”评奖活动已经成为了戏剧从业者的“必争地”,也成为了全国戏剧动态的“风向标”。

  今年“壹戏剧大赏”板块聚焦打造较强影响力的华语戏剧专业奖项,评审产生2023年“年度大戏、年度经典复排、年度最佳小剧场、年度最佳引进剧目、年度最佳制作人、年度最佳导演、年度最佳原创剧本、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年度新锐导演、年度最佳舞美、年度最佳男女演员、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年度媒体关注奖”等14个大奖。

《长恨歌》剧照。


  据介绍,本届“壹戏剧大赏”共收到155个申报剧目,申报奖项超过600个,打破历届申报数量纪录,且参评剧目呈现出年轻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初评委员会主席徐健说:“令人欣喜的是,在本届的评选中,涌现了很多新面孔。‘新生代’创作者占到了总数的70%,这说明戏剧行业对于年轻从业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说,本届“壹戏剧大赏”申报数量的“小高峰”,一方面反映出当下戏剧创作演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样貌,以及从业者重振戏剧市场的信心与努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壹戏剧大赏”在业内的公信力和品牌号召力,它正在成为观察戏剧行业不同阶段创作和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今年“壹戏剧大赏” 评奖的一大亮点是将原有的“年度最佳编剧”细化为“年度最佳原创剧本”和“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徐健认为,近些年,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数量逐渐增多,屡屡成为话题级的现象和关注的焦点,改编作品因为有原作的基础,所以在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原创性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原创剧本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今年参与“壹戏剧大赏”评选的剧目中,50%以上的作品都是改编剧目,提名奖项的作品中改编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细分奖项,一是更加符合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际;二是有助于保护原创、尊重原创,让不同的劳动成果在不同的赛道得到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本届“壹戏剧大赏”评奖首次将“制作人”的角色作为申报对象纳入评选体系。在谈及这一奖项时,评委们表示,制作人在戏剧生产担任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具有前瞻性地把控整体的制作,市场推广,保证作品到观众的到达率。制作人这一奖项的设立或将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艺术管理对于戏剧生产的作用。

《浮士德》剧照。


  出人意料的是,在众多奖项的角逐之中,“年度最佳小剧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共有83个剧目申报,引发初评委员会热议。对此,静安现代戏剧谷节目总监许中平认为,此次“年度最佳小剧场”的申报呈井喷态势,反映出戏剧行业的不断创新尝试。小剧场戏剧形式多样,有独角戏、沉浸式戏剧等,为艺术创作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国家一级编剧、新剧本杂志原主编林蔚然也谈到,小剧场是青年创作者的重要起步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创作出更具原创性、实验性的作品,也可以观照现实,进行更为多元的探索,不断为戏剧行业注入活力。” 而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制作人、导演关渤则认为,戏剧人偏爱“小型化”作品虽然有成本考量的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戏剧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

  除了“年度最佳小剧场”,“消失”近三年的“年度最佳引进剧目”在本届评奖上再度“回归”,初评委员会很高兴能够再次看到来自国际的精品剧目。正如林蔚然所说:“国际剧目的有效引进是‘活水’。”经典的国际剧目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也作为“养分”助推本土戏剧不断进步,与国际接轨。不过,徐健也谈到:与此前相比,本届申报的引进剧目数量并不多,反映出外国剧目的真正“回归”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关乎着市场与观众的变化,也考验着相关引进主体、相关机构的眼光、视野与魄力。记者|王悦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