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人才培养“上海模式”再创辉煌
陈芋汐、张之臻、唐钱婷、王鑫杰、徐卓一……在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上,上海的年轻小将们屡创佳绩,为祖国赢得荣誉。
本届奥运会,共有40名上海运动员出征。他们在青少年赛事中不断成长,在国家队挥汗如雨,在奥运赛场上实现青春梦想。
这背后,离不开上海青训的“十年磨一剑”。数十年来,上海不断创新思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空间和基础。
根据城市发展特点,上海持续推进构建了传统体校办训、普通学校办训、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上海模式”。
数据显示,2024年度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总计56420人。上海青少年业余训练开展了52个奥运会、全运会、智运会项目,基本覆盖夏季奥运会项目和部分冬季奥运会项目。
始于体操,成于跳水
北京时间8月6日,中国跳水队的“双子星”全红婵和陈芋汐,以碾压性优势包揽了巴黎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的冠亚军。当陈芋汐完成最后一跳后,上海市体育大厦内的一间“观赛室”掌声雷动。人群中,陈芋汐的体操启蒙教练、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体操国家级教练刘朝辉难掩激动之情。
而此前,陈芋汐已经携手全红婵成功卫冕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是上海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首块金牌。
陈芋汐出身体育世家,祖父陈新熙曾是上海著名体操运动员,父亲陈健是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高级教练。2008年,3岁的陈芋汐被爸爸领着,来到了刘朝辉的跟前。那时候她家住宝山,陈健上班在徐汇。每天幼儿园一下课,陈健就接她去训练。南丹路上的那个体操馆,成了她儿时的乐园。
陈芋汐在巴黎奥运会取得一金一银的佳绩。
刘朝辉很快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天赋,同样是学动作,陈芋汐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并高质量完成。
陈芋汐上中班时,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来体操队挑小苗子,一下子就相中了她。虽然万般不舍,考虑到孩子的前途,刘朝辉还是答应让陈芋汐接触跳水,“体操项目对体能、力量等素质方面要求更全面,而陈芋汐从小体质比较差,跳水对她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才4岁的陈芋汐就这样进入了上海体育馆少体校跳水队。不过即便去了跳水队,每到周末,陈芋汐还会回到刘朝辉身边,由刘指导仔细“抠”每一个动作。
“有一段时间,她既练体操又练跳水,最后慢慢过渡到跳水。”虽然当初体操队“失去”了一个好苗子,但看到陈芋汐如今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刘朝辉也由衷地为昔日弟子感到高兴。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青训工作,始终是全国的排头兵。1955年,上海第一业余体校按照国家体委的要求成立,并开设了体操、田径两个班。次年的第一届全国少年运动会上,体操班就获得了男、女团体亚军。
1957年,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成立,前身是上海市徐汇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是上海最早的区属体校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业余训练突出奥运战略,调整了项目布局,完善了体育竞赛体系。上海现有市级体校3所,区级体校30所。多年来,上海各级各类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龙头和主力军,为上海和国家培养出了大量优秀运动员。
除了陈芋汐,姚明、吴敏霞、沈富麟、李月明、诸韵颖……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培养了多位中国体坛代表人物。
2022年,为适应新的发展周期,更好地培育青少年体育英才,徐汇区下属三所体校撤并为一所。整合之后,徐汇区少体校共开设22个奥运会、全运会项目,今年区注册运动员达3100多人,常年在训人数约5000人。
学校校长陈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巴黎奥运会有6位徐汇健儿为国征战,与历史最多人数持平。一直以来,徐汇开展青少年训练工作的总体思路为:大力扶持基础大项、重点突出三大球项目、不断提升其他优势项目。
“尤其是三校合并之后,通过资源整合,我们希望能够加强项目间的合作,打通项目间的转项,从而发掘出更多好的苗子。”陈震以徐汇的传统强项游泳为例,“先通过游泳把孩子招进来,再在启蒙培训过程当中逐步发现他的优势、兴趣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
游泳作为基础大项,可以转的项目有水球、赛艇、铁人三项、现代五项等。本届奥运会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员罗帅,就是从游泳,转到赛艇,最后被现代五项队挖掘转项。在2022年第十七届市运会上夺得女子c组2000米、1000米双人双桨冠军的赵心怡,也是在2020年由游泳转入赛艇队。目前,赵心怡已经由徐汇输送到了一线队。
据介绍,在2021年至2024年巴黎奥运会周期中,上海共获评12家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家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家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传统体校20家,占到50%。
