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挖宝,文明互鉴
“六七金字陵,苍苍摩天扬。伟大尤可惊,岂止文明破大荒。”1908年至1909年,康有为两访埃及,赋诗多篇,这几句出自他的《埃及行》,表达了震惊且尊敬的感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曾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礼物。”
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经沙漠与戈壁,汇入地中海。河岸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生命,古埃及文明在此萌发壮大,成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埃及就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中央集权王国,而黄河流域还处于原始社会中的新石器时代。
虽然曾因受到波斯、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侵略,古埃及文明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随着罗塞塔石碑被拿破仑远征军发现,象形文字被解读破译,卡特发现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古老的埃及文明随之重现辉煌。
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有哪些?中埃联合考古的孟图神庙遗址何以与中华文明相通?两个古老文明的碰撞如何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埃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埃联合考古队的发掘成员之一高伟接受了《新民周刊》专访。
考古队员们讨论修复方案。
萨卡拉的秘密
高伟是中埃联合考古队的发掘成员之一,曾经在法国中部城市勒皮留学,勒皮有很多古代的建筑,那时起高伟对考古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专攻埃及考古学,回国进入社科院工作,加入孟图神庙团队。孟图神庙始建于约公元前1391年至前1355年,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的一部分。
埃及考古很国际化,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传统,这与历史原因有关。它由欧洲精英创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外团队。一直以来,埃及的考古工作除了本土工作者,还有国际考古队。去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方面好消息不断。
数据显示,目前约有250支国际考古队在埃及进行研究、发掘和保护文物等工作。他们有些已经在埃及工作了几代人,建立固定的常设机构,也有像日本、中国这样新进驻的考古团队。
201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签署了《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式组建,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员贾笑冰担任中方的执行领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远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
孟图神庙遗址全景。
2023年4月,中国在埃及的考古工作全面重启,更多放在清理、规划、修复上,发掘工作只是后话。近几年,关于古埃及最新的考古成果有不少。根据埃及旅游与文物部的公开资料,高伟每年都会整理编译埃及旅游与文物部提供的年度考古发现。以2023年为例,最新考古成果13处,包括萨卡拉墓地发掘目前最大的作坊,丹德拉神庙发现的斯芬克斯像等。
其中,埃及考古学家首次在艾斯那神庙发现完整黄道十二宫浮雕,黄道十二宫图本身是巴比伦天文学的一部分,很可能由公元前3世纪统治埃及的希腊人引进而来。图像包含12个星座的符号,木星、土星和火星,塞赫迈特女神的“七支箭”,以及用来测量时间的星群。图像大量用于个人墓葬、石棺的装饰,并且在世俗体书写的占星术文本中常被提及。
但在神庙内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并不常见。考古工作人员还清理出其它与古埃及天文相关的图像。比如,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女神索提斯的图像,还有一幅描绘了拥有四个公羊头的太阳神克努姆拉的图像,这些发现为促进古埃及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埃及考古队格外重视在萨卡拉地区的工作。在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的“萨卡拉的秘密”展厅,部分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展开自主考古以来取得的重大发现,如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最完整的制作木乃伊的作坊、萨卡拉地区目前所见唯一的猫神庙遗址,以及数十座地下墓室中上千个完整的彩绘木棺。
萨卡拉位于开罗附近,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在古埃及后期,国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导致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动物崇拜风靡一时。当时还发展出一条“产业链”,祭司占卜、主持仪式,木乃伊售卖献给神的供奉,或信徒购买还愿物等。
2023年5月27日,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墓区新发现了两座木乃伊制作工坊。作坊年代可追溯到埃及第三十王朝至托勒密王朝初期。两个作坊内均发现大量可能制作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陶器。同年,考古学家曾在埃及一座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神庙中发现了2000多个古代羊头木乃伊。
团队负责人萨迈赫·伊斯坎德尔说,这些羊头是“供品”,表明“人们在拉美西斯二世去世1000年后仍然崇拜他”。
孟图神庙的面纱
随着中埃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两国在考古领域展开密切合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阶段性考古工作。在中埃联合考古队组建之前,2016年,高伟刚刚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作。这一年,孟图神庙进入考古学者视野。
考察第一站是埃及卡尔纳克神庙,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中间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另外两侧一个是献给孟图神的,还有一个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当时其它两部分由法国和美国的考古团队分别在做考古修复,唯独位于阿蒙神庙北侧的孟图神庙尚未发掘,高伟隐约感觉到这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埃联合考古队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摄影/贾笑冰
