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朱燕:用非遗点亮乡村

日期:2024-09-1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宾鸿飞处白云垂,倦向山村寄一枝。叶榭软糕张泽饺,临风怅触几番思。“小时候到了过年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软糕,裹着自家做的豆沙馅儿,米粉也是按照每家自己的口味调制的,口感多少都会有所不同,但味道都是那么香甜软糯。”
记者|周洁


  “非遗虽好,可是面对着今天人们新的消费需求,能不能带出一个团队来做?能不能有一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何才能让叶榭软糕这样一款每个人都觉得好吃的产品成为现代化的好商品?”9月12日下午,在“传承之美——2024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现场,看到老朋友朱燕的主持人秦畅,忍不住发出了灵魂深处的提问。

  对于这个问题,八十八亩田品牌创始人、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朱燕的回答也令人动容,因为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近8年的光阴打磨积累——

  自2016年朱燕放弃上海市中心收入可观的IT工作,决定回到家乡松江做米文化事业,成为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以来,她一直奔着一个目标前进:“希望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发展松江大米相关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培养当地村民专业技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大家一起建设新农村。”

  8年来,朱燕以非遗叶榭软糕为核心,稻香民宿为载体,通过非遗体验、稻米文化传播,致力于推广叶榭软糕、松江大米的品牌文化、传承米匠精神。并且,她还逐步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新体验,带动乡亲就业,盘活乡村经济,打造趣味新农村——用非遗点亮乡村,正在松江这块土地,梦想照进现实。

松江叶榭镇四村700亩早熟优质香型“老来青”水稻开镰。摄影/郭新洋


人人都爱这块糕


  9月12日活动现场,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难掩对叶榭软糕的兴趣,他打趣自己是“高团”,也爱“糕团”,坦言自己是个糕点控。他说江南很多糕点都很有特色,而松江作为评弹的一个阵地,是自己有机会去的地方。他跟朱燕约定有机会要亲自去叶榭做糕吃糕。

  高博文果然是资深吃客,知道新鲜出炉时的叶榭软糕,味道最是顶呱呱。其实,叶榭软糕的来头还不小,毕竟,网红美食何其多,但能流传四百余年的美食,可并不多见哩。

  叶榭位于松江区东南部,以集镇而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松江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镇,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叶榭镇明清时期就已经是船民的集结之地,水运发达,交通便利,叶榭软糕的诞生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据传,叶榭软糕的创始人施茂隆,观察到船民们会在此地短暂停留,稍加补给后再次出发,看到了商机,研制了一款糯米糕,不仅看起来好看,让人在长途跋涉之后看着有食欲,同时香糯软滑,一口一个,特别方便。

  更重要的是,软糕可以存放。这样美味又能够当做干粮的食物很快就流行开来受到船员的喜爱,虽然记不住老板的名字,但叶榭软糕的品牌就此打响。

  康熙年间《张泽小志》曾记道:“宾鸿飞处白云垂,倦向山村寄一枝。叶榭软糕张泽饺,临风怅触几番思。”

  朱燕是土生土长的叶榭镇人,从小吃着叶榭软糕长大的。“小时候到了过年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软糕,裹着自家做的豆沙馅儿,米粉也是按照每家自己的口味调制的,口感多少都会有所不同,但味道都是那么香甜软糯。”

  这自然跟软糕的原材料有莫大的关系。

  松江大米是上海唯一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叶榭是农业大镇,优质的松江大米保证了叶榭软糕的质量,而通过数代点心师傅的配方改良,让叶榭软糕形成了软糯香甜的独特口味,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

  2011年,上海米糕制作技艺入选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不仅在上海地区广受好评,还曾出口国外,亦在2021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

“田园生活家”朱燕。


  其实,叶榭软糕之所以在众多江南米糕中独树一帜,跟它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大关系。朱燕告诉《新民周刊》:“许多米糕的配方中糯米占大头,叶榭软糕则选用当地优质粳米、糯米作为主料,按照90%白粳、10%糯米古法比例配制而成,口感上糯而不粘,保存得当盛夏季节一周内不馊变。”

  为了寻到最正宗的老底子味道,朱燕在2017年拜师老师傅顾火南,接过“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的衣钵,开始从头学习制作叶榭软糕的技术。她表示每一块传统的叶榭软糕都要经历18道工序。

  简单叙述几个制作细节,即可令人感受到叶榭软糕制作的用心。

  首先,软糕用到的粳米和糯米要在冷水中浸泡7天以上,每天换水,使米发酵成分全部挥发完,去酸。

  接下来,则需晾透水分,然后用石臼春粉细筛3次,再用筛子筛入蒸格,辅以精细绵白糖和各色馅心,最后再用土灶木材加热的方式蒸熟。

  这一道道工序一丝不苟地完成,才有了大家记忆里的古早味。

  叶榭软糕有方糕、素糕和桂花白糖糕三个品种。每个品种各有特色,到了夏天,还会在糕点里加上薄荷,吃起来清清爽爽,可谓是夏日饮食中的佳品。


让年轻人“种草”非遗


月饼米糕成为一款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融合的城市伴手礼。


  老上海的俗谚说“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呱呱叫”,三宝之一的叶榭软糕,可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点心。

  糕同音高,“吃糕步步高”的好口彩让松江人家里一旦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这口糕。活动现场,朱燕满怀深情地向大家传递着糕点背后的祝福。“自古以来,男婚女嫁、生儿育女、长辈做寿等喜事,都会向左邻右舍或者亲朋好友分发糕点以示同喜。”

  吃糕,寓示着喜事临门、多福多寿、年年高、步步高的美好祝愿。不过,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产品品质过硬,只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就如秦畅所发出的疑问:“如何才能把由现代农业衍生出来的文创产业,在生产松江大米的好地方,真正形成一个商业闭环呢?”