除了陈芋汐,和队友丁欣怡、郝婷、黄张嘉洋、王澜静一起夺得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冠军的郭崎琪,在游泳比赛中收获两银一铜的唐钱婷,以及摘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项目铜牌的王鑫杰和女子铅球季军宋佳媛均由长宁区少体校培养输送;而携手队友徐嘉余、孙佳俊和潘展乐夺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打破美国在该项目长达40年垄断的覃海洋由闵行区少体校培养输送。
近年来,上海着力探索推进传统体校改革。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在上海市各区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的方案》以及建设工作指南。
2023年,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正式启动由区级体校向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转型发展的相关工作。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青训中心立足区域青少年体育发展,主要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两大目标,深化体教融合,围绕训练指导、竞赛服务、公共服务、科医保障四大核心功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现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体育、教育和社会的‘三位一体’。除了名称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以前小院高墙式的封闭专业训练模式,转变为面向更多受众群体的开放的模式。职能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在陈震看来,区级青训中心起到了中心纽带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徐汇、杨浦、虹口和静安等区级体校已转型成为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
更多体育新星来自“俱乐部”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张之臻/王欣瑜这对“临时组合”摘得银牌。
张之臻成长为中国“网球一哥”的背后,是上海网球22年来走专业队职业化竞训之路所取得的突破,也是上海几代网球人的努力结晶。
“竞技体育除了考验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之外,对于心态调整的要求也非常高,张之臻这次临时换搭档,就属于这种心态上的考验。”中国网球协会理事、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久事网球队经理李耀同样在体育大厦观看了比赛直播,难掩内心的激动。
李耀表示:“这就证明,我们中国球员在职业网球赛场上的锤炼收获了效果,能够在奥运会上,用比较放松的姿态去接受残酷的挑战,这很了不起。”
从2006年10岁进入上海队,到12岁前往澳洲训练,16岁前往美国训练,李耀回忆起张之臻从一个高高瘦瘦的小男孩,成长为了中国“网球一哥”。在他看来,一方面源于张之臻自身的刻苦努力,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久事网球队对他的全方位帮助。这是上海网球22年来走专业队职业化竞训之路所取得的突破,也是上海几代网球人的努力结晶。
通过企业联办、坚持走专业队职业化训练之路,上海还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李耀告诉《新民周刊》:“我们将重点布局12岁、14岁、16岁后备人才,对每个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做好细致的布局。毕竟胜利的光环永远是金字塔尖很少的那部分,大部分人都会面临职业发展瓶颈挑战。”
据悉,在上海市青训中心支持下,依托久事体育网球生态战略,《上海网球星跃计划》于今年起实施,上海久事网球队将推动全市一二三线联动,助力全市优秀办训单位,携手培养更多青少年网球人才,并为实现此目标开放球队资源给全市优秀青少年网球教练员,包括观摩训练和共享外教资源等,此外每月还由市网球协会主办青少年冠军挑战赛及大师训练营以选拔优秀网球苗子。
如今,随着大师赛的传播效应,再加上张之臻的个案激励,愈来愈多的上海小囡开始选择打网球。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末,上海市共有网球场地1632个(1829片),其中室外网球场1517个,室内网球馆115个(312片)。而在上海市体育部门注册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数近2400人,注册大众网球教练员 512人。
不得不说,上海在改革传统体校办训、深化普通学校办训的同时,社会力量办训早已成为申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增长点。数据显示,2024年在市青训中心备案登记的社会办训机构有314家,注册运动员12603人,开展项目50个,较2020年有极大增长。
“嘿!”“嘿!”“嘿呀!”8月初,位于奉贤区海湾镇的某体育馆内一早就传出这样的叫喊声。在这片并不算大的空间里,一群跆拳道少年正为了梦想挥洒着汗水。
“这里面有好多上海市锦标赛的冠军。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整个暑假训练第二阶段的封闭式训练。”春兵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奉贤区跆拳道队总教练陈春兵可以说参与了奉贤跆拳道项目发展的全过程。
曾练过多年跆拳道,武术散打运动员出身的浙江人陈春兵在退役后想趁着年轻干一番事业。2006年,因机缘巧合,陈春兵来到奉贤。他记得,那段时间恰逢上海鼓励社会力量办训、办俱乐部的政策施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国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激情。在那个热情似火的8月,在相关方面的协调和帮助下,陈春兵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跆拳道馆,开始“自主创业”。彼时,奉贤区积极探索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与社会力量签订合作办训协议,由春兵体育俱乐部承担起奉贤区跆拳道队的日常训练工作,奉贤区跆拳道队正式成立。
