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又来了,他们为何爱上中国?
近几个月,上海的朋友们明显感到,走在街上的外国面孔变多了。喜欢刷短视频的朋友们也会发现,很多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的视频博主带着外国亲戚来中国旅行了,还有长期关注外国人的账号做起了“机场抓老外一日游”的选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相继对多个国家递出的免签橄榄枝也初见成效,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外国人赴华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多,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近200万人次,同比大涨266.1%。
春秋旅游入境游领队陈君君告诉《新民周刊》,停滞三年的入境游已经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再度火热起来,“这几个月中,一个月里我有十多天都是带入境游客人,游览上海及其周边古镇,和他们一起感受江南的春天以及我们这座城市更新的点点滴滴”。
而这些来到中国的外国游客,也打破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渐渐爱上了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
乌克兰人Anna在拉萨体验藏族服饰。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144小时内的特种兵之旅
外国人进入中国越来越方便。其中,不少外国人是借助“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根据该政策,国际游客只要持有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联程机票,就可以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20个城市免签停留144小时。
因此很多人选择国际航班量最多的上海为目的地,展开最多6天的“特种兵之旅”。记者注意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博主以“144小时过境免签”为主题拍摄中国游记Vlog。
比如人气很高的日本旅游博主Osada小哥,不久前上传了“社恐宅男的独狼特种兵旅行”主题视频,他此次的行程是日本—中国上海—韩国—日本,其中中国的签证正是过境签,比起普通签证,要方便不少。
虽然是第一次到中国,但他在来之前做足了攻略——
“滴”的一声,通过提前下载的上海公交卡App,他刷开了浦东机场2号线的闸机口,让之前一直惴惴不安的他对这段旅行终于开始放心起来。
在日本下载的“高德地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搜索路线,Osada确定要在2号线的南京东路站下车,对着镜头,他如释重负:“没有下地图软件就完蛋啦。”
乘坐红眼航班到上海的Osada出站后,第一时间想找一家早饭店。此时,一块粉色的招牌吸引了他,经过研究,他确认这是有名的上海小笼包。于是战战兢兢,他坐进了店里,拿着支付宝扫了桌上的二维码——菜单出现。深感神奇和便利的Osada退出后又重新扫码给粉丝们科普自己的见闻。扫码点单付费,不需要跟服务员沟通,餐品就会自动送上面前,对于社恐来说实在太友好了。Osada就这样心满意足地享用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一餐。
休息充电后,他又来到了田子坊,还购买了上海特产大白兔奶糖,这一回,他用的是微信支付。
…………
Osada的视频上传网络后,很快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中国网友留言:“看得出来攻略已经做得很完善了,我是不敢保证自己到旅游景点能不踩雷,他一外国人几乎次次点的东西都不难吃。”有网友夸他是幸运儿:“所有交通工具都没坐错,甚至景区的船也坐到了最合理的性价比最高的,被推荐的店都不用找一下就发现,路边偶然遇到的也都没踩雷,需要排队的都没怎么排,连周五去迪士尼排队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项目他都只排了20分钟。”还有中国网友表示Osada的视频虽然很长,但基本都是有效信息,连他都想参考这位日本博主的路线游上海了,“平实琐碎但又轻松愉快”。
Osada因为自己容易感到不安,便会事先搜集很多信息,又因准备充分所以获得了较好的旅游体验,在网络上获评“不安仙人”的雅号,成为不少人心中“144系列”视频的最佳博主。
Osada提前下载了各种旅游App。视频截图
另一对比较出圈的“144”博主,则是基本没做攻略,到了中国全靠比手画脚沟通的加拿大夫妇Steve和Ivana。从去年12月第一次游玩上海后,这对夫妇先后通过该签证政策去了中国澳门、中国香港、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城市,中国主题的视频也成为了他们近期Vlog的主角。
在他们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外国人国内游的常见问题。比如支付问题,因为国际游客所持有的信用卡或储蓄卡在境内可能无法使用;而他们熟悉的Apple Pay在国内许多商店并不支持……他们盘点了一些关于中国入境游“喜欢”和“不喜欢”的点,但同时,他们依然喜欢中国人的热情好客。Steve表示:“中国人非常热情和外向,尽管语言不通,但他们会尽所能来帮助你,并且中国的公共交通总是可靠、实惠、随时可用,只要1美元就能乘坐地铁。”
事实上,许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博主都留下了这样的反差印象。一位来自德国的博主“KenAbroad”在结束了第一次中国旅行之后表示,“老实说,我本以为这里会更混乱一点,因为这是一个拥有2600万人口的都市,道路一定会很混乱、没有秩序”。但让他吃惊的是,这里“super quiet(超级安静)”。
心愿是喝上海的珍珠奶茶
中国文化和美食是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的关键诱因。而随着社交媒体上中国旅游的视频越来越多,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的理由,也越来越具象化、多元化、细分化。
陈君君主要接待的是到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游玩的入境游客。她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很多境外游客都已经通过同事或他们常用的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了解了来中国旅游的注意事项,对中国的安全性、友好度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上海,欧美国家的游客,还是很喜欢去豫园,那里既有深具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又有琳琅满目的小吃,还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陈君君补充道,“对于来自中国周边国家的游客,如越南游客,就对上海的一些新的网红景点很感兴趣,像是最近很火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