  在过去8年的摸索中,朱燕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在她看来,叶榭软糕是“上海味道”的代表,但一块糕点,已经不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卖体验、卖服务、卖文化、卖欢乐,很多消费者吃这块糕点,吃的是童年回忆,觉得有趣新颖,这应该是我们要抓住的东西”。

  既然吃糕寓示着喜事临门,而互联网公司出身的朱燕深知年轻人会因何“种草”,由此她放大了叶榭软糕的礼品属性,在保持原有的口味的基础上,将叶榭软糕变得更加好看、好玩。

  她希望当客人有乔迁、婚庆、祝寿、庆生等场景时,能够借由一款米糕,把自己的心意与祝福传递给重要的人。“在我小时候,叶榭软糕是过年才吃的食品。但我想把它商业化,势必要在消费者心中营造出一种日用消费品的概念。比如当家里有什么事情要庆祝,或者送人的祝福礼伴手礼等,在糕点上印字,就满足了这方面的消费需求。”朱燕说。

  朱燕还把活字模板融入了软糕制作过程中,内容有美好寓意的“平、安、快、乐”“良、辰、美、景”“花、好、月、圆”等字样。每到中秋节期间,她会策划推出月饼米糕,设计专门的国潮礼盒,定制专属的中秋月兔形象糕点,将传统糕点以月饼的形式进行融合创新,成为一款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融合的城市伴手礼——2021年上海特色伴手礼比赛时,朱燕团队荣获上海市金奖第一名。叶榭软糕还受邀参加进博会,将江南海派味道的米糕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叶榭软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朱燕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在3年间,朱燕团队开起了4家实体店。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泰晤士小镇等景点,可以发现,叶榭软糕门面不大,但干净清爽,装修风格也是朱燕团队精心设计。“每一家店,我们都会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跟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建筑风格相互融合,这样的话,你的味道是传统的,但是理念是新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朱燕说。

  而在“品尝的是美食,送出去的是礼品,回味的是文化”的思路影响下,叶榭软糕在传承中得到了创新,造型、色泽、图文、包装等都符合城市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这也让软糕更受大家的欢迎。每当季节限定款上市时,叶榭软糕门店内都是排队的游客。“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客户给了我们很多好评,店铺也经常被评为第一名、第二名。”

  此外,通过直播、体验制作等方式,作为非遗美食的叶榭软糕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既创造了经济效益,也推广了松江的美食文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八十八亩田,已是朱燕的品牌名。


  八十八亩田,是朱燕的品牌名,她在活动现场为大家解释名字的来由:八十八是米字的拆解,因为她所有的产品都与米相关。“一方面,是我个人对于乡村的喜爱;一方面,也是城市待久了,想把乡村的美好分享给我城市的朋友们,希望能改变人们对传统乡村的固有观念。”头脑灵活、敢作敢为的朱燕在过去8年一头扎进“米的事业”,深入挖掘稻米文化,以非遗叶榭软糕为核心,稻香民宿为载体,通过非遗体验、稻米文化传播,致力于推广叶榭软糕、松江大米的品牌文化、传承米匠精神。

  据介绍,八十八亩田主要的业态分为三大块:一是以松江大米与叶榭软糕为主的产品链;二是以松江大米体验馆为载体的乡村自然研学活动;三是以民宿与餐厅为一体打造的乡村度假农旅服务。“目前,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家庭亲子游,学校冬夏令营活动,DIY体验,企业工会团建,家庭聚会等。”朱燕对自家项目如数家珍。

  “我们与仓桥学校、叶榭学校、华政附小等诸多学校进行了联合非遗教学活动,叶榭软糕DIY体验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此外,还有很多亲子家庭、留学生也慕名前来参加活动。”她愉快地回忆自己参与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大家觉得叶榭软糕不仅好吃好看,同时也对非遗文化产生了兴趣。保守估计,目前活动参与者累计已经达到数十万人次。”

  这恰是朱燕创业以来一直秉承的初心:通过非遗引领,打造趣味新农村。

  2019年,按照朱燕的种植标准,合作社所种植的1838亩水稻田全部获得“绿色稻谷”和“绿色大米”标志;2020年,朱燕团队以八十八亩田为蓝本基础,成立上海入木田实业有限公司,承租村内闲置农房,联合本地12户家庭农场,成立上海子田农业专业合作社;2021年6月,朱燕团队筹建的“大米体验馆”开馆。这是一所建设在稻田中间的大米文化体验馆,也是松江首座以米文化为主题的亲子体验馆。“大家能够在这里了解稻米的农耕历史和农科技术,也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朱燕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因米而生、因米而兴的八十八亩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周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