贾笑冰记得,当考古队刚到孟图神庙时,砂岩的神庙废墟几乎完全被淹没在荒草丛中。遗址上有哪些建筑,根本无法辨认。边缘的地方,零星被附近居民侵占,修建了房屋。考古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地面的杂草和违章建筑,掌握遗址现状。
距离上一次孟图神庙的发掘工作,已过去40年。1940年,法国在开罗设立的东方考古研究院接管孟图神庙区,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系统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法国考古学家的工作持续至1952年。而后因各种原因,孟图神庙经历了数十年“空白期”。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现代考古学刚刚起步,中国考古队对孟图神庙重新深入研究,肯定有新的收获。在贾笑冰看来,孟图神庙虽然不是卡尔纳克神庙群的主庙,但在核心区域范围里面。孟图神最早出现在底比斯,一直是这一地区的守护神,研究孟图神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将对理解古埃及文明、宗教、精神世界有很大帮助。
尽管孟图神庙所在的卡尔纳克神庙赫赫有名,有关底比斯的后世描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贾笑冰指出,最早关于孟图神庙的资料可追溯至18世纪末,多为欧洲探险家的笔记。
拿破仑率领的法国调查团曾到达卡尔纳克地区,并对孟图神庙区进行过比较详细的测绘工作。进入19世纪,法国人商博良来到孟图神庙,手绘过法老的王名圈,另有来自德国、美国的探险家都曾在此做过快速的清理和遗迹绘制工作。不过这时的探险家大都以挖宝为目的,遗迹现状仅作简单描述,更没有详细的工作记录可言。
中埃联合考古队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自2018年到2024年4月份,总共有两次发掘,每一次为期一个月,有前置和收尾工作。本季度的发掘工作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持续两个月,收获成果颇丰。
贾笑冰指出,孟图神庙区实际上是一个以泥砖围墙围护起来的方形区域,它的西南角从西向东有6座奥西里斯神殿,2019年开始,已经对第三、第四这两座小神殿做了发掘,基本结构清理完毕,出土的带浮雕、带铭文的石块,基本上能够确认它的功能。在6座小神殿的北侧发现了一道泥砖围墙,推测奥西里斯神殿是有单独围墙的,这在布局研究上是一个重大突破,背后可能反映了信仰和王权社会的变化。
而重新把第三、第四座奥西里斯神殿展露在人们面前,校准了前人学者的平面图,是近两年最主要的考古收获。高伟告诉《新民周刊》,1860年前后,埃及考古才刚刚起步,法国的埃及学家叫马里耶特,据他描述,清理了6座奥西里斯小神殿,他都简单画了草图。但此次发掘出的奥西里斯神殿,其轮廓和当年马里耶特记录的稍有不同,等于中埃联合考古队填补了这个区域奥西里斯信仰方面的信息。
此外,中埃考古队还在孟图神庙与玛阿特神庙的接合处,新发现了一座未知建筑的地基,尤其是修建地基所用的两块砂岩石块上,残留着铭文和浮雕场景,而铭文很有可能是第二十五王朝塔哈卡法老的王名圈,同样成为考古专家断代的重要参照物。
贾笑冰认为,这个新现象会完善考古队对孟图神庙遗址群的平面布局、营建顺序、功能的认知。随着时代不同,它在变化,实际上背后透射的是古埃及社会变化,至少从新王国时期一直到二十五、二十六王朝,甚至于更晚的到三十王朝。
东西文明互鉴
贾笑冰(右)和埃方考古队员现场讨论遗址挖掘方案。
贾笑冰认为,埃及考古此前都是由欧美西方国家主导的,孟图神庙的发掘,是中国考古队第一次正式参与到埃及考古中,由此架起中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此次中埃联合考古中,中国考古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神庙发掘做了一个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包括如何开展发掘、记录、展示、研究等。但两国考古理念、工作模式存在差异,中埃双方考古队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
在国内我们习惯用无人机测绘画图,但这样的设备在埃及不能使用。“我们只能自己设计一个可以伸缩的杆,把相机挂上去,遥控着去拍,大概拍了2万多张照片。”贾笑冰说,中方考古队也将国内常用的测量点和点之间距离的三维建模方式,带到孟图神庙的工作场景,受到了埃及同事的赞赏。
高伟主要担任铭文释读和研究工作,他认为,中埃同属文明古国,纵然两国因山海相隔,但在研究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等问题上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中方考古队员王鹏的研究领域涉及欧亚草原,目前是新疆呼斯塔遗址的领队。呼斯塔遗址是一座面积巨大的青铜时代的石构聚落,年代相当于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
王鹏说,来到埃及后,他发现,古埃及壁画上表现的射箭,包括象形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与中国的甲骨文、金文记载的射礼内容非常相似,而且遗物和文献也相似,但两端当时不可能发生直接交流,并且在古埃及的这种现象比中国要早一些。据此,他初步推断中埃早期可能是通过欧亚草原这种中介的作用产生了联系。
除了埃及孟图神庙,贾笑冰还负责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这些年,最重要的发掘地点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中晚期的重要遗址。牛河梁遗址的主要时期是中华礼制形成的阶段,对应古埃及文明,大约是法老第一次统一上下埃及的时间,这是时间上的巧合。
贾笑冰还发现,虽然孟图神庙和牛河梁遗址之间并无直接的可比性,但两者在祭天敬神的精神需求是相通的。孟图神庙坐落于底比斯神庙群之中,与毗邻的阿蒙神庙和其他神庙都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也启发了贾笑冰对牛河梁遗址群中的坛庙冢之间关系,以及祭祀对象、祭祀体系进行重新思考。
目前,中埃联合考古队通过发现遗迹,孟图神庙完整的平面图正在逐步绘出。除了考古发掘本身,中国考古团队还因实际需要,创新性地开启了古埃及文明的“汉化”工作,也就是对版本众多的翻译进行标准化,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像图坦卡蒙、卡尔纳克神庙这样常用的词汇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中文说法,但更多的不知名的法老、地名、宗教用语或是铭文等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中文说法。
通过中埃文明对比可知,如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需要文明互鉴、交融交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黄河到尼罗河,考古人共同为文化宝藏褪去神秘面纱,让古老文明跨时空对话,也为中埃友谊添砖加瓦。记者一吴雪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