五一前,承载着4000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游客的“海洋光谱号”邮轮靠泊上海,创下国际游客单船入境中国旅游的最高人数纪录。
他们中的不少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从奥地利维也纳远道而来的Frank夫妇一走出邮轮,就被通道上一张大幅风景照吸引:图片上大片的树长在水中,看起来非常漂亮,是青西郊野公园的水杉林。他们用手机翻拍下了水杉林的照片,决定有机会的话,让导游带他们实地体验。
一位外国游客在现场下单购买了机器人制作的现磨咖啡。摄影/杨建正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对于外国人来说,一些地道中国食物同样是对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印象。陈君君接待的境外游客,对于川菜、粤菜、上海菜等都很热衷。他们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做攻略,知道绿波廊、朱家角古镇等。“我记得有一位50多岁来自匈牙利的客人,见到我的第一天,就点名一定要买上海的珍珠奶茶,因为她提前看过了很多视频,就想着这次一定要真实地过一过嘴瘾。”
有人喜欢请导游深度体验,也有人愿意自由探索陌生国度。而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无疑是让人感到友好的“新手村”,因为各交通枢纽的英文标识都非常清晰。尤其上海两个机场,标识上还写有中英日韩等多国文字,方便外国人查看。平时机场也会有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与他们进行顺畅沟通。
陈君君在带团过程中时常会听到外国游客对如今中国生活的便利化称奇,“不仅可以用一部手机解决吃穿住行,而且便利店触手可及、街头咖啡馆林立、摩天大楼遍地等等”。
当然,还有被频繁提及的支付问题。据陈君君观察,现金和刷卡(国际信用卡)仍然是境外游客主要选择的支付方式。“我带的游客,基本都会事先兑换一些人民币,用在购买纪念品、饮品等小额支付上。大额支付基本上选择刷卡,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俄罗斯太极拳爱好者来河北学习卢氏太极拳。
“外国人来旅游很方便”
许多老外不甘于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总想体会不同的中国特色。于是在中国YouTube点击旅游景点显示结果中,拉萨、大理、昆明、重庆、苏州等城市逐渐有了热度,而像上饶望山谷、大凉山悬崖村、福建土楼、阳朔遇龙河、德天瀑布等小众景点,也正在被认识。
Anna不久前就和朋友乘坐高铁去江西上饶来了一次古风之旅。Anna是在华工作的乌克兰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各地旅游,中国的许多景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上饶这个地方是我在ins上刷到的,看到有别的博主去了,拍的照片我很喜欢,趁着周末就出发了。”她对小镇上随处可见的辣椒串印象深刻,因为四川火锅是她的最爱,“我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湖南,那里的菜也好吃,但一吃就长痘。我觉得很少菜能比火锅更好吃,我的朋友们总是让我找地方带他们吃虫子,不过这得去云南吃吧,所以我带他们去火锅店吃猪脑,他们说吃起来像豆腐”。
上饶的自然风景也令她流连忘返,她还和朋友在上饶拍摄了汉服照。“现在汉服可火了,我喜欢到一个地方,就穿那里的民族传统服饰体验。”
这样的照片,Anna着实拍了不少。在贵州苗寨,穿上苗族服饰的她别有一番韵味;在拉萨,藏族服饰跟她相得益彰……
两年前,Anna还去了新疆,最喜欢喀纳斯湖碧绿的湖水,还有古朴简陋但原汁原味的边陲小镇禾木;早年也去过张家界,买到了从北京出发去湖南最便宜的硬座火车票。
“绿皮车,硬座,20多个小时。”Anna对此印象深刻,“相比于十几年前,现在在中国自由行可方便太多了。过去很多地方没有英文标识,上网不方便,地图也只能看纸质的”。
Anna每年要接待不少从家乡而来的客人和朋友,她总是推荐他们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部分外国银行卡也被允许绑定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支付,这样他们在中国花钱就方便了。”
如果出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Anna认为外国人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在餐厅点单。“我朋友就闹过一个笑话,他当时学了一点中文,想吃俄式红肠,便跟服务员说‘要一份红肠’,结果服务员给他倒了一杯红茶,他喝完后问服务员:‘红肠呢?’服务员又给他加了一杯红茶。”Anna说,许多地方的特色餐厅,没有英语菜单,也没有菜品的图片,如果不会中文,纯粹的中国方块字无异于天书,“就算用了在线翻译,点到什么菜也只能看运气,比如夫妻肺片这样的菜名”。
即便如此,在问到外国人在中国旅游的便利度时,Anna还是给出了高分。“我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跟欧洲相比,到中国旅游简直是方便太多了,比如上海,想去哪里都可以坐地铁,这在国外很多城市是做不到的。而且中国到处都有飞机场,就算是十八线小城市,下了飞机后打车去景点,费用也不会特别贵。要是在欧洲,可能打一趟车一个月大半工资就没有了。”因为工作的关系,Anna常去江浙沪的十八线小城市出差,在她看来,这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丝毫不比国外逊色,甚至更为整洁,“高楼大厦也不少”。
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也时常令她感动。“我中文还不好的时候,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时候我要去一个地方,又说不清楚,他们会耐心地指引我,甚至还有人明明要去相反方向,但他会先花很长时间带我去我的目的地,再自己回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建立起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立体认识,这或许就是旅游的意义。记者|周洁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