不论是做运动员,还是总教练,陈春兵始终坚持将心比心,为小运动员考虑的原则。也因此,16年来,他的跆拳道青苗培育之梦结出了丰硕果实。
李奕姗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女子67公斤以下级冠军,目前已入选跆拳道国家青年队。图源/中国跆拳道协会
在去年首届全国学青会上夺冠的李奕姗,正是2019年陈春兵在一次入校选材中发现的。短短四年时间,她就拿下学青会冠军,随后又获得2023年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冠军,2024年全国中学跆拳道精英赛暨U18世界中学夏季运动会跆拳道选拔赛冠军。目前,李奕姗入选跆拳道国家青年队,正在参与集训。
巧合的是,李奕姗正出生于陈春兵梦想开始的2008年。“我国跆拳道名将陈中身高1米83,包括世界上很多名将都差不多这个身高,现在就有1米8个头的李奕姗只要好好练,将来是很有希望的……”说起这位爱徒,陈春兵满是欣慰,毕竟谁不想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
“对于每个有潜力的苗子而言,我们俱乐部专业的教练员队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托举力量。在我的教练团队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国内教练,还有来自韩国的前世界冠军高準虎教练。他曾经担任菲律宾国家队主教练。”陈春兵表示,这也是俱乐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一大优势,“我们还承担了奉贤区拳击、散打、柔道、武术套路等项目的青训工作”。
2020年,上海市体育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开展奥全运项目“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创建工作,两年为一个周期,以此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训布局。当年,全市共有15家单位获评2020-2021年度“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其中奉贤区的3家单位里就有春兵体育俱乐部。
同样地,当2016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将将滑板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会长、圣巴(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顾卫峰的滑板奥运梦也随之展开。
顾卫峰本人是一位资深轮滑业内人士,2004年,他专门前往新加坡,参加亚洲第一届自由式轮滑运动培训班,顺利拿到轮滑裁判证,成为中国在这个项目当中第一位国际裁判。而他一手创办的圣巴文化也从最初的装备贸易公司,发展成了轮滑滑板行业的一家全产业链公司。
“因为滑板项目是由国际轮滑联合会推进奥运会的,因此这个项目的开展也由各省市的轮滑运动协会来负责。”顾卫峰告诉《新民周刊》,“由于是新兴项目,之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大多都在社会面,所以上海市体育局便在全国创新推出了《上海市体育局联办优秀运动队管理办法》这样一个政策,由优质的社会力量来办训,圣巴也由此承担起了上海市滑板队的训练。”
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顾卫峰刚从巴黎奥运会现场看完滑板比赛回国。“日本在东京奥运会上就拿了4块滑板金牌中的3块,巴黎奥运会也拿到金牌,说明这个项目可能就是比较适合亚洲选手。就女子来说,中国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并不大。”在他看来,纵观滑板运动的发展历史,它的时尚属性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是非常符合的,上海的滑板人口很多,滑板俱乐部和场地也很多,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据他透露,目前队里已经出现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小孩姐”,“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大家在明年全运会上拭目以待吧”。
事实上,早在2004年前后,顾卫峰便开始和黄浦区有所接触。20年来,他与黄浦区体育局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持续推动黄浦区“一区一品”的轮滑项目发展。尤其近十年来,在黄浦区体育局、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的主导下,由圣巴文化和上海市轮滑学校运营管理的黄浦区自由式轮滑、滑板、花样轮滑等3支国家集训队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其中自由式轮滑队连续11年登顶世锦赛,花样轮滑队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滑板队在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为上海斩获3金。圣巴文化正在参评新一轮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
教练员,青训“三驾马车”的核心支撑
当然,好的优秀运动员,离不开好的青训教练。2024年全市青训注册教练3641人,较2023年3382人增幅为7.6%。其中,体育局系统编制、教育局系统编制和社会机构三类人员构成比例为3:2:5。
记者注意到,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体育教练员、体能教练员、运动防护师的职称评价标准,为不同岗位的教练员晋升渠道做好保障。
今年5月,市体育局、市委编办、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上海市学校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适用范围、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职称体系、岗位聘用等内容,提出本市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同时印发《上海市学校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试行)》。
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从2012年就启动了“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的专项工作,去年,出台了《上海市体育教练员进校园有关规定》,较以往进校园管理办法在强化教练员资质、突出重点项目、协同工作开展、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青训教练员是支撑‘三驾马车’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也是我们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支撑。”在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主任周战伟看来,目前上海建立了最全的教练员职业发展序列,健全了对不同岗位教练员的评价标准体系,“上海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青训教练员培训,让大家收获满满。
近年来,上海社会办训机构发展很快,注册教练员人数占到了半壁江山,助推全市青训教练员规模不断增长,随着普通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政策的落地,加之传统体校教练员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的需要,“三驾马车”教练员队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趋于复杂性和挑战性。
为此,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于今年初成立了教练员发展部,对教练员管理职能进行资源整合,为全市青训教练搭建完整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从年度注册开始,对教练员的继续教育、教研活动、业绩认定、评先评优等进行全面动态、系统掌握,实现闭环式管理。
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命名了一批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引导工作室开展年轻教练员培养、提高带训成效、打造专业共同体、组织项目科研、促进一二三线贯通等,发挥名教练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老中青”教练员传帮带。
2023年由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备战办公室会同市青训中心共同调整全市各项目中心教研组项目名单,调整后由原27个中心组增加到39个中心组,项目覆盖全市约90%奥(全)运项目。由各项目中心主任、一二三线教练、单项协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共同组成,围绕科学选材、训练教学、竞赛设置等开展研讨和交流,形成有效合力。
今年,市青训中心与市体科所深度合作,成立上海市青训复合型团队建设专家工作组,对“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和区级青训中心开展实地指导,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基层在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方面的实际问题。
今年6月,来自本市区属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二线运动队)和上海市“一条龙”学校的近400名(其中线上约300名)教练员在青浦接受了多位青训“名家”为期三天的指导。这是继去年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的有关部门首次就学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题培训之后,又一次面向学校教练员的专业培训。
同样是在6月,2024上海市青训教练员体能专项培训班在杨浦举行,线上线下近千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理论和实操培训。体能在青训工作中作用至关重要,青训教练员要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重视体能训练,为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下半年市青训中心还将针对田径、游泳、水上和自行车等青训教练员开展专项体能培训。同时,中心还积极将信息化运用拓展到教练员队伍管理中的年度注册、继续教育、评优推先、职称晋升、进校园等板块,拟在未来三年以阶段推进打造全面覆盖、紧密关联、深度应用的“一站式”体育教练员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市级及区级体育行政部门提供“大数据+”的辅助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教练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教练要从没成绩把运动员带到前8名的成绩,再从前8名的成绩提升到拿奖牌的成绩,最后从拿奖牌的成绩变为拿金牌的成绩,这是不容易的!优秀的教练是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有开拓创新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周战伟最近也在读《教练员执教行为研究》一书,记者看到,他在不同的章节都划出了重点,“但关键的前提是,对于从事青训工作的教练员要有敬业精神,要有‘甘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准备”。
的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名教练员从初级职称成长为高级职称,最顺利的情况一般也要15年左右。记者|应琛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